Open huangblue opened 7 years ago
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 15-02-08 青衣问道 + 关注献花(0) 收藏 消极自由是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消极自由主要关注的是个人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去做什么的自由)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 积极自由有助发展 消极自由有助与自我保护 在不同的家庭,社会,政治影响下,成为人格及社会人格的形成条件。 "一个界限必须由公有权利在私人生活中划清楚界限.而在哪里区分是常被讨价还价的一个问题. 人们是多么的互相依存,没有人能够阻止有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对大鱼的自由就是对小鱼的死亡';某些人的自由必须建立于对一些人的拘束." 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 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消极情绪 - 产生原因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具体地说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有: 第一,缺乏目标。如果生活目标不明确,不知道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干什么都缺乏动力,自然表现出消极情绪。这个世界上没有贫穷的人,只有那些没有没有梦想的人。如果人没有了梦想,还会有什么了? 第二,害怕失败。很多人都害怕失败,包括曾经的自己,我以前是那么害怕上台讲话,遇到机会总是不敢上。人之所以害怕失败,那是因为过去失败的痛苦深深地印在了人的心里,当人们再次遇到相同的处境时,便猥琐不前,不敢面对而选择逃避,却不知最好的办法便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 第三,害怕被别人拒绝。由于之前被朋友和父母拒绝,我们遇到困难时害怕遭受到被耻笑和拒绝等可能的结果,因此不愿意开口求助,从而阻碍了我们的前进。 第四,埋怨与责怪。当我们失败时,总是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埋怨这埋怨那,这种埋怨其实是因为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造成的。 第五,夸大或扭曲事实。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我们却自发性的而非理性的看待了一件事的后果。当你平静下来仔细想一下后,才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六,对未来悲观失望。就像下坡比上坡一样,人类似乎天生的倾向于消极的一面。要积极乐观很难,但悲观消极却容易得多。 上面列出的一些原因可能并不全面,但很典型,是抽象的总结,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原因。科学研究发现,一岁左右的儿童拥有最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大脑的开发可以达到90%以上,但当他们到了十岁左右,对大脑的开发就降到了4%,那么孩子们的创造力跑到哪去了呢?经过实验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平均遭受到了多达2万次的破坏性的批评。这些破坏性的批评使人们产生了胆小、懦弱、找借口、忧虑、自卑、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以及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破坏性的批评第一种表现,就是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生攻击。我们从小就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比如说:“你这么这么笨,蠢蛋!”,而长大了后又会受到领导的批评,在这个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破坏性的批评”。教育孩子时,或许批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况且这本身就是批评者消极情绪的表现。 破坏性的批评第二种表现,是增加孩子的内疚感。父母和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如果表现不好就对不起他们,久而久之我们也这样认为。但长此以往,我们的负罪感就会增加,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便多了一个包袱,成功的几率也就下降了。 破坏性的批评第三种表现极为隐蔽,就是有条件的爱。如果你的成绩好了,父母便高兴;做的不好,父母便生气。就这点而言,人还不如动物。如此一来,孩子便认为父母的爱不是无私的,是有条件的。于是,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 破坏性的批评直接摧毁人的自尊,增加心理负担,扭曲人的心灵,使得我们自怨,自暴自弃,害怕做任何事情,逐渐自我设限,丧失勇气,胆小懦弱。我们似乎倡导批评方式的教育,不教不成人,乱棒出好人,这实际上是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几种导致消极情绪的亚人格类型 杞人忧天型(导致焦虑) 特征:在容易产生焦虑的人群当中,这通常是作用最强的一种亚人格,它会通过想象最坏的情况来制造焦虑。当你在想象中面对一个你害怕的场景时,那些灾难性的画面会让你惊惶失措。惊恐发作最初的生理症状一开始出现,它就会发生反应并加剧你的恐慌。杞人忧天型亚人格会引发你的恐惧,认为当前发生的事是危险或者令人窘迫的(“如果我心脏病发作怎么办?!”“如果被别人看见了会怎么想?!”) 简而言之,杞人忧天型亚人格的主导倾向包括:1)期待最坏的结果发生;2)高估坏的结果发生的概率;3)想象出一些夸张的画面来描绘可能的失败或灾难。杞人忧天型亚人格总是保持着警惕,心怀忧虑地时刻关注着任何一个微小的症状或是麻烦的征兆。 最常见的表述:杞人忧天型亚人格最常见的表述方式是“如果……,那该怎么办?” 样例:杞人忧天型亚人格典型的对话包括:“天哪,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了!如果我惊恐发作并完全失控了怎么办?”“如果我在演讲过程中口吃了怎么办?”“如果他们看见我颤抖怎么办?”“如果只剩我独自一人,又不知道打电话给谁怎么办?”“如果我就是摆脱不了这种恐惧怎么办?”“如果我今后再也不能工作了怎么办?” 妄加批判型(导致低自尊) 特征:妄加批判型亚人格总是扮演着评价和判定你行为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其他各类的亚人格更多地独立于你本身而存在)。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你一犯错误,它就会跳出来提醒你是个失败者。妄加批判型亚人格通过贬低你自己来制造焦虑,它让你认为自己不能控制惊恐症状、不能去常去的地方、不能做到最好,让你以为自己必须依赖于他人。它喜欢把你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总是认为他人更优秀。它往往会忽略你的优点,而强调你的弱点和缺陷。如果你的父母、某位严厉的老师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以批评的方式伤害过你,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可能会在你的对话中化身为他们的声音出现。 最常见的表述:“你太让人失望了!”“那样太蠢了!” 样例: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典型的自我对话包括:“你太蠢了……”(妄加批判型就意味着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你就不能做对一次吗?”“你怎么总是这样呢?”“看看人家×××多行!”“你应该做得更好的”。妄加批判型亚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极自我信念包括:“我不如其他人”“我没有什么价值”“我这个人一定是什么地方有问题”“我太软弱了——我应该变得更强”。 自居受害型(导致抑郁) 特征:自居受害型亚人格让你感到无助和无望,它制造焦虑的方式是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经过努力也毫无进展,要实现完全康复这个目标实在是太遥不可及。自居受害型亚人格是导致抑郁的一个重要来源,它让你相信你这个人一定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你在某些方面就是有不足、有缺陷的或者无价值的。它认为在你当前的处境和你的目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障碍。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总是感叹、抱怨和懊悔当下的处境,并认为这种处境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最常见的表述:“我不行”“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到”。 样例:自居受害型亚人格的人会说:“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得到,去尝试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今天已经筋疲力尽了,就什么都不做了吧”“如果十年前我更有进取心一点的话,今天也许就做到了,不过现在已经太迟了”。自居受害型亚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极自我信念包括:“我没有希望了”“这个问题困扰我太久了,永远也不会有好转了”“我什么都试过了,都没用”。 完美主义型(导致长期压力和精疲力竭) 特征: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和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很接近,但是前者更多的是迫使和鞭策你追求进一步的完美,而不是进行贬低。它制造焦虑的方式是不断地告诉你:你的努力还不够,你应该更加勤奋地工作,你应该总是能把握好每一件事,总是能胜任每一项工作,总是取悦别人,总是(填上你认为自己“应该”做到的事)。完美主义型亚人格总是驱使你去做到最好,它无法忍受错误和挫折,它致力于说服你相信你的自我价值是靠某些外部标准来体现的,例如事业成就、金钱和社会地位、被他人接纳、被爱、或者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取悦他人的能力。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对你任何内在的自我价值都无动于衷,只是迫使你陷入追求完美目标的压力和筋疲力尽的衰竭感之中。它往往会忽略来自你身体的各种警告信号。 最常见的表述:“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必须”。 样例:完美主义型亚人格的典型对话包括:“我应该在任何事上都取得成功”“我应该总是表现得善解人意、慷慨无私”“我应该总是微笑宜人、彬彬有礼”“我必须得到这份工作、赚到这么多的钱、得到×××的赞赏,等等,否则我就没什么价值”(参见下一小节末尾处针对“应该式陈述”的讨论) 消极情绪 - 危害 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 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以致危及生命。 消极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如人在恐惧或悲哀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仇恨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溃疡。 消极的情绪常引起肌肉收缩甚至引发痉挛疼痛。 消极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皮肤灰暗无光. 长期消极情绪还会影响人的免疫力,从而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现已知不良情绪与癌症、糖尿病、风湿病等严重危害人生命的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 过度的情绪冲击,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打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判断力、自制力被削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病就是这样引发的。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多与长期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 消极情绪会抑制人的行为能力,阻碍人们成功。第一点,它使人丧失机会。当我们遇到一个很好的机会时,由于消极情绪的猜疑和胆怯等,我们往往失去了大好的机会,而且这很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点,它使我们的希望破灭,由于缺乏动力,让我们再次悲观失望。 第三点,限制我们潜能的发挥。比如你本来在某方面很不错,但自己并不知道。当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后,你可能产生了强烈的消极情绪,第三次的尝试便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的潜力因此被限制在了一个很有限的范围。 第四点,它消耗了我们90%的精力,因为消极情绪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在困境中挣扎。 但是如果消极情绪是短暂的,有时还会起点积极作用,因为人经受这种情绪,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愿望的实现,朝既定目标前进.于是防止消极情绪持续产生,防止其“固定化”,就成为心理保健的一个重要课题。 消极情绪 - 消极情绪的调整 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那么我们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应该如何调整呢?问渠心理网为大家介绍了以下四种方法: 认识问题法 先解决认识问题。人一生中不可能每个期望都达到,而每个期望都有可能达不到,这是客观事实。在我最“不如意”的时候我的好朋友曾用这样的一句话开导我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那样的时刻,我觉得这是在安慰我而已。而在我过后冷静的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确实如此,人人都有不如意,事事都可能不如意。即使看到某个人总是春风得意,那也只是他的不如意没有被我们看到而已,不要以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克服消极情绪 当我们在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最高效的去行动,采取最稳妥的办法;但心里却要先想到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并在心态上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中不去主动做什么,也会有与“不如意”不期而遇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如此,当我们已经为“不得意”做好准备的时候,“不得意”便不会使我们的理智因措手不及而显得无能为力,不会让我们的情绪因一时失控而坏了行动。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 消极自由是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消极自由主要关注的是个人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去做什么的自由)相反,正如托马斯·霍布斯所说"一个自由的人能用他的力量与才华来做他能做的事而不受到阻碍" (利维坦21章[2]).以赛亚·伯林在其演讲两种自由概念中也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别。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首先被黑格尔描绘出[来源请求],但最出名的版本还是以赛亚·伯林在他1958年的演讲"自由的两个概念."按他的说法,这个区别是深深根植于政治传统的.用他的话来说"消极自由的含义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个人或一群人来说,哪一个是自由的范围?是他能去做什么或者是他能做什么而不受外人干扰'?"[1]对消极自由的限制是由人所强加的,而不是自然原因或伤残。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自由的人绝不是被禁锢的人,也不是囚犯,更不是因惩罚而感到恐惧的奴隶...而是不缺乏自由,正如飞翔的雄鹰与海中的自由自在的鲸鱼." 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他1941年的著作《逃避自由》描绘了一个类似的区别,在伯林发表他的论文十年前.弗洛姆就看到了这两种自由的区别正是人性进化所带来的,是人类与低级动物的区别。在这方面的自由上,他认为"在这并不是积极的'去做什么的自由'而是消极的'免于干扰的自由',也就是由决心和本能决定的自由."[2]对于他来说,消极自由意味着人作为有意识的物种从其基础的本能中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有人可能问"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能与对权力的渴望相比吗?"许多不同的思想家都给了各种基于自己理解的答案,这些答案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权利、平等、正义。 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则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解决办发.作为出发点,他们都同意应该在每个个体能不受干扰的根据他们的欲望、爱好来做事这一方面划分一条明确的界限。界限内的区域就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个人自由。但是,他们认为没有一个社会能没有防止不同意志冲突的并由此区分个人自由区域范围的权威存在。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霍布斯对人有着消极的想法,认为人性本恶,应用强力来制止人类本质上的野蛮与未开化及堕落的想法.只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才能永远制止它并防止隐约出现的混乱状态的威胁,而洛克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是多于恶的一面的,所以个人自由的区域可以很大。 尽管他更偏向于消极自由,洛克与霍布斯相比起来在这一方面更模糊不清。他不同在他以拒绝一个个体能屈服于另一个个体的独断支配下这种说法来追求他心中的共和制下的自由。如同他在《政府论》中所说的:"这种不受绝对的、任意的权力约束的自由,对于一个人的自我保卫是如此必要和有密切联系,以致他不能丧失它,除非连他的自卫手段和生命都一起丧失。因为一个人既然没有创造自己生命的能力,就不能用契约或通过同意把自己交由任何人奴役,或置身于别人的绝对的、任意的权力之下,任凭夺去生命。谁都不能把多于自己所有的权力给予他人;凡是不能剥夺自己生命的人,就不能把支配自己生命的权力给予别人。诚然,当一个人由于过错,做了理应处死的行为而丧失了生命权的时候,他把生命丧失给谁,谁就可以(当谁已掌握他时)从缓夺去他的生命,利用他来为自己服役;这样做,对他并不造成损害。因为当他权衡奴役的痛苦超过了生命的价值时,他便有权以情愿一死来反抗他的主人的意志。" 其他人心中的消极自由 约翰·杰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二篇提到: "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明确:政府是必须的,这点不可否认。而且无论它怎样建立,人民必须舍弃一些他们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利,从而使赋予政府所需要的权利." 这段话中说的是一个合法政府的权力或权威部分来自于我们接受对消极自由的限制.如果把"自然状态中的权利"替换为"消极自由",他的意思将更明确。 自由意志主义思想家蒂伯·迈森为消极自由辩护:"为了人类的繁荣,需要这道德的选择"宣称它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体成员固有的权利,能使自愿(或自由)的行为和财产能得到尊重和保护。" 收藏分享评论(0)献花(0) 来自:青衣问道 > 《心理学》
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 15-02-08 青衣问道 + 关注献花(0) 收藏 消极自由是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消极自由主要关注的是个人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去做什么的自由)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方式。 积极自由有助发展 消极自由有助与自我保护 在不同的家庭,社会,政治影响下,成为人格及社会人格的形成条件。 "一个界限必须由公有权利在私人生活中划清楚界限.而在哪里区分是常被讨价还价的一个问题. 人们是多么的互相依存,没有人能够阻止有人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对大鱼的自由就是对小鱼的死亡';某些人的自由必须建立于对一些人的拘束." 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消极情绪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 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
消极情绪 - 产生原因 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具体地说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有: 第一,缺乏目标。如果生活目标不明确,不知道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干什么都缺乏动力,自然表现出消极情绪。这个世界上没有贫穷的人,只有那些没有没有梦想的人。如果人没有了梦想,还会有什么了? 第二,害怕失败。很多人都害怕失败,包括曾经的自己,我以前是那么害怕上台讲话,遇到机会总是不敢上。人之所以害怕失败,那是因为过去失败的痛苦深深地印在了人的心里,当人们再次遇到相同的处境时,便猥琐不前,不敢面对而选择逃避,却不知最好的办法便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 第三,害怕被别人拒绝。由于之前被朋友和父母拒绝,我们遇到困难时害怕遭受到被耻笑和拒绝等可能的结果,因此不愿意开口求助,从而阻碍了我们的前进。 第四,埋怨与责怪。当我们失败时,总是想出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埋怨这埋怨那,这种埋怨其实是因为内心的渴求与现实不一致造成的。 第五,夸大或扭曲事实。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但我们却自发性的而非理性的看待了一件事的后果。当你平静下来仔细想一下后,才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六,对未来悲观失望。就像下坡比上坡一样,人类似乎天生的倾向于消极的一面。要积极乐观很难,但悲观消极却容易得多。 上面列出的一些原因可能并不全面,但很典型,是抽象的总结,下面看一下具体的原因。科学研究发现,一岁左右的儿童拥有最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对大脑的开发可以达到90%以上,但当他们到了十岁左右,对大脑的开发就降到了4%,那么孩子们的创造力跑到哪去了呢?经过实验发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平均遭受到了多达2万次的破坏性的批评。这些破坏性的批评使人们产生了胆小、懦弱、找借口、忧虑、自卑、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以及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 破坏性的批评第一种表现,就是对人不对事,直接进行人生攻击。我们从小就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比如说:“你这么这么笨,蠢蛋!”,而长大了后又会受到领导的批评,在这个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破坏性的批评”。教育孩子时,或许批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它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况且这本身就是批评者消极情绪的表现。 破坏性的批评第二种表现,是增加孩子的内疚感。父母和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如果表现不好就对不起他们,久而久之我们也这样认为。但长此以往,我们的负罪感就会增加,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便多了一个包袱,成功的几率也就下降了。 破坏性的批评第三种表现极为隐蔽,就是有条件的爱。如果你的成绩好了,父母便高兴;做的不好,父母便生气。就这点而言,人还不如动物。如此一来,孩子便认为父母的爱不是无私的,是有条件的。于是,孩子的“爱心”被功利扭曲了。 破坏性的批评直接摧毁人的自尊,增加心理负担,扭曲人的心灵,使得我们自怨,自暴自弃,害怕做任何事情,逐渐自我设限,丧失勇气,胆小懦弱。我们似乎倡导批评方式的教育,不教不成人,乱棒出好人,这实际上是消极情绪占了上风。 几种导致消极情绪的亚人格类型 杞人忧天型(导致焦虑) 特征:在容易产生焦虑的人群当中,这通常是作用最强的一种亚人格,它会通过想象最坏的情况来制造焦虑。当你在想象中面对一个你害怕的场景时,那些灾难性的画面会让你惊惶失措。惊恐发作最初的生理症状一开始出现,它就会发生反应并加剧你的恐慌。杞人忧天型亚人格会引发你的恐惧,认为当前发生的事是危险或者令人窘迫的(“如果我心脏病发作怎么办?!”“如果被别人看见了会怎么想?!”) 简而言之,杞人忧天型亚人格的主导倾向包括:1)期待最坏的结果发生;2)高估坏的结果发生的概率;3)想象出一些夸张的画面来描绘可能的失败或灾难。杞人忧天型亚人格总是保持着警惕,心怀忧虑地时刻关注着任何一个微小的症状或是麻烦的征兆。 最常见的表述:杞人忧天型亚人格最常见的表述方式是“如果……,那该怎么办?” 样例:杞人忧天型亚人格典型的对话包括:“天哪,我的心跳越来越快了!如果我惊恐发作并完全失控了怎么办?”“如果我在演讲过程中口吃了怎么办?”“如果他们看见我颤抖怎么办?”“如果只剩我独自一人,又不知道打电话给谁怎么办?”“如果我就是摆脱不了这种恐惧怎么办?”“如果我今后再也不能工作了怎么办?” 妄加批判型(导致低自尊) 特征:妄加批判型亚人格总是扮演着评价和判定你行为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比其他各类的亚人格更多地独立于你本身而存在)。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指出你的缺点和不足;你一犯错误,它就会跳出来提醒你是个失败者。妄加批判型亚人格通过贬低你自己来制造焦虑,它让你认为自己不能控制惊恐症状、不能去常去的地方、不能做到最好,让你以为自己必须依赖于他人。它喜欢把你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总是认为他人更优秀。它往往会忽略你的优点,而强调你的弱点和缺陷。如果你的父母、某位严厉的老师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以批评的方式伤害过你,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可能会在你的对话中化身为他们的声音出现。 最常见的表述:“你太让人失望了!”“那样太蠢了!” 样例: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典型的自我对话包括:“你太蠢了……”(妄加批判型就意味着给自己贴上消极的标签),“你就不能做对一次吗?”“你怎么总是这样呢?”“看看人家×××多行!”“你应该做得更好的”。妄加批判型亚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极自我信念包括:“我不如其他人”“我没有什么价值”“我这个人一定是什么地方有问题”“我太软弱了——我应该变得更强”。 自居受害型(导致抑郁) 特征:自居受害型亚人格让你感到无助和无望,它制造焦虑的方式是让你觉得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经过努力也毫无进展,要实现完全康复这个目标实在是太遥不可及。自居受害型亚人格是导致抑郁的一个重要来源,它让你相信你这个人一定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你在某些方面就是有不足、有缺陷的或者无价值的。它认为在你当前的处境和你的目标之间总是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障碍。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总是感叹、抱怨和懊悔当下的处境,并认为这种处境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最常见的表述:“我不行”“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到”。 样例:自居受害型亚人格的人会说:“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得到,去尝试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今天已经筋疲力尽了,就什么都不做了吧”“如果十年前我更有进取心一点的话,今天也许就做到了,不过现在已经太迟了”。自居受害型亚人格持有的一些消极自我信念包括:“我没有希望了”“这个问题困扰我太久了,永远也不会有好转了”“我什么都试过了,都没用”。 完美主义型(导致长期压力和精疲力竭) 特征: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和妄加批判型亚人格很接近,但是前者更多的是迫使和鞭策你追求进一步的完美,而不是进行贬低。它制造焦虑的方式是不断地告诉你:你的努力还不够,你应该更加勤奋地工作,你应该总是能把握好每一件事,总是能胜任每一项工作,总是取悦别人,总是(填上你认为自己“应该”做到的事)。完美主义型亚人格总是驱使你去做到最好,它无法忍受错误和挫折,它致力于说服你相信你的自我价值是靠某些外部标准来体现的,例如事业成就、金钱和社会地位、被他人接纳、被爱、或者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取悦他人的能力。完美主义型亚人格对你任何内在的自我价值都无动于衷,只是迫使你陷入追求完美目标的压力和筋疲力尽的衰竭感之中。它往往会忽略来自你身体的各种警告信号。 最常见的表述:“我应该”“我不得不”“我必须”。 样例:完美主义型亚人格的典型对话包括:“我应该在任何事上都取得成功”“我应该总是表现得善解人意、慷慨无私”“我应该总是微笑宜人、彬彬有礼”“我必须得到这份工作、赚到这么多的钱、得到×××的赞赏,等等,否则我就没什么价值”(参见下一小节末尾处针对“应该式陈述”的讨论) 消极情绪 - 危害 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 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 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以致危及生命。 消极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如人在恐惧或悲哀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仇恨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溃疡。 消极的情绪常引起肌肉收缩甚至引发痉挛疼痛。 消极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皮肤灰暗无光. 长期消极情绪还会影响人的免疫力,从而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现已知不良情绪与癌症、糖尿病、风湿病等严重危害人生命的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 过度的情绪冲击,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打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判断力、自制力被削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病就是这样引发的。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多与长期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 消极情绪会抑制人的行为能力,阻碍人们成功。第一点,它使人丧失机会。当我们遇到一个很好的机会时,由于消极情绪的猜疑和胆怯等,我们往往失去了大好的机会,而且这很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 第二点,它使我们的希望破灭,由于缺乏动力,让我们再次悲观失望。 第三点,限制我们潜能的发挥。比如你本来在某方面很不错,但自己并不知道。当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后,你可能产生了强烈的消极情绪,第三次的尝试便成为了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的潜力因此被限制在了一个很有限的范围。 第四点,它消耗了我们90%的精力,因为消极情绪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变本加厉,使消极者日复一日在困境中挣扎。 但是如果消极情绪是短暂的,有时还会起点积极作用,因为人经受这种情绪,会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愿望的实现,朝既定目标前进.于是防止消极情绪持续产生,防止其“固定化”,就成为心理保健的一个重要课题。 消极情绪 - 消极情绪的调整 是指在某种具体行为中,由外因或内因影响而产生的不利于你继续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消极情绪包括:忧愁、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等。消极情绪的产生是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对“应激源”产生的反应;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讽刺;莫名其妙的情绪低落等。 那么我们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应该如何调整呢?问渠心理网为大家介绍了以下四种方法: 认识问题法 先解决认识问题。人一生中不可能每个期望都达到,而每个期望都有可能达不到,这是客观事实。在我最“不如意”的时候我的好朋友曾用这样的一句话开导我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那样的时刻,我觉得这是在安慰我而已。而在我过后冷静的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觉得确实如此,人人都有不如意,事事都可能不如意。即使看到某个人总是春风得意,那也只是他的不如意没有被我们看到而已,不要以为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克服消极情绪 当我们在准备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最高效的去行动,采取最稳妥的办法;但心里却要先想到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并在心态上接受失败的可能性。即使是平淡的生活中不去主动做什么,也会有与“不如意”不期而遇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心理准备。如此,当我们已经为“不得意”做好准备的时候,“不得意”便不会使我们的理智因措手不及而显得无能为力,不会让我们的情绪因一时失控而坏了行动。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 消极自由是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消极自由主要关注的是个人自由,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去做什么的自由)相反,正如托马斯·霍布斯所说"一个自由的人能用他的力量与才华来做他能做的事而不受到阻碍" (利维坦21章[2]).以赛亚·伯林在其演讲两种自由概念中也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区别。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别首先被黑格尔描绘出[来源请求],但最出名的版本还是以赛亚·伯林在他1958年的演讲"自由的两个概念."按他的说法,这个区别是深深根植于政治传统的.用他的话来说"消极自由的含义正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个人或一群人来说,哪一个是自由的范围?是他能去做什么或者是他能做什么而不受外人干扰'?"[1]对消极自由的限制是由人所强加的,而不是自然原因或伤残。克洛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自由的人绝不是被禁锢的人,也不是囚犯,更不是因惩罚而感到恐惧的奴隶...而是不缺乏自由,正如飞翔的雄鹰与海中的自由自在的鲸鱼." 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他1941年的著作《逃避自由》描绘了一个类似的区别,在伯林发表他的论文十年前.弗洛姆就看到了这两种自由的区别正是人性进化所带来的,是人类与低级动物的区别。在这方面的自由上,他认为"在这并不是积极的'去做什么的自由'而是消极的'免于干扰的自由',也就是由决心和本能决定的自由."[2]对于他来说,消极自由意味着人作为有意识的物种从其基础的本能中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有人可能问"人们对自由的渴望能与对权力的渴望相比吗?"许多不同的思想家都给了各种基于自己理解的答案,这些答案包含了许多方面,如权利、平等、正义。 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则给了两个有代表性的解决办发.作为出发点,他们都同意应该在每个个体能不受干扰的根据他们的欲望、爱好来做事这一方面划分一条明确的界限。界限内的区域就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个人自由。但是,他们认为没有一个社会能没有防止不同意志冲突的并由此区分个人自由区域范围的权威存在。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于.霍布斯对人有着消极的想法,认为人性本恶,应用强力来制止人类本质上的野蛮与未开化及堕落的想法.只有一个强大的力量才能永远制止它并防止隐约出现的混乱状态的威胁,而洛克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是多于恶的一面的,所以个人自由的区域可以很大。 尽管他更偏向于消极自由,洛克与霍布斯相比起来在这一方面更模糊不清。他不同在他以拒绝一个个体能屈服于另一个个体的独断支配下这种说法来追求他心中的共和制下的自由。如同他在《政府论》中所说的:"这种不受绝对的、任意的权力约束的自由,对于一个人的自我保卫是如此必要和有密切联系,以致他不能丧失它,除非连他的自卫手段和生命都一起丧失。因为一个人既然没有创造自己生命的能力,就不能用契约或通过同意把自己交由任何人奴役,或置身于别人的绝对的、任意的权力之下,任凭夺去生命。谁都不能把多于自己所有的权力给予他人;凡是不能剥夺自己生命的人,就不能把支配自己生命的权力给予别人。诚然,当一个人由于过错,做了理应处死的行为而丧失了生命权的时候,他把生命丧失给谁,谁就可以(当谁已掌握他时)从缓夺去他的生命,利用他来为自己服役;这样做,对他并不造成损害。因为当他权衡奴役的痛苦超过了生命的价值时,他便有权以情愿一死来反抗他的主人的意志。" 其他人心中的消极自由 约翰·杰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二篇提到: "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明确:政府是必须的,这点不可否认。而且无论它怎样建立,人民必须舍弃一些他们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利,从而使赋予政府所需要的权利." 这段话中说的是一个合法政府的权力或权威部分来自于我们接受对消极自由的限制.如果把"自然状态中的权利"替换为"消极自由",他的意思将更明确。 自由意志主义思想家蒂伯·迈森为消极自由辩护:"为了人类的繁荣,需要这道德的选择"宣称它是"人类社会中的个体成员固有的权利,能使自愿(或自由)的行为和财产能得到尊重和保护。" 收藏分享评论(0)献花(0) 来自:青衣问道 >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