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本课程由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s) 开设。
这是一门实用主义的课程,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由于课程提供的lab板子和手上的板子不一样,所以对代码进行一些修改,以适应自己的板子。 我写这个项目的目的一来是完成6个lab与课程设计,用于提交作业。另外是为后来者可能有使用同一个板子的人提供一些参考(因为我看到这个板子在直接搜索FPGA时还是比较多人买的)。AX7010资料
板子:
ZedBoard资料
ZedBoard:
这套实验除了实验1,余下的23456都需要使用到UART,通过XDC文件可以得知UART映射到的引脚是JA2与JA3,所以左上角USB的UART是没用的(这是PS配置的UART,不是PL的UART)。
正确的UART连线: 位置在板子的左下角,IO口可以看丝印重要文件: lab1 实验手册
具体的操作内容已经包含在上述的 PDF 中,本项目主要是将里面的 labX.v
、lab1_tb.v
、lab1.xdc
这三个文件进行修改,以适应自己的板子。
上述三个文件分别对应的是 Verilog 代码、Testbench 代码、约束文件。
labX.v
:硬件描述lab1_tb.v
:仿真lab1.xdc
:约束实验结果:
以下图片和动画展示了实验的运行结果
行为仿真
项目概要
综合后的电路图
设备实现
后时序仿真
最终测试
重要文件: lab2 实验手册
实验2356都是同样的代码逻辑,实现教学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这里就留下一个实验2的实现,剩下的只要XDC选对了引脚一样能实现的 (正在开发中)
重要文件: lab4 实验手册
原本的教程是导入所给的IP核,目的就是熟悉了解一下IP核心设计,这里我们直接利用IP核心配置实现PS的UART功能(也就是实验2的功能),也能学习使用IP核心的方法。
(正在开发中)重要文件: lab1 实验手册
代码解析
下面是 lab1
模块的代码(可以在lab1.v中找到),主要用来控制 ZedBoard 上的 LED 显示。每个 LED 的亮灭由相应的开关位置决定。具体逻辑如下:
led[0]
对应 swt[0]
的反相值。led[1]
通过 swt[1]
和 swt[2]
的组合逻辑控制。led[2]
, led[3]
也是基于开关的不同逻辑组合。led[7:4]
直接对应 swt[7:4]
,即这些 LED 直接显示对应开关的状态。代码实现如下:
module lab1(
input [7:0] swt,
output [7:0] led
);
assign led[0] = ~swt[0];
assign led[1] = swt[1] & ~swt[2];
assign led[3] = swt[2] & swt[3];
assign led[2] = led[1] | led[3];
assign led[7:4] = swt[7:4];
endmodule
引脚约束文件 lab1.xdc
用于将开关和 LED 连接到 ZedBoard 的物理引脚。以下是约束文件的内容: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这个命令用于将逻辑端口(例如 swt[0]
或 led[0]
)映射到 ZedBoard 的物理引脚。在这个例子中,swt[0]
被分配给引脚 F22
,而 led[0]
被分配给引脚 T22
。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CMOS33
:这个命令指定了引脚的输入输出标准。在这里,我们使用了 LVCMOS33
,这是一种常用的电平标准,表示引脚工作在 3.3V 的逻辑电平下。
代码实现如下: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F22 [get_ports swt[0]]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CMOS33 [get_ports swt[0]]
set_property PACKAGE_PIN T22 [get_ports led[0]]
set_property IOSTANDARD LVCMOS33 [get_ports led[0]]
实验结果
以下图片和动画展示了实验的运行结果 行为仿真
项目概要
综合后的电路图
设备实现
后时序仿真
最终测试
重要文件: lab2 实验手册
代码解析
这个实验相较于上一个实验较复杂,涉及了6个Verilog文件,我们先进行一个层级分类。
uart_led.v
meta_harden.v
uart_rx.v
meta_harden.v
uart_baud_gen.v
uart_rx_ctl.v
led_ctl.v
这就是这个lab的设计层级结果,可以理解成每个v文件调用了别的v文件中的模块,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
我们从上往下分析,首先是uart_led.v
文件,该顶层文件主要是调用模块和传递参数,把uart和led拼接起来。具体可以自行查看代码
led_ctl.v
文件定义了一个led模块,并且可以将一个8位的数据传递给led模块,led会进显示。
主要实现的代码部分如下:
always @(posedge clk_rx)
begin
if (rst_clk_rx)
begin
old_rx_data_rdy <= 1'b0;
char_data <= 8'b0;
led_o <= 8'b0;
end
else
begin
// Capture the value of rx_data_rdy for edge detection
old_rx_data_rdy <= rx_data_rdy;
// If rising edge of rx_data_rdy, capture rx_data
if (rx_data_rdy && !old_rx_data_rdy)
begin
char_data <= rx_data;
end
// Output the normal data or the data with high and low swapped
if (btn_clk_rx)
led_o <= {char_data[3:0],char_data[7:4]};
else
led_o <= char_data;
end // if !rst
end // always
其中always @(posedge clk_rx)
是每当clk_rx上升沿时就会进入该模块,首先利用if (rst_clk_rx)
判断是否处于复位状态,如果是则将old_rx_data_rdy
、char_data
、led_o
都置为0(即重置所有状态),否则就会进入else部分
rx_data_rdy
这个串口数据已经准备好的参数<=给old_rx_data_rdy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是非阻塞赋值,该操作会在所有always模块执行完后才进行更新!!!
接下来进行if (rx_data_rdy && !old_rx_data_rdy)
判断。
该判定逻辑是如果当前时钟周期的rdy是1(表示有rx数据)同时上一个时钟周期的rdy是0(表示上一个周期没有数据),则说明这是一个新的数据
,此时更新char_data
为rx_data
(即串口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非阻塞赋值的情况存在,old_rx_data_rdy
在if判断的时候还未更新,所以是上一个时钟周期的值。同时后续操char_data
的更新最终也发生在always模块执行之后。
最后是led显示部分,首先检测btn_clk_rx
(外部输入按钮)的值是否为1,如果是则将led_o
的低4位和高4位交换,否则直接显示char_data
接下来说明一下meta_harden.v
与uart_baud_gen.v
的作用
meta_harden.v
主要实现了双重同步的功能,目的是将一个异步信号同步到目标时钟域
简单来说,假设这个异步信号是按键,按键被触发并不是同步于FPGA时钟信号的,当触发的时候刚好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时候,就会出现这个按键电平变得不稳定(亚稳态)导致后续读取问题。这是异步信号同步会发生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双重同步的过程
实现代码:
always @(posedge clk_dst)
begin
if (rst_dst)
begin
signal_meta <= 1'b0;
signal_dst <= 1'b0;
end
else // if !rst_dst
begin
signal_meta <= signal_src;
signal_dst <= signal_meta;
end // if rst
end // always
双重同步实现起来并不复杂,首先要理解前面提到的非阻塞赋值概念,即<=
操作会在所有always模块执行完后才进行更新。所以在这个模块中,首先将signal_src
赋值给signal_meta
,下个周期才能再将signal_meta
赋值给signal_dst
uart_baud_gen.v
主要是用来产生波特率,该部分重点是实现过采样
assign internal_count_m_1 = internal_count - 1'b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 (rst)
begin
internal_count <= OVERSAMPLE_VALUE;
baud_x16_en_reg <= 1'b0;
end
else
begin
// Assert baud_x16_en_reg in the next clock when internal_count will be
// zero in that clock (thus when internal_count_m_1 is 0).
baud_x16_en_reg <= (internal_count_m_1 == {CNT_WID{1'b0}});
// Count from OVERSAMPLE_VALUE down to 0 repeatedly
if (internal_count == {CNT_WID{1'b0}})
begin
internal_count <= OVERSAMPLE_VALUE;
end
else // internal_count is not 0
begin
internal_count <= internal_count_m_1;
end
end // if rst
end // always
首先我们得大概了解一下assign internal_count_m_1 = internal_count - 1'b1;
的作用,这是一个连续赋值的语句,物理上是通过硬件组合逻辑实现,当internal_count变化时,internal_count_m_1也会马上变化,不需要等待时钟同步。
always @(posedge clk)
是在每一个时钟上升沿进入,当复位时候赋值internal_count
为OVERSAMPLE_VALUE
,同时baud_x16_en_reg
为0
上述逻辑部分实现了,每多少个时钟周期触发一次baud_x16_en_reg
,假设时钟周期是1Khz,每10次触发一次就是进行100Hz的采样,如果波特率是10Hz那么就进行了10倍的过采样
实现代码:
parameter BAUD_RATE = 57_600; // Baud rate
parameter CLOCK_RATE = 50_000_000;
// The OVERSAMPLE_RATE is the BAUD_RATE times 16
localparam OVERSAMPLE_RATE = BAUD_RATE * 16;
// The divider is the CLOCK_RATE / OVERSAMPLE_RATE - rounded up
// (so add 1/2 of the OVERSAMPLE_RATE before the integer division)
localparam DIVIDER = (CLOCK_RATE+OVERSAMPLE_RATE/2) / OVERSAMPLE_RATE;
// The value to reload the counter is DIVIDER-1;
localparam OVERSAMPLE_VALUE = DIVIDER - 1;
// The required width of the counter is the ceiling of the base 2 logarithm
// of the DIVIDER
localparam CNT_WID = clogb2(DIVIDER);
该部分就是实现了计算OVERSAMPLE_VALUE
的值,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每多少次触发一次baud_x16_en_reg
的值
function integer clogb2;
input [31:0] value;
reg [31:0] my_value;
begin
my_value = value - 1;
for (clogb2 = 0; my_value > 0; clogb2 = clogb2 + 1)
my_value = my_value >> 1;
end
endfunction
主要逻辑就是一直将value右移,直到为0,同时每一次右移的时候clogb2+1,最终得到的clogb2就是value的二进制位数
最后是uart_rx.v
与uart_rx_ctl.v
的作用
uart_rx.v
主要是调用与传递参数,类似于uart_led.v
重点部分是uart_rx_ctl.v
,该部分主要是实现了一个串口接收控制器,主要是接收串口数据并且进行解码
这部分的代码比较长,里面有详细的注释,这里大概说明一下作用,详细可以对照代码查看
总共有五个always同步进行的逻辑部分,后续简称模块X
模块1
实现的是状态机功能,在每一个时钟周期上升沿进行状态更新
模块2
实现的是在判断到有数据时候,在第八个过采样读取当前bit的值,后续从起始位中间开始每16个过采样读取一次bit,也就是每次读取过采样的中间值,防止出现数据不稳定等情况
模块3
实现的是记录当前读取的bit数
模块4
实现的是判断bit位数是否正确产生rx_data_rdy
信号
模块5
是用于停止位校验,正常情况下停止位应该是1,如果不是则表示数据错误,通过frm_err
传递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always是同步进行的,也就是在时钟沿上升的时候同步开始执行所有部分(读取的是上一个周期的数据)
实验结果
以下图片和动画展示了实验的运行结果
优化前电路图
设备视图
功率报告
项目概要
优化后电路图
时序分析报告(存在时序违规)
检查点文件
最终测试
重要文件: lab3 实验手册
代码解析 代码部分和lab2一样,不赘述
实验结果
时序报告
输出数据路径
修改后的时序
设备路径
项目概要
时序报告_imp
*修改后的时序_imp"
时钟路径
最终测试
和lab2现象一样,具体可以看lab2的最终测试重要文件: lab4 实验手册
实验4主要是教学使用IP核,但是这里对于新版本的vivado存在一个兼容性问题,需要打开IP Sources
, 右键char_fifo
,选择Upgrade IP
,然后再进行IP核的配置。
右键打开的锁定原因:
升级后的char_fifo:
这里多了两个端口,具体作用可以自己检索,这两个端口由于之前没有会报错未连接,不影响本身实验,忽略报错即可。报错内容:
后续第五个大步骤的升级IP核心就不需要再次进行升级了,因为已经升级过了。
实验结果
IP核心summary
device与utilization
最终测试
重要文件: lab5 实验手册
该实验主要是教学使用IO Planing进行约束,代码和实验2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点:在top module改名后,在project summary中的top module也要改名,否则会出现找不到ios模块的错误。*实验结果
找到Y9_PIN
完成所有设置
路径11
最终测试
和lab2现象一样,具体可以看lab2的最终测试重要文件: lab6 实验手册
该实验主要是教学使用Debug进行调试,具体内容和实验2是一样的。
实验结果debug路径
等待trigger
这个实验可以注意到有很多个版本,首先是最原始的使用vivadoHLS的版本,这个适用较老的工具。其次是Vitis HLS的版本,这个适用于较新的工具。还有最新的Vitis版本,这个版本我使用跑完了实验1同时有一个教学文档。
Vitis的教学文档 Vitis开发lab1
4.2 实验2
可与使用强制命令打开Vitis_HLS软件的项目,使用代码:
vitis_hls -p <your prj name> -classic
请注意,要使用Vitis_HLS的命令行工具完成该操作。
打开会提示GUI未来将会弃用
本人遇到一定的小问题无法正常打开,但是这个流程操作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make之后可以使用类似于lab1的教程部分,使用Vitis进行操作,可以跟着跑完流程。
几乎一样 只是前面的选择文件还有top_function命名之类的不一样而已。官方仓库有一个是直接打包好的prj,使用Vitis的terminal直接编译TCL文件即可直接输出最后的IP核文件。
在 lab2
的顶层文件 uart_led.v
中,存在一个关于 rst_clk
信号处理的错误:
该错误源于在设计中对 rst_clk
信号应用了反转操作,导致按键未按下时(默认低电平),rst_clk
被错误地反转为高电平,使得复位信号始终处于激活状态。由于复位信号持续有效,系统在无操作状态下无法正常工作,必须手动按下复位键,才能看到期望的实验现象。
uart_led.v
的69行:
.signal_src (~rst_pin),
相同代码逻辑的lab3、lab5、lab6中并未出现此问题,为正常的不加反转操作
错误的逻辑实验现象:
在lab4中步骤2-2-4
与2-2-5
并不需要进行操作,因为本身的clk_core clk_core_i0
已经存在了,不需要再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