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Block / dappideas

Ideas collection for decentralized apps
6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Social Network 的增长路径 #300

Open mave99a opened 2 years ago

mave99a commented 2 years ago

讨论一下作为一个社交网络的增长问题,无论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网络,都存在相同的挑战,也就是用户的增长和网络效应的形成。 这里综合整理一下我比较赞同的观点,有些观点是其他人的,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吸收理解的,有些是自己的观点。

文中的例子都有一定程度的“幸存者偏见”,只是作为帮助理解。

工具 -> 内容 -> 社群

工具:即使一个人也觉得有用

用户为工具属性而来是最容易获得的自然增长,也是产品驱动型的团队最容易获得的增长。 如果一个社交产品需要在网络形成或有一定规模后才变得有用,那么“冷启动”就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是大部分想做社交产品的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大部分都活不过这一关。

如果产品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也就是很有用,即使一个人也有用, 那么“冷启动”就比较容易克服。

例如,instagram的工具属性很强,就是filter 让普通人的照片也看起来不错。 (但instagram 并不是最早的,还有若干个更早的但也不错的照片app)

反例,chat,messaging 工具很难启动,因为一个人或者少数人并没有用。 这些工具往往需要很有特色、出现很早或者有某个特殊契机(如手机出现),或巨大原有资源的导入(比如Google Chat,Facebbok Messenger等)

内容:用户需要能给系统存留价值

一些工具使用后,即使对用户有很强的粘性,也不能给系统存留任何额外价值。 例如大部分照片编辑软件、记账理财软件等。

如果使用工具不能给系统存留价值,那么用户的持续增长和长久的粘性是有挑战的。 反之,如果用户边使用工具,边产生具有对其他人也有价值的内容,这些内容会进一步带来更多用户,也对留住产生这些内容的用户产生价值。

例如,instagram 区别于在它之前的一些fiter app的地方是,它直接提供了在线的照片存储和分享机制,因此用户使用工具的同时不断产生内容,这些内容为其带来更多用户。 而其他哪些app大多让用户保存在相册里,仅此而已。

反例,chat,messaging 因为产生的消息大部分是私人的,不能分享,因此即使很多人使用也不能存留什么。 这是为什么成功的IM,例如微信、Line 等都需要开发类似朋友圈、公众号这些功能的原因。

社群: 用户因为这些分享的内容而形成互动

社群不会自然形成,需要某些契机。 而且形成的社群往往不稳定,很容易消失。 要形成稳定的社群最有效的方法是有公开的内容。这是为什么 BBS 类型的服务经久不衰, BBS,Discussion Board,Virtual Community, SNS, DAO, ... 这些基本是不断演化、改头换面的同一类东西。

社群必然会流失,有内容存在使得总能获得新的用户,或者新的用户加入后能发现过去存留的东西,不会因为发现空荡荡的而离开。 而存留的内容对老用户有粘性,也能够挽留准备离开的。 有些SNS 曾经把用户作为其内容,尤其约会类的,这证明不可行,用户的profile 本身大部分时候不能作为有长久价值的内容。 而且随着用户越来越重视隐私,这越来越不成立。

例子: instagram的内容就是分享的照片,社区来自用户的评论、like等。 用户的follow 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更便利的filter和订阅工具。 似乎有些反直觉 -- follow 关系其实不是社群。

降低使用门槛: 要足够低,但又不能太低

上述的工具、内容、社区 都需要尽可能降低用户进入的门槛。 这些还包括用户on-board,用户分享、用户邀请其他用户等。 越简单容易,用户越可能完成。 因此产品设计上要最大程度降低每个环节的门槛。

内容产生门槛降低是关键

用户总是懒的, 因此让(高质量)内容的产生变得容易至关重要。

例如instagram 是通过 filter 来降低拍照门槛。 用方照片、提前upload 等降低分享门槛。

例如musicaly的一个初期成长要素,就是视频内容模版,最终变成对口型流行在青少年里; 而抖音把这个进一步变成了模仿视频的模版。 这些都是降低视频的创作门槛。 让普通人也能让视频拍的有趣。

内容产生门槛不能太低 (低到不需要努力,或导致千遍一律)

  1. 内容产生门槛低到导致千遍一律,是没有价值的,这些成为毫无价值的垃圾内容,用户迅速觉得厌倦。 低质量重复内容还不如没有

例如 MySpace 可以让用户很容易换skin,但没有控制导致质量低劣,甚至导致可用性下降(用户可以把菜单位置也改掉)因此潮流一阵后,大家都厌倦了这种。 反而 facebook这种根本不允许用户个性化的产品胜出。

Facebook的 slingshot,导致用户大量产生垃圾内容(必须先回复才能看到接受到的消息),表面上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是糟透了的主意。

  1. 内容产生门槛低到不需要努力,也让用户失去成就感,不容易让社区里的关键人物脱颖而出。

例如第一个 AI 的照片滤镜 Prism,一开始很火(工具属性,前所未有),后来很快不行了,一个原因就是产生的照片都很cool,但都明显是 AI 的贡献,每个人出来的都一样 cool,没有用户创造的意义了。

Twitter,Instagram 都属于让内容创作门槛降低,但没有过低 -- 还是需要花心思。

按照这个逻辑,大概率 AIGC 类的只有工具属性,不会具有社区特性,原因就是用户的作用太少了,不会有人因此有足够成就感

社群的成长策略:供需关系 --> 关键人物 --> 共同价值

来自这篇文章: https://xie.infoq.cn/article/a235cdda24b56b713dda1a0eb

供需关系,即这个社区里要有人提供供给,进而延伸到有人在这里消费需求,形成一个稳定的供需关系。

关键人物。关键人物有三个特征: 第一,有强大的号召力。比如行业里比较有名气和影响力的人。 第二,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比如他在社区里得到了很多好处,吸引别人也想要获得好处。 第三,有强大的认同感。这个人要认同你的社区,他会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社区做大做强。

对大部分创业者来说,这三点最应该抓住的是第二点,有强大的示范效应的人。因为有号召力的人通常很贵,愿意付出的人非常难找。

共同价值,即在社区里,大家都遵守的那些价值观。共同价值对社区,特别是早期社区来说,至关重要。不是因为共同价值能凝聚人,而是因为共同价值能筛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