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WangCN / notepad

reading notepad
0 stars 2 forks source link

Vue2.x:基础 #18

Open ArthurWangCN opened 2 years ago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的基本原理

当一个Vue实例创建时,Vue会遍历 data 中的属性,用 Object.defineProperty(vue3.0使用proxy )将它们转为 getter/setter,并且在内部追踪相关依赖,在属性被访问和修改时通知变化。

每个组件实例都有相应的 watcher 程序实例,它会在组件渲染的过程中把属性记录为依赖,之后当依赖项的 setter 被调用时,会通知 watcher 重新计算,从而致使它关联的组件得以更新。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双向数据绑定

双向数据绑定通常是指我们使用的v-model指令的实现,是Vue的一个特性,可以绑定一个响应式数据到视图,同时视图中变化能改变该值。也可以说是一个input事件和value的语法糖。 Vue通过v-model指令为组件添加上input事件处理和value属性的赋值。


响应式是Vue的核心特性之一,数据驱动视图,我们修改数据视图随之响应更新。

Vue2.x是借助Object.defineProperty()实现的,而Vue3.x是借助Proxy实现的,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2.x的实现。

我们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为对象obj添加属性,可以设置对象属性的getter和setter函数。之后我们每次通过点语法获取属性都会执行这里的getter函数,在这个函数中我们会把调用此属性的依赖收集到一个集合中 ;而在我们给属性赋值(修改属性)时,会触发这里定义的setter函数,在次函数中会去通知集合中的依赖更新,做到数据变更驱动视图变更。

3.x的与2.x的核心思想一致,只不过数据的劫持使用Proxy而不是Object.defineProperty,只不过Proxy相比Object.defineProperty在处理数组和新增属性的响应式处理上更加方便。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进行数据劫持有什么缺点

在对一些属性进行操作时,使用这种方法无法拦截,比如通过下标方式修改数组数据或者给对象新增属性,这都不能触发组件的重新渲染,因为 Object.defineProperty 不能拦截到这些操作。更精确的来说,对于数组而言,大部分操作都是拦截不到的,只是 Vue 内部通过重写函数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 Vue3.0 中已经不使用这种方式了,而是通过使用 Proxy 对对象进行代理,从而实现数据劫持。使用Proxy 的好处是它可以完美的监听到任何方式的数据改变,唯一的缺点是兼容性的问题,因为 Proxy 是 ES6 的语法。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computed 和 watch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slot

slot又名插槽,是Vue的内容分发机制,组件内部的模板引擎使用slot元素作为承载分发内容的出口。插槽slot是子组件的一个模板标签元素,而这一个标签元素是否显示,以及怎么显示是由父组件决定的。

slot又分三类,默认插槽,具名插槽和作用域插槽:

实现原理:当子组件vm实例化时,获取到父组件传入的slot标签的内容,存放在 vm.$slot 中,默认插槽为 vm.$slot.default,具名插槽为 vm.$slot.xxx,xxx 为插槽名,当组件执行渲染函数时候,遇到slot标签,使用$slot中的内容进行替换,此时可以为插槽传递数据,若存在数据,则可称该插槽为作用域插槽。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过滤器

过滤器是用来过滤数据的,在Vue中使用filters来过滤数据。filters不会修改数据,而是过滤数据,改变用户看到的输出(计算属性 computed ,方法 methods 都是通过修改数据来处理数据格式的输出显示)。

Vue.js 允许你自定义过滤器,可被用于一些常见的文本格式化。过滤器可以用在两个地方:双花括号插值和 v-bind 表达式 。过滤器应该被添加在 JavaScript 表达式的尾部,由“管道”符号指示:

<!-- 在双花括号中 -->
{{ message | capitalize }}
<!-- 在 `v-bind` 中 -->
<div v-bind:id="rawId | formatId"></div>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if、v-show、v-html 的原理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if和v-show的区别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model 是如何实现的,语法糖实际是什么

(1)作用在表单元素上 动态绑定了 input 的 value 指向了 messgae 变量,并且在触发 input 事件的时候去动态把 message设置为目标值:

<input v-model="sth" />
//  等同于
<input 
    v-bind:value="message" 
    v-on:input="message=$event.target.value"
>

(2)作用在组件上 在自定义组件中,v-model 默认会利用名为 value 的 prop和名为 input 的事件 本质是一个父子组件通信的语法糖,通过prop和$.emit实现。 因此父组件 v-model 语法糖本质上可以修改为:

<child :value="message"  @input="function(e){message = e}"></child>

在组件的实现中,可以通过 v-model属性来配置子组件接收的prop名称,以及派发的事件名称。 例子:

// 父组件
<aa-input v-model="aa"></aa-input>
// 等价于
<aa-input v-bind:value="aa" v-on:input="aa=$event.target.value"></aa-input>

// 子组件:
<input v-bind:value="aa" v-on:input="onmessage"></aa-input>

props:{value:aa,}
methods:{
    onmessage(e){
        $emit('input',e.target.value)
    }
}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model 可以被用在自定义组件上吗

可以。v-model 实际上是一个语法糖。

用在自定义组件上:

<custom-input v-model="searchText">

相当于:

<custom-input
  v-bind:value="searchText"
  v-on:input="searchText = $event"
></custom-input>

显然,custom-input 与父组件的交互如下:

所以,custom-input 组件的实现应该类似于这样:

Vue.component('custom-input', {
  props: ['value'],
  template: `
    <input
      v-bind:value="value"
      v-on:input="$emit('input', $event.target.value)"
    >
  `
})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data为什么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对象

JavaScript中的对象是引用类型的数据,当多个实例引用同一个对象时,只要一个实例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其他实例中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

而在Vue中,更多的是想要复用组件,那就需要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数据,这样组件之间才不会相互干扰。

所以组件的数据不能写成对象的形式,而是要写成函数的形式。数据以函数返回值的形式定义,这样当每次复用组件的时候,就会返回一个新的data,也就是说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私有数据空间,它们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不会干扰其他组件的正常运行。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nextTick 原理及作用

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

nextTick 的核心是利用了如 Promise 、MutationObserver、setImmediate、setTimeout的原生 JavaScript 方法来模拟对应的微/宏任务的实现,本质是为了利用 JavaScript 的这些异步回调任务队列来实现 Vue 框架中自己的异步回调队列

nextTick 不仅是 Vue 内部的异步队列的调用方法,同时也允许开发者在实际项目中使用这个方法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 DOM 更新数据时机的后续逻辑处理。

引入异步更新队列机制的原因: 如果是同步更新,则多次对一个或多个属性赋值,会频繁触发 UI/DOM 的渲染,可以减少一些无用渲染。

在以下情况下,会用到nextTick: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中封装的数组方法有哪些

有 push、pop、shift、unshift、splice、sort、reverse。

在Vue中,对响应式处理利用的是Object.defineProperty对数据进行拦截,而这个方法并不能监听到数组内部变化,数组长度变化,数组的截取变化等,所以需要对这些操作进行hack,让Vue能监听到其中的变化。

下面是Vue中对这些方法的封装:

// 缓存数组原型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 实现 arrayMethods.__proto__ === Array.prototype
export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 需要进行功能拓展的方法
const methodsToPatch =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

/**
 * Intercept mutating methods and emit events
 */
methodsToPatch.forEach(function(method) {
  // 缓存原生数组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def(arrayMethods, method, function mutator(...args) {
    // 执行并缓存原生数组功能
    const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响应式处理
    const ob = this.__ob__;
    let inserted;
    switch (method) {
    // push、unshift会新增索引,所以要手动observer
      case "push":
      case "unshift":
        inserted = args;
        break;
      // splice方法,如果传入了第三个参数,也会有索引加入,也要手动observer。
      case "splice":
        inserted = args.slice(2);
        break;
    }
    // 
    if (inserted) ob.observeArray(inserted);// 获取插入的值,并设置响应式监听
    // notify change
    ob.dep.notify();// 通知依赖更新
    // 返回原生数组方法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

简单来说就是,重写了数组中的那些原生方法,首先获取到这个数组的 __ob__,也就是它的Observer对象,如果有新的值,就调用observeArray继续对新的值观察变化(也就是通过 target.__proto__ == arrayMethods 来改变了数组实例的型),然后手动调用notify,通知渲染watcher,执行update。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 template 到 render 的过程

vue的模版编译过程主要如下:template -> ast -> render函数

vue 在模版编译版本的码中会执行 compileToFunctions 将template转化为render函数:

// 将模板编译为render函数
const { render, staticRenderFns } = compileToFunctions(template,options//省略}, this)

CompileToFunctions中的主要逻辑如下∶

(1)调用parse方法将template转化为ast(抽象语法树)

const ast = parse(template.trim(), options)

AST元素节点总共三种类型:type为1表示普通元素、2为表达式、3为纯文本

(2)对静态节点做优化

optimize(ast,options)

这个过程主要分析出哪些是静态节点,给其打一个标记,为后续更新渲染可以直接跳过静态节点做优化

深度遍历AST,查看每个子树的节点元素是否为静态节点或者静态节点根。如果为静态节点,他们生成的DOM永远不会改变,这对运行时模板更新起到了极大的优化作用。

(3)生成代码

const code = generate(ast, options)

generate将ast抽象语法树编译成 render字符串并将静态部分放到 staticRenderFns 中,最后通过 new Function("render") 生成render函数。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 data 中某一个属性的值发生改变后,视图会立即同步执行重新渲染吗

不会立即同步执行重新渲染。Vue 实现响应式并不是数据发生变化之后 DOM 立即变化,而是按一定的策略进行 DOM 的更新。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 Vue 将开启一个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

如果同一个watcher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队列并执行实际(已去重的)工作。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简述 mixin、extends 的覆盖逻辑

(1)mixin 和 extends mixin 和 extends均是用于合并、拓展组件的,两者均通过 mergeOptions 方法实现合并。

(2)mergeOptions 的执行过程

if(!child._base) {
    if(child.extends) {
        parent = mergeOptions(parent, child.extends, vm)
    }
    if(child.mixins) {
        for(let i = 0, i= child.mixins.length; i < l; i++){
            parent = mergeOptions(parent, child.mixins[i], vm)
        }
    }
}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自定义指令

在 Vue2.0 中,代码复用和抽象的主要形式是组件。然而,有的情况下,你仍然需要对普通 DOM 元素进行底层操作,这时候就会用到自定义指令。

一般需要对DOM元素进行底层操作时使用,尽量只用来操作 DOM展示,不修改内部的值。当使用自定义指令直接修改 value 值时绑定v-model的值也不会同步更新;如必须修改可以在自定义指令中使用keydown事件,在vue组件中使用 change事件,回调中修改vue数据;

(1)自定义指令基本内容

  • bind:只调用一次,指令第一次绑定到元素时调用。在这里可以进行一次性的初始化设置。
  • inSerted:被绑定元素插入父节点时调用(仅保证父节点存在,但不一定已被插入文档中)。
  • update:所在组件的VNode更新时调用,但是可能发生在其子VNode更新之前调用。指令的值可能发生了改变,也可能没有。但是可以通过比较更新前后的值来忽略不必要的模板更新。
  • ComponentUpdate:指令所在组件的 VNode及其子VNode全部更新后调用。
  • unbind:只调用一次,指令与元素解绑时调用。

(2)使用场景

普通DOM元素进行底层操作的时候,可以使用自定义指令

自定义指令是用来操作DOM的。尽管Vue推崇数据驱动视图的理念,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数据驱动。自定义指令就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和扩展,不仅可用于定义任何的DOM操作,并且是可复用的。

(3)使用案例 初级应用:

高级应用: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子组件可以直接改变父组件的数据吗?

子组件不可以直接改变父组件的数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父子组件的单向数据流。每次父级组件发生更新时,子组件中所有的 prop 都将会刷新为最新的值。如果这样做了,Vue 会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发出警告。

Vue提倡单向数据流,即父级 props 的更新会流向子组件,但是反过来则不行。这是为了防止意外的改变父组件状态,使得应用的数据流变得难以理解,导致数据流混乱。如果破坏了单向数据流,当应用复杂时,debug 的成本会非常高。

只能通过 $emit 派发一个自定义事件,父组件接收到后,由父组件修改。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是如何收集依赖的?

在初始化 Vue 的每个组件时,会对组件的 data 进行初始化,就会将由普通对象变成响应式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便会进行依赖收集的相关逻辑,如下所示∶

function defieneReactive (obj, key, val){
  const dep = new Dep();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if(Dep.target){
        dep.depend();
        ...
      }
      return val
    }
    ...
  })
}

以上只保留了关键代码,主要就是 const dep = new Dep() 实例化一个 Dep 的实例,然后在 get 函数中通过 dep.depend() 进行依赖收集。

(1)Dep

Dep是整个依赖收集的核心,其关键代码如下:

class Dep {
  static target;
  subs;

  constructor () {
    ...
    this.subs = [];
  }
  addSub (sub) {
    this.subs.push(sub)
  }
  removeSub (sub) {
    remove(this.sub, sub)
  }
  depend () {
    if(Dep.target){
      Dep.target.addDep(this)
    }
  }
  notify () {
    const subs = this.subds.slice();
    for(let i = 0;i < subs.length; i++){
      subs[i].update()
    }
  }
}

Dep 是一个 class ,其中有一个关 键的静态属性 static,它指向了一个全局唯一 Watcher,保证了同一时间全局只有一个 watcher 被计算,另一个属性 subs 则是一个 Watcher 的数组,所以 Dep 实际上就是对 Watcher 的管理,再看看 Watcher 的相关代码∶

(2)Watcher

class Watcher {
  getter;
  ...
  constructor (vm, expression){
    ...
    this.getter = expression;
    this.get();
  }
  get () {
    pushTarget(this);
    value = this.getter.call(vm, vm)
    ...
    return value
  }
  addDep (dep){
        ...
    dep.addSub(this)
  }
  ...
}
function pushTarget (_target) {
  Dep.target = _target
}

Watcher 是一个 class,它定义了一些方法,其中和依赖收集相关的主要有 get、addDep 等。

(3)过程

在实例化 Vue 时,依赖收集的相关过程如下∶

初 始 化 状 态 initState , 这 中 间 便 会 通 过 defineReactive 将数据变成响应式对象,其中的 getter 部分便是用来依赖收集的。初始化最终会走 mount 过程,其中会实例化 Watcher ,进入 Watcher 中,便会执行 this.get() 方法,

updateComponent = () => {
  vm._update(vm._render())
}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get 方法中的 pushTarget 实际上就是把 Dep.target 赋值为当前的 watcher。

this.getter.call(vm,vm) ,这里的 getter 会执行 vm._render() 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便会触发数据对象的 getter。那么每个对象值的 getter 都持有一个 dep,在触发 getter 的时候会调用 dep.depend() 方法,也就会执行 Dep.target.addDep(this)。刚才 Dep.target 已经被赋值为 watcher,于是便会执行 addDep 方法,然后走到 dep.addSub() 方法,便将当前的 watcher 订阅到这个数据持有的 dep 的 subs 中,这个目的是为后续数据变化时候能通知到哪些 subs 做准备。所以在 vm._render() 过程中,会触发所有数据的 getter,这样便已经完成了一个依赖收集的过程。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对 React 和 Vue 的理解,它们的异同

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 :

1)数据流:Vue默认支持数据双向绑定,而React一直提倡单向数据流

2)虚拟DOM

Vue2.x开始引入"Virtual DOM",消除了和React在这方面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还是有各自的特点。

3)组件化

React与Vue最大的不同是模板的编写。

具体来讲:React中render函数是支持闭包特性的,所以import的组件在render中可以直接调用。但是在Vue中,由于模板中使用的数据都必须挂在 this 上进行一次中转,所以 import 一个组件完了之后,还需要在 components 中再声明下。

4)监听数据变化的实现原理不同

5)高阶组件

react可以通过高阶组件(HOC)来扩展,而Vue需要通过mixins来扩展。

高阶组件就是高阶函数,而React的组件本身就是纯粹的函数,所以高阶函数对React来说易如反掌。相反Vue.js使用HTML模板创建视图组件,这时模板无法有效的编译,因此Vue不能采用HOC来实现。

6)构建工具

两者都有自己的构建工具:

7)跨平台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的优点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assets和static的区别

相同点: assets 和 static 两个都是存放静态资源文件。项目中所需要的资源文件图片,字体图标,样式文件等都可以放在这两个文件下,这是相同点。

不相同点:assets 中存放的静态资源文件在项目打包时,也就是运行 npm run build 时会将 assets 中放置的静态资源文件进行打包上传,所谓打包简单点可以理解为压缩体积,代码格式化。而压缩后的静态资源文件最终也都会放置在 static 文件中跟着 index.html 一同上传至服务器。static 中放置的静态资源文件就不会要走打包压缩格式化等流程,而是直接进入打包好的目录,直接上传至服务器。因为避免了压缩直接进行上传,在打包时会提高一定的效率,但是 static 中的资源文件由于没有进行压缩等操作,所以文件的体积也就相对于 assets 中打包后的文件提交较大点。在服务器中就会占据更大的空间。

建议: 将项目中 template需要的样式文件js文件等都可以放置在 assets 中,走打包这一流程。减少体积。而项目中引入的第三方的资源文件如iconfoont.css 等文件可以放置在 static 中,因为这些引入的第三方文件已经经过处理,不再需要处理,直接上传。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delete和Vue.delete删除数组的区别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如何监听对象或者数组某个属性的变化

当在项目中直接设置数组的某一项的值,或者直接设置对象的某个属性值,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页面并没有更新。这是因为Object.defineProperty()限制,监听不到变化。

解决方式:

vue源码里缓存了array的原型链,然后重写了这几个方法,触发这几个方法的时候会observer数据,意思是使用这些方法不用再进行额外的操作,视图自动进行更新。 推荐使用splice方法会比较好自定义,因为splice可以在数组的任何位置进行删除/添加操作

vm.$set 的实现原理是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对SSR的理解

SSR也就是服务端渲染,也就是将Vue在客户端把标签渲染成HTML的工作放在服务端完成,然后再把html直接返回给客户端

SSR的优势:

SSR的缺点: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Vue的性能优化有哪些

(1)编码阶段

(2)SEO优化

(3)打包优化

(4)用户体验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对 SPA 单页面的理解,它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SPA( single-page application )仅在 Web 页面初始化时加载相应的 HTML、JavaScript 和 CSS。一旦页面加载完成,SPA 不会因为用户的操作而进行页面的重新加载或跳转;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路由机制实现 HTML 内容的变换,UI 与用户的交互,避免页面的重新加载。

优点:

缺点: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template和jsx的有什么分别?

对于 runtime 来说,只需要保证组件存在 render 函数即可,而有了预编译之后,只需要保证构建过程中生成 render 函数就可以。在 webpack 中,使用vue-loader编译.vue文件,内部依赖的 vue-template-compiler 模块,在 webpack 构建过程中,将template预编译成 render 函数。与 react 类似,在添加了jsx的语法糖解析器 babel-plugin-transform-vue-jsx 之后,就可以直接手写render函数。

所以,template和jsx的都是render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是:JSX相对于template而言,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在复杂的组件中,更具有优势,而 template 虽然显得有些呆滞。但是 template 在代码结构上更符合视图与逻辑分离的习惯,更简单、更直观、更好维护。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mixin 和 mixins 区别

mixin 用于全局混入,会影响到每个组件实例,通常插件都是这样做初始化的。

Vue.mixin({
    beforeCreate() {
        // ...逻辑
        // 这种方式会影响到每个组件的 beforeCreate 钩子函数
    }
})

虽然文档不建议在应用中直接使用 mixin,但是如果不滥用的话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可以全局混入封装好的 ajax 或者一些工具函数等等。

mixins 应该是最常使用的扩展组件的方式了。如果多个组件中有相同的业务逻辑,就可以将这些逻辑剥离出来,通过 mixins 混入代码,比如上拉下拉加载数据这种逻辑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mixins 混入的钩子函数会先于组件内的钩子函数执行,并且在遇到同名选项的时候也会有选择性的进行合并。

ArthurWangCN commented 2 years ago

MVVM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ArthurWangCN commented 1 year ago

实现一个 Vue

Vue类

首先我们实现一个Vue类,用于创建Vue对象,它的的构造方法接收一个options参数,用于初始化Vue。

class Vue{
    constructor(options){
       this.$el=options.el;
       this._data=options.data;
       this.$data=this._data;
       //对data进行响应式处理
       new Observe(this._data);
   }
}
//创建Vue对象
new Vue({
    el:'#app',
    data:{
      message:'hello world'
    }
})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创建了一个Vue的类,构造函数跟我们平时使用的Vue大致一致,为了容易理解我们这里只处理了参数el和data。我们发现构造函数的最后一行创建了一个Observe类的对象,并传入data作为参数,这里的Observe就是对data数据进行响应式处理的类,接下来我们看一下Observe类的简单实现。

Observe类

我们在Observe类中实现对data的监听,就是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实现的数据劫持,代码如下。

class Observe{
    constructor(data){
       //如果传入的数据是object
       if(typeof data=='object'){
           this.walk(data);
       }
    }
    //这个方法遍历对象中的属性,并依次对其进行响应式处理
    walk(obj){
        //获取所有属性
        const keys=Object.keys(obj);
        for (let i = 0; i < keys.length; i++) {
            //对所有属性进行监听(数据劫持)
            this.defineReactive(obj, keys[i])
        }
    }
    defineReactive(obj,key){
        if(typeof obj[key]=='object'){
            //如果属性是对象,那么那么递归调用walk方法
            this.walk(obj[key]);
        }
        const dep=new Dep();//Dep类用于收集依赖
        const val=obj[key];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代理将Dep.target即Watcher对象添加到依赖集合中
            get() {
              //这里在创建Watcher对象时会给Dep.target赋值
              if (Dep.target) {
                dep.addSubs(Dep.target);
              }
              return val;
            },
            set(newVal) {
                val=newVal;
                //依赖的变更响应
                dep.notify(newVal)
            } 
          })
    }
}

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到了Dep类,我们在劫持到的数据的get方法中收集到的依赖会被放到Dep类中保存。

Dep类

下面代码是Dep类的实现,他有一个subs的数组,用于保存依赖,这里的依赖是我们后面要定义的Watcher,Watcher即观察者,

class Dep{
   static target=null
   constructor(){
       this.subs=[];
   }
   addSubs(watcher){
       this.subs.push(watcher)
   }
   notify(newVal){
       for(let i=0;i<this.subs.length;i++){
           this.subs[i].update(newVal);
       }
   }
}

Watcher类

观察者类,它做的事情就是观察数据的变更,它会调用data中对应属性的get方法触发依赖收集,并在数据变更后执行相应的更新。

let uid=0
class Watcher{
    //vm即一个Vue对象,key要观察的属性,cb是观测到数据变化后需要做的操作,通常是指DOM变更
    constructor(vm,key,cb){
       this.vm=vm;
       this.uid=uid++;
       this.cb=cb;
       //调用get触发依赖收集之前,把自身赋值给Dep.taget静态变量
       Dep.target=this;
       //触发对象上代理的get方法,执行get添加依赖
       this.value=vm.$data[key];
       //用完即清空
       Dep.target=null;
    }
    //在调用set触发Dep的notify时要执行的update函数,用于响应数据变化执行run函数即dom变更
    update(newValue){
        //值发生变化才变更
        if(this.value!==newValue){
            this.value=newValue;
            this.run();
        }
    }
    //执行DOM更新等操作
    run(){
        this.cb(this.value);
    }
}

通过以上的代码我们就实现了一个去除了模板编译的简易版的Vue,我们用简单化模拟dom的变更。

//======测试=======
let data={
    message:'hello',
    num:0
}
let app=new Vue({
    data:data
});
//模拟数据监听
new Watcher(app,'message',function(value){
    //模拟dom变更
    console.log('message 引起的dom变更--->',value);
})
new Watcher(app,'num',function(value){
    //模拟dom变更
    console.log('num 引起的dom变更--->',value);
})
data.message='world';
data.num=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