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y / news-daily

v2ex rss
1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2024-02-15 Zhihu RSS #150

Open github-actions[bot] opened 9 months ago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知乎每日精选 2024-02-15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看完“热辣滚烫”聊一聊健身的目的和途径

2024-02-13 07:51:50

看了贾玲导演并主演的“热辣滚烫”,说实话挺震撼的,虽说是一部翻拍片,大体上故事脉络和“百元之恋”一致,但剧情的本土化修改、讲故事的节奏、演员的表现力、背景音乐的编排等都让人印象深刻,当然也包括目前舆论热度最高的——贾玲为了诠释角色先增肥、再减重,在大半年里上下波动100斤的体重。

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说的:

首先,以较快的速度极限减重是有一定风险的,我在2007年打篮球时伤了左膝关节,为了让关节恢复,我用了40天把体重从92公斤降到81公斤,术后第20天开始在健身房做康复训练,每天40分钟力量+30分钟心肺,饮食控制极度严苛,就是蔬菜、水果、酸奶、蛋白粉,为了促进软骨生长还超量补充Vc,过程十分痛苦,那时候我不到30岁,而贾玲已经过40了,我相信她的减重过程一定更加艰辛,这种毅力和专业精神令人敬佩;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ea142b554e4d33a484f14691efc5e9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228" class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2024年开放式蓝牙耳机实测,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开放式蓝牙耳机、一文搞定开放式蓝牙耳机|塞那、倍思、QCY、ambie、声阔、oladance热门耳机对比

2024-02-10 10:57:32

开放式蓝牙耳机已经成为耳机领域的新趋势,开放式蓝牙耳机到底具有哪些优点,如何选购开放式蓝牙耳机,那么到底哪些开放式蓝牙耳机更值得推荐呢?价格越贵,音质越好?别急,本文将通过6款24年热门开放式蓝牙耳机的测评对比,教会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开放式蓝牙耳机,并给出最终的选购建议。

抄作业专区、省流专区

500元档开放式蓝牙耳机推荐榜:倍思Eli

上榜理由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啄木鸟每天这样duangduang疯狂用头撞树,为啥不会脑震荡?

2024-02-06 18:44:16

无意间刷到啄木鸟的这张经典照片,这个古老的问题浮上我的心头。为啥啄木鸟不会脑震荡呢?

先来直观感受下啄木鸟的战斗力: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2024-02-06 11:31:11

答案是很难熬过去。古代每次连续大雪后,全国各地发生大规模冻死事件是非常常见的。“民多冻死”是史书和各地地方志、县志中很常见的字眼,并不明显少于史书中同样很常见的“岁大饥民相食”,且寒灾和饥荒总是相互关联和交错,现代人眼中浪漫的大雪在史书中总是与死亡相伴。

一言以蔽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抵抗自然波动的能力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加之皇权社会下的税赋与徭役重担又导致原子化的编户齐民抗风险能力极弱,结果就是面对寒冬,往往是一次又一次“泥途尽冰,都民寒饿,死者甚众”。

仅在《汉书》武帝一朝的记载中,就有霜冻、冰冻、雪灾4次,冰雹灾害2次被记载,死者不计其数,且发生了大规模人相食。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冻死。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齐、楚地大雪,深五尺。

同时期的《西京杂记》记载,京城附近的民众冻死的十个里有二三个。

大寒,雪深五尺,野鸟兽皆死,牛马皆蜷缩如猬,三辅人民冻死者十有二三。

古代王朝一遇大寒天气,就连都城发生大规模冻死都不罕见。又比如唐昭宗年间,入冬以来连续雨雪不止,加之唐末多年围绕京城的战事造成物资短缺,京城一度每天冻死者数以千计,就连宫城也有人冻死:“自后宫、诸王十六宅,冻馁而死者日三四”

在《宋史》中,仅北宋开封记载的大雪灾害就有16次,首都开封冬天冻死人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二月,连日大雪,苦寒。
天禧元年(1017)十二月,京师大雪,苦寒,人多冻死,路有僵尸
庆历四年(1044)正月,京师积雪,民多冻馁
至和元年(1054)正月,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ChatGPT到底有多厉害?

2024-02-04 17:07:59

抛开娱乐属性,对我来说,用ChatGPT办公提效真的强,解放双手,替我上班。

最近刚用ChatGPT帮我写了年终总结,太香了,同事都来问我怎么搞的。

这两个月又开始琢磨利用gpt搞钱,初见成效挣了小1k,虽然不多但是还挺有意思的。

办公提效

首先,对于我这样的打工人来说,gpt最厉害的就是它能替我干活儿

例如我工作要写很多材料,用chatgpt写心得总结嘎嘎好用,分分钟出稿,自己再润色一下,直接交。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今年过年回家你有特别想见到的人吗?

2024-02-04 16:43:23

我好像无法挑选出那个最想见的人。

原谅我的贪心和博爱,家乡的每个亲友,都承载着我最深的挂念。


大家认识我,或许是那首《野子》。

那阵风吹啊吹啊,把我从南方吹向北方。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北京,时间转啊转,也把我卷进了这座凌厉也温厚的城市,我逐渐习惯也爱上了干爽的风,厚重的墙,蓬勃的人潮,脆生生的京片子。

但我仍旧在很多个夜里,飘回我的海洋。


我从小奔跑的城市叫做三亚。

我想,我不必赘述她的美。

我刚来北京时,问过很多北京人,北京最好玩的景点是什么,他们都会语塞。

起初我不理解,后来发现,与我而言的三亚也一样。

故乡最动人的永远不是景色,而是家。

平平无奇的小路,因为牵着妈妈的手走过而在回忆里散发着柔光。

我眷恋着云和海,却最想念和伙伴追逐过的浪。


春节对我来总是一种奇妙的际遇。

飞机就像一道任意门,跨越这道门,我就从凛冽的冬天回到了盛夏,等待我的,皆是所爱之人。

我的避风港在海风里。

我即将启程,回到夏天,迎接春暖花开。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97-77-17-83-58?utm_campaign=rss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你有没有一张对你来说意义非凡的老照片?照片背后有哪些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2024-02-04 16:40:24

有。

照片里是我小时候,还有爷爷稍稍年轻的时候,因为写这些文字,我又

翻看了这张照片,发现爷爷的头发当时还是黑色的。

我发现了在他身边,我不像他的孙子,更像他的妻子。在爷爷身边的时光是安全的,浓郁的,浪漫的。

在爷爷背后的有个柜子,柜子里有爷爷给我买的零食。爷爷从没跟我说过零食不能多吃,爷爷只是告诉我,他做的饭也很香。

桌上有一个电视遥控器,爷爷家的遥控器总是用透明的塑料薄膜包着,他怕进水,因为我小时候有次不小心把水洒在了遥控器上,他没有说我,他只是悄悄把它包好。

我和爷爷背后有一个小窗户,它通向爷爷家的院子。冬天时院子里全是雪,夏天时院子里全是虫,那时,院子里全是我。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有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

2024-01-31 11:59:49

马克西米利安的凯旋门(The Triumphal Arch),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巨幅木刻版画作品中唯一一件完成的作品,其他两项为马克西米利安的凯旋游行与巨型凯旋战车(作为凯旋游行的一部分)。

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木刻版画作品之一,由195块独立的木刻雕版印刷在36张大幅纸张上,尺寸达到了295*397厘米,马克西米利安可能想把它贴在市政厅或是皇宫的墙壁上——因为他总是陷入财政危机,没有办法实现那些奇思妙想,而热衷于在纸张上付诸实际——并分发给其他王公们,作为他自我宣传的一部分。

这张图的灵感来源可能是雅各布·德巴尔巴里的名作《威尼斯景观》,这幅画是在六块木刻雕版上创作出来的,雅各布本人也对丢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旋门的建筑设计和大门的布置由蒂罗尔宫廷画家兼建筑师乔格·科尔德雷尔(Jorg Kolderer)构思草图,历史学家、传记作家和宫廷天文学家约翰内斯·斯塔比乌斯 (Johannes Stabius) 将这个想法转化为一幅巨型木刻版画。他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为什么深圳地铁的线路规划不像北京一样设计成棋盘布局?

2024-01-30 13:23:42

原本深圳是非常适合这种棋盘布局的,
因为深圳是很典型的“曲”字型城市,和北京固然不同,但也可以理解为半个北京(长安街以北的北京)。

(市区几条东西向快速线路,轻微的拧一次,方便换乘,整体走向笔直快速,南北线路都是沟通关外,根据深圳地形呈“曲”字形放射状,有没有发现这和编竹篮异曲同工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当教室突然安静——扰动,突变与回复

2024-01-29 11:32:04

作为学生,我想各位读者们应该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多少经历过“原本嘈杂的教室突然变的鸦雀无声”的现象。对此已有相当多的答主做出了定性的解释:

1.嘈杂的人群说话的空隙偶然重叠会导致音量的突然下降

2.说话的人会为音量的减小感到警觉而放低说话的音量

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为嘈杂的人群做一个简单的建模并数值模拟:

设人群共N人

f_{n}(t)=g_n(t)*\frac{ln(1+\frac{10}{3}\int_{t-0.3}^{t}F_{n}(t)dt)}{ln(2)}*\frac{1}{2}(1+tanh(\color{red}{m}*[10(\int^{t}_{t-0.25}F_n(t)dt-\int^{t-0.5}_{t-0.75}F_n(t)dt)+\color{red}{n}]))+0.001g_n(t)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全国高铁网车次密度示意图 2024年1月

2024-01-26 11:01:57

感谢 @akira kin@禾子w8 对数据的复核。

今年春节时间晚,统计节点在0113,尚未进入高峰期。不过除了部分分流和检修线路,总体车次数量大致能维持住暑运时的量级,说明夏季的大量加车在淡季尚能勉强维持。不少低密度线路甚至能突破新高。但下半年开通的新线里程合计两千多公里,加权平均车次密度仅有22对,去掉分流线的话只有15对,大大拉低了全国整体的车次密度。

1.编例

  • 参考12306及铁路时刻表应用“路路通”(数据库版本20240118) 2023.1.13(周六)列车运行时刻表及里程;台湾高铁参照官网thsrc.com.tw的《2023.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北京为何称为中国文化中心?

2024-01-26 10:56:11

陈正祥在《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一书中提到,「具有代表性人物籍贯分布的改变,是文化中心迁移的最好证明」,所以从各朝进士籍贯的分布变化来看中国文化重心的迁移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本文所用资料依然来自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BDB),这个数据库确实珍贵,但历史人物信息庞杂,本人又非历史专业出身,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的能力有限,所以行文难免有错漏,欢迎指正。

关于数据口径的统计方式有必要提前说明。一个是进士的统计范围,一个是进士籍贯的归属。

进士的范围。文中论述的进士,实则是广义通过科举考取功名的人。因为各朝进士的范围不同,如唐朝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宋朝科举袭五代旧制,有进士、九经、五经、学究等等。本文所选样本为所有通过「科举門」入仕的人物。

地域的归属。本文中涉及进士籍贯根据数据库中传主籍贯、迁住地、出生地、祖籍、落籍等地理信息依次补缺,以上都没有的记为缺失从分析中剔除。因为几千年来中国行政区划不断变化,地名和范围多次更迭,要统计人物籍贯需要有一个固定的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Legend of Cretaceous丨白垩传○1」末世对决(上):进击的暴龙

2024-01-26 10:51:24

■宿命:暴龙篇


| 前 言

漫长的中生代步入了最后一个辉煌纪元——白垩纪(Cretaceous),这是一个长达8000万年的漫长地质年代,其时间跨度位居整个显生宙之首。在时间位面上它紧随侏罗纪之后、古近纪之前(距今1亿4550~6550万年前),而那场发生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不仅最终彻底终结了以恐龙为代表的蜥形纲王朝的盛世,也成为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水岭。

至此之后地球生物圈格局再次迎来翻天覆地的大洗牌。

白垩纪的一个生态场景:恐龙总目依旧繁盛无比,翼龙和鸟类对天空分而治之。【图片来源: DeviantArt.com】

“漫漫白垩纪”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

从时间跨度上来讲:白垩纪的时间长度大致相当于0.42个中生代(3个纪)、0.27个古生代(6个纪)、1.19个新生代(3个纪)。其中,仅是白垩纪的第一阶段即早白垩世就长达4450万年,相当于0.67个新生代、1.63个早侏罗世、4450个新生代全新世;第二阶段晚白垩世则延绵3450万年,大致等于0.62个古生代的寒武纪和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喜羊羊与灰太狼在你心中地位有多高?

2024-01-25 13:21:46

当之无愧,蒸蒸日上,遥遥领先,从小看到大。

好啦,来看看这2集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心世界奇遇》吧。

之前的影评内容:

EP01-06: 欢腾的脑内世界

EP07-10: 被反乌托邦的想象区

EP11-12:战损版灰太狼

EP 13-14: 大脑里的过渡区

EP15-18:全都是变形的灰太狼

EP19-20:对身体的控制论

喜羊羊一行人找回总队长并且重新恢复运动区的功能,这件事情其实非常的靠近赛博格人类学的理论。

在这两集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画面感,就是慢羊羊之前是在身体外部的界面通过一个机械窗口和其他的小羊进行对话,同时慢羊羊的声音能够传递到灰太狼的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理解心理学教授王小华分享的「职场人设跟真实自我的关系与平衡」问题?

2024-01-19 14:35:53

先说结论:“职场人设”和“真实自我”不能完全分开。完全分离是不健康的应对。

“职场人设”这个词可能稍微有点负面,其实更加中性的表达,是职场的角色期待,是你的组织或者工作环境期待你表现出的某种工作态度、行为习惯、甚至某种价值观。为了满足这种期待,你就需要表现出所谓的 “工作人格”或者“职场人设”,目的是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塑造出一个积极的形象,向TA人展示:我可以满足组织对我的期待和要求。

如果职场人设是一个圆圈,而真实自我是另一个圆圈。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这两个圆圈是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当然完全重合很难。哪怕是公司高管或者CEO,这两个圆圈也很难完全重合。但是如果两个圆圈长期、完全的分开,就说明你的真实自我,和职场人设完全不同,这通常是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比如明明自己是个简单直接的人,但自己的单位里人际关系特别复杂,派系斗争十分激烈,结果每天在单位都参与着像甄嬛传一般的宫斗戏。所以你每天来到单位,就要马上带上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面具,扮演另一个人。可想而知,这种扮演是非常累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人这两个圆圈会离得这么远?会演的这么辛苦?可能就是因为有些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选择了不太适合自己性格特点和价值观的工作。回到上面的例子,那既然你特别讨厌派系斗争,那为什么还会来这里工作呢?可能是因为这个工作有着其它吸引你的理由,比如公司很有名,给的工资很高,或者工作压力不大,非常稳定,不用担心失业。你被这些外在因素吸引,但可能没有仔细地考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这份工作?

我的建议是,你的职场人设,尽量要以你的真实自我为基础。真实自我永远是第一个圆圈,它是先天的,它反映了我们的个性、天赋、和价值观。而职场人设是第二个圆圈,是后天经由我们的努力和选择,逐步塑造出来的。而只有我们基于真实自我去打造我们的职场人设时,我们才不会感到割裂,才能感到自洽,才能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具体来讲,在设立所谓的职场人设之前,你要先想清楚,我喜欢什么,我擅长什么,我的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理解心理学教授王小华分享的「为什么当你『松弛』下来会产生愧疚感」?

2024-01-19 14:31:18

这是很多人的一个现状:「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要想回答“松弛”与“愧疚感”的关系,让我们从自己的“不松弛”的说起。

先来说说什么是内卷。我把内卷定义为因为成功标准单一化,导致我们所有人挤在同一个赛道上,被迫持续做出过度的努力。但是这种过度的努力并不会带来更多的受益,我们拼命奔跑,只是为了留在原地。

心理学上有个自我决定理论,它把我们的动机分为了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自主动机,就是这件事情是我自己选的,这个目标是我自己订的,比如你所有的个人爱好,应该都是自主动机驱动的。而受控动机,是指我的事情,我的目标,并不完全是我自己选的,而是来自家人的要求,来自社会的期待。当我们内卷时,我们往往是出于受控动机的,是被迫的,是不情愿的。而且大量的研究也表面,受控动机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工作效率下降,身心耗竭、压力越来越大,焦虑越来越多。

我觉得内卷有三个成因:外在期待、同伴竞争、资源稀缺。

首先是外在期待。和西方的个人主义社会不同,我们中国是集体主义文化,集体主义文化的一个特点是,我们在规划自己的学业、职业或者人生时,特别会受到他人期待或者社会评判标准的影响。而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们对于所谓成功的定义是非常狭义化,单维化和片面化的,简单讲就是学生一定要考分高,成年人一定要有钱。

第二就是同伴竞争。我们的社会充斥的无处不在的社会比较。成功的标准,确切讲不是分数要高,而是你的分数要比别人高;不是你要有钱,而是你要比别人更有钱。

第三,这种基于外在期待和激烈竞争的成功标准,造成所有人都在同一个赛道上卷,于是造成了资源格外稀缺,学生要卷北大清华,卷985、211;找工作时就卷大厂。但成功者永远只有少数。你越往金字塔的塔尖爬,你面临的竞争就越激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哪怕你取得了暂时的成功,你也一直是焦虑的,恐慌的。所以才会出现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理解心理学教授王小华分享的「面对职场打压如何做心理调适」?

2024-01-19 14:29:42

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复杂,我们可能需要先拆解一下。

首先,什么是“职场打压”?也许是领导挑你的刺,对你的工作不满意,也许是你觉得领导在边缘化你,只给你安排一些不那么重要的项目或者工作。我觉得当你产生“被打压”的想法时,就是你的自我评价和领导或者公司对你的评价不一致,让你产生了自我怀疑。

遇到这种情况,你首先需要做的是reality check,要看看你感受到的这种所谓打压,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可能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 领导本身情绪不稳定,有控制倾向。他不光对你是这样,他对其他人也是这样。比如我的一个学生以前的领导,就比较易怒,喜欢发脾气。我的这个学生刚开始跟这个领导时,觉得很压抑,但后来他跟同事聊,跟其它部门的领导聊,他才知道,他领导就是这么个人。他领导就属于大五人格里神经质得分比较高的那种,情绪不太稳定,比较容易焦虑、沮丧甚至愤怒等负面情绪。所以遇到这种情况,问题不在你身上,是你的领导本身的一些局限性。所以当他给你比较多的负面评价时,你也不用有太多的自我怀疑。

第二, 领导也许并不是有意地打压你,而是你的某些行为和做法,的确不符合某些规范,或者不符合他的期待,他帮你指了出来,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来自领导的绩效反馈或者行为反馈。反馈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比如你的领导在给你反馈时,带着不满的情绪,语气比较冲,措辞比较激烈;或者不再是聚焦你做的某件具体事情,而是上升到对你个人整体的否定和批评,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能力太差了”,所以你可能就会觉得是领导在“打压”你。我们需要明白,其实你的领导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自己的局限,他自己可能并没有学习过如何给下属提反馈。作为下属,我们可能很难去改变领导的沟通方式,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好地应对这种负面反馈。我在课上会跟我的学生们将,每一次来自他人的负面反馈,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你可以主动地问问领导,“您对我的期待和要求是什么?您觉得我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您觉得我接下来该如何改进呢?”当你这么说的时候,就表明了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冲高教科书—ThinkBook 14+ 2024评测

2024-01-17 11:09:00

如果要说这两年高性能轻薄本市场上谁是红极一时的小霸王,那我想ThinkBook +系列可以说是绕不开的一个机器。各位对这个系列的认识,我想很多也是从当年我的这篇评测文章开始的。当时我就预言了这个机器的核显版/独显版分别作为高性能商务轻薄本/重新开创了小尺寸全能本赛道的产品,必将在市场上掀起一股新的风暴,现在看也基本成真。

zhuanlan.zhihu.com/p/46

如今两年之期已到,ThinkBook +系列也终于迎来了模具更换的时间节点。相比于两年前,现在市场上高性能轻薄本赛道上已经是人才辈出,而小尺寸全能本赛道去年也出现了YOGA Pro 14s至尊这样产品定义于完成度都非常出色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身兼两职的ThinkBook 14+也必须拿出很大的升级诚意,才能够继续成为这两条赛道中都颇具竞争力的选手。

话分两头。联想消费旗下拯救者,小新,YOGA已经连续进行了几轮不甚成功的冲高,今年的ThinkBook 14+,大家往下看产品规格的时候也能很快发现,这一代的TB14+相比上代在规格上也有很大的升杯,配置选择也更多样,那么联想商用的这次冲高能否成功呢?这就要等价格公布的那一天了。

天启:ThinkBook 14+评测补充:性能,电源,拓展坞,与YOGA至尊的比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为什么江南园林都长一个样?

2024-01-16 12:28:33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今天再刷b站的时候看到这么一条视频,一个北大的老师在解答为啥江南园林都长一个样。


视频是教你怎么欣赏园林的,不过这个问题本身就很有趣,对于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园林的普通人,确实会有园林都差不多的想法,这期我想单就这个问题来展开聊聊。

为啥江南园林都长一个样?

一、趋同的合理设计

相信去过苏州的朋友都到过几个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那都是热门选项,总结下来无非是通过一个阴暗的弄堂来到一片小桥流水的美景,然后就是无穷无尽的小庭院,和连接庭院的廊道。所以旅行完毕,除了感觉园林的大小有点区别,其他真说不上来有啥不同的。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羽毛球的那些梗

2024-01-15 18:40:37

1.MLGB——林丹

奥运会时,因为拼老命救了一个球,结果被对面佐佐木翔打了个擦网,那个球输了。他大吼了一句MLGB WC,重点是还给了个慢镜头回放。

2.头顶禁飞区——林丹

年轻时,林丹能力强得变态。因此其变态的点杀,在头顶区可以直接得分,被称为头顶禁飞区。


3.我老婆——大堀彩

因为出众的颜值,被大家称为“我老婆”。补充一下,志阳千田、栗原文音也可以做我老婆。嗯!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看待李泓在《洞见对谈》里称「2030 年固态电池有望量产上车」?

2024-01-15 18:20:01

前段时间我正好参加了知乎的2024洞见对谈,有幸现场聆听了李泓老师的演讲,和固态电池行业前辈大面对面学习和交流了一下。非常感谢知乎给到的这次机会。

说起固态电池,真的很热闹。蔚来李斌在节目播出之前,正好做了一个电动车一口气1000km的直播挑战,全网很火;丰田说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最近大众旗下的PowerCo又测试了QuantumScape的样件,据说成绩很好。固态电池的未来,真的马上就要到来了么?


1、什么是固态电池?


什么是固态电池,我们为什么需要固态电池?
电池里就是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解液在这里起到连接正负极,让带电锂离子通过的作用,但是它也有问题。一来是它占了很多重量;二来它一点就着,配合正极材料的含氧化合物,让热失控反应更加剧烈;三是锂枝晶在液态电解液里生长太容易了,可能会刺破隔膜,导致短路,这是安全问题;为了控制锂离子的堆叠,负极必须要用石墨,其实石墨就像柜子一样,是个容器,但固态电池负极直接用锂金属,省了这个容器,是不是能领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职业教育的春天是不是已经来了?

2024-01-15 17:10:43

职业教育的春天是否已经来了,这里我们想引用知乎创始人、CEO 周源在「2024 知乎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来回答:


职业教育的市场很大。这是一个万亿规模的赛道。价值大,市场规模大,都挺好,不过这还不是驱动我们做职业教育的真正原因。我们投身做职业教育的原因,是我们发现这个行业还远不够好,有改变的机会。


第一个不够好,是这个行业存在极大的信息不对称。


提到信息不对称,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2005 年我刚到北京工作的第一周,我就被房产中介骗了 800 块钱。那个房源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市场里大量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称来宰客,骗人的现象。直到后来有一家叫链家的公司,通过楼盘字典,去做真房源数据库,才让这个行业得到了一个质变,链家也是一家我很尊敬的公司,他们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成为了很大的服务平台。


大家不要小看这件事。当一个行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受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破譯了一段更奇妙的亂碼 [Pk-116]

2024-01-15 10:53:23

(甚至本來不抱破譯希望的,但意外地成功了233

【順帶推一下前篇:破譯了一段有趣的亂碼ww

看有人轉了這麼個圖:

亂碼

一開始討論,有人在猜是不是打字的人沒看屏幕,還有人猜是不是用諧音寫的別的語233

但果然它還是更像某種軟硬件問題導致排印時出現的亂碼。

初分析

這回是一個完全沒有頭緒的亂碼。

首先排除 UTF-8 的嫌疑。因為 UTF-8 編碼的長度,和其他常見漢字編碼(也包括 UTF-16)都不一樣。而這張圖的排版卻很勻稱,並沒有明顯地歪掉,所以亂碼和原文應該字數一致(或頂多相差一個字左右)。

那麼是不是 UTF-16(BE 或 LE)跟 GBK 間的問題呢?試驗了一下發現不是這樣,因為這三者之間,無論怎樣轉換,都會含有不合法編碼或 Unic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持家之眼扛把子——枪神8 Plus超竞版简评

2024-01-11 17:34:33

前言

去年11月份开始,4090就被禁售了,价格狂飙到2W+

对于普通玩家来讲,要想设备管理器里面显示“RTX4090”就只能通过购买笔记本的相关配置来实现了,有幸第一手体验到全新的ROG 枪神8 Plus超竞版4090版本(以下简称枪8P超竞),机器一入手外观与上一代的枪神7 Plus超竞版并没有太多变化(说实在的甚至配置都没啥太大变化 ),CPU从13代的i9-13980HX更新成了14代的i9-14900HX,这算是常规升级,配置确实够用了,为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视觉效果,屏幕方面则有较大变动,接下来就给大家带来枪8P超竞的简单测评(没收钱,放心看)

配置概览

一图流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十八世纪帆船横渡大西洋大约要多久?

2024-01-11 16:50:48

答案是看不同的船型和季节,需要花费5到8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18世纪的帆船,按照帆型来分主要分为全帆装船和非全帆装船两个大类,这两个大类里,非全帆装船又分为单桅或多桅纵帆船、单桅或多桅横帆船、地中海帆船、桨帆船。


1.咱们先说非全帆装船

  • 纵帆船

在18世纪时,绝大多数非全帆装船都是纵帆船,这类船的特点是操纵船只简单容易,不需要大量船员,且迎风航行能力好,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贸易活动,18世纪中到20世纪初,绝大多数的民间帆船都是纵帆船。

这类船只主要是依靠两面巨大的斜桁帆和数面支索帆或者拉丁三角帆来提供动力,一部分此类船还会在前桅上挂上几面横帆来增大顺风时的受风面积,引用我学ASA时的几句话:“帆船在迎风航行的时候,是利用了伯努利定律来航行,顺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未来海平面上升 70 米会对全球产生什么影响?

2024-01-11 11:19:41

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如果覆盖南极洲、格陵兰岛的所有冰层(南极洲将使海平面上升约 60 米,格陵兰岛使海平面上升约 7.4 米)以及全球山地冰盖融化,海平面将上升约 70 米。基于这样的假设,我们模拟了一个虚构的全球陆地海洋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完全被改变的世界:

东亚地区: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AI 落地进行时,让创新真正触手可及|AI 先行者沙龙圆桌实录

2024-01-10 14:33:59

2024 年 1 月 6 日,知乎科技举办「破晓 · 知乎 AI 先行者沙龙」,此为下半场圆桌「AI 落地进行时,让创新真正触手可及」实录文字。

嘉宾:

(主持人)骆轶航, @硅星人 /品玩 CEO,硅基立场主理人

董应赛,@兔展智能 合伙人,战略与投融资负责人

李乐 @世事如烟 ,网易伏羲游戏 AI 产品负责人

汪大炜,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百模大战」之后,预见行业新生态|AI 先行者沙龙圆桌实录

2024-01-10 14:33:36

2024 年 1 月 6 日,知乎科技举办「破晓 · 知乎 AI 先行者沙龙」,此为上半场圆桌对谈「『百模大战』之后,预见行业新生态」实录文字。

嘉宾:

(主持人)骆轶航, @硅星人 /品玩 CEO,硅基立场主理人

@黄文灏 ,零一万物技术副总裁及 Pretrain 负责人

林俊旸 @霜清老人 ,通义实验室通义千问开源负责人

王铁震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安全的本质:大模型能否被严谨解释为符号逻辑?|知乎先行者沙龙分享

2024-01-09 18:02:33

各位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拳石,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今天的主题是:安全的本质,大模型能否被严谨解释为符号逻辑?

我是2007、2008年大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研究,当时还没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领域还是以及基于手工设计的特征的图模型为主导的。2012年的深度学习算是一次变革,到了2023年的大模型,我认为很可能是另一个变革。但是,跟大部分人的思考并不相同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大模型行业如何持续发展(知乎AI先行者沙龙)

2024-01-09 18:01:36

以下是我在知乎AI先行者沙龙活动上的演讲实录,应线上线下听众们的诉求,现将演讲内容分享出来:

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分享我自己对于大模型这个行业目前的一些认识。首先说一下我,我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教授,今天在座各位可能做算法和应用比较多。但我是一位做硬件、芯片和基础软件更多的学者,以及有过一定的创业经历,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给大家去讲一讲我怎么去看人工智能,特别是这一波大模型的发展。

大模型这一次出来以后对于AIGC、自动驾驶、科学计算,特别是我最感兴趣的机器人方向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作为电子系的系主任,每年9月份我都会在新生的迎新活动上讲话。在跟这200多名新生去分析未来从事行业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方向就会去讲机器人这个方面。这几年的高考人数还比较多,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因为当年是1800万的出生人口,到了去年和前年大概是8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我每次问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今年40多岁了,为祖国可以健康工作到50岁,甚至更多,等我到了七八十岁,也就是30年以后谁来照顾我是一个问题。那个时候人不够了,2050年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见证者中的数学原理

2024-01-08 14:33:25

起因

这些天重新游玩很久之前玩过的游戏《见证者》,回想当初游玩时的兴奋感,依然仿佛历历在目。这个游戏很难称为游戏,而应该看作杰出的艺术品,幻想与写实,表面与暗藏,艺术与数学,精确与诗意,可以谈的东西有很多。

这一篇文章就先关注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

在解谜游戏中,主要的玩法为隐藏物的收集与触发,以及各种有趣的小游戏,益智关卡。在这款游戏中,解密都是通过图中的路径实现的,这就是最形象的图论知识教学。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一欣赏其中的数学原理。游戏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

图论,路径与联通分支

简单图,两个顶点,一条边,圆为起点,半圆为终点,看上去就像一个温度计。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神经网络能否被严谨地解释为符号逻辑?

2024-01-08 12:50:13

相信大家对“神经网络能否被严谨地解释为符号逻辑”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是如果究根问底,还是需要一个更加严谨的公理、定理体系来证明或证伪这个命题。准确地说,这里面起码包含两个问题,1.如何定义并数学证明“符号化解释的严谨性”,2.求得“在哪些条件下”神经网络可以被严谨地解释为符号逻辑。

下面,是我最近在知乎平台上的一个报告。细节的定理证明需要大家读后面的论文和我的其他知乎文章。

各位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拳石,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由于身体原因,很遗憾无法前往现场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我仍然用心准备了今天的分享,希望能够就可解释性及大模型的未来发展路线,与大家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探讨。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有哪些技术创新?很安全吗?

2024-01-05 17:33:04

先说结论: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处于行业TOP水平!老王搞了这么多年的电动汽车安全技术开发,拆了数十款电池,在知乎 @拆车实验室做了很多期节目,敢为自己的这个言论负责!

针对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安全技术,本来老王还想着得空了自己写一篇,结果小米官方来了个彻头彻尾的剧透,所以大家看官方发布的这篇文章就够够的了!

这篇针对小米汽车动力电池安全设计,真的是已经细到不能再细了,把几乎所有的设计细节和设计方案,甚至包括很多安全策略都介绍的完完整整!

也详细阐述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为什么要做电芯倒置?为什么要用气凝胶?为什么要用双大面水冷?等等!

确保最终满足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目标!

针对这个热失效安全目标有多严苛后面有详细的对比说明,我看有的人在质疑官方没有说明到底持续时间是多少?但碍于官方没发布,老王也不好直接说出来!但是老王只想对这些人说,一定比你了解的其它所有安全测试标准要求高得多的多!

另外,老王也看到知乎平台上某些号称搞技术开发的人各种歪曲事实、无端揣测,真的不是无知就是真坏了!老王也不点名了,丢人!但老王还是想对这些人提个小小的建议,好好回去多学学再出来摇旗呐喊,不然都对不起关注你的那些朋友!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2024 汽车福利活动汇总(持续更新 | 最新1月)

2024-01-04 12:15:52

1 月汽车活动汇总

1.汽车答主挑战赛·第一期

活动简介:2024 汽车答主挑战赛需报名参赛,回答圆桌收录问题,满足「300 字 + 3 图」及以上要求的回答将进入当期奖池,参与瓜分 1,800,000 盐粒 + 超赞包奖励,挑战赛每期「创作影响力 TOP 10 答主」将获得挑战赛荣誉徽章实物奖励;2024 汽车提问大赛并入到汽车答主挑战赛,共计瓜分 200,000 盐粒 + 超赞包奖励,边提边答。本期活动时间:1 月 1 日 - 2 月 29 日

传送门:

2024汽车答主挑战赛

2.2024 #汽车想法·第一期

活动简介:2024 年第一期#汽车想法活动上线啦!活动期间,分享关于冬季驾车出行相关内容,绑定指定的任意话题,满足图文字数 ≥ 60、图片数 ≥ 3 或 30 秒以上的视频想法,内容要与话题相关,即有机会瓜分海量「超赞包」!!本期活动时间:1 月 1 日 - 1 月 31 日

传送门: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小米首款汽车 SU7 搭载的核心部件及技术是否先进?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2024-01-01 00:15:10

雷军在本周发布了小米汽车的技术发布会,展示了包括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五个核心领域的突破和主要技术要素。这些相关议题连续霸榜了多日多平台的热搜头条。

可惜我作为一个汽车产业的技术人员,这个时候的主要工作是做年底总结和新年计划,所以到今天这个假期,才有机会聊一聊小米汽车的这场技术展会。

在过去的几天很多媒体、技术人员甚至主机厂的高管都加入到了这些技术亮点的讨论,有认可小米汽车亮点优势的,当然也有认为这里面依托了很多是供应商的技术突破,从而对小米汽车的自称自研颇有微词。关于这一点,我想说的是:

  • 新技术上限刷新的前提,首先来自于主机厂的产品定义。例如现在说到的高速电机,首先来自于小米对于su7的定义是要实现赛道级265kph的高速,那么在相同的结构下,更高的车速需求就需要电机适应更高的转速,除非你设置更加复杂的多挡结构。这是促使小米汽车去寻找能够支持突破转速上限电机供应商和挖掘自身合作研发实力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中国全年汽车出口超越日本已成定局,将首登世界第一,导致汽车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3-12-31 09:41:56

中国的这个“世界第一”固然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一方面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世界第一”的背后的真实且残酷的现实,另一方面我们要为更高更宽广的“世界第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正确认识汽车出口量与中日之间汽车品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和真实的力量对比。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关注关于中国汽车出口量的问题。因为去年中国的出口量达到了311.1万量,超越了德国,成为汽车出口量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日本(381万台)。那时候我们就基本确定2023年中国会成为出口汽车量最大的国家。今年1-11月,我国出口了441万量汽车,居世界第一已经毋庸置疑了。

导致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增的原因有很多,总结来说我认为有4个主要因素:

  1. 中国汽车设计和制造能力不断提升;
  2. 中国车企通过建立海外营销点和收购等做法,不断拓展国际销售渠道,近年来尤其是俄罗斯、中东、南美、南亚等地区多个品牌都有诸多突破;
  3. 中国自身的规模制造优势,叠加目前国内大规模的产能过剩的现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汽车在当地市场的价格优势。
  4. 俄乌战争之后发达国家车企完全撤出俄罗斯市场后,带来的贡献。仅今年头三季度,俄罗斯市场就消化了我们高达62万台的乘用车出口额。

那么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是否就代表中国汽车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呢?事实上,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我们这种本国出口的模式,已经到了危险的尽头。怎么理解这个话?请看我细细说来: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看待苏晓晔在《洞见对谈》里称「预防大于治疗,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

2023-12-29 11:08:09

尊敬的朋友们,

首先,我想谈谈对于“预防大于治疗,关注疾病不如关注健康”这一观点的看法。这一观点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在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尤其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我们对疾病类型的防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引起我们的关注。这表明,仅仅依靠治疗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健康、预防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从国际视角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上进行了调整。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大力推广预防医学,鼓励人们通过适度的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此外,一些国家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和应用。

而在中国,虽然我们也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但仍存在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还有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比如只有“生病了才去医院,只有感觉不舒服了才去体检”等固有理念,使得大部分人更多地关注疾病的治疗而非健康的预防。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我国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推广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意识和认知。

再说一个和大家切身相关的事情。过去这两三年,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尤其是家里小孩或者家里的老人,大家肯定都受到了很多呼吸道疾病的侵扰,可能是病毒类的感染,比如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或者是细菌类感染,比如肺炎链球菌,甚至是支原体等等。这些病原体对我们身体的损害还是很大的,发着高烧,忍受着刀片割嗓,尤其是家里的孩子生病时,家长都心急如焚,医院挂号一号难求。如果我们有有效的预防手段,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些焦虑。

要知道,投入一块钱进行主动预防,就可以节约二十一块钱的治疗费用。加强对疾病的预防理念,对个人来说,不仅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看待张小北在《洞见对谈》里称「科幻从不负责预言未来,它让我们相信一种未来」?

2023-12-29 11:07:46

蟹妖!


「科幻从不负责预言未来,它只是让我们相信一种未来。」

因为时间限制,在《洞见对谈》里,我没有完全展开,现在我可以展开说一下。


科幻是人类技术时代初期诞生的一种神话叙事的变种。

学术上所说的「神话」,有几个鲜明的识别条件,一个是叙述人类某个时代初期的故事;一个是传承者除了自己相信外,还要让别人对这个故事信以为真;最后一个是集体创造并流传下来。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回看当下的科幻创作,就会发现它和神话叙事之间的密切关联。

「科幻」并不是一种能够精确预言未来的艺术创作,在「幻想」这个层面上,它只是借助「科学」的外衣,用一种当代神话叙事,基于当下时代的思潮,表达我们希望成真的某种未来,或者我们不希望它成真的某种未来。

但无论我们希望何种未来,它都是基于当下现实的艺术创作,表达的是当下社会的某种思潮,而不是不可争辩的某种未来景象的神谕。


科幻小说起源于工业革命,在二战后进入黄金时期。在这个难得的历史窗口内,人类开始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和自然规律,并不断涌现新的科学发现。于此同时,美苏冷战也全面刺激了科技进步,他们不但在军事/经济/技术层面争霸,也都在意识形态领域力图证明,自己选择的道路才是人类未来的最佳选择。都想证明自己是人类文明的灯塔,能够指引全人类迈向山巅之城。在这个过程中,依托科学技术对未来世界进行合理想象的科幻小说,就变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未来愿景叙事。

冷战时期其实也东西方科幻文学的兴盛时期,不但美国有大量科幻文学和衍生的漫画及影视作品出现,苏联的科幻文学创作在那一时期也非常兴盛,只是因为当年中苏交恶后,较少翻译那一时期的苏联科幻作品而已。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2024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绿芽」在哪里?

2023-12-29 11:07:30

绿芽是希望的象征,所以绿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象征的意思,一层是实际的现象。

先来说作为象征的绿芽。这一绿芽就是潜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对未来中长期发展的信心。中国没有不发展的道理,因为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并愿意付诸努力仍然是普通老百姓的最大公约数,也因为无论从城镇化率还是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例,我们都低于世界平均,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有不少“低垂的果实”可以摘取,所需要的是相信市场,政策上因势利导,且传递出明确并可信的信息:未来不应有任何干扰,就一个字:拼经济。未来决不能寄托在别人的施舍,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塑造,呵护每个人心中对更好生活追求的绿芽,同时要清晰认识到,绿芽虽绿,却并非整齐划一,反而千奇百怪,花样十足。

再来说经济中实际的绿芽,也就是能够对未来有信心的早期的迹象。我想简单分享两点:

1、 开放式自主创新。华为+中芯国际用上一带DUV制造出七纳米先进制程芯片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芯片行业一直是全球协作的结果,这一次也依然是善用了全球工程师(德国、日韩、中国台湾)的经验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正确总结应对卡脖子的绿芽应该是三点:持续的开放,调用全球资源,对以我为主的研发取得突破有信心。我们期待2024会有更多类似开放式自主创新的案例涌现。

2、 成立刚一年,Temu就在海外市场所取得的突破。业内人称之为亚马逊之下,Shein的左边。亚马逊之下意味着美国电商巨头仍然有大量追求“性价比”的人群没有满足,Shein出道于美装,意味着有大量男性市场没有满足。欧美市场高通胀挤压了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作为重要的平台,Temu也给了更多中国制造“白牌”出口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内卷”的电商市场中所锤炼出来的新模式,在欧美市场具备降维打击的优势。

期待大家能发现并分享更多绿芽,它们可能是逆势增长的企业,可能是有趣的创新,也可能是个人韧性与信心的融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如何看待李泓在《洞见对谈》里称「2030 年固态电池有望量产上车」?

2023-12-28 18:43:18

固态电池包括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目前全固态电池设计还没有定型,在电池材料、界面解决方案,制造工艺、性能优势、成本优势、安全性系统测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如果说全固态电池规模量产上车(>GWh单线产能,>1万辆装车),2027年很有挑战,2030年实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个人认为,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路线未必是日本丰田主导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或者说至少目前公开的方案还不成熟,未来全固态电池应该是集中了各类材料,并充分发挥每个材料的优点,电池里未必只有一种固态电解质。从多种技术路径分析,最终实现全固态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没有科学原理上的障碍,只是需要系统细致的研发、验证和创新,并逐步形成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

目前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已经开始规模量产,实现了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突破,并逐步获得终端企业的认可。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生产工艺逐渐成熟,在未来5-10年,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装备和生产环境,突破现有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边界,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和生产优势的混合固液电池将逐步扩大规模。这方面以今年卫蓝新能源与蔚来汽车合作生产的360Wh/kg动力电池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进展。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地推进相关技术。

锂电池的发展始于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然后经历了液态锂离子电池商业化并成为主流技术。目前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半固态)开始兴起,未来全固态电池也一定会突破,为交通革命,能源革命,全面电动化革命带来强有力的支撑技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inolio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a href="http://daily.zhihu.c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漫长的季节》中体现了哪些东北人的生活态度?

2023-12-28 09:29:26

本回答由知乎剧综账号代发。

知乎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演员范伟。

我在《漫长的季节》中扮演的王响,是典型的东北工人形象。在塑造这个角色的那些日子,总会让我想起我的父辈。

我出生在沈阳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我父母属于“共和国长子”的那代人。那时候我家住的离他们工厂特别远,需要早上四点半就往工厂赶,赶在六点钟之前到厂里接早班。他们要步行经过一座架在铁路上的桥,那是年久失修的危桥,透过破旧的桥板能看到脚下经过的火车,他们十几年如一日,每天往返在那座桥上。

在我印象中父母很少抱怨工作的辛苦,生活的不易。我父亲是一个执着而勤奋的文学爱好者,一有时间就在家里写东西,四处投稿,然后收回一封封的退稿信,但父亲乐在其中;我母亲是个特别幽默的人,喜欢说笑,我身上这点喜剧细胞大概就是从她那里遗传的。

那时候东北工人每周只休息一天,而且是轮休,他们毛纺厂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怎么拍才能让观众共鸣?

2023-12-28 09:25:05

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来知乎作答,很开心能在这里分享我的理解和感受。我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八角笼中》就是一部现实题材影片。我个人觉得观众为任何作品买单的核心都是电影创作的质量。今年暑期档,出现像《消失的她》《八角笼中》《孤注一掷》《封神第一部》《长安三万里》等诸多“爆款”,都是创作者在电影本体下了功夫,才能真正让观众产生共情。

现实题材改编的电影,本身是观众生活中切切实实发生或耳闻的事,也更容易触及观众的情绪,更容易给观众带来观影的价值思考。而且,这些电影的故事内核摒弃了经典人物的塑造,展示了人性中独特的一面。这种复杂的人性是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并且这种复杂的人性可以让不同的观众从多维度视角去透视角色。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创作要从单一人物走向圆形人物,才会真正让观众在观影后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这类题材本身是有很强的真实感,这可能就是观众说的看到了烟火气。拍摄《八角笼中》的时候,从立意到选角我们都力求真实,我和创作团队专门去大山里选小演员,他们真的就像是一张张白纸,眼睛特别澄澈,站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做,在镜头里都足够生动。后来看到大家说“看到了最干净的眼睛”时,能感受到“自然真实”有最直接的生命力,可以让所有人都触动到。

我认为现实题材改编而来的电影,从内核上它就不完全是商业类型片。比如《八角笼中》需要有人物和剧情等方面的多样思考,而不是纯粹的体育类型片,这样每个年龄段的观众才能在电影中获得意义。创作这部电影,就是我自己向观众表达这几年的一些想法。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面临属于自己的困境,我希望让观众从电影中找到走出困境的能量。一直以来,我坚持的理念是电影就是拍给大众看的,拍我自己想表达的。能让大家共鸣,很多时候就是用真诚的态度,踏实地创作,相信观众都会感受到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wang-bao-qiang-gong-zuo-shi?utm_campaign=rss&utm_medium=rss&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在电视剧创作的过程中,导演和编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谁更重要?

2023-12-27 21:59:23

导演和编剧是互相成就的关系,编剧的工作是提供故事、人物,完成人物关系的构建,勾勒人物的命运轨迹。导演的工作是对编剧的文学想象做视听化的翻译,同时也会加入自己的表达,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的关系。
相比起来,我认为剧本是一剧之本,没有一个优秀剧本为基础,再好的导演也无能为力。一个好剧本可能被拍糟糕,但一个糟糕剧本是不可能拍出一部好剧的。

我自己从业以来,基本上是身兼导演和编剧的工作。主要是因为我的作品都有个人的表达情怀在,由自己去完成剧本创作的话,导演工作可以保证在拍摄过程中将我希望表达的主旨风格贯彻统一。

而且,纯粹的导演工作其实也属于被选择的状态,你想拍的题材故事,人家不一定会选择你。编导合一,让我能在创作中有更广的视野和话语权来决策协调剧组各部门的工作。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徐纪周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1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a href="http://www.zhihu.com/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国产都市剧中应该如何体现「生活」?如果完全贴近生活会枯燥吗?

2023-12-27 21:59:06

国产都市剧贴近生活当然不会枯燥,真实的生活里想必大家都各有各的精彩!又有谁的生活是完全平庸乏味的呢?

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源于生活可能很好理解,后面这个“高于”则需要展开聊聊。这里的“高”不是说谁比谁高级的“高”,没有说艺术要凌驾于生活之上的意思,而是在创作之初我们就有了一个想要去传达的核心概念,比如我们这个戏就想展现小人物奋斗的艰难,或者就是要体现都市男女在试探中卸下伪装找到真爱等等,有了这个大的方向定调,再去对生活素材进行归纳选取,尽可能去捕捉到其中最核心最精髓的点然后提炼出来再去创作延伸,这样或许更多观众能一秒get创作者的意图然后产生共鸣。

这么多类型题材里,都市剧可能也是和观众最近的了,讲爱情的也好,讲职场的,讲邻里关系讲家庭的,这些内容都和我们息息相关,它自带的氛围设定都很自然地流动在我们身边,所以如果说选个下饭好搭子,我一定在国产都市剧里选!“人”“情”交织,百态精彩,总有新故事,也总能在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可能看不懂具体某个行业的专业名词、项目关键,但我能看懂演员说台词的语调和搭配着的眼神、嘴角弧度、手上的一些小动作,就能理解到角色的心情和状态,焦虑、局促、欣喜、成就感、萌新时候的尴尬处境、职场层级关系暗流涌动等等,这些是我作为观众能看懂能共情的,我们一方面是在看别人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很新奇,另一方面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碎片觉得熟悉产生共鸣。这种乍看相同但又能“找不同”的观影很有趣。

生活只能贴近,却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像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我们演绎的生活不会完全和每个人理解的“生活”一样。

就像我和许子诠,我们都喜欢摩托车,但现实中我家客厅没办法放上一台哈雷,虽然我很想放,而影像上许子诠家里摆车会放大“装腔”这件事,让这个人更“装”一些,那咱就摆上,这时候就会比生活“高”上那么一点;

再比如我和许子诠日常也都尽可能周到,希望大家都相处地很舒服很体面,但是我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2023-12-27 20:11:17

大家好,我是演员周雨彤。

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女性角色?当我收到这个选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脑子里闪过了非常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和优秀影视剧作品。所以我也想以那些对我产生影响的女性角色为契机,把我有限的认知里一些所感所想和大家分享,也很期待大家与我一起讨论。

从小就很爱看《粉红女郎》,到我接触表演后,老师对我提出了刷片的要求。于是那段时间我在家恶补了非常多优秀的电影和剧集。还记得20岁出头在北京的出租屋里,第一次看了《时时刻刻》,到今天都记得那个画面,我坐在地上,窗帘紧紧地拉着。我看着电影里的弗吉妮娅·伍尔芙说她要自己买花,这句台词当时我一知半解,只能浅浅的感受三个女性的命运是如何被串联起来,她们又是怎么面对,怎么选择。在后来的时间里我又把这部电影拿出来反复看过几遍。

每听一次那句台词,

“this is my life ,this is my choice.”

就会在我脑子里响的更大声,更彻底。这部作品算是打开了我认识女性题材电影的大门。

时至今日,我有很多喜欢的女性题材电影,《末路狂花》《弗兰西丝·哈》《小妇人》《伯德小姐》《燃烧女子的肖像》,也喜欢《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通过看这些电影描写的各个时代各个文化背景女性的境遇、欲望、爱恨和痛苦,我好像也逐渐更能接纳自己,爱自己,也更能共情身边的女性。我想这种能体谅自己也能与他人共情的能量,或许就是优秀影视剧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对我来说非常美好的存在。因为“她们”令我感到并不孤独,我可以成为披荆斩棘的斯隆女士,我也可以接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我可以像“结婚狂”一样畅想爱情,也可以像“万人迷”那样迷人又清醒。我可以在女性题材中找到我的知己或是引路人,她可以是面镜子关照到我自己,也可以是座灯塔告诉我该去向哪里。

这些女性题材的作品给我带来的思考,也反映在了看剧本时,比起执着于塑造一个完美的角色,我更想去诠释一个真实的人。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AGI 会不会消解影视作品的意义?还是只是取代了导演?

2023-12-27 19:25:45

我个人的理解是,在短期内很难消解影视作品的意义。影视作品传达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是一个感知和理解的过程,创作者把它们生成影像,受众接收到信息然后完成自我感知。这个过程复杂且无套路和模板,并不能由任何技术和数据算法精准决定。

其次,在影视领域,目前还没有到大规模使用AGI技术进行长段落创作的程度,是一个尚处于提供参考、优化、辅助型的工具,需要人做很多的控制才能落实执行。虽然AGI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影视,帮助人类完成一些繁琐的工作,但每个导演的个人化的独特视角、审美观念和创作风格是很难被替代的。

影视剧从业工种划分非常细致,我只从我所从业的导演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当导演们拿到一部剧本,对于故事内容以及剧中人物的理解一定是各式各样的。任何一种理解,都是视角的融合。我和其他导演,面对同一场戏的时候可能思考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一场戏有100种拍法,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有思绪的独特性和灵感的不可预估性。甚至平常去看其他影视作品,别的导演拍出来的镜头,我也会想:原来他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我怎么没想到呢?

以拍摄电视剧《三体》时的创作举例,在剧集的最后,史汪丁三个人到麦田里去看虫灾的场面,我在筹备拍摄的时期,去看了很多关于蝗虫的纪录片。这场戏在我的理解里,是“虫子的赞歌”。其实我对这个情节的认知也是实时变化的。印象里小时候获取到的关于蝗虫的信息,我都是毫无感觉的,只是“知道”、“看到过”的程度;看《三体》小说的时候,看到这个情节,思考的点又不太一样。从我第一次在小说中看到,到最终形成影像,从“无感”到“赞歌”,连我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相信这个变化应该是无法基于大数据算法验算和推理出来的。在导演的镜头语言里,除了角色台词表现以外,还有大量的潜台词“埋伏”在里面,这是很微妙的。导演的工作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极其客观的工作,如果影视作品仅仅需要台词就可以把情节往前推进的话,我觉得AI或早或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可以胜任,但是如果这段剧情一旦出现了潜台词,就立刻不一样了。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知乎 2023 个人年度报告一共有多少种画像,你的画像是什么?

2023-12-27 15:06:21

我来终结比赛:一共有 16 种画像(似乎是类比了 MBTI,大家可以尝试匹配一下),分别如下:

矢志不渝的组织者

画像关键词:严谨、坚韧、责任心

赤诚热心的守护者

画像关键词:积极、耐心、慷慨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2023 年度职场洞察报告 |  独家解读职场年度 9 大趋势

2023-12-27 10:04:51

2023 年即将结束,2024 年马上到来。回望过去一年,职场依旧充满变化和挑战。在职场打拼的你,2023 年过得是否顺利,职场幸福指数如何?这一年,知乎平台职场相关内容达到 2272 万条,较去年同期增长 22.79%。这一年,知乎平台上「职场」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比增长 15.77%,职场话题热度越来越高。


今年职场大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行业招聘需求持续增长?求职者、职场人都在关注什么?「上岸」、「副业」等社会现象背后有哪些成因?「职场人设」、「精神外耗」等社交媒体流行概念背后,新职人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年终之际,知乎职场联合拉勾招聘共同推出《2023 年度职场洞察报告》,用数字和故事还原这一年,和新职人一起洞察当代职场,为大家新年职场之路,提供更多元和专业的视角。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金庸中带数字的名号能从一排到十吗?

2023-12-21 19:10:19

外号:

0:


打遍天下敌手、金面佛:苗人凤

神拳敌:归辛树

恶不做:叶二娘

计可施:计无施

常:常赫志

常:常伯志

毒手盐:丁敏君

本钱:鲍千灵

影子:梅剑和

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 盖一鸣



1:


天下第高手:王重阳

臂神尼 :九难

古往今来剑法第、拳脚第一、内功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杰、大侠士、大宗师:白自在

日不过三:丁不三

日不过四:丁不四

剑无血:冯锡范

阵风 :风波恶

三峡以西剑法第:长青子

天下第一负心薄幸之人:不戒

乾坤剑: 震山子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9 months ago

《三国演义》全篇一共使用了多少计?

2023-12-21 11:20:17

前言:

正文总算更新完了,接下来会创作太长不看版,统计并总结一些数据。

求赞求关注~

PS: 点左边目录可以快速到想看的回数。

PS: 评论筛选是系统自动开的,修改不了。但大家可以尽情留言,我看到都会让显示的~

太长不看版(持续更新中):

全书一共使用至少三百一十八计(包括连环计),其中成功237次,失败80次,另有一次可算成功一半。

成功率74.7%

出计最多的是诸葛亮,共计63次,当属意料之中,成功59次,失败4次(未能保住荆州一次、被姜维、郝昭、司马懿识破各1次),成功率93.7%。除用计被看破外,诸葛亮只中过两次计(刘备上屋抽梯和姜维伏兵各一次)

PS: 上屋抽梯虽然是刘琦用的,但计策是刘备出的,这点演义第39回说得很清楚。

出计第二多的则是曹操,共计23次,成功20次,失败3次(刺杀董卓不成1次、被贾诩、蒯良各识破一次),成功率87.0%。但曹操用别人计时,成功率会低很多(主要是赤壁拖了后腿)

另外曹操中计也很多,至少有十五次(其中赤壁系列就中了七计)。

出计第三多的应该是司马懿,共计14次,成功10次,失败4次(都是被诸葛亮识破),成功率71.4%。

出计最多且从未失败过的是贾诩,共计7.5次(对李傕军的攻心计算他和皇甫郦各一半功劳),无一失败。

计策方面:

被使用最多的计策是伏兵计,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