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Hermioneyuzijin opened 6 years ago
提起北上广深,大家都会觉得那些是压力非常大的地方,也是奋斗的城市。而在这快节奏之下,又有多少人只是披着努力的外衣?
A是我的一个同学,一直在深圳工作,前阵子恰逢我也刚到深圳,就在他那住了几天。那一天,他又在电话里和父母吵架,原因是父母嫌他在外面太浪费时间,事业也没成女朋友也没有,这一年又一年的,而他已经三十多了。后来越吵越激烈的他开始诉苦:“你知道深圳压力多大么?这是一个不努力就得回去喂猪的城市,现在我在外面只能够拼才有机会,你们为什么不能体谅我的难处?”
电话在A不耐烦的抱怨之中挂断结束,我本以为A现在状态应该很差,想去安慰一下,可还没容得上我说话,他已经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看剧了,奋进青年的人设瞬间崩塌。
在相处的那几天,我了解到,A是在一个工厂上班做技工,每个星期上六天班,早九晚六。工作时间不短,但远远谈不上累,每天下班之后基本上就是看剧和出去喝酒,放假基本上就是约人打整天的麻将。
之后我准备搬走,临走之前请他吃饭,忍不住说了他一句:“别再和你爸妈吵架了,他们也是为了你好,看你现在还这样心里挺急的”。他沉默了一下,和我碰了一下杯,说:“其实他们说的话我都听进去了,谁不想成功呢?我也知道他们为我的事很着急,这些我都想过,我会努力的”。
当时,虽然他说的很诚恳很认真,但我还是觉得很悬,因为他想过,自己每天却并没什么改变啊。果不其然,后面几个月无论是电话还是去看他,他的生活依旧如故,但还是习惯性的把努力挂在嘴边。
不知在什么时候,你不把努力挂在嘴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北上广深工作。可事实呢?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重复式的瞎忙活,增长的也就只有年龄了。
很多类似的人不可否认心里也有过痛苦,但这些痛苦总是有着借口自我麻痹,随后继续这样拖着,糊弄着找点事让自己忙一下,得过且过的过完一个个今天之后,又寄希望于每一个明天。明明是逃避和懒散,却又用一个个假象来给自己打气:
我每天工作到很晚,所以我很努力;
我在一线城市打拼,所以我很努力;
我每天都有很多事,所以我很努力;
我转了一个鸡汤文,所以我很努力;
......
殊不知,真正的努力压根不需要你这样刻意表现,每天这种自我催眠自己很努力更多的是故作姿态,自欺欺人。真正的努力是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我提升,而不只是瞎忙,就像雷军说的:“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真正的努力是有目标并坚持,而不是像一只无头苍蝇漫无目的,更不是下载一个学习类APP几天之后再也不打开;真正的努力是有策划并执行,而不是想的很多,但只是想想,从来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真正的努力是时刻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是发完毒誓明天努力之后,第二天“不知不觉”的打开游戏或者视频。
如此,扪心自问,你真努力了么?
经常有人抱怨,说自己明明很努力很自律很坚持,为什么却始终进展缓慢? 曾几何时,“3分钟热度”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备受诟病。当我们喜欢上一项爱好或运动,兴致大发,摩拳擦掌,恨不能将所有装备全部买齐,一夜间就可以成为顶尖高手。 一旦学习或练习期间遇到小困难,小挫折,或者此时又出现另一项吸引人的事物,就会理直气壮地找借口放弃。 后来我们又开始信奉“成功就是再坚持一秒钟”,勤奋,自律,学习,成长这些词语从来没像现在如此时髦,如此流行。 这些看似简单的词语的背后都离不开“坚持”二字,我们又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通往成功的秘钥。 极端的人甚至为此杜绝社交活动,执着的坚持着,等到有一天抬起头来看前方的路,发现自己不是离成功越来越近,而是渐行渐远。 我们又开始困惑了,摈弃了“3分钟热度”,我们开始了坚持,坚持着坚持,怎么还是无法成功呢? 原来我们混淆了坚持和“伪坚持”而不自知。 “伪坚持”看似在持续的做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没有设定可量化的目标,缺乏及时的互动和反馈,方法和工具使用不当,从而使我们的毅力和付出,有如拳头打在棉花上:有劲无处使。 所以,避过伪坚持,才能谈坚持会让你如何如何,那怎样让自己避免伪坚持呢?且看下回相关分解。
自律是什么?字典给出的解释很简单:遵循法度﹐自加约束。
这个是很简单的八个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表达:自律是即便没有人监督你也会坚持做对自己有益的事;自律是你很像去打球去玩耍却依然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自律就是你
知道抽烟有害而咬牙戒烟;自律是你每天都在满足而充实中进步而不是晚上愧疚焦虑自己又浪费了一天时间;自律是你规定好了早点睡觉便不会看电视玩游戏拖到凌晨两点;自律是.....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也就得不到明天的幸福,20岁的贪玩,造就了30岁的无奈,30岁的无奈,导致了40岁的无为,40岁的无为,奠定了50岁的失败,50岁的失败酿造了一辈子的悲哀。
你现在所有的放纵和懒惰,都会在将来加倍的以失败、痛苦、焦急等方式回报,我们将以更多更大的代价去尽力填补那越积越大的缺乏自律带来的问题
所以别问我自律是什么,它就是让你被自己更多的约束却让社会给你更多的自由
很多世界闻名的人物,在各自的行业发光发热,但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共性。
据说史蒂夫·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前把一天工作做完。
乔帮主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自律是对自我的控制,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都是成年人,连最基本的行为控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自信,又奢谈什么自由?
前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勤奋自律著称。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
印象里的牛逼人士都是狠角色:自虐和虐他,必居其一,或者两条都占。
许多商务人士像职业运动员一样管理自己:作息、饮食、习惯、爱好、体力、欲望等……如果做到了这点,你就快摸到“牛逼人士”的门了。
一个能管住嘴、迈开腿、每晚坚持跑步的人,工作上也不会差到哪去。
工作后,逐渐发现,自律是生活的基石:令行禁止,则容易走上轨道,发现错误,修复错误,表现越来越好,生活明亮,中气十足;令不行禁不止,则容易溃散混乱,屡错屡战,屡战屡错,“明明知道但就不这么做”,沮丧内疚,乱成一团。
自律决定了个人机器的运转,决定了你的执行力,决定了你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
史蒂夫·纳什是我最喜欢的NBA球员。这是个身体瘦弱的加拿大白人,背部神经有着严重伤病,被认为是“天赋最差的篮球巨星”。这样一个人,获得了“连庄”MVP:连续两个赛季的最有价值球员。
历史上只有十个人做到这点,其余九人都是乔丹、张伯伦等旷世大神。
纳什出了名的自律:不沾糖、油炸和深加工食品。
训练日里,他一天吃六餐:麦片粥(不含谷蛋白)、杏仁切片、生坚果、水果、蔬菜、糙米饭、胡萝卜和生吃芹菜。他和队友格兰特·希尔彼此劝励,不吃巧克力,不吃高热量。
希尔还“偶尔犯戒被抓住”,而纳什真没被见到破例。纳什把他的食谱推荐给队友。
于是,太阳队的年轻人都成了纳什的跟班,亦步亦趋,然后表现脱胎换骨。
整个球队都在尽量跟着纳什:吃喝,作息,训练,保持健康的氛围……纳什的成功给了平凡的普通人一点点念想:如果没有天赋,你永远成不了科比或者麦迪;但如果足够勤奋自律,至少你还有机会成为纳什。
天赋,上天给的;自律,决定权在你。
蒂姆·邓肯是NBA的常青树、马刺队的镇队之宝。40岁的他刚刚完成高强度的季后赛。和他同场竞技的,可能是小20岁的年轻人,你就能知道这有多神奇了。
邓肯通过减重越来越轻盈,拥有好的身体状况,继续保持石佛本色。
只有规律的训练和严格的自律,才能做到这一点。虽然他老了,但教练和管理层每天能看到他的自律和自律背后的职业性,才会对他一直保有信心。
雷·阿伦是NBA历史上最优秀的射手之一,他的全身投篮在联盟独一无二:太考验肌肉、弹速和手感了。
雷自己不喝咖啡,强迫症样地控制饮食。于是才达到这个水准的。正常孩子吃不了这个苦。
德约科维奇是2015年的温网冠军。夺冠后,他坐在更衣室里,想做一件事情:尝一口巧克力。
他从2010年夏天以来就没尝过了。“我掰下一块,小小的一块,丢进嘴里,让它在我的舌头上融化。我只准自己吃这么多。”
要当第一,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欲望管理是重要的人生技能,是要尽早培养锻造的素养。
从感性的角度,过度的欲望会吞噬你。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欲望连同本心,不必畏惧,但过度的欲望会吞噬你。
从人生的角度,一定要懂得节制,不要肆意地放纵欲望。不信?你去问问隋炀帝杨广。
放纵如山倒,自律如抽丝。不要放纵自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对自己严格一点,时间长了,自律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未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修心的重要,借口生活压力而放纵欲望。年轻时奋力上进,应该如清理院子一样剪除杂草杂念,专注于自身成长。“为腹不为目”,才是永葆内心幸福之所为。
我不想做欲望的奴隶。我享受不被欲望左右的状态,这种感觉不刺激,但很舒服。
从理性的角度,欲望管理能降低阈值。穷学生的时候,一顿沙县小吃也津津有味,一顿肯德基如同过年; 长大挣钱了,山猛海鲜鲍鱼大虾,也未必能勾起你的兴致。
九十年代,武侠小说的情爱描写都能把你看的面红耳赤;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你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何以至此?阈值使然。
不断持续的刺激,抬高了欲望的触发点。
人们常说,“年轻吃苦不是苦,是福气”。这不纯粹是鸡汤,这有逻辑基础:年少吃苦是种逆风飞扬的快乐,年老吃苦是风中残烛的悲哀。
先苦后甜,可以忆苦思甜;先甜后苦,只能垂泪抑郁了。
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是必要的,这是防止阈值升高的有效手段。欲望永无止境,中彩票的极度兴奋也只会持续18个月。
最幸福的方式是,让欲望一点点释放,让欲望匹配你的现实:漂泊北京,合租房子 → 独租大房子 →拥有自己的房子了 → 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 ……如果经历反过来?那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古人不余欺。刚工作那会,不懂得节奏,是个“时间都被工作填满”的工作狂。
研究时间管理之后,发现工作生活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尝试做计划、写日记、控制注意力、 要事优先、今日事今日毕、先啃硬骨头、构建自己的时间管理系统、平衡好工作和家庭……慢慢的,我开始从繁琐失误中抽身出来,“跳出画来看画”;我开始有时间考虑生活和人生的目标;我开始有“心如止水、有条不紊”的感觉——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自律。
自律的结果就是有更多精力去做喜欢的事。比如写公众号,给我带来了很多不曾预期的乐趣。实际上,搭好架构,想好打法,走上轨道后,这项活动就不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了:不太忙的时候,就写几段。
就像是一个时间容器,把边边角角的时间都存储了起来。上学那会,自控力不行,开始研究“培养习惯”的方法。用学到的方法来培养了很多好习惯,慢慢的生活都会有很大改变。
从2010年开始写日记,习惯保持到现在。经过最开始的一段磨合,所有不适感都消失了,非常自然。几分钟的记录,让我审视自己、平和心态。它不是我的任何负担,也不是一项需要分配的工作,它是老司机的人生行车记录仪。
几年前开始“早睡早起”,从最初的“不舒服不适应”,到现在的“每天六点自然醒”。早起的好处是巨大的:凭空多出精华般的两小时;能够从容不迫地好好吃早饭;错开拥挤的早高峰;午饭质量更高,晚饭吃的更少,睡眠更踏实……当身体变得越来越棒的时,面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自律让我能去享受生活中好的一面。我的人生目标是:自由。它又包括三个维度: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和角色自由。感谢这个色彩斑斓、机遇涌动的时代,让它看起来并非不可企及,但这需要十几年的精耕细作,连续稳定的正向积累,脚踏实地的点滴付出,还有,持续不懈的自律。自律让你真正的自由。
当今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而正是因为它的便捷丰富让我们越来越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微信就是使用频率最多的APP
讲真,在好些时间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停用微信三天。
我总感觉把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不是打王者荣耀就是刷微博、玩微信。
生活状态越来越糟糕,有时莫名地打开微信,生怕错过别人的一条消息。
似乎我们都成了一个离不开微信的人,如果哪天不看微信,就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点什么。
半个月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测试:
三天不登陆微信,并且坚持下来了,今天想和你们谈谈停用三天微信的感受。 停用微信的第一天
我觉得手机没有了,很无聊,总感觉缺少了点什么,于是便去家旁边的报刊亭买了一本《青年文摘》,还记得是高中时看的《青年文摘》,之后上了大学,就再也不看了。
打开《青年文摘》时,我似乎又回到了校园生活,看着一篇篇文章,有回忆高中时代的、有讲述人生经历的,就这样看着看着到中午了,一本杂志被我看完了,然后我被妈妈叫出去吃饭,好久没有跟父母好好的聊天了。
因为平时工作忙,也没有好好和妈妈说说话,即使说话也会看着手机。
现在没有了手机,坐下来和妈妈好好聊聊天,还和妈妈交流了一下有关未来的人生规划,妈妈给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这时,爸爸在旁边问了一句:“下午有空吗?去羽毛球馆打羽毛球吧。”
想想还是小时候爸爸手把手教我打羽毛球,已经有几年没有和爸爸切磋球艺了。
我们来到了羽毛球馆,和爸爸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羽毛球,酣畅淋漓。
爸爸还是一如既往的球技彪悍,休息的时候,爸爸看着我说:
“你长大了,未来一定要好好努力,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无条件的支持你,爸爸妈妈会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你看,一天不玩手机也没有那么无聊,可以陪陪家人。长大了不代表你就不需要陪家人了,家人永远是你的强有力的后盾。
抽出一点时间陪陪爸爸妈妈,他们老了,我们长大了。小时候是他们照顾我们,现在就该我们照顾他们了。 停用微信的第二天
感觉手机对自己的影响已经不大了,但有时会想着万一微信里有人找我怎么办。
为了消遣时光,我约上几个许久不见的老友,一起去了一个茶室,相互交流了许多。
平时只能在朋友圈了解他们的事情,现在却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
其中一个朋友决定今年暑假去创业,我们几个人七嘴八舌地给他很多建议,有用的没有用的,有一个朋友决定考研,我们鼓励他一定能成功通过。
那天,似乎又回到了友谊刚建立的时刻,我们像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我们知道虽然平时不经常在一起,但遇到困难了,可以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求助。
我明白了,无论怎样朋友还是要多聚聚常见见;我明白了 这几个人将会是我伴随一生的老友。 停用微信的第三天
无独有偶,我有一个朋友也曾经停过微信几天,她和我吐槽:
原本以为打开微信时,会有很多人来找她,殊不知别人压根就没有把她当一回事。
很多时候不经历一点东西,不会知道你在别人心目中压根什么都不是。表面上跟你客客气气,其实遇到点情况别人才不会出手帮忙。
朋友有一个喜欢的人,对方却和她暧昧纠缠不清,始终不肯确立关系。
在那几天里,她最期待的就是喜欢的那个他能够发几条关心的消息,没想到当她打开微信,什么都没有看见,那个男生还是照常的发朋友圈,还是照常的生活。
地球没了她还是照转,后来她也明白了,以后再也不要把感情建立在微信上 建立在网络上。
如果喜欢那就直接去告诉他,网上的东西终究是虚无缥缈。
千万不要把朋友建立在社交软件中;
千万不要把喜欢的人建立在社交软件中;
千万不要把你的安全感建立在社交软件中。
安全感只有可碰,能触摸的,才是最真实的。
第四天恢复了微信,似乎现在觉得手机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我学会了适当的放下手机,去观察身边的人,去了解身边亲近的人。
记得高考结束之前,一直都没有用手机,生活还是照旧,生活还是继续。也一直记得高考前的那段日子,虽然煎熬虽然痛苦,但却是最让人怀念的一段时光。
那是我们最努力的时候,那是我们为了一个梦想拼搏的时候,那是一个没有手机一心学习的时候。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调控性,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和动物的区别。
相信自己,放下手机多出去走走,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你身边的交友圈子又会是另一番不同的模样。
这是一个自私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多的感情,暧昧;好多的真诚,存在虚假;好多的人性,包裹着利益。
我们要有更多的理智和更强的辨析力,让我们利用网络却避开虚幻,去拥抱真实的生活。
距离2017年结束还剩不到100天,同事Dora年初减肥和存钱的目标一点儿没实现。今年她说减肥存钱这事儿不下五次,但每次都坚持十几天后不了了之。我们在群里开玩笑说她:年纪轻轻,体重倒是不轻;余额不多,想的倒是挺多。
这年头,明天“我要减肥”“我要存钱”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玩笑,真正瘦下来、富起来的没有几个。锻炼止于买装备,理财止于记账。
想要减肥的人大多从先买跑鞋、瑜伽垫,下载健身APP;想要学习的人基本都会先发张“努力学习”的朋友圈;想要理财存钱的人大多从记账开始……可等到一周甚至一个月后,APP早已被卸载,单词依然只看到abandon,账本也没有后续……轰轰烈烈的开始,却没有如预期一样换来惊天动地的结果。
或许你对这样的状态也不陌生,就像你看到一篇好文章喜欢先收藏一样,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下,大家越来越强调仪式感,从而造成一种自己很努力的错觉。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努力,无非只是打脸以后的自己:啊,原来我浪费了这么多时间,一事无成。
你所谓的自律或许是“自虐”这年头,似乎什么改变都和自律有关。艾迪看了很多励志文章后,总会陷入“她一个月减了二十斤,而我还是一个胖子,一定是我跑步跑得还不够多,还不够自律”的思维定式。
于是,她给自己设定目标:一天跑步10公里,做30分钟keep,每天只吃一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她抵制各种美食的诱惑,看见食物都会第一反应卡路里,盲目地追求数字带给她的虚假满足感,而天天盯着的体重秤却变化不大。这让她深陷焦虑偏执的泥潭,越努力越没有成效,越没有成效越崩溃。
某天,她问我“明明我做了那么多,为什么却得到的那么少?”虽然扎心,可我还是要打击她:你所谓的“自律”或许是自虐。千万不要为了“做”而做。越是求快求结果,越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再多的励志贴也只是别人的故事,终究不能复制成自己的。
真正的变好来自于内心的强烈渴望。亦舒曾说: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那么就算障碍重重,你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办到它。但若是你不是真心的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纵使前方道路平坦,你也会想尽一切理由阻止自己向前。深以为然。
如果你自己不想积极认真的生活,你得到再多关于“如何减肥”“如何变富”的回答都没有用。 如果你仔细观察身边的大神,就会发现他们始终坚信“我现在所做的远比我所做过的一切都美好,我将来得到的会比我现在得到的一切都甜蜜”。所以他们总能把每一件真正对自己有好处却看似痛苦麻烦的小事都长期坚持下来。
拿理财这件事来说,很多“月光族”的年轻人都深知理财的重要性,也知道理财的第一步要先从记账开始。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个,总觉得记账太过“鸡肋”。 可人总是低估了日积月累的“威力”。千万别小看那随手的一笔记录,等到月末时年终时却能让你清楚地了解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哪里,自己到底存了多少钱。
扪心自问,你能清楚地说出工作第一年到底是收大于支还是入不敷出吗? 反观那些毕业三五年有不少存款的朋友,绝对不是稀里糊涂地度过每一年。可以说,坚持记账的好习惯,让他们学会了断舍离,真正做到只花该花的钱,从而更有意识地调整收支,合理地规划未来和生活。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减肥需要长期运动和饮食管理,理财更是如此。如果连记账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坚持下去,又怎么能更好地实现你变富的目标呢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类娱乐的增多,熬夜成了很多人的习惯,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因为熬夜早早的结束生命的各种新闻。 就在前几天,一名年轻网友@卡卡Prancil 在微博上分享了她失联9天的经历,让许多人受到了惊吓。
这条微博迅速进入热门榜。我看了之后,顿感步步惊心。
全文如下:
失联整整9天,没有什么别的原因。
9月2号下午1点,我突发脑出血住院了。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剧烈碰撞。
整理了一下大概经过:
9月1号晚上甚至还和朋友聚餐吃饭浪完回家,玩完手机一点半睡觉,9月2号中午被楼上的噪音吵醒,心烦意乱猛地一起床。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脖子剧烈疼痛。
因为一直有点颈椎病,我以为是颈椎不好,结果不到三秒钟,我的后脑勺突然间像针扎一样一阵阵痛,伴随而来的是后脑内部一阵暖意。那时候痛感不是很明显,但是我突然看到身上开始出冷汗,一层一层地出,短短几秒,手臂上的汗竟然滴在地板上。我当时心里就想:完了!肯定脑内出问题了。
我第一时间给住在附近的同事打电话,开口说话发现自己已经变得哆哆嗦嗦了,话不成章。同事告诉我他在外面,没办法第一时间过来。
第二时间给我最好的朋友A打电话,因为话不成章,朋友以为我是肠胃炎犯了,让我和住的比较近的朋友B先联系。朋友B接到了我的电话,她说如果你觉得非常不舒服,赶紧打120,因为赶过去还需要半个小时。
现在想想真是万幸,脑内淤血没有遮挡我的视神经,我挂完朋友B的电话,立即拨打了120。120接电话很快,当时我的体力仅仅足够我说出地址,哆哆嗦嗦说完地址,大约10分钟的时间120来了。
在这10分钟里,我竟然稳定心智,把我的医保卡、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充电线、充电宝等一切可能需要用到的工具都整理在我的小包包里。
所幸医院离我家并不远。但是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被送到急救室,护士过来问了一句你一个人吗?你的家人呢?我说我的家人和朋友正在赶来的路上,目前一个人。护士说那怎么能行,谁帮你挂号买病历啊?那这样吧,你先拿个呕吐袋在这里休息一下吧。
然后我就被放在旁边默默等着。这时候120的医生在我耳边问我,总共103元,你是付现还是支付宝。我说我没有钱……然后他就把他的收款二维码递给我,我哆哆嗦嗦拿起手机支付,然后我就被彻底留在了角落。
之后断断续续吐了几次,可能是旁边的两个实习生看不下去了(非常感谢这两位小哥),他们过来说:“你把你的医保卡给我们吧,我们去帮你挂号找医生,你这个症状太危险了,很像是脑出血!你的医保有密码吗?”
那个时候的我已经说不出话了,他们找来了笔和纸,我把密码写给他们,他们帮我处理了。直到我的友人B赶到,我就完全放空自己了……
然后迷迷糊糊中,我感觉我爸妈来了,我朋友们来了,我被送进CT,我被送到住院部……我整个人意识清醒过来应该是第二天。
友人A和B后来和我说,ct扫描结果显示我脑内多处出血,医生猜测是脑动脉瘤破裂,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我爸妈直接吓愣了,我朋友们吓飞了,我姑妈直接连夜飞机从上海赶过来……
打了止血药后,医生又安排了更细致的CTA检查。图像显示我的主血管没有出血,是多处毛细血管出血。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接下来就是可怕的绝对卧床治疗以及禁食。每6个小时打一组药,每天打20多瓶药,止血、吸收水肿、冲脑。我天生血管比较细,流质针管打了没两天就肿了,现在两只手总共打了八针,没位置打了只能打手臂。因为颅压高,吃什么都会引起呕吐,吐到黄胆水都出来。
然后还有不定期间歇性的头疼,这个疼可不是什么简单头疼,颅压高引起的,脑内有水肿,感觉头随时要炸开。我嘴里现在还有两个伤口,是夜晚头疼自己无意识咬的。
今天是第九天,我整个人终于真正意义上清醒了,把事情整理了一遍。 所以提醒大家:
1.一定要规律作息,朝六晚十。我长期熬夜到1点多才睡,第二天又早早起来工作。周末的时候一觉睡到12点多才起床,只吃两顿饭,晚上2、3点多才睡觉。熬夜的伤害其实长期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2.调节工作/学习压力。可能因为在工作上越来越给力,收入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忙。我想到的也只是尽力去做好,晚上加班到10点,第二天8点又来单位上班,终于把身体给拖垮了。大家一定要权衡,量力而行。
3.一定要多多运动,不能老是躺着。医生说我的血管太脆弱了,没有弹性,长期缺乏运动。无论是怎么样的运动,都能锻炼身体,一定要动起来,光睡觉是不管用的。
可是具体出血原因还是没找到,今天下午预约了造影检查,属于创伤性检查……希望能顺利找到原因吧!祝我好运!经历此劫,现在整个人心如止水。也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保重身体!都要重视起来!
这条微博下面点赞最多的留言是:
@余生不用指教啦:而我关注最多的就是博主自己一个人打了120,然后在医院里等朋友来之前的那种无助感。
回复里有人做了解释:
@米休MUA:因为在此之前很多人都是先救治,治疗完了好多人直接偷偷跑掉了,所有治疗费用只能科室垫付,没办法才这样。医院也很无奈啊。救死扶伤是天职,但是也不能拿着自己工资去无偿援助每一个人啊,医生也得吃饭也得生活啊。 当然,更多网友表达了惊恐。
@甜句:真不敢再修仙了。po主说的那种后脑针扎过一样然后一股暖意传来的感受我也有过……
@R-517:真是看得我冷汗直冒……没有什么比失去健康更痛苦的了,真的是非常艰难的9天,我能说的也只有好好休息,千万保重!
@东湿兄:天啊……吓得我翻出了医保卡放到显眼位置……这几年作息三餐都不怎么规律,自己都能感受到身体没有以前好了,但总是有种侥幸心理,其实透支的健康真是说不好哪天就得还,想想还有那么多想去想看想玩的也得有命才能享受啊!
@爱学习的谢大大:咳,我一个同学就是,长期修仙,上学期一个晚上,玩lol到凌晨两三点,然后突发心脏病(没有心脏病史),就那么走了。
资料显示,博主网友@卡卡Prancil 2008年进入武汉科技大学,推算下,应该是二十六七岁的姑娘。
发文当晚,她又发了条微博:
划重点:1. 本来是个身体正常的年轻人;2. 因为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运动少,导致脑溢血;3. 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后遗症还是有的。
其实这几年,比这严重的年轻人猝死事件听得很多了,我之所以觉得这条微博格外值得关注,是因为她说的,是很多年轻人的状态,包括我。
都是长期熬夜。
都是工作很累。
都是运动很少。
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生活状态多么坏,或者意识到了,也没有决心毅力去改变。
前几天我妹还说,才三十岁就觉得身体大不如前,大脑迟钝精神萎靡,受点风寒就感冒,吃点凉的就胃疼。
我说:“这是身体在预警,你以后不要熬夜了。”
她说:“是啊是啊。”
可是凌晨一点她又发了朋友圈。
熬夜是有瘾的,不下个痛彻心扉的决心根本戒不掉。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个恶性死循环:
工作很累,所以要熬夜放松休闲,又因为熬了夜,第二天没精神,导致工作更累,这么累哪有精力去运动,所以就摊在家里看手机,一看又看到凌晨,第二天更加萎靡……
而开头的姑娘已经实践证明了,这么下去的结果可能就是:你某天起床,忽然觉得头疼欲裂,挣扎着打了120,然后在医院里昏迷不醒,自己遭罪无数,还把家人吓个半死。
这还是幸运的,不幸的话,可能就直接一命呜呼了。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爱自己。我前段时间还在文章里说,爱自己首先是爱自己的身体。今天再加一句:爱身体首先要从让它得到充分的休息开始。
长期缺乏睡眠,会令人皮肤暗黄粗糙、免疫能力下降。加上熬夜都是久坐不动,增加了早早患上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可能,同时还会导致失眠、健忘、易怒、焦虑等症状。
就是说,熬夜是件“既不要脸又不要命”的事。
每一次熬夜带来的幸福感,都是以透支生命为代价的。遮瑕霜可以遮住熬夜带来的痘痘和黑眼圈,却遮不住你越来越脆弱的神经,越来越虚弱的五脏六腑。
工作也是。你应该努力,但不该无节制地拼命。命拼出去容易,想要回来就难了。现在拼命赚钱,将来拿钱买命,怎么想都是亏本的买卖。
重温一下因乳腺癌去世的大学教师于娟的肺腑之言: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加班,给自己太多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所以,别仗着自己年轻体壮就瞎折腾。没事儿多去医院转转,看看失去健康的人过的是什么日子,你就知道什么最重要了。
什么也没有命重要。而且,我们要的不是虚弱萎靡苟延残喘的生命,而是精神饱满活力十足,塞一口馒头都觉得“太好吃了”的生命。
健康和钱一样,经不起巨额浪费。二三十岁不存点,七八十岁花什么?
所以,一定要从糟糕的生活惯性里挣脱出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早睡早起,让精力充沛,尽量多去运动,然后继续早睡。
很多人的愿望是每天睡到自然醒。
我们觉得那是有钱有闲又无忧无虑的人才做得到的。
其实不是。
如果你能晚上十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六七点自然就醒了。
就这么简单。
当然这个时代,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可能常常需要加班熬夜,但还是请尽量保证12点前进入睡眠。
每天早上让你醒来的,不该是闹钟,也不该是梦想或者尿意。而是,你的身体告诉你:我满血复活,准备就绪,咱们启动美好的一天吧。
如果你爱自己,如果你心里还有自己的家人和对世界的渴望,那从今天开始让自己的生活健康规律起来吧,从今天开始,从早睡开始。
20来岁的浮躁,让你自乱阵脚
前段时间,我网购了一块小白板放在家里。
在小白板中间划了一条线,分成左右两边,左边罗列出五六项每日的待办事项,右边记录着两三篇文章的写作灵感。
刚开始的时候,左边每划掉一项事项,右边每新增一个素材,我心里就会升腾出一股成就感,觉得自己在时间管理和捕捉灵感方面越做越好。 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我的效率不升反降。
经排查后发现:越写越密的小白板让我心浮气躁。
左边的待办事项,让我一件事情还没做好,想做另一件;右边的灵感记录,让我一篇文章还没写好,想写另一篇。
我开始感觉写作变得痛苦,脑子里杂乱地并列着多篇文章的主题和素材,反而更难专注地写好一篇。 我回想自己写作手感最顺的时候,是选定一个选题,去深挖、去发散、去联想的时候。
为了重回自我巅峰状态,我改变了使用小白板的方式——把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
取消左边待办事项的记录,聚焦某个选定主题的写作,上面一栏写出这篇文章的主题,下面是紧扣这一主题的灵感存根,包括观点、例子、结构等。
一个小小的改变,让我已经被稀释掉的专注力又高度凝聚起来。 这块小白板就像是我大脑的投射,当我不再三心二意、贪多求快,而是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时,我发现内心不会焦灼和纠结,写文章的速度和质量也有所提升。
上个礼拜,领导带我和一个年轻同事去拜访客户,对方几个总经理级别的领导接待我们。
中午一起吃工作餐,在场的双方领导们,平均年龄大我俩20多岁,他们边吃饭边聊天,说起当年怎样耐住性子,十年磨一剑地做企业。 饭后等车时,在我和那位年轻同事单独相处间隙,他对我说:时代不一样了,领导们年轻时贫富差距小,能一门心思钻业务,加上那时市场机遇好,容易出成绩。
可是到现在,房价高企,日新月异,要坚持做点什么真的不太现实,看着别人买车买房,谁的心能淡定得下来?
我觉得年轻同事的想法十分眼熟,在我身边,未必有人想一夜成名、一夜爆红、一夜发财。
但看着周围的人,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比你忙碌还比你美丽。
修得两个学位的超级学霸,经营三家公司的创业天才,横跨四个领域的跨界牛人,让多数人处境焦虑、内心浮躁。
年轻人希望自己少年得志,普通人希望自己逆袭成功,创业者希望自己抢占风口。 但其实逆袭成功的,往往是那些能静下心来,把时间、精力、金钱、资源和毅力形成合力,投注到做一件事上,争取把事做好做透的人。
先别说什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天才需要积累一万小时之类的老生常谈。 就算在网上下载连续剧,如果多个任务同时进行,要等更久才能下载下来,而先把第一集下载好,边看前面边依次下载后面的视频,才能高效追剧。 我越来越相信,心思分散、浅尝辄止的人可能一无所获,专注深耕、持之以恒的人常能笑到最后。
最近有条读者私信:他是今年的应届本科生,离校2月,跳槽3次。 他说自己急于做出成绩,想尽快买车买房,但是跳槽越频繁,心里越迷茫。
我很想劝他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静下心来坚持下去,但又怕说服力不足,于是找来《万达工作法》里的识人术。
一般从普通员工到基层管理层,大约需要3年的时间,年龄一般在26岁以上;中层管理者一般在32岁以上,需要3~5年的时间;高层管理者一般在40岁以上,且需要更长的沉淀时间。
万达在招聘时从这几个维度来识人:
连续性:如果出现了经历断层,不是创业、身体原因,就是找不到工作; 稳定性:如果1年内出现1次以上的跳槽,可视为稳定性差或能力不胜任; 定位性:如果几次跨行跳槽,说明规划和定位模糊,属于走一步算一步; 万达的识人术,大概能代表了很多公司的用人之道。
就算不站在用人方而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我也想劝他沉下心来,不是说跳槽不好,而是精进业务需要时间。
以前我做海外销售时,有个同期入职的男同事,开局打得漂亮,比很多人积极主动、高效进取,是我们印巴市场界的成单小霸王。
后来他觉得公司的提成不高,跟我们说了自己要在30岁之前买房之类的话后,就带着手上的资源跳槽。 那家公司开出的条件不错,但印巴市场没有优势,他手上合作过几次的客户对他也没有多少忠诚度,他重新开拓其他市场,后来陷入越跳越糟的循环。
当时公司有几个同事,爆发不强,耐力十足,越做越精通。 其中一个女同事,毕业后就没换过工作,在流动性很高的公司实属难得,很多离职的同事交出的客户资源,老板优先分给她,她过滤一遍,把利润率不高的客户交给其他同事。
她渐渐掌握公司的核心资源,业务能力十分精湛,老板和老客户都很信任她,她30岁前房子买了2套。 我有个做HR的女友跟我说过,跳槽有个3、5、7的年份之约,她说掌握技能至少需要3年时间。
职场上,30岁之前的跃迁,取决于“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
之前看《人民的名义》时,有句网友评论我截屏下来,给浮躁时的自己当药吃:
《人民的名义》都是些什么演员,飙戏飙得上天了,那个谁谁谁,你演个腐败分子瞧把你嘚瑟的,导演给你多少钱,你这么卖力。
我平时看小鲜肉的戏,效率老高了,一心多用,又是快进又是吃零食又是刷朋友圈的还经常中途弃剧的……这下可好,全看戏了,啥也没干。 我用这个段子来提醒自己,静下心来做出来的作品,别人也会静下心来欣赏。
就像我看《战狼2》的时候,手心捏汗,全情投入。 后来知道这不仅仅是剧本上的精打细磨,还有每个镜头的力求真实。
吴京提前18个月加入军营接受训练,一镜到底的水下打斗拍了半个月,为了防止投资方塞人拒绝了不少投资,最终有了这部刷新华语电影票房纪录的电影。
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有句话: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不存在才华这个词,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这句,还真是一句顶一万句。
就连像日本这样匠人很多的国家,也有位作者发出感慨:这个时代时兴高速度,不知不觉,一般民众对时间失去了耐性,不能心平气和一直专注于某一事物了。
我认为,恢复这种平静的心情是种修养。 你若浮躁,自乱阵脚。 在自己身上克服浮躁,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