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d King-of-Infinite-Space closed 2 years ago
说到拼音方案,顺便提一个奇葩:Chiang Kai-shek。蒋委员长的姓用的是威妥玛拼音,而名用的是粤语拼音……
如果父母都是双姓,孩子姓什么?总不能四姓吧?要我说不妨四选一,跟奶奶或姥姥姓多新鲜呐。
说起姓的组合,不妨顺便说说性的组合。我说的是性染色体的组合。如果用1234标记四位祖辈,那么母亲的性染色体为X1X2,父亲的为X3Y4,女儿的是X1/X2 & X3,儿子的是X1/X2 & Y4,如果让姓跟着性染色体走,那就是以1/4、1/4、1/2的概率三选一?不过又说回来,性染色体不过是人类染色体的1/23,既然其他染色体也都重新组合过了,四选一也可以吧。
本文讨论中文人名的罗马化,与某部电影并无关系。
你叫什么名字?陈大文(化名)。姓陈,名大文。简单明了。
What's your name? Emm...
作为PRC公民,按照惯例应该回答Chen Dawen(如果姓氏在前)。可是听过Chou Chieh-lun的歌,睇过Cheung Kwok Wing的戏,看过Son Heung-min以及Lee Chong Wei的比赛,去过Ho Chi Minh City之后,为什么要叫Chen Dawen?
学英语的时候老师是这样讲的。这自然不是乱讲,而是依照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 28039-2011)。(不过好像标准出台之前也是这样用的?)
根据规则简单举几个典型例子(以下应标声调,此处略去)
复姓连写:诸葛暗Zhuge An;
双姓间加连字符:李杜很忙Li-Du Henmang;
虽然没有条目明确指出,但标准中所有的名都是连写的。
标准固然如此,但这不应限制公民的姓名权。毕竟一个人的名字是“我叫你一声你答应吗”的问题,我不答应就没用。中文名如此,其罗马化(或英文名)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标准中指出,护照上的人名(这里指的是护照首页中文名下面的拼音)可以把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省略。这些只是一般的做法。此外,人们可以在护照上加注外文姓名或其他拼音的姓名。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不同的选择,实践上完全行得通(不过不知道是否可以直接自定义首页上的拼音?)。下面让我们自行考虑中文名的罗马化,顺便检验上述标准的合理性。
直接取一个英文名是可以考虑的,这样在海外使用更为方便。如果恰好有和中文名相近的英文名那再好不过,比如可以叫我Darwin Chen,哈哈。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要另取英文名(比如马杰克、李罗宾等等)。问题在于名主本人未必习惯新名字(即使仅作为昵称),而且未必能起个好名字(比如马破尼,i.e. 马小马。为什么不叫马企鹅呢?)。此外,名字往往体现了一个人来自何方,另起英文名抹去了人的身份背景。各国民众在国际交流中大多使用本来的名字,为什么偏偏华人要另起名字呢?所以我们还是考虑罗马化。
首先,我们考虑多字的名怎么分字。(关羽张飞之流自然没有这个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案:
写法a简单明确,是香港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使用的写法。唯一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于是否要把其中一个字当成中间名(middle name),但由于中文名里没有中间名这一说法,并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b和c都可能存在缩写不明的问题。前文提到的标准中指出,汉语人名(c1写法)的缩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但根据西文缩写的习惯,缩写只能取第一个字的首字母。这种不一致容易造成混乱。b2的缩写虽然可以出现每个字的首字母,但会保留连字符 ,不甚美观(比如 Jean-Paul Sartre -> J.-P. Sartre)。而b1(台湾地区以及韩国的写法)由于只有首字母大写,在缩写时大概也不能显示出后面的字;同时名中各字虽有先后但并无高低,只有第一个字首字母大写的话恐怕后面的字不同意。
综上所述,a和b2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而中国大陆通行的写法(c1)较不合理,不仅存在缩写的问题,而且连写导致非中文使用者可能无法正确分字,难以发音。
还有其他选项吗?或许可以把a和b2结合起来,独立的单字就分写,而作为词存在的就加连字符。比如李光明可以写作Guang-Ming,而陈大文写Da Wen。虽然有点复杂,但不无道理。至此,考虑过以上原则之后,分写、连字符+大写、或二者结合,自行选用吧。
同样的原则是否可以用于复姓和双姓呢?我们希望对二者有所区分,毕竟诸+葛≠诸葛。
由于复姓自成一体且是唯一的姓,故应作为一个词。首次姓常见于西语和葡语的人名中(尽管顺序不同)。比如阿根廷人Lionel Andrés Messi Cuccittini(Messi是来自父亲的首姓,Cuccittini是来自母亲的次姓)以及葡萄牙人Cristiano Ronaldo dos Santos Aveiro(首姓或母姓是dos Santos,次姓或父姓是Aveiro)。此外,某些女士在婚后加夫姓也采用了这种写法,比如香港的林郑女士(Lam Cheng)
用连字符将两个姓氏组合为一,这一用法在西方偶有出现,比如居里夫妇的女儿与其丈夫在婚后双双把姓氏改成了Joliot-Curie,现在英国的年轻人也有不少这样的姓氏(看英超就会时常发现)。复姓采用c2的写法有些奇怪(比如SiMa, ShangGuan),不过毕竟中文里的复姓很少,采取这种特殊的写法也并非不可接受。而且个别西方姓(如LeBlanc, DiCaprio, McDonald)或名(如LeBron)中确实会出现两个大写字母(当然在这些例子里第一部分都是简短的前缀)。
结合之前关于名的讨论,方案一似乎在写法上更加合理,同时也遵循了单字分写、词语连写的原则。其实,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中双姓的并不少(有的可能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然而实践中他们大多只是单姓而把次姓放到了名里,这会破坏姓的联合性和名的独立性。尽管写中文名时不太能区分,但罗马化时完全不同。希望以后有此意向的父母在孩子出生登记的时候注意一下。
至此,中文人名罗马化的格式已基本确定。下面以两个例子来总结(加粗的为姓):
蔡徐乾坤 Cai Xu Qian-Kun (假设其为双姓)(名分写亦可)
西门吹雪 Xi-Men Chui Xue
插曲
众所周知,人名具有时代特点。然而全国各地父母的想法如此雷同,还是让人难以理解。从前到处“建国”之类,如今遍地“梓轩”之流。能不能有点原创性?没主意的话翻翻古诗文好不好?实在不行翻翻字典也凑合。
前面在格式上考究了这么久,其实更关键的问题是使用什么拼音方案,毕竟名字是用来称呼的。
汉语拼音?Wade-Giles(威妥玛拼音)?香港政府粤语拼音?其他?
若为了读音最准确,那么可以使用国际音标(IPA)来标注。但它符号多且复杂,书写和学习不便。各语言的语音是IPA的不同子集,因而人们往往难以发出其他语言中存在而其母语中不存在的音。而在书写上,即使都使用拉丁字母,有某些字母组合只在某些语言中存在,同样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可能在不同的语言中发不同的音。所以,难读和读不准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想真正发音准确必然要对相关语言有所了解,而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只能追求近似。中文不是字母文字,进行罗马化时反而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为了符号的简洁性我们主要使用26个拉丁字母(英文字母)。考虑到英文在世界上的通用性,我们希望合理的罗马化可以使一个英语使用者尽可能近似地读出中文名。
中国大陆现通行的汉语拼音制定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推广和普及的便利,其许多写法并不适合外国人人发音。而其他使用“国语”的地区更多地使用Wade-Giles进行罗马化,在某些英文中不存在的发音的近似程度上会更高。不同的方言则各有其拼音方案(如粤语、吴语等等)。拼音方案的选用和推广有很多社会和政治因素影响,但对于个人,应有权根据其母语以及个人喜好来选择。如愿意,广州人陈大文可以按照香港写法写作Chan Tai Man。除了看起来太慢,倒也不坏。
综上所述,中文名的罗马化要在符合一定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个人选择。
那么,回到最初(亦是最终)的问题:
首作于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