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emy / mentor-program-4th

程式導師實驗計畫第四期課綱
https://bootcamp.lidemy.com
116 stars 60 forks source link

學生心得:cwc329 #30

Open cwc329 opened 3 years ago

cwc329 commented 3 years ago

MTR04 心得

警言

網路心得文有倖存者偏差,請謹慎服用。 每個人的主觀感受與客觀條件皆有不同,所以也無法複製。

個人背景

台大哲學系畢業(大概是唯一比 huli 大大厲害的地方)。第三期本來有考慮要報名,但是知道訊息的時候只剩三天,打開 Scratch 看半個小時後就打定主意報下一期。 報名前只有用 excel + VBA 寫過簡單的股市進出場模擬,可以算是零基礎。 在家全職學習,理論上可以達到課程要求的每週 40 hr。 個性可以說有點自負、好勝,對人事物的喜惡較分明。

報名準備

我是覺得要「誠」。 基本上報名有兩大部分:作品與動機信。 作品部分,我當初的 Scratch 作品很粗糙,不過 CodeWars 的東西我倒是寫了大部分。 而動機信真的就是「誠」,我很認真的評估自己的客觀條件與主觀意願。客觀條件上我自己是符合求職方案,畢竟我不會排斥以 coding 作為一個職業,而且自學 VBA 是自我學習能力的小佐證。 但是在主觀意願上,我其實沒有很強列的意願。我並不是非要當前端工程師,或者說當軟體工程師。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選擇,但不是唯一。 選擇這個計畫,我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那個時候連退路我都想好了,如果沒有成功對我來說不會有太大損失。 評估完之後,我就把我自己的評估結果老實的寫在動機信中。 我記得應該在報名截止前還有一兩週就寄信了,接著就等通知。

上課準備

week0 huli 準備了很多心理建設的東西給學員,這些東西助益因人而異,老實說我那個時候也沒有很認真去看。 除了心理建設,在開課前也給了兩個課程影片讓學員先看,這兩個課程很能幫助新手建立解決問題的思考模型,以及熟悉電腦科學。 這兩個課程我在開課前都有看完,看完其實並沒有那種功力大增的感覺,但是透過這兩個影片我一窺之後半年我要接觸的東西究竟為何。

開始上課

課程內容

先就客觀事實來說, 課程內容與課綱相符,課綱說要上啥就會上啥,雖然會有修改,但是不會改到跟原本的課綱完全不一樣。 不過可以注意一點,以第四期的課綱而言,雖然網路全端都有上,但是是偏向前端開發的課程,可以預期會碰到很多有關畫面的東西,包括網頁的切版、響應式網頁等。 課程深度,我認為如果有達到每一週的最低要求,那麼應該是可以達成求職方案的目標,成為一個有工作的前端工程師。 而如果除了最低要求,還能完成 P2 以下的要求,那麼在某些場合是可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轉職者。 課程設計能有這樣的效果,當然是因為有前幾期的經驗與 huli 自己的職場經驗。

個人經歷

前期

前幾週我的進度是完全超前的,不過這是我個人的時程安排較為不同。 雖然是全職,但是我家預計在年中翻修,我房間也要重新整修,這會大大壓縮到我的學習時間,所以我想在一開始能衝進度的時候先衝,為未來留一些餘裕。 由於進度超乎我預期,在這個時間點我可說是信心爆棚,覺得未來一片光明。

當我家開始整修,我被迫搬離我的房間,我的學習時間就開始不是那麼固定。除了時不時需要幫忙整修的事情,整天工人在家裡來來去去以及吵雜的施工聲讓我很難專心。 我本來以為我是可以在任何狀況下學習的人,那個時候我才知道我錯了。 我得開始珍惜晚上與假日的時間,因為只有這個時候我家才沒有外人而且安靜。 在學習時間不斷被壓縮的同時,又一個問題浮現:「我可以更努力」

不過就算是有這樣的決心,到底要把自己壓榨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是 100% 努力?一天讀 8 個小時嗎?還是除了睡覺的 8個小時外都在讀書?話說人有需要睡 8 個小時嗎,說不定只要睡 6 個小時就可以了!

然後每天都在懊悔中度過,「我可以更努力」這句話已經像是魔咒一樣緊緊箍在我頭上,最後連在早餐店多等 10 分鐘都覺得時間被剝奪「這10 分鐘我可以算一題出來了居然浪費在這上面!」最後每天都過得煩躁。

以上是我朋友全職準備研究所考試的心得節錄,基本上就是我的心情寫照。 以往我坐在電腦前坐常做的事情並不是任何有生產力的事情,我最常做的事情是玩遊戲看影片。可是在一個線上教學的程式導師計畫中,一定會需要用到電腦或者行動裝置,每次打開遊戲或者點開影片,總會感受到這句「我可以更努力」。 尤其當自己的進度不如預期,或者發現本來領先的進度被追上,我也開始焦慮。

此時我又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一面,我比我自己以為的更在意別人的眼光,以及優越感。

大概從 week6 開始,我的進度放緩到僅超前一週,同時課程難度開始稍微變難。 家裡的整修計畫如火如荼,原本預計一個月完工,但是我房間被開了個大洞之後就沒消沒息、遙遙無期。 這個時候課程進入 HTML 與 CSS,開始要處理畫面。 雖然很多人說開始進入畫面之後會很有成就感,但是我很無感。 我可以說是個對美感無感的人,一個東西只要用得順手我都可以接受。 所以當開始要處理畫面,尤其要自己規劃版面,自己切版對我來說很痛苦。 看到很多同學切版都很有心得,覺得這是個有意思的事情時,我感到更痛苦。 一直到課程結束開始求職,我才發現這個痛苦來自於把畫面做好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情。

中期

課程時程過半,這個時候我遇到一項抉擇。 年初我有報考研究所,本來以為備取很後面沒有希望,沒想到在開學前一週接到電話問我要不要去報到,並且說無法先保留學籍。 當時會報考這個研究所也是因為對這個領域有興趣,想要嘗試看看。 我自己思考一下,決定先去報到,打算邊上研究所邊進行 Lidemy 的課程,如果負荷不來的話再作打算。 於是我收拾行李,就回到台北準備開始新的生活。但是計劃終究趕不上變化,當我到學校完成報到手續,教務處職員第一句話問我:「你要辦休學嗎?」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還有這個選項,回去想個一個晚上,我就決定先休學,先把 Lidemy 上完,如果沒有找到工作,或者做了之後發現沒有很喜歡之後再回來念就好。 一個禮拜後,我就又回到高雄了。

折騰了好一陣子,我的房間也整修好了,頓時沒有任何可以煩心的事情,我以為我接下來的學習之路會一路順暢,那時真的好傻好天真,也太不認識我自己了。 回到高雄之後,我的作業開始一直出錯、看錯需求作業白做工、課程越來越難越看越不懂,種種事情讓我學習越來越受挫。那個時候連點開課程影片這項簡單的事情我也百般抗拒,也不想看課程社群裡的東西。 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個時候我的身體開始有毛病,身體不適加上心情鬱悶,這段時間是我在計畫中狀況最差的時候。 不過因為求職方案的進度要求,我依舊每天摸一些程式或課程相關的東西。 我自己認為,在前期我的生活有兩個重心,整修以及課程,所以雖然很忙但是至少有可以分心的事情。 但是在這段時期,我只有課程要顧,「我可以更努力」的想法更加強烈。 而我排解壓力的辦法是運動,不過因為身體狀況不允許,我也沒有辦法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況。 這段時間我真的感覺自己快被壓垮了。

後期

我每天還是逼著自己至少要碰一些程式或課程相關的東西,但是沒有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很多,只要有打一兩行 code 或者看半小時課程影片我就覺得夠了。 我就這樣慢慢地找回上課的節奏,原本很在意的進度也把重要度往後排,因為我發現現在生活只有 Lidemy,如果太在意的話又會回到之前的低谷。 幸好,當時接近 12 月,Advent of Code 快要開始了,這是一個耶誕倒數的程式解謎活動,每天會有一道謎題,難易度基本上越接近聖誕節越難。這個活動是 week3 挑戰題時 huli 提到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很感興趣,現在有機會共襄盛舉,心情突然好了起來。 12 月也是課程時程的最後一個月,這個月其實我解 AOC 的時間比花在 Lidemy 的時間還多,感謝 huli 人性化的設計,讓我即使這樣也能有完課證明。

Final Project

Lidemy 的 final project 並不是強制的,但是推薦。 說到這邊我一定給要感謝我的組員,因為當大家開始要動作的時候我剛好在求職,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我其實是啦啦隊,專門拖著大家的進度。以至於打這篇心得的當下,這個專案都還沒能完工。 我不知道多人協作 final project 能夠模擬幾分以後工作上的情況,不過就我看同期學員的心得以及跟其他學員聊天,我自己的結論是推薦去做。 其實就我自己面試以及其他同學的經驗,我不清楚有沒有 final project 跟能不能有面試機會有正相關,也不是所有面試公司都會問有關 final project 的東西。甚至我在面試的時候我的 final project demo 出來根本連 10% 都沒有,還一堆 bug 與跑版。 然而我有幾個理由推薦做 final project。 首先,因為 Lidemy 的作業都是要獨自完成的,這樣會缺乏多人協作的經驗,如果能用 final project 補上的話,可以讓自己的履歷更加完整。 再者,像我這種作業只求功能完整不求細緻的人,作業是非常粗糙的,這對於以轉職身份求職來說是的弱點。當然也是可以把之前的作業修到 90 分以上當作作品集,但是 final project 有另一個不同的就是,如果是有好好規劃討論的話,這個專案的規模會比任何一個作業都要大,是可以達到與作業不同的高度。 最後,如果能夠做出一個非常完整而且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我相信是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而自信不論是在 Lidemy 的課程與之後的求職我認為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會推薦如果狀況允許,可以跟其他人一起組隊嘗試 final project。

總結

對我來說,Lidemy 其說是學習程式,毋寧說是學習認識自己。 大概因為我是哲學系畢業,認識自己是我從大一就一直聽到的事情。不過真的實行這件事情是當我開始有意識的自省,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情緒、行為,並且試圖去理解這些東西,並把所得到的結果與自己以前所認為的想法相比較。 我最後並不是轉職成為前端工程師,而是後端。 這個決定看似是在短短兩三天做出的,但是如果要追尋脈絡我自己覺得其實在課程中都有跡可循。 我對於處理資料與演算法一直都很有興趣,然而在課程中我自己一直忽略這點,即便 huli 說這個課程不是一定要轉職成為前端,我可以選擇學習全端或者後端,我還是沒有意識到。 直到某場面試被面試官點醒,我才猛然發覺,原來我自己更有興趣的不是前端。 而前面的心得也可以看到,其實每個階段我都認識到不同的自己。 寫動機信的時候,我本來以為我已經很了解自己了。但是在課程的每個階段,我都發現自己新的一個面向,不論好壞,這都是我自己,我必須要了解、承認、接受並且與之共存。 越認識自己,就越能知道自己所欲,以及什麼對自己比較好。如果不夠認識自己,即便完成課程找到工作,可能也不會得到一開始進入 Lidemy 所想要的事物。

krebikshaw commented 3 years ago

很棒的心得分享! 任何一個過程跟挑戰,常常都是在認識更深的自己 試過了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祝福你未來也能不斷認識自己😁

CHANG-CHING-CHU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推認識自己!

aszx87410 commented 3 years ago

不過可以注意一點,以第四期的課綱而言,雖然網路全端都有上,但是是偏向前端開發的課程,可以預期會碰到很多有關畫面的東西,包括網頁的切版、響應式網頁等。

沒錯,這是真的,課程方向其實是「基礎紮實的前端工程師」,所以後端只是輔助。如果想走後端的話會需要自己額外補充一些東西

看到很多同學切版都很有心得,覺得這是個有意思的事情時,我感到更痛苦。一直到課程結束開始求職,我才發現這個痛苦來自於把畫面做好不是我感興趣的事情。

能在求職的時候發現其實也很不錯啦,面對自己真的不喜歡刻畫面這個事實

這讓我意識到原來還有這個選項,回去想個一個晚上,我就決定先休學,先把 Lidemy 上完,如果沒有找到工作,或者做了之後發現沒有很喜歡之後再回來念就好。

休學真的 CP 值滿高的,很適合作為一個退路以及嘗試的機會,因為真的想回來念其實也可以,所以除了有可能晚個半年一年入學以外,其實沒什麼其他損失

幸好,當時接近 12 月,Advent of Code 快要開始了,這是一個耶誕倒數的程式解謎活動,每天會有一道謎題,難易度基本上越接近聖誕節越難。這個活動是 week3 挑戰題時 huli 提到的,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很感興趣,現在有機會共襄盛舉,心情突然好了起來。

幸好有 AoC,不然看你這狀況可能快撐不住了XDD 玩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真的會覺得比較有活力,心情也會比較好

====

恭喜轉職成功啦,而且是這個計畫最少出現的後端工程師,大概是因為課程本來就偏向前端的緣故,每期大概只有一兩位會轉職成後端工程師,看你最後寫的那些,確實你應該是對後端比較有興趣

感謝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