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DiYingisaDer opened 5 months ago
@Meekdai 已在此提交问题
正在编辑blog,在线等
这是因为在markdown渲染为HTML的时候,github的API会自动添加user-content-
,如下链接,所以你需要修改为<a href="#user-content-a0001">A001</a>
在issue中也同样适用。
https://github.com/DiYingisaDer/zang_diying.github.io/issues/7#user-content-a0001
是通过链接定位的?如何设置对应的跳转代码
我给你做了一个例子 https://blog.meekdai.com/post/markdown-ce-shi-ye-mian.html
里面的字体颜色
是做了跳转的。代码如下。
<a href="#user-content-字体颜色">字体颜色</a>
<h2 id="字体颜色">字体颜色</h2>
感谢!我抽时间试一下
获取 Outlook for iOShttps://aka.ms/o0ukef
发件人: Meekdai @.> 发送时间: Monday, July 1, 2024 9:38:42 PM 收件人: Meekdai/Gmeek @.> 抄送: Zang.帝樱 @.>; Author @.> 主题: Re: [Meekdai/Gmeek] 请问如何在blog文章内实现标题跳转功能 (Issue #127)
我给你做了一个例子 https://blog.meekdai.com/post/markdown-ce-shi-ye-mian.html
里面的字体颜色是做了跳转的。代码如下。
― Reply to this email directly, view it on GitHubhttps://github.com/Meekdai/Gmeek/issues/127#issuecomment-2200187152, or unsubscribehttps://github.com/notifications/unsubscribe-auth/A57SNDCH37LO6YKR4T5YXALZKFLWFAVCNFSM6AAAAABKFQRHUKVHI2DSMVQWIX3LMV43OSLTON2WKQ3PNVWWK3TUHMZDEMBQGE4DOMJVGI. You are receiving this because you authored the thread.Message ID: @.***>
看看下面这个页面右侧的TOC功能是不是你想要的? https://blog.meekdai.com/post/markdown-ce-shi-ye-mian.html
@Meekdai 是的,昨天我试了一下吧Html的代码复制修改,可是失败了,您发的这个页面今天也不在右侧显示了,请问如何实现的?请问能否做成和此链接内相似的导航栏?https://www.runoob.com/try/try.php?filename=trycss_navbar_vertical&basepath=0
@DiYingisaDer
看上面的图片,这个页面的TOC功能一直都在啊,我做了移动端适配的,当宽度小于1500px会自动添加在文章上方而不是悬浮在右侧,所以你用电脑浏览器查看就可以了。
@Meekdai 一个问题:浏览器缩放90%可以正常显示,但在浏览器缩放到100%以上时,目录会回到文章内。
部分笔记本用回回选125%的Windows缩放比例。 125%的windows缩放比例,浏览器中只能在90%缩放下才能看到右侧目录 100%的windows缩放比例,可在100缩放下正常显示右侧目录
应该是125%之后,屏幕的宽度小于1500px了,我看看稍微适当再改一下,这个TOC是写的一个Gmeek的插件。
@Meekdai 我在寻找搭建侧边目录的方法时,发现了一个用CSS搭建的 这个相对简介大方些的源链接
@Meekdai 但是无法在Gmeek中使用 请问您做的这个有上传源代码到博客吗?我想试验一下
@Meekdai 很抱歉,我复制过的那个没有效果,
你尝试在你的issue最后一行添加如下代码
<!-- ##{"script":"<script src='https://blog.meekdai.com/assets/GmeekTOC.js'></script>"}## -->
GmeekTOC.js
这个就是一个插件,只要你的issue里面有一些二级三级四级这样的标题,它就自动抓取生成TOC。目前是修改这个宽度到1250px了,应该大部分电脑都可以悬浮在右侧。
另外你喜欢菜鸟教程那种的,你也可以在我这个插件上修改。后续我会详细写一篇如何使用插件的文章,以及如何制作自己的插件。
@Meekdai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