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TGFT-0 opened 5 months ago
导读《先验唯心论体系》(一) 本文大多依照原文分节分节,译文大多参考先刚译本 仅仅是业余爱好者 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友善讨论 导论 §1.先验哲学的概念 “一切知识都以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的一致为基础。”这里就可以看出一部分谢林关于绝对统一的观点来了,知识必须建立在表象与实在(有点像物自体,这里也不确定怎么表述了)的一致为基础。因此,它也就是全部知识学的第一原理。 “我们知识中单纯客观东西的总体,我们称其为自然,反之,所有主观的东西叫做自我或理智。”在这里,自我/理智与客观的东西相对,即一种作表象的东西和一种只能给出表象的东西相对。 谢林接下去论述了哲学在达到主客观同一上的两种不同路线,即客观东西依附于主观东西(先验唯心论)或主观东西依附于客观东西(自然哲学)。 §2.推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有两门不同的哲学,在相对立的同时也相互需求与补充。对于先验哲学来说,主观是第一性的东西,因此它必须以对主观东西的一种普遍怀疑开始,谢林在这里同时指出一种先验的考察方式即一种将自我意识的主观变成意识的对象的过程,即自我意识成为自己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随后几章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 §3.先验哲学的初步划分 “先验哲学作为其对象的不是知识个体,而是整个知识体系”在这里谢林对于我们的主观信念做出了一种区分,即: A:表象与对象相同一,即经验是可能的(谢林称其为理论哲学) B:“我们是自由的产生表象,能从思想世界过渡到现实世界,并取得现实性。(谢林称其为实践哲学)” C:不难看出A与B相对应,A中的同一表明了对象确定所带来的表象的确定,而第二个信念则认为对象是通过我们心中的表象的因果性而改变的。(处理这二者间的矛盾,便是先验哲学的最高任务) “如果在观念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没有存在一种预定和谐,客观世界怎么与我们心中的表象相适应,同时我们心中的表象又怎么与客观世界相适应,便是不可能的。”谢林随后在这一段中指出了让我们得以将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正是确定“客观世界借以产生的活动和表现在我们意志中的活动”应当是相统一的。 “既然如此,在意志中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即上文所说的,客观世界借以产生的活动。 “一切自由行动都是创造性的,不过都是有意识的进行创造的。既然两种活动原则上终究是一种活动,那么,我们现在要是认定那种在自由行动中是有意识地进行创造的活动在创造世界中是无意识的进行创造的活动,那种预定和谐便是现实的。”即在我们意识中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同时无意识的创造了世界。 “自然,无论是作为整体来看,还是姐它的各个产物来看,都必将是作为一种被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作品,但同时也必将显现为最盲目的机械过程的产物。”这一段作为对上一段的补充,最终补全了谢林对于如何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相统一的方法。 D: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证明了在意识中的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的活动是同一的,但还没有断言这种本源究竟来自自我还是自然。 于是,谢林在这里“不证自明”的设定,这种活动是来自意识本身之中的。(令人难以同意,我没有读过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的书,如果他在那本书中将自然设定为不证自明的,那我倒是可以理解他在这里的行为了,因为根据本书的主旨,理应是如此设定的。) “这样一种活动只能是美感活动。”,“两者的会合无意识的创造着现实世界,而有意识的创造着美感世界。”,“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哲学的工具总论和整个大厦的拱顶石,都是艺术哲学。“ §4.先验哲学的官能 1.“先验考察的唯一直接对象是主观的东西(§2);因此作为这类哲学思考的唯一官能是内在智能,而且这类哲学思考的对象和数学的对象性质不同”这里强调的是先验考察考察的是直观,而非直观之物,或者用数学来解释,就是数学家并不和直观(构造)发生关系,只和构造的东西发生关系(图形,数字……)“然而哲学家都只注重构造活动本身,这种活动是一种绝对内在的活动。” 2.“先验考察的无非是理性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只有通过自己固有的直接的内在直观才可能理解。”即人们不仅是做考察的主体,同时也一定是被考察的客体。①“总之,自我必须是被直观者,同时还是直观者” 3.本段在原书中是关于美感活动与艺术,作者说后续有详细论证,故这里先略过。 4.“如果说自然科学把自然规律转化为理智规律,或把形式的东西附加给质料的东西,就从实在论中得出了唯心论,那么,先验哲学把理智规律物化为自然规律,或把质料的东西附加给形式的东西,就从唯心论中得出了实在论。” 总结一下,谢林在导论中首先提出了两种分类,即主观东西依附于客观东西与客观东西依附于主观东西,并且由此对其中一个观点展开并提出了先验哲学的概念,同时对其中的两大主要立场即表象决定对象和对象决定表象中的矛盾提出了解答,即这两种活动是一体的,最后提出了先验考察的要求,即将自我作为直观者时又成为直观对象。 导论完 ①一点补充,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自我对自我直观即笛卡尔的“我思”。 导读《先验唯心论体系》(一).docx
test comment
导读《先验唯心论体系》(一) 本文大多依照原文分节分节,译文大多参考先刚译本 仅仅是业余爱好者 解读仅代表个人观点 欢迎友善讨论 导论 §1.先验哲学的概念 “一切知识都以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的一致为基础。”这里就可以看出一部分谢林关于绝对统一的观点来了,知识必须建立在表象与实在(有点像物自体,这里也不确定怎么表述了)的一致为基础。因此,它也就是全部知识学的第一原理。 “我们知识中单纯客观东西的总体,我们称其为自然,反之,所有主观的东西叫做自我或理智。”在这里,自我/理智与客观的东西相对,即一种作表象的东西和一种只能给出表象的东西相对。 谢林接下去论述了哲学在达到主客观同一上的两种不同路线,即客观东西依附于主观东西(先验唯心论)或主观东西依附于客观东西(自然哲学)。 §2.推论 通过以上的论述,不难看出有两门不同的哲学,在相对立的同时也相互需求与补充。对于先验哲学来说,主观是第一性的东西,因此它必须以对主观东西的一种普遍怀疑开始,谢林在这里同时指出一种先验的考察方式即一种将自我意识的主观变成意识的对象的过程,即自我意识成为自己对象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随后几章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 §3.先验哲学的初步划分 “先验哲学作为其对象的不是知识个体,而是整个知识体系”在这里谢林对于我们的主观信念做出了一种区分,即: A:表象与对象相同一,即经验是可能的(谢林称其为理论哲学) B:“我们是自由的产生表象,能从思想世界过渡到现实世界,并取得现实性。(谢林称其为实践哲学)” C:不难看出A与B相对应,A中的同一表明了对象确定所带来的表象的确定,而第二个信念则认为对象是通过我们心中的表象的因果性而改变的。(处理这二者间的矛盾,便是先验哲学的最高任务) “如果在观念世界和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没有存在一种预定和谐,客观世界怎么与我们心中的表象相适应,同时我们心中的表象又怎么与客观世界相适应,便是不可能的。”谢林随后在这一段中指出了让我们得以将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正是确定“客观世界借以产生的活动和表现在我们意志中的活动”应当是相统一的。 “既然如此,在意志中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即上文所说的,客观世界借以产生的活动。 “一切自由行动都是创造性的,不过都是有意识的进行创造的。既然两种活动原则上终究是一种活动,那么,我们现在要是认定那种在自由行动中是有意识地进行创造的活动在创造世界中是无意识的进行创造的活动,那种预定和谐便是现实的。”即在我们意识中有意识的创造活动同时无意识的创造了世界。 “自然,无论是作为整体来看,还是姐它的各个产物来看,都必将是作为一种被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作品,但同时也必将显现为最盲目的机械过程的产物。”这一段作为对上一段的补充,最终补全了谢林对于如何将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相统一的方法。 D: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证明了在意识中的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的活动是同一的,但还没有断言这种本源究竟来自自我还是自然。 于是,谢林在这里“不证自明”的设定,这种活动是来自意识本身之中的。(令人难以同意,我没有读过谢林关于自然哲学的书,如果他在那本书中将自然设定为不证自明的,那我倒是可以理解他在这里的行为了,因为根据本书的主旨,理应是如此设定的。) “这样一种活动只能是美感活动。”,“两者的会合无意识的创造着现实世界,而有意识的创造着美感世界。”,“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哲学的工具总论和整个大厦的拱顶石,都是艺术哲学。“ §4.先验哲学的官能 1.“先验考察的唯一直接对象是主观的东西(§2);因此作为这类哲学思考的唯一官能是内在智能,而且这类哲学思考的对象和数学的对象性质不同”这里强调的是先验考察考察的是直观,而非直观之物,或者用数学来解释,就是数学家并不和直观(构造)发生关系,只和构造的东西发生关系(图形,数字……)“然而哲学家都只注重构造活动本身,这种活动是一种绝对内在的活动。” 2.“先验考察的无非是理性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只有通过自己固有的直接的内在直观才可能理解。”即人们不仅是做考察的主体,同时也一定是被考察的客体。①“总之,自我必须是被直观者,同时还是直观者” 3.本段在原书中是关于美感活动与艺术,作者说后续有详细论证,故这里先略过。 4.“如果说自然科学把自然规律转化为理智规律,或把形式的东西附加给质料的东西,就从实在论中得出了唯心论,那么,先验哲学把理智规律物化为自然规律,或把质料的东西附加给形式的东西,就从唯心论中得出了实在论。” 总结一下,谢林在导论中首先提出了两种分类,即主观东西依附于客观东西与客观东西依附于主观东西,并且由此对其中一个观点展开并提出了先验哲学的概念,同时对其中的两大主要立场即表象决定对象和对象决定表象中的矛盾提出了解答,即这两种活动是一体的,最后提出了先验考察的要求,即将自我作为直观者时又成为直观对象。 导论完 ①一点补充,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自我对自我直观即笛卡尔的“我思”。 导读《先验唯心论体系》(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