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用 setInterval() 方法同样也会返回一个间歇调用 ID,该 ID 可用于在将来某个时刻取消间歇调用。要取消尚未执行的间歇调用,可以使用 clearInterval() 方法并传入相应的间歇调用 ID。取消间歇调用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取消超时调用,因为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间歇调用将会一直执行到页面卸载。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使用间歇调用的例子。
var num = 0;
var max = 10;
var intervalId = null;
function incrementNumber() {
num++;
// 如果执行次数达到了max设定的值,则取消后续尚未执行的调用
if (num == max) {
clearInterval(intervalId);
console.log("Done");
}
}
intervalId = setInterval(incrementNumber, 500);
var num = 0;
var max = 10;
function incrementNumber() {
num++;
// 如果执行次数未达到max设定的值,则设置另一次超时调用
if (num < max) {
setTimeout(incrementNumber, 500);
} else {
console.log("Done");
}
}
setTimeout(incrementNumber, 500);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You won't be able to get back here</title>
</head>
<body>
<p>Enjoy this page for a second, because you won't be coming back here.</p>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etTimeout(function () {
location.replace("http://baidu.com/");
}, 1000);
</script>
</body>
</html>
BOM(浏览器对象模型)
BOM提供了一套
JS
与浏览器
交互的属性和方法
; 存在即必然, window 下挂载很多属性和方法都有用得到的地方, 这个看自己的具体需求... 在BOM对象中,window对象是最顶层对象,在浏览器环境中它是一个Global全局对象,其它对象(如:DOM对象)对是这个对象的属性(子对象)。BOM对象是与内容无关,主要用于管理浏览器窗口及窗口之间的通讯。window对象
BOM 的核心对象是
window
,它表示浏览器的一个实例。在浏览器中,window
对象有双重角色,它既是通过 JavaScript 访问浏览器窗口的一个接口,又是 ECMAScript 规定的Global
对象。这意味着在网页中定义的任何一个对象、变量和函数,都以window
作为其Global
对象。直接 console.log(window); 我们发现有太多属性和方法了, 经常用到了只是其中一部分(比如, DOM, navigator, history 等...不一一列举了, 没太大意义), 还有很多待发掘的, 包括 WebRTC,SVG,Canvas 等等...
全局作用域
由于
window
对象同时扮演着 ECMAScript 中Global
对象的角色,因此所有在全局作用域中声明的变量、函数都会变成window
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来看下面的例子。抛开全局变量会成为
window
对象的属性不谈,定义全局变量与在window
对象上直接定义属性还是有一点差别:全局变量不能通过delete
运算符删除,而直接在window
对象上的定义的属性可以。例如:使用
var
语句添加的window
属性有一个名为Configurable
的特性,这个特性的值被默认设置为false
,因此这样定义的属性不可以通过delete
运算符删除。IE8 及更早版本在遇到使用delete
删除window
属性的语句时,不管该属性最初是如何创建的,都会抛出错误,以示警告。IE9 及更高版本不会抛出错误。另外,还要记住一件事:尝试访问未声明的变量会抛出错误,但是通过查询
window
对象,可以知道某个可能未声明的变量是否存在。例如:窗口关系及框架
如果页面中包含框架,则每个框架都拥有自己的
window
对象,并且保存在frames
集合中。在frames
集合中,可以通过数值索引(从0开始,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或者框架名称来访问相应的window
对象。每个window
对象都有一个name
属性,其中包含框架的名称。下面是一个包含框架的页面:对这个例子而言,可以通过
window.frames[0]
或者window.frames["topFrame"]
来引用上方的框架。不过最好使用top
而非window
来引用这些框架(例如top.frames[0]
),因为top
对象始终指向最高(最外)层的框架,也就是浏览器窗口。使用它可以确保在一个框架中正确地访问另一个框架。因为对于在一个框架中编写的任何代码来说,其中的window
对象指向的都是那个框架的特定实例,而非最高层的框架。与
top
相对的另一个window
对象是parent
。顾名思义,parent
(父)对象始终指向当前框架的直接上层框架。在某些情况下,parent
有可能等于top
;但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parent
一定等于top
(此时它们都等于window
)。与框架有关的最后一个对象是
self
,它始终指向window
;实际上,self
和window
对象可以互换使用。引入self
对象的目的只是为了与top
和parent
对象对应起来,因此它不格外包含其他值。所有这些对象都是
window
对象的属性,可以通过window.parent
、window.top
等形式来访问。同时,这也意味着可以将不同层次的window
对象连缀起来,例如window.parent.parent.frames[0]
。在使用框架的情况下,浏览器中会存在多个
Global
对象。在每个框架中定义的全局变量会自动成为框架中window
对象的属性。由于每个window
对象都包含原生类型的构造函数,因此每个框架都有一套自己的构造函数,这些构造函数一一对应,但并不相等。例如,top.Object
并不等于top.frames[0].Object
。这个问题会影响到对跨框架传递的对象使用instanceof
运算符。导航和打开窗口
使用
window.open()
方法既可以导航到一个特定的 URL,也可以打开一个新的浏览器窗口。这个方法可以接收4个参数:要加载的URL、窗口目标、一个特性字符串以及一个表示新页面是否取代浏览器历史记录中当前加载页面的布尔值。通常只须传递第一个参数,最后一个参数只在不打开新窗口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为
window.open()
传递了第二个参数,而且该参数是已有窗口或框架的名称,那么就会在具有该名称的窗口或框架中加载第一个参数指定的 URL。看下面的例子。弹出窗口
如果给
window.open()
传递的第二个参数并不是一个已经存在的窗口或框架,那么该方法就会根据在第三个参数位置上传入的字符串创建一个新窗口或新标签页。如果没有传入第三个参数,那么就会打开一个带有全部默认设置(工具栏、地址栏和状态栏等)的新浏览器窗口(或者打开一个新标签页)。在不打开新窗口的情况下,会忽略第三个参数。第三个参数是一个逗号分隔的设置字符串,表示在新窗口中都显示哪些特性。下表列出了可以出现在这个字符串中的设置选项。
这行代码会打开一个新的可以调整大小的窗口,窗口初始大小为400×400像素,并且距屏幕上沿和左边各10像素。
window.open()
方法会返回一个指向新窗口的引用。引用的对象与其他window
对象大致相似,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更多控制。例如,有些浏览器在默认情况下可能不允许我们针对主浏览器窗口调整大小或移动位置,但却允许我们针对通过window.open()创建的窗口调整大小或移动位置。通过这个返回的对象,可以像操作其他窗口一样操作新打开的窗口,如下所示。但是,
close()
方法仅适用于通过window.open()
打开的弹出窗口。对于浏览器的主窗口,如果没有得到用户的允许是不能关闭它的。新创建的
window
对象有一个opener
属性,其中保存着打开它的原始窗口对象。这个属性只在弹出窗口中的最外层window
对象(top)中有定义,而且指向调用window.open()
的窗口或框架。例如:虽然弹出窗口中有一个指针指向打开它的原始窗口,但原始窗口中并没有这样的指针指向弹出窗口。窗口并不跟踪记录它们打开的弹出窗口,因此我们只能在必要的时候自己来手动实现跟踪。
弹出窗口屏蔽程序
曾经有一段时间,广告商在网上使用弹出窗口达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他们经常把弹出窗口打扮成系统对话框的模样,引诱用户去点击其中的广告。由于看起来像是系统对话框,一般用户很难分辨是真是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浏览器内置有弹出窗口屏蔽程序,将绝大多数用户不想看到弹出窗口屏蔽掉。
于是,在弹出窗口被屏蔽时,就应该考虑两种可能性。如果是浏览器内置的屏蔽程序阻止的弹出窗口,那么
window.open()
很可能会返回null
,如果是浏览器扩展或其他程序阻止的弹出窗口,那么window.open()
通常会抛出一个错误。因此,要想准确地检测出弹出窗口是否被屏蔽,必须在检测返回值的同时,将对window.open()
的调用封装在一个try-catch
块中,如下所示。间歇调用和超时调用
JavaScript 是单线程语言,但它允许通过设置超时值和间歇时间值来调度代码在特定的时刻执行。前者是在指定的时间过后执行代码,而后者则是每隔指定的时间就执行一次代码。
超时调用需要使用
window
对象的setTimeout()
方法,它接受两个参数:要执行的代码和以毫秒表示的时间(即在执行代码前需要等待多少毫秒)。其中,第一个参数可以是一个包含 JavaScript 代码的字符串(就和在eval()
函数中使用的字符串一样),也可以是一个函数。例如,下面对setTimeout()
的两次调用都会在一秒钟后显示一个警告框。虽然这两种调用方式都没有问题,但由于传递字符串可能导致性能损失,因此不建议以字符串作为第一个参数。
第二个参数是一个表示等待多长时间的毫秒数,但经过该时间后指定的代码不一定会执行。JavaScript 是一个单线程序的解释器,因此一定时间内只能执行一段代码。为了控制要执行的代码,就有一个 JavaScript 任务队列。这些任务会按照将它们添加到队列的顺序执行。
setTimeout()
的第二个参数告诉JavaScript
再过多长时间把当前任务添加到队列中。如果队列是空的,那么添加的代码会立即执行;如果队列不是空的,那么它就要等前面的代码执行完了以后再执行。调用
setTimeout()
之后,该方法会返回一个数值ID
,表示超时调用。这个超时调用ID
是计划执行代码的唯一标识符,可以通过它来取消超时调用。要取消尚未执行的超时调用计划,可以调用clearTimeout()
方法并将相应的超时调用ID
作为参数传递给它,如下所示。只要是在指定的时间尚未过去之前调用
clearTimeout()
,就可以完全取消超时调用。前面的代码在设置超时调用之后马上又调用了clearTimeout()
,结果就跟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间歇调用与超时调用类似,只不过它会按照指定的时间间隔重复执行代码,直至间歇调用被取消或者页面被卸载。设置间歇调用的方法是
setInterval()
,它接受的参数与setTimeout()
相同:要执行的代码(字符串或函数)和每次执行之前需要等待的毫秒数。下面来看一个例子。调用
setInterval()
方法同样也会返回一个间歇调用ID
,该ID
可用于在将来某个时刻取消间歇调用。要取消尚未执行的间歇调用,可以使用clearInterval()
方法并传入相应的间歇调用ID
。取消间歇调用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取消超时调用,因为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间歇调用将会一直执行到页面卸载。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使用间歇调用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变量num每半秒钟递增一次,当递增到最大值时就会取消先前设定的间歇调用。这个模式也可以使用超时调用来实现,如下所示。
可见,在使用超时调用时,没有必要跟踪超时调用
ID
,因为每次执行代码之后,如果不再设置另一次超时调用,调用就会自行停止。一般认为,使用超时调用来模拟间歇调用的是一种最佳模式。在开发环境下,很少使用真正的间歇调用,原因是后一个间歇调用可能会在前一个间歇调用结束之前启动。而像前面示例中那样使用超时调用,则完全可以避免这一点。所以,最好不要使用间歇调用。系统对话框
浏览器通过
alert()
、confirm()
和prompt()
方法可以调用系统对话框向用户显示消息。系统对话框与在浏览器中显示的网页没有关系,也不包含 HTML。它们的外观由操作系统及(或)浏览器设置决定,而不是由 CSS 决定。此外,通过这几个方法打开的对话框都是同步和模态的。也就是说,显示这些对话框的时候代码会停止执行,而关掉这些对话框后代码又会恢复执行。第一种对话框是调用
alert()
方法生成的。它向用户显示一个系统对话框,其中包含指定的文本和一个 OK(“确定”)按钮。通常使用alert()
生成的“警告”对话框向用户显示一些他们无法控制的消息,例如错误消息。而用户只能在看完消息后关闭对话框。第二种对话框是调用
confirm()
方法生成的。从向用户显示消息的方面来看,这种“确认”对话框很像是一个“警告”对话框。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确认”对话框除了显示OK按钮外,还会显示一个 Cancel(“取消”)按钮,两个按钮可以让用户决定是否执行给定的操作。为了确定用户是单击了OK还是Cancel,可以检查
confirm()
方法返回的布尔值:true
表示单击了OK,false
表示单击了Cancel或单击了右上角的 X 按钮。确认对话框的典型用法如下。最后一种对话框是通过调用
prompt()
方法生成的,这是一个“提示”框,用于提示用户输入一些文本。提示框中除了显示 OK 和 Cancel 按钮之外,还会显示一个文本输入域,以供用户在其中输入内容。prompt()
方法接受两个参数:要显示给用户的文本提示和文本输入域的默认值(可以是一个空字符串)。如果用户单击了 OK 按钮,则
promp()
返回文本输入域的值;如果用户单击了 Cancel 或没有单击 OK 而是通过其他方式关闭了对话框,则该方法返回null
。下面是一个例子。综上所述,这些系统对话框很适合向用户显示消息并请用户作出决定。由于不涉及 HTML、CSS 或 JavaScript,因此它们是增强 Web 应用程序的一种便捷方式。
location
对象location
对象提供了与当前窗口中加载的文档有关的信息,还提供了一些导航功能。事实上,location
对象是很特别的一个对象,因为它既是window
对象的属性,也是document
对象的属性;换句话说,window.location
和document.location
引用的是同一个对象。location
对象的用处不只表现在它保存着当前文档的信息,还表现在它将 URL 解析为独立的片段,让开发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属性访问这些片段。下表列出了location
对象的所有属性。location
对象的toString()
方法也返回这个值查询字符串参数
虽然通过上面的属性可以访问到
location
对象的大多数信息,但其中访问URL包含的查询字符串的属性并不方便。尽管location.search
返回从问号到 URL 末尾的所有内容,但却没有办法逐个访问其中的每个查询字符串参数。为此,可以像下面这样创建一个函数,用以解析查询字符串,然后返回包含所有参数的一个对象:位置操作
使用
location
对象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改变浏览器的位置。首先,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使用assign()
方法并为其传递一个 URL,如下所示。这样,就可以立即打开新URL并在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中生成一条记录。如果是将
location.href
或window.location
设置为一个URL值,也会以该值调用assign()
方法。例如,下列两行代码与显式调用assign()
方法的效果完全一样。在这些改变浏览器位置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设置
location.href
属性。另外,修改
location
对象的其他属性也可以改变当前加载的页面。下面的例子展示了通过将hash
、search
、hostname
、pathname
和port
属性设置为新值来改变 URL。当通过上述任何一种方式修改URL之后,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中就会生成一条新记录,因此用户通过单击“后退”按钮都会导航到前一个页面。要禁用这种行为,可以使用
replace()
方法。这个方法只接受一个参数,即要导航到的 URL;结果虽然会导致浏览器位置改变,但不会在历史记录中生成新记录。在调用replace()
方法之后,用户不能回到前一个页面,来看下面的例子:如果将这个页面加载到浏览器中,浏览器就会在1秒钟后重新定向到
baidu.com
。然后,“后退”按钮将处于禁用状态,如果不重新输入完整的 URL,则无法返回示例页面。与位置有关的最后一个方法是
reload()
,作用是重新加载当前显示的页面。如果调用reload()
时不传递任何参数,页面就会以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加载。也就是说,如果页面自上次请求以来并没有改变过,页面就会从浏览器缓存中重新加载。如果要强制从服务器重新加载,则需要像下面这样为该方法传递参数true
。位于
reload()
调用之后的代码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执行,这要取决于网络延迟或系统资源等因素。为此,最好将reload()
放在代码的最后一行。总结
BOM(浏览器对象模型)以
window
对象为依托,表示浏览器窗口以及页面可见区域。同时,window
对象还是 ECMAScript 中的Global
对象,因而所有全局变量和函数都是它的属性,且所有原生的构造函数及其他函数也都存在于它的命名空间下。本章讨论了下列 BOM 的组成部分。window
对象以及所有原生构造函数及其他函数的副本。每个框架都保存在frames
集合中,可以通过位置或通过名称来访问。top
对象始终指向最外围的框架,也就是整个浏览器窗口。parent
对象表示包含当前框架的框架,而self
对象则回指window
。location
对象可以通过编程方式来访问浏览器的导航系统。设置相应的属性,可以逐段或整体性地修改浏览器的 URL。replace()
方法可以导航到一个新 URL,同时该 URL 会替换浏览器历史记录中当前显示的页面。navigator
对象提供了与浏览器有关的信息。到底提供哪些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浏览器;不过,也有一些公共的属性(如userAgent
)存在于所有浏览器中。BOM中还有两个对象:
screen
和history
。screen
对象中保存着与客户端显示器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一般只用于站点分析。history
对象为访问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开了一个小缝隙,开发人员可以据此判断历史记录的数量,也可以在历史记录中向后或向前导航到任意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