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onu / record

1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Covid item #3

Open aeomu opened 2 years ago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体验”了传说中的Covid 2022-09-12 21:14

Audrey李佳佳 作者: [Audrey李佳佳]

靴子落地,该来的还是会来。身处与病毒共存的新加坡,身边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中招,我们家却一直没有感染,似乎还挺奇怪的。直到……

8月27号周六中午,小可乐爸爸从海外出差回来,说觉得嗓子疼,感觉不大对劲。回家第一件事先ART抗原自测,显示阴性,但下午就高烧39度,头疼流鼻涕,再测——阳性。

他于是开始在书房单独隔离,我每天戴着口罩把饭菜拿进去再收走碗筷。昏睡了三天后他退烧,但咳嗽流鼻涕这些症状还在。

我就必须在这段时间里一方面照顾保护好孩子,同时兼顾给他送生活用品并拿走他的生活垃圾等等。原本买好的动物园套票也只能跟保姆一起带孩子去玩了。这样直到9月1号周四晚上,近一个星期了,由于非常注意和小心,家里我们其他三人都没有被传染。

然而就在这天晚上,我们正给小可乐洗澡,他爸爸突然冲出隔离房间拿着手机来拍娃……$&@;(/-)$&@

当天深夜周五凌晨,小可乐夜哭,我在黑暗中摸他的头,感到明显发热。赶紧抱起来量体温——38.3。接着做ART检测,还好,明确的一道线!给他吃了退烧药喝了水,又重新哄睡。就这样折腾了半宿。周五清晨再测,退烧到36.6,病毒还是阴性,我稍稍放心。

如今回想,孩子有可能是被传染了但很快好了(很多儿童是这样的情况),也有可能没被传染而是之前刚打的例牌预防针造成短暂发烧。

而我由于连续疲劳过度,抵抗力下降,在周五的上午开始感觉发冷、打摆子,到中午已经没法站立,量体温发现高烧38.9度,最难受的是随之而来的头疼和嗓子疼。赶紧ART自测,尽管很浅很浅,但第二条线出现了……(如图9.2那条)

与此同时,队友自测已经转阴,这刚好是他感染的第七天。于是我们对换,我开始在书房隔离,他出来照顾孩子。

既然事已至此,我索性埋头苦睡,好好休息。

可是尽管疲惫,睡眠却并不踏实。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差不多每两三个小时醒来一次,看看手机又再睡去。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周六清晨,体温下降到37.5,中午前完全退烧到36.8。

有睡眠,头疼好了很多。但嗓子疼还是如影随形,咽一口唾液都钻心疼那种。唯一应对办法就是大量喝水。然后就是一直挥之不去的咳嗽和流鼻涕——总体而言就很像普通感冒的症状。不同的是,还伴随了腹泻、手部轻微蜕皮和肌肉酸痛(可能是我个人特例),但只是在前三四天比较显著,第七天就结束了,我没有出现传说中的嗅觉和味觉失灵。

这之后我每天自测,虽然症状减轻,但双杠却依然还是很明显。

在感染第三天,我居家工作开Zoom会议,前辈Alan(68岁)鼓励我说:‌‌‌‌“I had 4 bad days and then rapid recovery after that. My daughter slept for about 4 days before she got well. Hope you’re halfway already through the worst.‌‌‌‌”他今年1月感染,8天转阴,坚持自我隔离够了10天,没有传染给家人。但他女儿后来又感染了,20多岁的年轻人,4天就好了。

看来如果把发烧的第一天看作Day 0,那么Day 3 Day 4基本就是峰顶,队友也是那之后迅速好转,Day 7转阴。于是我就索性安心继续好好休息。

今早(9月9号)是我的第七天,自测转阴,已经康复。按照新加坡卫生部的指引认为,转阴后即可解除自我隔离,或者即使没转阴但等到第7天,他们也认为已不具传染性。

回溯一下症状,第1天最难受——高烧、头痛、嗓子痛,第2天退烧,第3天头痛消失,但鼻塞流鼻涕、嗓子疼、严重咳嗽持续,第6天最折磨的嗓子疼好转,咳嗽消失。

一个附带bonus是,体重掉了两公斤。出关第一件事是抱抱娃,陪他各种玩儿了个过瘾。

复盘一下,这段时间里,队友什么药也没吃,我吃了幸福伤风素缓解感冒症状,喝了几包莲花清瘟。我们都已在年初打完三针,症状不太严重,所以也没去诊所或医院。最厉害的是家里的印尼保姆,六月底才打完加强针,一个屋顶下两人相继感染,而她始终没有中招。

好吧,传说中的Covid终于‌‌‌‌“体验‌‌‌‌”了。回过头来苦中作乐地想,我竟有种久违的休假的感觉——隔离那就看书、看剧、使劲睡觉——都是平时想做没时间的。最难受的除了症状本身当然是很想孩子。所幸在这之前我们刚好成功断奶,所以这样的分离他适应得不错。除了第一晚哭了一阵子,基本每天吃吃玩玩开心快乐,似乎也不怎么想妈妈。而这之前我从没离开他超过三个小时,也从没一晚不带他睡觉。所以嘛,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离不开自己,其实是自己离不开他们?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一名新冠患者的6次复阳 2021-11-08 22:58

赵康(化名)没想到,在今年9月15日确诊患上新冠肺炎后,自己会经历6次复阳,辗转医院、康复中心、酒店治疗隔离五十多天至今。

如今,新冠肺炎带给他身体上的痛苦早已消退,令他感到焦虑的,是和复阳的反复斗争,以及随时可能从头再来的隔离期。

张安(化名)是赵康的同事,他和赵康一样被隔离到现在,一开始还乐观的他现在感觉‌‌“被困在了时间里‌‌”。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压得张安有点喘不过气来,他现在很想离开这个小小的房间,到外面去挣钱。

6次复阳

像‌‌“走不出的循环‌‌”

今年9月,德尔塔病毒卷土重来,9月福建莆田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5例。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大多数人已康复生活回归正轨,但仍有像赵康一样的小部分人,在和复阳的斗争里感到遥遥无期。

9月10日,从新加坡回国的林某某被确诊为新冠,其妻子和赵康在同一工厂上班,后也被确诊。赵康介绍道,自己于9月15日确诊,被送去医院治疗;10月2日,核酸检测阴性后,医生告诉赵康可以出院,赵康被转往康复中心隔离14天,本以为即将见到曙光的赵康,没想到这只是复阳噩梦的开始。

在康复中心14天内要采4次核酸,最后一天双采双检,赵康前两次检测均为阴性,10月15日检测时却被查出复阳,他感到希望破灭了。在查出复阳转移病房后,10月16日再次检测为阴性,10月17日双采双检,结果仍为阴性,于是防疫人员就把他送出康复中心,到酒店隔离21天。

10月20日,赵康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再次查出复阳,再次被转到康复中心、在康复中心就是反反复复,一天阴性一天阳性,这样持续了6天,其间3次复阳,到26号的时候核酸双采阴性过了,27号再次回酒店隔离。‌‌“

在酒店隔离到第8天时,11月4日,赵康再次得知复阳。他说:‌‌”每次复阳,隔离时间都要从头开始算,像永远走不完的循环,特别煎熬。‌‌“

赵康表示,除了刚开始确诊时自己发过烧,复阳的几次身体都没有任何症状,他也曾想搞清楚复阳的原因,但医生也没办法解释清楚为什么老复阳,只是说身体在和病毒对抗。他从确诊以来已经快两个月没见过家人了,现在都没办法出去上班,公司也没出明确政策,不知道会受多大影响。

除了漫长的等待,最让赵康困扰的,是心理上的紧张。他告诉记者记者:‌‌”那种焦虑感始终存在,阴性还好,被查出阳性,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收拾行李去医院,这样你心里很紧张的,每次做核酸你都有心理阴影,我现在很害怕自己复阳。‌‌“

赵康告诉记者,即便自己今明两天双采均为阴性,从后天开始算,自己又要经历21天漫长的隔离期,‌‌”我之前隔离那些都归零了,要从头开始来,这21天里我还要做约8次核酸,然后才能回去居家隔离28天。‌‌“

感觉是困在时间里

出不去了

张安是赵康的同事,和赵康一样,张安自9月份被确诊后也隔离至今。

说起两个月之前的经历,张安已记不清楚自己具体复阳次数,隔离太久的他已失去时间观念,只清晰记得第一次复阳时半夜响起的敲门声和随之而来的紧张感。

张安回忆,当晚听到敲门声让收拾东西回去隔离,他整个人瘫坐在床上,心情难以形容。张安回忆道:‌‌”好不容易盼到头的日子,一下子打回解放前,本打算康复以后出去抓紧上班挣钱,好打钱回去给父母,但没想到反复折磨到现在。‌‌“张安说。

张安表示,自己一开始还算乐观,有心态不好的患者经常哭,担心自己出去被排斥,还有结过婚的担心老公不要自己。而自己的心态也在这种氛围下慢慢发生变化。他说:‌‌”一到做核酸的时候怎么也睡不着,会一直看时间,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你喘不过气来。听到别的房间敲门,感觉像是自己房间一样,活在恐慌中,感觉是困在时间里出不去了。‌‌“

张安还告诉记者采访记者,现在有复阳的人员一上送回隔离医院的救护车,马上就开始哭,看的真让人心焦,想上前去安慰他们,但我自己也是个复阳人员。

据悉,张安的父母已经70多岁,母亲肝硬化腹水晚期,父亲尿道感染,还有两个十多岁的女儿,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预计的隔离时间,这两三个月他少挣两三万元。‌‌”一个是心理上的折磨,还有就是经济上压力,每天都只能在小房间里呆着,现在最想能早点出去挣钱。‌‌“张安表示。

专家

‌‌”复阳‌‌“患者病毒是‌‌”死‌‌“的

据了解,莆田市政府曾于9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土治愈出院的病人还需进行康复治疗。原因是一方面是因为本次德尔塔病毒是新冠病毒b1.617.2变异的第二代冠状病毒毒株,存在RNA基因序列测序中E484Q、L452R双基因突变的特性,病毒载体量大、潜伏期长、毒性强、传播快。另一方面,目前全世界对它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采取14天的康复观察治疗,可巩固前期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更能深入研究、了解新冠病毒治疗后复阳率的概率判断。同时,能尽早、及时、发现、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治愈后复发的病人,防止再次造成影响,预防或降低再次传播扩散风险。

去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他认为,患者本人是不是复发,假如患者产生很强的抗体,一般不会再感染。至于复阳患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则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核酸片段没有传染性。一些学者曾经对‌‌”复阳‌‌“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进行培养,没有培养出病毒。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曾公开表示,复阳背后有复杂的科学机制,但复阳不具备显著的临床意义,在流行病学史里不会引起大面积爆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例人传人,因为病毒是‌‌”死‌”的。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被隔离需要带的生活必需品 2022-04-05 02:11

江宁婆婆

吉林和上海这次可能会有大量的被隔离人员,以我在点位工作二十天的经验,给可能需要被隔离的人员一点物品准备经验。 由于被隔离的通知时间往往非常仓促,建议你提前未雨绸缪做好准备。

  1. 生活必需品: 小号的脸盆。(非常重要,一定要带,有旅行便携折叠式更好。) 便携式烧水壶。(这个很多人不一定有,有也不一定够小,看个人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的,你如果有又能带,就带上) 毛巾。(如果有旅行折叠毛巾也可以。) 牙膏牙刷。(旅行装不一定够用) 指甲刀。(非常重要,一定要带) 男士要准备充电电动剃须刀。女士要准备卫生巾。(非常重要,一定要带) 两个以上的通用充电头和充电线。 便携式插座。 抽纸两包以上。(或实心卷纸,纸不怕多,能带就多带点) 小号可用于包裹食品的塑料袋一沓。(或食品保鲜袋)(非常重要,一定要带) 带盖水杯。(或运动水杯) 75% 酒精湿巾若干片。 小瓶密封洗衣液或洗衣粉。 洗头洗澡洗脸旅行套装。 眼罩耳塞。(如果有就带上,会提高舒适性)

(上面有几个不一定用的上,但是隔离是开盲盒,天知道你会开到什么地方,能带就带)

以上这些除了充电线都可以全部提前打包好用塑料袋装在脸盆里。

  1. 衣物: 外套一件。(非常重要,一定要带,但不要带多,就一件,天热也要带一件) 速干衣裤两套左右。(穿着机会很少) 居家舒适衣裤两套。(这是你在隔离期间穿的最多的衣服,一定要挑最舒服最好洗的,两套轮换) 贴身内衣裤若干看个人情况。(即抛型一次性内衣裤也可,看个人情况) 袜子若干。(不用带多) 一双贴脚的鞋(类似于帆布或者医用小白鞋,芭蕾鞋这类的,切记不要穿大包围的鞋或者高跟鞋) 一双塑料拖鞋。

衣物方面总体不用带多,除非你有洁癖必须天天换新衣服。主要是贴身内衣裤。

如有需要和携带能力,带一条自己的床单。

  1. 药品食品: 复合型维生素。 腹泻药物。 皮肤炎症或皮癣类药物。 便秘类药物。 感冒发烧药物一般来说不需要带,在绝大多数隔离点感冒发烧都是要就医的。但是有些隔离点怎么说呢,开盲盒,所以你还是带点吧。 如果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慢性病,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药物,并且在进入隔离点后第一时间向医务人员报备。 高蛋白类便携食品。(蛋白质棒,压缩饼干,能量棒,奶粉等) 开胃生津类零食。 冲饮。 高纤维食品或保健品。 小包榨菜若干包或者香辣酱一瓶。看你自己口味。

【以上所有东西确保能在一个箱子 + 一个背包内解决,一定要保证你能有至少一只手空闲。不要用手拎袋。】

其他如身份证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之类的就看个人情况和需求了,应该不用我提醒。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克姐

  3年前,我不会想到,3年后的有一天,我终于也会成为新冠病人。而愈后的情况,有趣,有料。惹得 “矫情” 的我特别来写一篇后记。

  有人会说了,不就是和感冒差不多的病吗,你看政府的发言和行动、民众的紧密配合已经证明了一切。你这么来回说,至于的嘛?

  且看至不至于。按照普遍的认知,我自测已转阴,也已愉快地重返工作岗位,新冠历程就此打上休止符。家里的年轻人又开始蹦跶,迫不及待投入他的社交活动,并没有什么异样。

  感到有点不对劲,是从隔离后期就开始的。似乎一夜之间,吃饭失去了味道。当时没多想,精力全投入对付喉咙痛了。再加上得病刚好是大温开始炎热的时期,夏天不想吃太多东西也正常。   时间转眼来到7月下旬。我逐渐意识到,虽然没有鼻塞,怎么就闻不到味道呢?我家里人口味都比较重,做饭经常要用到辣椒、洋葱,葱姜蒜更是餐餐离不开。可是如今做饭时,我再也不用对着炒锅,因为要避开油烟和辣味而四处躲闪了。

  有点不大对头。

  基于我浅显的常识,嗅觉是和味觉相连的。我们体验到的几乎所有味道都是由气味通过喉咙后部的口鼻通道到达鼻子中的气味感受器所产生的。如果嗅觉失灵,我们就会陷入“吃嘛嘛不香”的可怜境地。

  我恍然大悟,难怪我几十年来引以为傲的好胃口,几天之内倒了胃口。我偷着乐的新冠让人体重下降的“成果”,原因有点让人笑不出口。

  人活着可能就是这么的纠结。平时我们总希望诸事一帆风顺,但当甜酸苦辣咸,哪怕少了其中一味,我们又怅然若失,感觉生活的不公。如今被迫接受无奈的现实,无法品尝丰富的滋味时,我表示不服,也表示委屈。

  这个嗅觉失灵,明显已经影响我的日常生活了。行文的当日,已是我自测转为阴性的两周以后。情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眼前的一切都寡淡无味。

  因为吃饭不香,我被迫胡吃海塞,薯片、炸鸡、冷饮,想以刺激性食物来刺激我乏味的口腔,结果短时间内导致体重又螺旋式上升,太让人伤心了。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哎,不就是当作感冒/流感来让大众接受的新冠吗?怎么没做一个广而告之,说明有这样的“后遗症”呢?

  遇到委屈上哪儿倾诉?朋友圈就对了。嘿嘿,又炸出一堆同病相怜的。果不其然,我这个又不是孤例。

  有个教会的朋友,先于我得了新冠,在我得病后一直安慰鼓励我。毫不意外地,她也经历了嗅觉失灵。她提示,反复闻精油,刺激鼻腔,可能会有好处。她只用了两三周就已恢复。

  朋友的朋友,说经历了一个多月,已逐渐恢复。

  一位美国的朋友,圣诞节前得病,有相同的经历,也已恢复。

  最抓马的是我一位在奥地利的朋友,从6月初得新冠以后嗅觉就失灵了,连咖啡的味道都闻不到。在同样以咖啡为命的欧洲,无法享受咖啡的味道那真是要了命了。我们对话时已过去1个半月,只恢复了大约70%,是在她用针灸治疗以后。(在我写作此文时,她已愉快地联系我,已经恢复正常了。真的替她高兴。)

  所有这些朋友,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中年人。幸运的是,他们在经历几周到2个月的时间以后,已经恢复了嗅觉。我听到的,还没有年轻人反映有这样的症状。

  这算是普遍现象吗?虽然朋友圈的反应还是个位数,但遍及欧美,应该不是偶然吧。

  尽管看到的结果都还算乐观,我还是想讨点官方的说法。因此特意上网查询,点击了一大堆链接以后,终于在卑诗省健康服务机构网页找到了一点信息。

  原来是真的。官方的定义是“长新冠” (long covid)。也就是说,很多人在新冠貌似痊愈以后,还有很多症状,会持续一段或很长时间。说威胁生命那绝对是夸张,说影响生活质量,却是真的。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来自卑诗省健康服务机构网站

  翻译一下上述列举的新冠后 (post-covid) 症状: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脱发、头痛、耳鸣、嗅觉和味觉改变、焦虑、抑郁、胸部疼痛、丧失胃口、恶心、腹痛、腹泻、关节和肌肉疼痛、针刺或麻木、体重下降、脑雾(指难以集中精神、无法清晰思考等)、发热、头晕、咳嗽、咽喉疼、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心悸、POTS体位性心动过速、睡眠障碍、疲劳、PEM劳动后倦怠、皮肤瘙痒。

  其中,有超过50%的人会有嗅觉失灵的症状发生。所以,我的周围那么多朋友都有类似症状,也就见怪不怪了。

  可我事先并不知道呀。也没有人像我一样,动辄在朋友圈大呼小叫的,可能也就是我比较“矫情”吧。不过想想也正常,如果不是最亲密的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或者日常有接触的,恐怕谁也不会专门拉着人,诉说新冠之后的情况。

  不过,想到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连生病都要找同盟,人类的孤独大概是骨子里带来的。

  来到2022年,经历了N轮变异的新冠,已经早不复当年的模样。或许持久战已经让大家厌烦和疲倦,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在日益躺平的欧美,我们得到的信息就是,新冠和流感一样。而流感这种虽讨厌却挥之不去的病,大家对它的症状的预判,无非是头痛发烧、肌肉酸痛、喉咙发炎、咳嗽。是的,假如和新冠前期的症状一一对照,两者相似度极高,就像一对孪生兄弟。

  于是人们在社交媒体欢呼,新冠就和流感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那些各种各样的身体和精神不适,并没有普遍反应在流感病人身上。那些长期给人造成的困扰和压力,似乎是得了新冠后才特有的现象。是医学界目前也还在研究,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的症状。

  联想起我新冠“痊愈”以后的反应,嗅觉器官的罢工,体重的反复,恶心、肠胃不适,身体倦怠,好像都找到了答案——对,新冠必须背这个锅。

  泰诺遏制得了发烧,不断喝水和补充VC,不断喝念慈庵咳嗽糖浆,治愈得了喉咙痛。这些显性的症状经过大约十天的时间,在我和周围这些轻症病人身上都得到了缓解。

  可是,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不惧怕那些显而易见,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却会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缠绵不绝的东西抓狂,造成长时间的心理负担。

  现在,我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在光天化日之下听到别人咳嗽,会有意识躲开。再也不会像过去的三年,无知者无畏,把新冠当流感,甚至在儿子得新冠以后,展开一系列神操作,亲自把自己献祭给新冠病毒,当了又一个无辜的宿主。

  这期间,我的心理已悄然发生了改变,经历了无所谓——有所谓——反正无所谓——到底还是有所谓的奇妙过程。

新冠痊愈了?——不得不写的后记

credit to driveBC.ca

  难怪,很多人怀念2019年,怀念那自由的、健康的年月。可惜过去的时光就像泼出去的水,回不来了。其实放在2019年,我们何尝不会有各式各样的烦恼和忧愁。只是,三年的封闭和压抑,足以让我们为过去加上厚厚的一层滤镜。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与新冠长期共存的局面。疫苗又如何?可能还是会有更多的人成为新冠病毒、子病毒、孙子病毒、重孙子病毒的攻击对象。

  况且,新冠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猴痘又要来凑热闹了。

  与其怀念过去,不如着眼未来,总结他人的得失,吸取经验教训。比如,心理上做好准备,新冠痊愈后,生活质量会有一段时间的紊乱和下降。如何调整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挑战。

  我想以我“过来人”的体验,分享这些容易被人忽视,又不得不正确面对的问题。

  这也是我不厌其烦地,写下这篇后记的动机和理由。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2022年的夏天,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克姐

  真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7月1日,说普通也不普通。加拿大的国庆日,离美国独立日差3天,两边都可以凑个长长的 “长周末” ,又恰逢天气晴好,无数人出门派对。据说美加边境也熙来攘往。我的朋友圈里,一片鸟语花香,歌舞升平。

  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却不知危机也已悄悄来临。

  儿子一连几天在外忙碌,聚会不停。周日晚上,动个不停的他却慢下了节奏,有气无力地倒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什么也不干。通常这个点,正是在电脑前大杀四方的时候。

  事出反常必有妖。问了问情况,只是身上无力,喉咙有点痛,稍微有点流鼻涕。“那就测一下吧”。

  家里的抗原自测盒,儿子上一次不舒服的时候曾用过一次,没检测出什么,我们都有点失望,好像感觉不是自己幸运,而是自测盒太不给力。   所以他一开始是磨蹭的、抗拒的。不过是另一场普通感冒罢了。我也并没有多说什么。对啊,玩得那么凶,大概是累了。歇一歇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桌子上赫然放着 “二道杠”。起初那一瞬间,我还只是以为,我的老花眼程度大概又加深了。

  我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悲壮的现实。虽然关于疫情的话题一直都在,但内心深处又从来都觉得离自己是那么的远。都2022年夏天了,不是都结束了吗?你看,人们都出门派对了,很多人都 “自由地飞翔” 了,欧洲北美畅通无阻,公共场所也早已经口罩自由了。两年多快三年,都熬到现在了,你却告诉我,我的家人得了新冠病毒?

  敲开儿子的房门,摸摸额头,滚烫,看看表情,微张着嘴,像搁浅的鱼儿,大写的虚弱。

  当然,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一系列违反常识的操作,也就此埋下了另一个隐患。

  又惊又吓的我,如何平复心情?只有靠朋友圈了。

  消息一出,没想到炸出了好多“过来人”。有不少朋友都在这次新病毒来袭时全家中招。后知后觉的我,才了解到,这个夏天,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好多家里有中学生、大学生的,都纷纷倒在了新病毒变种的魔爪之下。好多孩子感染了病毒,仅仅因为参加了毕业典礼这一人生的重大仪式 (毕业典礼又招谁惹谁了)。

  不管如何,没怎么生过病的儿子倒下了。是时候再次表现母子深情了。多年以来的保姆角色,为娘的早已驾轻就熟,一通嘘寒问暖式的照顾。体贴效果立竿见影。服用泰诺三天以后,他的体温终于从39度恢复到了正常。喝了几天清粥以后,又表现出畏难情绪,那意味着,味觉基本恢复正常,喉咙肿痛也基本消失。至于咳嗽,虽然每天还有,却是他最不关心的点。

2022年的夏天,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我从他测出阳性起,就开始了居家隔离,并每天进行自测。连续两天,我的自测结果都是阴性。看来病毒的威力不过如此嘛。我心中暗喜。

  不过为谨慎起见,公司让我继续居家隔离。

  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

  事实也证明,对待新冠病毒这一全世界的敌人,必须如严冬一般冷酷无情,即使它的宿主,是你最亲近的人。

  虽然居家隔离,我一没戴口罩,二没消毒,三没对儿子进行严格的行动限制,他的双脚,只是禁锢在了家门以内,却依然可以在各个房间自由出入。

  而病毒,早已神不知鬼不觉,找到了它的下一个宿主。

  第四天晚上,我的喉咙开始发干,微痛。起初,我还是以为,大概因为最近贪嘴,薯片吃多了的缘故。那东西化学添加剂太多,对嗓子不好。第二天中午开始,我慢慢觉得身体有点疲乏,好像头也有点疼。

  我仍然没想那么多,几天的连续阴性,和自我感觉良好,让我没来由地充满了自信。

  同事的问询短信传来。为让他们放心,我决定再自测一下。试纸开始变色,第二道杠并没有马上出现。我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次用的是新的自测盒,提示需要等待30分钟。那就再等等吧。

  提示给出的时间线一定是有其科学性的。等我再去看一眼的时候,同一个自测盒,竟然出现了第二道杠,虽然有点隐隐约约,但这次,肯定不是老花眼的问题了。

  顿时,身体更累了,脚步也不稳了,头也好像更疼了。到了晚上,体温到了37.3度。

  于是又在朋友圈哀嚎,引来同情和慰问若干。一通发泄操作完成,内心感觉明显好了很多,为何?又炸出来一堆早已“中招”的。

  有人说,这点温度也好意思拿出来说。39度的还没有哭呢。

  有人说,我移民快20年了,这是头一次发烧。你这个十年的,算什么。

  有人说,没得过新冠病毒,你都不好意思说在北美生活。

  有人说,没关系,得过,且过呗。

  有人说,有人说……

  原来,人类的悲欢,是因为你找到了有人和你有一样的悲欢。就这么调侃着,揶揄着,被新冠病毒“幸运”拿下的惊吓,早已被网络脱口秀大会的欢乐冲淡。

  有了儿子的前车之鉴,反思之前自己一连串反常识、反科学的鲁莽操作,再加上各路“过来人”的热心指点,于是,戴口罩、分餐具、清洗消毒,每天忙得团团转。

  不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么。

  虽然又被已经基本恢复的儿子嘲笑,你这么紧张干什么,你的病毒是我这里跑过去的,我不怕的。

  你不怕,你过两天跑出去,别人怕的呀。我痛心疾首。

  为避免像儿子一样高烧几天,我连续服用泰诺,尽管后来从家庭医生处得知,只有38度以上才需要。呃,这是一不留神吃多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果然,2天之内,发烧被我牢牢地拿捏在了38度以下,很快就实现了体温正常,都差点造成体温过低。因为第四天一早,竟然测出了35度,吓得我又出了一层冷汗。

  虽然介绍是这么说的,但靠泰诺减缓咽喉疼痛是没有可能了。因为彼时最困扰我的,是肿痛无比的喉咙,每吞咽一次口水都是一种煎熬。朋友介绍的一款咳嗽糖浆,亚马逊早已卖断,最快也要在两周之后,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就听朋友们的,多喝VC多喝水,再疼就靠自身扛,总会过去的。

  过了两天,总算吞口水没有那么难受了。刚有点高兴,又开始咳嗽。咳了两天,感觉位置有点下行,到了气管那里,像有一片小飞絮粘在那里,撩啊撩的,止不住的发痒,想咳又咳不出来。越到晚上越是厉害,直到连连咳嗽停不下来。

  这又让我紧张起来,最不想见到的,就是因为在盲目乐观的外界声音影响下,或造成延误就医,而最终让自己得了气管炎的后果。毕竟话是别人说的,自己的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想听听家庭医生的意见,谁知最快的也要约到十天以后。于是找到我信赖的老中医,幸好他妙手回春,三天的汤药,咳嗽消失。

2022年的夏天,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事后回想,一切的发生,都似乎是命中注定。

  事不过三,是中国人的老话,遇到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我们总是借此安慰自己。过去的三年,我们的生活被新冠疫情主导,主流的生活节奏被它冲击得支离破碎。如今,一切该尘埃落定了吧?

  可能正是在这种心情的驱使下,人们心底的防线慢慢放松。至少在我心里,疫情已经离我越来越远,眼看就要成为过去式了。

  新闻里民众排队申请护照的消息,虽让人着急,却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期盼已久的新生活即将重启。如果没有这次的遭遇,我可能也会安排一个短线游,加拿大跨省,或者南边的漂亮国,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当戒备的尺度越来越松,当口罩重新变成非主流,病毒却从没停下变种的脚步。奥密克戎BA系列变种,从BA.2,到如今各国内外媒体热议的BA.4,BA.5,说明了,病毒是狡猾的,它适应人类的适应能力,以便让自己存活下去的能力是超强的。但随着不断变异,它的毒性显然也在不断地减弱。

  所以欧美各国,才敢放开国门,任由病毒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各处。

  作为任何一个普通人,想不中招,真的太难了。家里有一个社交活动频繁的年轻人,难上加难。

2022年的夏天,我们感染了新冠病毒

  这次我以身试毒,有一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也是记录下这次经历的目的:

  1.新奥密克戎变种不惧怕疫苗。我和儿子都是打过三针疫苗的,依然中招。

  2.中“毒”不可怕,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尽管这次的症状普遍轻微,但也不是非得亲身体验。另外,被迫居家的感受,其实一点儿也不好玩。

  3.出门在外,还是要做好防护。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无症状患者在外游荡,和你近距离接触。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你的错。所以唯一的做法是保护好自己。口罩么,依然戴起来。人多的场合能避免就避免吧。

  4.如果身边的亲人中招,尽快采取各种方式和自己隔离。不要被母子情、父子情冲昏了头脑。在我不幸也中招的时候,也有别的朋友因为处理方式正确及时,将防护措施贯彻到底,而没有殃及家人的正面例子。

  5.别人的建议可以听,但关于身体症状及如何处理,最好听专业人士的建议。家庭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都可以,关键时刻打紧急电话要求援救。毕竟身体是自己的。

  6.最后,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和充足的睡眠。

  愿2022年,大家都能平安度过!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如何应对新冠long haul(后遗症)

本来可以说仔细一点,但没时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本人亲历,不一定每个例子都这样,但我认为可以试试。

新冠本身的症状就不说了,我打了疫苗,有加强针,疫苗反应跟大家一样。加强针之后的几天内,因参加朋友家的酒肉爬梯而得。这个纯属自己没有守戒所致。传给我的是先生的一位好友Matt,爬梯之前我们4个先去了家附近的一家酒吧聊天。那时候我还想着不能喝酒,只要了一杯无酒精的啤酒凑热闹。Matt那天其实已经有症状,但我们也没有听到他咳嗽啥的,大家都没有在意。他后来使劲道歉,我说没啥的。

回来之后的几天我开始咳嗽,嗓子疼,又干又疼那种。后来就连说话也疼。晚上会觉得呼吸很不顺。先生也有,比我轻微。稍微有点疲累,反正在家上班,照样work. 没有发烧所以也不怎么影响工作思维。心里知道中招了,但也并不想出去做检测。琢磨着窝家里让它自然过去就算。拖了几天被家人催着还是测一下,我阳性,我女儿阴性。先生没有测。大概率阳性。

几天禁语,不提。也好,平时说的也都是废话。感恩道友给我邮寄中成药清肺去火药,和牛黄解毒丸。非常温馨且深深感动。

昨日心不可得么,过去了就不记得持续多少天了,2个礼拜那样子。

本来以为过去了就好了。结果后来有一天突然又觉得呼吸不顺了。。。打坐的时候居然生不起拙火,本来2-3个深呼吸之间就可以感觉到的。本来我是不太相信新冠还有long haul一说的,现在却不得不信了。一旦深呼吸,就忍不住要咳嗽。每次深呼吸都是以咳嗽结束,所以根本没有办法深呼吸。数息式的打坐倒是不受影响。

其他倒是表面上没有受很大影响。所以还能磕大头。某天磕了300个大头,结果第二天第三天全身像是散了架似的,不光是肌肉疼,貌似都能疼到骨髓里面。突然悟到这也是COVID的后遗症之一。那个COVID的受体ACE2基因,应该是被病毒损伤了不少。俺自己认为是毛细血管和各大血管被损伤所以导致整体氧气传输的问题。这就能解释肌肉酸痛以及呼吸不顺(肺部输氧功能受损)等现象。相比新冠之前俺磕500个大头什么感觉都没有,这次是太明显太过分了。

蛋白损伤是可以修复的。人体其实有着非常强大的修复功能。这种蛋白在体内都是恒常地在代谢更新着的。俺倒是不担心。不就是呼吸问题吗,那我就跑步。连续跑了几天,果然马上神清气爽,满血复活。为了继续印证,俺发现打坐也不是问题了,深呼吸也没有问题了。昨天做了320个大礼拜(磕长头),今天起来也完全没上次那样地散架似的感觉了。一切恢复如初。

总结经验:新冠后遗症,要结合有氧运动和静坐来克服。静坐地话,光是止观类地还不行,要修宝瓶气那种的,能够把拙火生起来的那种。说简单点,就是深呼吸憋气,憋到不能憋了为止,同时意念集中在腹部4指下的位置意想一团火生起来。这是普通的宝瓶气修法。我修的比这个复杂一点,需要灌顶和传承的,这里就不说了。

俺认为新冠损伤人体气脉流通,这个对免疫功能太重要了。所以一定要修气脉。

aeomu commented 2 years ago

亲历新冠纪实

老矮

1-18-2022

2022年的头一个星期,和近期一样我连续数天去市立体育馆打晚场的匹克ball。平时我都是在周末休息的3天里玩球,但这一向天气寒冷、风大,室外没法玩。手痒难耐,于是白天上班晚上打球。好在身体还行,只要睡眠充足第二天又可重新来过。

刚开始我曾经注意到体育馆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地 方,因为那里面的锻炼身体者,运动爱好者清一色不戴口罩。不过呢这现象实在正常不过,随着去的次数多了我也就无所谓了。

最后那晚(元月5 号星期三)来的人很多,40多人守着 三个场地轮番上阵。我5点半进馆,晚上8点50才不舍地离去。

随后的几天我身体开始出现不适反应,睡眠不好,肌肉 酸痛,特别是每天必饮的可口可乐变得难喝起来。然后喉头不舒服。最严重的是星期天晚上,喉咙干枯得犹如烧红的铁板,一夜无眠,只好以流感为由请假在家休息两天。到这时候我依然坚决地排除新冠的可能性。第一,我注射过两剂辉瑞疫苗;其次,虽然发过烧(38度1)但很快恢复到正常;每天的憋气实验(间接测定血氧饱和度)仍旧可超过40秒;味觉、嗅觉都不错。

元月12号又是星期三,离最后那次打球整整1个星期 我重回公司上班。下班回到家里妻子告诉我女儿寄来了新冠自测剂。我决定明早上班前自测。

测试结果是上下两条红杠 – 标准的阳性反应!这太让我出乎意外了。我立刻给妻子做鼻拭子因为这两天她一直唠叨说我把流 感传染给了她。果然阳性!我随即报告单位领导,上班改为上医院。

家庭医生的助手接的电话,她说了一通注意事项,听起 来像是照本宣科。这么简单?这可是令人色变的新冠!我提出必须看医生的要求,医助建议我直接去 WALK IN 部门求诊。

我市的医疗中心前些年开设了类似中国大陆的门诊部,病人不需要预约随时可以前往看医生。候诊室里人不少,至少 20多位。从患者与前台登记员的对话里了解到患者多是来核查新冠的。有的因为家人确诊了;有的认为自己得了新冠;我求诊的理由是自测新冠阳性。描述了几个症状后,护士让我们找位子坐下 。

观察四周,患者各年龄层都有,除了一位精力旺盛的 50 余岁的妇女喋喋不休地唠叨外,其余人静静地候着。间或有人几声的干咳引来短暂的此起彼伏般地呼应,看来喉咙不舒服是大部分候诊人的通症。

医院的规模在我们这小地方算大的。疫情以来每次到医 院做例行的检查和看医生,真没见过所谓的医疗系统崩溃。今天我们夫妻俩所处的部门是实打实的新冠战场。让人意外的是从前台值班人员到护士、医生,没人着中国新闻图片里的那种白色防化服。她们忙前忙后,尤其是那位给我们做鼻拭子的高身材女护士,仅仅一个普通口罩,手套都没戴。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用棉签在我鼻孔里转圈,动作麻溜。

前几天读过一篇回国奔丧的海外游子写的在国内被鼻拭子捅出鼻血的经历,让我很有 些悚然。还好,我今天没有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痛苦。我问妻子做鼻拭子的感觉她说护士手法比我轻多了。

捅了鼻孔后回到候诊室继续呆坐,约莫半小时后被叫进 去和医生见面。医生四十岁左右,和蔼可亲,我注意到他口罩的质地和护士的略有不同但绝非N95那类。很快他为我俩做了胸部、咽喉部,甚至眼球等部位检查。我们被告知双双新冠,但我们俩的呼吸系统没有受到伤害,均为轻症。我的血氧饱和度为 99%,血压 68–110 毫米汞柱。妻子除血氧饱和度为 96% 外其它正常。诊断书仅仅注明了我们为新冠阳性,没有附带任何处方药物,代之的是美国CDC的意见即在家自我隔离5 天,5天后可以重返工作但得戴口罩5天。另外还有一张复 印件,上面是一些建议:譬如头痛发生,自去药店购买无需医生处方的那些鬼扯腿的东西。

人事部门来电话,说下周三如果完全没有症状了可以回 去上班,否则继续在家休息。我还被告知在家隔离期间公司支付工资。

今天是18号,在家隔离第6天,身体基本康复,下周上班应该没有问题了。回顾染疾虽属小恙但本来有可能避免中招譬如如果打了第三针,或者坚持不去体育馆打球的话。人算不如天算,认了。

aeonu commented 2 years ago

在美华人:没有得过新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image

疫情跨过2020、2021、再到2022,病毒变种从阿尔法、德尔塔到奥密克戎,突然发现周围没有得过新冠的人竟然凤毛麟角,得过两、三次的也不在少数。

前不久,去参加一个毕业生的毕业聚会,一群家长包围着小张老师,十分关切地问:没有得过新冠,这可能吗?你想想,这么些年来,每天转战在两个校区,班上一半以上学生染疫,周围老师全部都得过一遍了,自己居然还幸免?说不过去嘛~

放假后,去参加AP中文阅卷,来自全美的中文老师云集在一处。一般来说,华人对新冠比较慎重,可是,不少老师告诉我他们都得过新冠,让他们描述一下,多数的反应居然是:只难受、休息了一天,或发烧、或疲劳,第二天基本上就没事了!反应最大的老师也只不过喉咙痛了几天。 最离谱的是,原先得了新冠的,还要在家隔离几天,最近几个月,有的学校连统计都懒得统计,老师学生们都不用戴口罩了,这其中多少自由自在的“羊羊”?!

S老师非常小心谨慎,三年来几乎口罩、洗手液不离身,没有参加任何群聚的活动。学期结束前,有学生来补考;S老师回家后,就发起了低烧,感觉非常疲倦,拿出自测盒一测,两道杠杠清晰可见:阳性。

S老师的解释是,补考的那位学生得过新冠,还未转阴就来学校补考,将病毒传给了老师。

S老师的症状是极其疲惫,浑身酸痛,第二天,S老师的先生也不幸中招,两个人原先还隔离,一个人睡楼上,一个人睡楼下,这下倒也成全了他们,两人幸福地同病相怜,同床共勉。

S老师放假了,不用去学校,在家慢慢恢复,鼻塞的感冒现象持续了一个星期;她先生则昏昏沉沉睡了一觉后,第二天没有任何症状就开始上班了,他可以在家上班的(work from home)。

心照不宣,在美国,大家都接受这样的现实,新冠还在流行,但是因为死亡率低下,没有人太在乎了,所以逃无可逃,防不胜防,为了防这个类似流感的毛病,牺牲自己的外出旅行、聚餐、运动等爱好,是不是值得?

四天前,美国最高传染病专家福奇博士(Anthony Fauci)的新冠检测呈阳性。他是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所长,是总统拜登(Joe Biden)的首席医疗顾问。他已完全接种疫苗,并已打过两次加强剂,目前只出现轻微症状,在家隔离并继续在家工作。

C老师的女儿今年高中毕业,有一天,看着家中的自测盒快要过期了,心血来潮说:给自己试一试。这一试,不要紧,可吓了家人一跳:阳性。C老师的女儿根本没有任何症状,正准备去参加毕业舞会。这下可好,父母不让她参加毕业舞会了,如果不测的话,谁晓得她是小“羊羊”呢?说不定,她正在舞台上大放病毒呢~

C老师的女儿很后悔,没事测那玩意儿干嘛?还误了期待已久的毕业舞会。路上这样的无症状患者不知道有多少呢?全凭自觉了。

阅卷期间,尽管大家都很自觉地戴着口罩,不过,听说也有几位老师中招,所以,本着对家人负责的精神,回家后第一步就是自己检测一下,看到阴性显示后,也就放心与家人一起庆祝父亲节了。

没有人愿意患上新冠,更不可能有人主动去得新冠,尤其是对新冠后遗症还不怎么清楚的前提下;不过,听人说患个奥密克戎还是蛮划算的,症状轻,又提高了免疫力,功效等同于打了自然加强剂,人不可能不得病,看来得病也得风险评估一下了。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病毒无处不在,自身的免疫系统最是紧要的,能不患新冠,最好别染上。

大家一桌坐下,自称得过新冠的占多数,也许自己得过也无从知晓,就像C老师的女儿那样,看来如今这世道,没有得过新冠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aeonu commented 2 years ago

image

aeonu commented 2 years ago

image

aeonu commented 2 years ago

image

aeonu commented 2 years ago

image

aeonu commented 2 years ago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