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Jinjiang opened 9 years ago
当时以为是讲react呢。
很有诚意 期待WEEX的开源
给数学老师点个赞!!
给跪了,真牛逼。
越看越兴奋!
good
支持~期待开源+1
作为业务狗,的确有些惆怅。我们团队其实早在年初就开始实践这件事情了,可惜完全没有时间去实现全端同构的构想。🐶
very good .
最近一直在炒webcomponent,并基于其思想自己设计框架,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理解webcomponent的规范的含义和未来的规范趋势,只是借鉴了它的设计思想造自己的轮子而已,设计的时候可以更注重下什么是规范~
HTML与JS规范不是向来被大家践踏的吗?!而且web components是谷歌自己率先提出来的,而更早的由微软提出的html components规范其他厂商都不想支持,没有理由让微软去支持它
@ouvens 那规范自己快挂了
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
“三端大统一”的时代,是不是 ios 和 andriod 开发者都要考虑转学 js 了?
看不明白这是啥子,是说以后开发app都不用java和ObjectC了吗?像cordova那样 暴露接口给js用吗????
@floraluo 混合模式开发,纯native模式业务更新不方便,纯js体验没native好,外部通用框架对自己的业务太重,按灵活性与体验感寻求适合自己业务的平衡点.
mark
最后一个图表,新技能get
关注Virtual DOM与native Android/IOS View的关系,有丰富的ListView支持嘛。还有JS引擎运行的线程与UI主线程是同一个嘛
你这个图是ipad pro画的吗?
考虑过react的三端统一吗?我意思react component在最上层有一套通用的组件,供web,iOS,android调用
@InsCake FiftyThree 我觉得 Apple Pen 是抄他们的
@xiekw2010 之前也考虑过,这是个上层 DSL 的设计问题,最近已经有同学在跟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了,不过总体上我们对 JSX 的设计还是持观望态度
回避性能瓶颈!!!!说的太好了 现在很多人一说性能优化就要和某个性能瓶颈做死磕, 海能写一堆方法论出来 BUT客户端千变万化的环境,死磕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完呢
我们在开发App时,发现运营需求越来越多,配置越来越灵活,选择React是唯一解决方案,期待Weex开源
期待WEEX开源
Mark 一下,hybird开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渲染时间300ms。这个真的不要紧吗?
@54lazycat 会比纯 native 慢一些 (纯 native 一般会在 100ms 左右),但是带来的好处是很多的,比如灵活性和低发布约束等。当然这里在未来也许还有优化空间。
weex怎么实现Component暴露给js的呢,就像RN的通信机制依赖了宏RCT_EXPORT()
期待 weex 开源。最后一公里加油!!
上一篇谈到了我对无线电商动态化的理解,并简单提到了我们自己提出的技术方案:Weex,今天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Weex
一句话介绍
Weex 是一款轻量级的移动端跨平台动态性技术解决方案!
几个特点
轻量
体积小巧,语法简单,方便上手
可扩展
业务方可自行横向定制 native 组件和 API
高性能
快速加载,快速渲染,体验流畅
其它
如何工作
1. 本地组件开发
首先,我们像开发 webcomponents 一样,把一个组件分成
<template>
、<style>
、<script>
三部分,刚好对应一个组件的界面结构、界面样式、数据&逻辑。图:组件化开发思维和书写方式
细节1: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我们认为描述界面的最佳实践。
代码示例:
显然这些代码是不会被 native app 识别的,我们要想办法让这些代码可运行。所以我们同时做了三件事:
所以紧接着第二步,就是用 transformer 对代码进行转换,变成客户端可运行的 JavaScript 代码
图:本地开发时的 Weex Transformer 工作原理
其实本地开发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把复杂的界面通过组件化的方式进行分解,并合理的建立组件之间的组合和调用关系。
最终,我们把简单组件组合成复杂的界面,并通过 transformer 打包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包 (主体是一段 JavaScript 代码)
细节2:由于 Weex 组件的开发和 Web 组件的开发非常接近,但是对标准的支持范围和一些细节是有不同之处的,我们会贴心的在 transformer 里加入了一些友情提醒,帮助大家回避常犯的书写错误。
2. 客户端渲染
上一节已经提到了,我们在客户端会运行一个 JavaScript 引擎并且有 JS Bridge 通信机制。这里再介绍具体一些:
native 渲染和 JavaScript 引擎之间,主要进行三类通信:
图:客户端运行时的 JS 引擎和 native 之间的通信
再加上外层对 Weex 实例的管理,整套机制就可以顺畅的工作起来了
细节3:native 端渲染的时候,我们以图片和文字的形态为主,并大量依赖了标准的 CSS 样式进行细节的渲染
细节4:我们把框架层面的 JS 代码全部提前放在了客户端本地,并提前运行做好准备。这样本地生产的 JavaScript 是非常小的,网络传输的代价也非常低,而在客户端运行的初始化成本也非常低。整条链路都和界面打开速度息息相关
细节5:我们在 JS 处理界面逻辑的过程中采取了数据监听+依赖收集的策略,既没有通过脏检查,也没有通过全量 diff Virtual DOM 树的方式,因为通常在移动端,数据变更都是非常小量的,经过我们的实践,这套方案完全可以应付移动端日常的动态性界面需求
图:Virtual DOM 的数据绑定和更新机制
细节6:我们对业务上通用常用的组件进行了封装,并且暴露规范化的类型 (标签名)、特性、样式、事件、上下级约束等维度的定义。这样所有的业务界面都可以用这些基础的组件搭建而成
细节7:我们对业务上通用常用的 API 进行了封装,并且暴露规范化的 JS API
3. 服务端部署
我们在服务端提供了基础的程序包发布,给每个程序包一个特定的 page id,然后为客户端提供通用的服务,通过 page id 获取程序包,这样本地开发、动态实时部署、客户端动态化渲染和逻辑处理就完美的串联在一起了
细节8:实际上,除了界面本身可以动态化之外,客户端的 JS 引擎的代码、还有部分 native 的实现,我们也准备了相应的动态化机制,也就是说客户端的动态能力本身也是具有动态性的
4. 浏览器端渲染
我们还会面对这样的场景,就是一个客户端的业务,会通过微博之类的渠道进行转播和推广,当用户手机里刚好安装了手机淘宝客户端,那么会直接“拉起”客户端进行相应的界面展示,如果没有装手机淘宝,则需要在浏览器里展示一个相同或接近的界面。自然 Weex 技术方案支持的业务也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我们同时提供了 HTML5 版本的技术方案,同一份 JavaScript 程序包,可以同时通过客户端的 JS Bridge 渲染成为 native 界面,也可以通过浏览器渲染成为 web 界面。我们的做法也非常简单,就是把 JS Bridge 背后的 native 处理逻辑同构成了 HTML5 版本。然后发布这样的一个页面。
图:HTML5 浏览器端的架构实现
细节9:我们能够同构 HTML5 版本和 native 版本,主要归功于我们在 JS Bridge、组件定义、API 定义方面的高度抽象——当然 HTML5 的版本在性能和体验上确实有一定的劣势,并不是最理想化的效果,所以核心的主战场还是客户端,这也和目前的移动互联网的形态相吻合
5. 周边
为了方便 native 界面的调试,我们还提供了配套的开发者工具,稍后会有更多介绍,同时我们的上层配套可视化编辑器和装修工具,也在紧张的研发当中。
综上所述,整个 Weex 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用一张图来表述:
回看 Weex 的几个特点
轻量
我们致力于把开发体验、网络传输的大小、运行时的开销控制做到极致,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多端适配和优雅降级的成本
横向可扩展
我们对组件的定义和业务功能预留了很好的横向可扩展能力,这也业务方可以自由定制属于自己的 native 组件和 API,从而在后期可以通过实时发布不同的程序包来进行动态化控制。同时也因为它的横向可扩展性,Weex 的核心可以非常小,非常易于融入现有的无线技术体系
高性能
我们在网络传输、实例初始化、JS 运算、native 渲染能力等方面做了非常针对性且深入的优化,尤其是针对中低端安卓机,不论是加载时间还是运行时的流畅度,都比之前的方案有质的飞跃。我们对 CPU、内存、帧率、首屏渲染时间等核心性能指标也一直保持高度的关注,也建立了相应的线上监控和数据统计机制。而更多可优化的空间和方案我们还在不断的进行优化尝试。
下图是今天凌晨旧金山 QCon 上 Weex 技术方案的首次公开分享中的一页性能表现对比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总结
这就是 Weex,如上一篇文章所介绍的:
目前 Weex 还在努力达到更高的性能、更高的扩展性、更低的开发成本、更完整的生态和工具链,也同时尝试接入更多的业务,体现出它的更大的价值。已经有很多业务方迫不及待的在和我们主动取得联系了,未来我们希望 Weex 能够逐步在集团内开放试用,并最终走向开源。
另外整个技术方案还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比如 transformer 的实现、组件和 API 的设计思路等,我们会再做针对性的分享和介绍
(马上更新第三篇ing)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