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boyahub opened 1 year ago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4396414?utm_id=0 爱哲学Phil
哲学考研上岸经验分享!【小红书】【公众号】同名
要谈到康德,首先我们会想起的就是《纯粹理性批判》,按照康德的说法,“我所谓批判,并不是批判各种书籍和学说,而是着眼于理性有可能不依赖任何经验去追求的一切知识,来批判一般理性能力,因而是判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否可能,并确定其源泉、范围和界限——所有这些都是从原理出发的。”也就是说康德要进行批判的对象正是“一般理性能力”,所谓一般理性能力不是某种特殊的认识能力,不是单纯的感性知性理性,而是包括这些所有在内“最一般”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先验地使人事材料得到内在联结或统一的逻辑或说认识论功能。而对理性这一对象的批判出发点,在于要考查理性是否能够提供先天的(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以及它的认识对象及其认识范围,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其有效性范围。这就意味着批判的对象更进一步说来应当被限定为一般理性中的先天知识部分——那些提供了先天知识的理性自身。而批判所涉及的范围,依其所说,不是就纯粹理性的某一部分,而是就它有可能去追求的一切先天知识,就其全部先天所有去进行批判。也就是说,要着眼于纯粹理性之整体,做到完整与详尽。最后则是批判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从原理出发”,确定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可能的,以便使它成为一门“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坚实基础。总体而言,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就是从理性有可能去追求的一切先天知识出发,对人类理性本身进行批判的考察,确定理性的先天知识的源泉、条件、范围和界限,看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从而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纯粹理性批判的实质就是理性对理性自身的自我批判。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部分:先验要素论以及先验方法论,而先验要素论的第一部分则是“先验感性论”,其第二部分为“先验逻辑”。所谓“先验要素论”(Transzendentale Elementarlehre)即是针对构成纯粹理性的各种基本元素(Elemente)的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最为醒目的概念就是“先验”(transzendental)。依据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而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所说的:“‘先验’这一词……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这里的“先验”,指的是我们在认识活动上所具有的能力,如“先验的统觉”与“先验的想像力”等等的能力。“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都必须被称为先验的,而是只有那种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单纯先天地被运用或单纯先天地可能的、并且使我们知其何以如此的先天知识,才必须称为先验的(即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知识的先天应用)。”康德在《纯批》这里再次谈到的“先验”,主要指对先天知识的“运用”,此外还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如康德所说的范畴的“先验使用”,以及伴随这种使用产生的“先验幻象”。正是通过那些先验的原则,“有关那些将其现象给予了我们的客体的知识,也就是经验,才有可能”。也就是说,是先验的东西决定了经验,或者说,在认识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概念与直观中,是先验的概念规定了直观。而“先天”与“先验”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先于经验的——而这也恰巧造成了我们在理解时的混淆。要进一步进行区分,我们必须记住,先天的只关注其先于经验,先验则指先于经验(仅就此而言其确实又是“先天的”)而又关于经验,它与经验密不可分,它应当考察经验知识何以可能:也就是追问经验知识的可能是以哪些先天条件为前提的。“先验”这一术语意指对一切先天知识的一种认识论上的处理方式,它本身是先天的,但又不仅仅只是先天的。因此,“先天的知识”也就包括了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中的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认识论上探讨知识何以可能——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认识论的,都是指向有关对象的知识的。简而言之,如果说“先天”与“后天”是逻辑上的层次划分,那么“先验”与“经验”就是知识论层面的划分;先天(a priori)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逻辑上在先”,它比先验(transzendental)外延更广;而先验固然是先天的,但先验知识必须是特殊的关于先天知识的先天知识。
最后再来谈谈他的著名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标志对旧形而上学的清算和调解。后来人们习惯用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去概括《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以表明“哥白尼革命”与康德哲学的关系。而事实上康德从未使用过“哥白尼革命”这一术语,他只是在再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序言中提到过哥白尼,在这里他想表明的仅仅是哥白尼的最初观点在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中的借鉴意义。在休谟的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中,形而上学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唯理论虽然赞成“部分经验事物的判断也属于先天的必然真理”,但“天赋观念说”任意性的泛滥与基础性的匮乏使其陷入了独断论。面对两种独断论的倾向,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最终依据又是什么?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得到了解决。
在面对过去形而上学“一切知识都必须依照对象”的一次又一次失败,康德提出了“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的知识”这一假定,而这一“客体性”向“主体性”的转变,康德受到了哥白尼的启发。
哥白尼的最初观点也是同样的,在假定全部星体围绕观测者旋转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已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了。于是他试着让观察者自己旋转,反倒让星体停留在静止之中,看看是否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这一方法表明“对象”服务于“主体”的转变,哥白尼的这一逻辑被康德借鉴,后来人们经常也因此而认为康德把《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里的哥白尼革命。
当我们在说“哥白尼式革命”时,我们即是在说,康德的哲学在处理人的认识论问题时,与哥白尼“让世界围绕认识者旋转”方法类似,提出了“对象依附于知识”这一主体性原则。其实质是表明知识并不仅仅来源于经验论者的经验,也不仅仅依靠唯理论者的理性,而是感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产物。由此康德发动了认识论上的一场革命。
5.2 万点赞 · 1316 评论 · 盐选推荐
爱哲学,学有所成,思辨学海有我,沿途上岸无忧
推荐阅读
康德哲学为什么是错误的?
本文节选自:《认知的闭环》网络版序和下载网址 - 杨学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346161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调和了…
杨学志
简论康德的先验哲学
康德学说的核心是先验哲学,其重要观点是: 第一,我们的头脑有一种纯粹先验形式,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这种纯粹先验形式对经验内容的整列加工而生成的,没有这种纯粹先验形式的整列加工…
叶晓锜
康德哲学简介(二)
二、康德哲学的贡献1、哥白尼式的思想革命及其成果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的序言里,把他的批判方法定位成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在康德之前,哲学中的认识论一般总要努力使人的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4396414?utm_id=0 爱哲学Phil
哲学考研上岸经验分享!【小红书】【公众号】同名
要谈到康德,首先我们会想起的就是《纯粹理性批判》,按照康德的说法,“我所谓批判,并不是批判各种书籍和学说,而是着眼于理性有可能不依赖任何经验去追求的一切知识,来批判一般理性能力,因而是判定一般形而上学是否可能,并确定其源泉、范围和界限——所有这些都是从原理出发的。”也就是说康德要进行批判的对象正是“一般理性能力”,所谓一般理性能力不是某种特殊的认识能力,不是单纯的感性知性理性,而是包括这些所有在内“最一般”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先验地使人事材料得到内在联结或统一的逻辑或说认识论功能。而对理性这一对象的批判出发点,在于要考查理性是否能够提供先天的(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以及它的认识对象及其认识范围,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其有效性范围。这就意味着批判的对象更进一步说来应当被限定为一般理性中的先天知识部分——那些提供了先天知识的理性自身。而批判所涉及的范围,依其所说,不是就纯粹理性的某一部分,而是就它有可能去追求的一切先天知识,就其全部先天所有去进行批判。也就是说,要着眼于纯粹理性之整体,做到完整与详尽。最后则是批判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从原理出发”,确定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是可能的,以便使它成为一门“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坚实基础。总体而言,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就是从理性有可能去追求的一切先天知识出发,对人类理性本身进行批判的考察,确定理性的先天知识的源泉、条件、范围和界限,看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从而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纯粹理性批判的实质就是理性对理性自身的自我批判。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大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大部分:先验要素论以及先验方法论,而先验要素论的第一部分则是“先验感性论”,其第二部分为“先验逻辑”。所谓“先验要素论”(Transzendentale Elementarlehre)即是针对构成纯粹理性的各种基本元素(Elemente)的研究。在这一研究中,最为醒目的概念就是“先验”(transzendental)。依据康德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而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所说的:“‘先验’这一词……在我这里从来不是指我们的认识对物的关系说的,而仅仅是指我们的认识对认识能力的关系说的。”这里的“先验”,指的是我们在认识活动上所具有的能力,如“先验的统觉”与“先验的想像力”等等的能力。“并非任何一种先天知识都必须被称为先验的,而是只有那种使我们认识到某些表象(直观或概念)单纯先天地被运用或单纯先天地可能的、并且使我们知其何以如此的先天知识,才必须称为先验的(即知识的先天可能性或知识的先天应用)。”康德在《纯批》这里再次谈到的“先验”,主要指对先天知识的“运用”,此外还指先天知识的可能性。如康德所说的范畴的“先验使用”,以及伴随这种使用产生的“先验幻象”。正是通过那些先验的原则,“有关那些将其现象给予了我们的客体的知识,也就是经验,才有可能”。也就是说,是先验的东西决定了经验,或者说,在认识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概念与直观中,是先验的概念规定了直观。而“先天”与“先验”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先于经验的——而这也恰巧造成了我们在理解时的混淆。要进一步进行区分,我们必须记住,先天的只关注其先于经验,先验则指先于经验(仅就此而言其确实又是“先天的”)而又关于经验,它与经验密不可分,它应当考察经验知识何以可能:也就是追问经验知识的可能是以哪些先天条件为前提的。“先验”这一术语意指对一切先天知识的一种认识论上的处理方式,它本身是先天的,但又不仅仅只是先天的。因此,“先天的知识”也就包括了先验感性论、先验逻辑中的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从认识论上探讨知识何以可能——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认识论的,都是指向有关对象的知识的。简而言之,如果说“先天”与“后天”是逻辑上的层次划分,那么“先验”与“经验”就是知识论层面的划分;先天(a priori)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逻辑上在先”,它比先验(transzendental)外延更广;而先验固然是先天的,但先验知识必须是特殊的关于先天知识的先天知识。
最后再来谈谈他的著名的“哥白尼式革命”,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标志对旧形而上学的清算和调解。后来人们习惯用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去概括《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以表明“哥白尼革命”与康德哲学的关系。而事实上康德从未使用过“哥白尼革命”这一术语,他只是在再版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序言中提到过哥白尼,在这里他想表明的仅仅是哥白尼的最初观点在应对形而上学危机中的借鉴意义。在休谟的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中,形而上学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唯理论虽然赞成“部分经验事物的判断也属于先天的必然真理”,但“天赋观念说”任意性的泛滥与基础性的匮乏使其陷入了独断论。面对两种独断论的倾向,经验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的最终依据又是什么?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得到了解决。
哥白尼的最初观点也是同样的,在假定全部星体围绕观测者旋转时,对**天体运动的解释已无法顺利进行下去了。于是他试着让观察者自己旋转,反倒让星体停留在静止之中,看看是否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这一方法表明“对象”服务于“主体”的转变,哥白尼的这一逻辑被康德借鉴,后来人们经常也因此而认为康德把《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里的哥白尼革命。
当我们在说“哥白尼式革命”时,我们即是在说,康德的哲学在处理人的认识论问题时,与哥白尼“让世界围绕认识者旋转”方法类似,提出了“对象依附于知识”这一主体性原则。其实质是表明知识并不仅仅来源于经验论者的经验,也不仅仅依靠唯理论者的理性,而是感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产物。由此康德发动了认识论上的一场革命。
5.2 万点赞 · 1316 评论 · 盐选推荐
爱哲学,学有所成,思辨学海有我,沿途上岸无忧
推荐阅读
康德哲学为什么是错误的?
本文节选自:《认知的闭环》网络版序和下载网址 - 杨学志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9346161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调和了…
杨学志
简论康德的先验哲学
康德学说的核心是先验哲学,其重要观点是: 第一,我们的头脑有一种纯粹先验形式,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这种纯粹先验形式对经验内容的整列加工而生成的,没有这种纯粹先验形式的整列加工…
叶晓锜
康德哲学简介(二)
二、康德哲学的贡献1、哥白尼式的思想革命及其成果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的序言里,把他的批判方法定位成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在康德之前,哲学中的认识论一般总要努力使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