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ahub / Master-Dialogue

人生,生活
5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明希豪森的三难困境到底在说什么? - 知乎 #219

Open boyahub opened 10 months ago

boyahub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https://zhuanlan.zhihu.com/p/79703460?utm_id=0

boyahub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化用康德的一句话就是,在认识领域我们要把怀疑论请回来,在实践领域我们要把怀疑论赶出去。这样就能很好的化解明希豪森三难困境了

boyahub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如果一个人掉进了一个泥潭,他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拔出来么?

这个略鬼畜的故事,其实是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出自一本名叫《明希豪森男爵的奇遇》的书。

明希豪森是18世纪德国汉诺威的一位乡绅,早先在俄罗斯、土耳其参加过战争。退役之后热衷于讲述自己当兵、狩猎的一些逸闻趣事,这些故事后来编撰成了《明希豪森男爵的奇遇》。

这个男爵掉进泥潭、把自己拔出来的故事听着有点虽然荒诞不经,但却启发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明希豪森三难困境。1968年,德国哲学家汉斯·阿尔伯特在所著的《批判理性论》中明确提出了“明希豪森三难困境”这一名称,这是认识论中的一个思想实验,用以表明任何普遍必然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认识都是基于个人主观,没有普遍必然的知识。

一直以来明希豪森困境都是和古希腊的皮浪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希腊哲学家塞克斯图斯·恩丕里柯在其著作《皮浪主义纲要》中提到了类似于明希豪森困境的五路论证,而明希豪森三难困境相当于皮浪主义的当代版,因而具有很大哲学意义。

明希豪森三难困境主要是三点:

1.无限倒退(为了证明一个命题所以要设立一个前提,但为了证明这个前提又要设立一个前提,如此无限倒退)、

2.循环论证(用命题A证明命题B,用命题B证明命题C,再用命题C证明命题A)

3.教条主义(论证终结于某个信念、信仰,比如阿奎那那里上帝是一切的原因)

怀疑主义首先是针对认识问题的。因为在确立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过程中,我们会无可避免地落入无限倒退、循环论证和教条主义,非常典型地例子就是康德的“二律背反”(举一例,世界存在是原因的,世界存在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属于形而上学的领域,是理性的悖谬。形而上学是我们产生经验知识的前提,因此是无法用经验知识去证明或证伪的。如果我们一直在怀疑这个世界存在的原因,这是超出我们经验知识能证明的范围,那我们的回答毫无疑问会落入这三个思维的胡同。

而在实践领域,明希豪森困境的最后一点教条主义,恰恰开启了这个领域,怀疑主义在认识领域到此为止,不妨给自己找一个axiom(公理),像康德一样,他在认识领域驱逐了上帝,但是在实践领域又把上帝请回来了,当成一个悬设,这样能够让人类获得幸福。这未尝不是个办法。“世界为什么存在”,不管有什么原因,这个世界存在了,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你的存在。而关于生死问题就更简单了,不是要怀疑生死的意义,因为关于生死,除了普遍的生理学意义(身体的某些机能衰退停滞这种),对个人的实践意义是不同的。咱们不妨再给自己设立一个公理,比如我要过得幸福,这样生死问题就从认识问题转化为实践问题了,也就是如何达到幸福。

当你在问自己“世界存在是为什么”,可能是因为上帝,可能是因为人类,可能是偶然,可能就没有原因,答案无法固定下来。也就是关于这个问题没有普遍必然的答案。在被怀疑论搞得天旋地转之后,皮浪主义的“悬搁”就要登场了。这个时候,皮浪主义的悬搁,就是告诉你不管这个问题能够达到一个普遍必然真理、或者只是一个伪问题、或者根本不是问题,你只需要把它搁置在那里,不去管它。实质就是把怀疑主义控制在你的认识领域内,在实践领域把这种普遍怀疑悬搁,就达到了内心平静(Ataraxia)。

化用康德的一句话就是,在认识领域我们要把怀疑论请回来,在实践领域我们要把怀疑论赶出去。这样就能很好的化解明希豪森三难困境了。

201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