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name / cosx.org

统计之都主站
https://cosx.org
MIT License
265 stars 239 forks source link

雷理骅访谈内容初步整理版本 #1062

Closed LingrenKong closed 1 year ago

LingrenKong commented 1 year ago

非常感谢您的PR, 如果您是在为主站投稿, 请将PR的标题改为"投稿:标题+作者的形式",如: "投稿: 数据通灵术 杜亚磊" 并保留下面的内容.

至此,投稿部分的工作结束

投稿指南在这里,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在PR留言,其他问题请联系: editor@cos.name。

LingrenKong commented 1 year ago

当前情况:

  1. 大部分可以确知的英文(如导师名字、书名)已经写好并且增加了相应尾注。但是涉及最新科研的部分(和Jordan、丁鹏),部分术语和论文参考无法确定
  2. 部分英文其实可以处理为中文,如postdoc,需要确认一份原稿英文的转换方案,故而涉及英文都在本次稿件保持原样
  3. 文法需要继续精简,目前已经把口语化的反复重复处理掉,但是还是有些句子比较冗长
yihui commented 1 year ago

这篇稿子目前的中英混杂程度有点惨不忍睹,很多英文词汇都有地道的中文词汇(诸如开头的交易、市场营销、时间序列等等),你们可以先捋一遍,最后我再来看看。

LingrenKong commented 1 year ago

这篇稿子目前的中英混杂程度有点惨不忍睹,很多英文词汇都有地道的中文词汇(诸如开头的交易、市场营销、时间序列等等),你们可以先捋一遍,最后我再来看看。

好的~

XiangyunHuang commented 1 year ago

@yihui 我先帮着 @LingrenKong 扫一遍,你抽点时间帮我解我在论坛上的问题,最后辛苦蔡博来终审。

LingrenKong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把学术道路摘出来,更偏向于治学思考、求学经历的问答先整理个上篇发出来,然后下篇用文献翻译的思路去做。当时精听时候实在头大,因为有的内容约等于学术报告,还是不带图表的……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实在是太感谢湘云了! @XiangyunHuang 我本来打算自己过一遍的,但作为一个刚刚入职两个月的青椒,每天都被死线压的死死的。 @LingrenKong 我也非常同意你说的,没有图表的学术报告。这个可能只有我来修改最合适。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磨蹭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文件。谢谢大家,接下来我准备take over了。我可能暂时在本地修改。

XiangyunHuang commented 1 year ago

不客气,能帮上点很开心 😂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现在这个文章里已经没有那些需要去听录音的未知外文了。前半部分貌似被整理过,读起来比较通顺。但后半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主要有两点:

1,一些可以翻译成中文的English words,可以直接翻译过来。我改了一部分,比如causal inference这种直接翻译成因果推断。linear model翻译成线性模型等。 2,可能还需要像前半部分一样,梳理一下,变成比较通顺的文字以方便阅读。

等我们改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邀请Lihua本人加入这个GitHub repo,让他最后过一遍。大家觉得如何?

XiangyunHuang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觉得挺好的👌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准备交接工作了! @LingrenKong 看看能否在上面最新的commit基础上继续修改一下?可以让大家看看这种表达是不是合适。我应该补齐了所有的内容。但中文的表达需要再Polish一下。 @XiangyunHuang 怎么看?以及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call一下老大了 @yihui

LingrenKong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准备交接工作了! @LingrenKong 看看能否在上面最新的commit基础上继续修改一下?可以让大家看看这种表达是不是合适。我应该补齐了所有的内容。但中文的表达需要再Polish一下。 @XiangyunHuang 怎么看?以及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call一下老大了 @yihui

好的,等我缓两天就继续来改,这几天ddl有点多

taiyun commented 1 year ago

1、开头加被访者的介绍,包括主页链接。然后加一个作者的生活照。 2、把本文的文字整理志愿者名字放在第二段,说清楚大家的贡献。 3、部分专业名词可以翻译。 4、几乎所有普通名词可以翻译,比如ambitious、paper、follow。 5、部分名字错误,比如Michael Jordon。 6、正文里也可以配点图。

LingrenKong commented 1 year ago

目前的文字感觉基本上已经有可读性了,最后几段术语可以再改写成 “多重检验(multiple testing)”这种形式,关于可读性方面我去找了同学帮忙试着阅读一下,可以等一波反馈。

另外数学公式在网站这里需要$\ell_1$包上"`"才可以得到 $\ell_1$ 的显示效果,这个问题我来解决就行

yihui commented 1 year ago

好的,等反馈完了、你们都觉得文字上没问题了我最后再来看一遍,因为我的要求可能是最高的。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好的,等反馈完了、你们都觉得文字上没问题了我最后再来看一遍,因为我的要求可能是最高的。

我预感老大不会特别喜欢,哈哈哈。尤其是文中充满了中英文夹杂的表述。这些表达大概分成两种:1,专业学术词汇,比如composite quantile regression,positivity,exposure effect等,私以为英文比中文更清晰;2,一些常见的日常表达,比如tricky,job market这种,不是特别好翻译。job market说成是工作市场感觉怪怪的?中文好像也没有这种说法。

yufree commented 1 year ago

好的,等反馈完了、你们都觉得文字上没问题了我最后再来看一遍,因为我的要求可能是最高的。

我预感老大不会特别喜欢,哈哈哈。尤其是文中充满了中英文夹杂的表述。这些表达大概分成两种:1,专业学术词汇,比如composite quantile regression,positivity,exposure effect等,私以为英文比中文更清晰;2,一些常见的日常表达,比如tricky,job market这种,不是特别好翻译。job market说成是工作市场感觉怪怪的?中文好像也没有这种说法。

专业词汇用译名加括号内英文标注好一些,tricky 可译为棘手,job market 可译为就业市场。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好的,等反馈完了、你们都觉得文字上没问题了我最后再来看一遍,因为我的要求可能是最高的。

我预感老大不会特别喜欢,哈哈哈。尤其是文中充满了中英文夹杂的表述。这些表达大概分成两种:1,专业学术词汇,比如composite quantile regression,positivity,exposure effect等,私以为英文比中文更清晰;2,一些常见的日常表达,比如tricky,job market这种,不是特别好翻译。job market说成是工作市场感觉怪怪的?中文好像也没有这种说法。

专业词汇用译名加括号内英文标注好一些,tricky 可译为棘手,job market 可译为就业市场。

我觉得tricky有比“棘手”更加复杂的含义。说这个问题tricky,不只是棘手,有时候也是说这个问题/想法有意思,有时候也是说拐了一个或者多个脑筋急转弯。Job market可以翻译成就业市场。但“我今年要上job market”是一个很正常的表达。“我今年上就业市场” 感觉有点奇怪。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类似的文中还有idea这个词。idea当然可以翻译成想法。但这里其实是特指科研中的idea。全部翻译成 “想法” 感觉有点单薄。对于我们的目标读者来说,idea这个词,也可以理解是什么意思吧。

yufree commented 1 year ago

额,我觉得大概只有有留学经历的才会理解比较准,也只有留学生会说“我今年要上job market”,没留学经历的应该会说“我今年开始找工作了”。中英文混杂其实使用者与受众都有限,虽然翻译时会损失一些含义,但也好过让一部分人完全不知道啥意思。好比我说今晚月色真美,懂得知道我在表白,不懂的只能回复一句“确实像个球”,此时翻译成“我爱你”确实既不浪漫也不美,但好过让人理解为在讨论月亮像球时比较美的问题。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哈哈哈这个比喻很不错。但只看“今晚月色真美”来断章取义,一定很难知道作者在想什么。重要的是上下文的参考对照。类似idea,tricky,job market这种词,一来足够简单,大家基本的英文都学过;二来联系上下文,也很容易猜到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另一方面,我们的目标群体至少应该有本科学历。不至于出现“一部分人完全不知道啥意思”这种情况。

yufree commented 1 year ago

既然足够简单,翻译出来就可以了,直译不行就意译,实在没必要在中文跟英文之间创造一种混杂语言。对于采访过程双方都听懂这样交流完全没问题,但日常用词混英文不适合书面环境,而且我们也不应该假设读者的英文水平,否则直接出英文采访稿就可以了。而且越简单的词出现中英混杂越让人感觉说话的人在故意设置理解门槛,所以我们才需要修改稿件降低门槛而不是直接放录音或机器翻译。访谈类文章最后呈现的不会是原汁原味,而是适合大众口味,确实会出现表达偏差,采访时两个专业人士的对话我们编辑部原汁原味继承到书面,给人感觉就是一种爱懂不懂的傲慢了。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Ummmmm "直接出英文采访稿" 和“直接放录音或机器翻译” 这种特别极端的例子并不能让人信服。中英文混杂也并不是傲慢。我觉得我们对于“大众口味”的理解有偏差。

我昨天把文章发给了象宇,他邮件里说,“我过了一遍,真心觉得。。。不需要修改,保持现在,虽然有点混杂,但是并不影响阅读,超级精彩”

这也有可能是学术圈内部的小舒适圈。我尊重主编的意见。辛苦大家继续修改!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差不多了,@yihui 来改吧,净化一下语言。

yihui commented 1 year ago

好的,我抽空看一下。谢谢!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谢谢老大! 老大感恩节快乐!也祝师姐知己知彼都快乐!

zhanruicai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请心雨看了一下,她提出了一个小错误。”齐瑞斌老师的分位数回归“应该改成 “席瑞斌老师” . @yihui 老大修改的时候可以把这个也改过来。 文中老师名字有点多,回头要请教授也看看。

yufree commented 1 year ago

@yihui 谢大,这篇已经修改完毕,不知能否抽空看一下?

yihui commented 1 year ago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