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eightHundreds opened 2 years ago
点击进入 React 源码调试仓库。
由于 fiber 机制的特点,生成一个 fiber 节点时,它对应的 dom 节点有可能还未挂载,onClick 这样的事件处理函数作为 fiber 节点的 prop,也就不能直接被绑定到真实的 DOM 节点上。 为此,React 提供了一种 “顶层注册,事件收集,统一触发” 的事件机制。
所谓 “顶层注册”,其实是在 root 元素上绑定一个统一的事件处理函数。“事件收集” 指的是事件触发时(实际上是 root 上的事件处理函数被执行),构造合成事件对象,按照冒泡或捕获的路径去组件中收集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统一触发”发生在收集过程之后,对所收集的事件逐一执行,并共享同一个合成事件对象。这里有一个重点是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并非我们写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注意这个区别,下文会提到。
以上是 React 事件机制的简述,这套机制规避了无法将事件直接绑定到 DOM 节点上的问题,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 fiber 树的层级关系来生成事件执行路径,进而模拟事件捕获和冒泡,另外还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本文会对事件机制进行详细讲解,贯穿一个事件从注册到被执行的生命周期。
与之前版本不同,React17 的事件是注册到 root 上而非 document,这主要是为了渐进升级,避免多版本的 React 共存的场景中事件系统发生冲突。
当我们为一个元素绑定事件时,会这样写:
<div onClick={() => {}}>React</div>
这个 div 节点最终要对应一个 fiber 节点,onClick 则作为它的 prop。当这个 fiber 节点进入 render 阶段的 complete 阶段时,名称为 onClick 的 prop 会被识别为事件进行处理。
function setInitialDOMProperties( tag: string, domElement: Element, rootContainerElement: Element | Document, nextProps: Object, isCustomComponentTag: boolean, ): void { for (const propKey in nextProps) { if (!nextProps.hasOwnProperty(propKey)) { ... } else if (registrationNameDependencies.hasOwnProperty(propKey)) { ensureListeningTo(rootContainerElement, propKey, domElement); } } } }
registrationNameDependencies 是一个对象,存储了所有 React 事件对应的原生 DOM 事件的集合,这是识别 prop 是否为事件的依据。如果是事件类型的 prop,那么将会调用 ensureListeningTo 去绑定事件。
接下来的绑定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关键点:
onClickCapture
onClick
click
addEventListener
经过这一系列过程,事件监听器 listener 最终被绑定到 root 元素上。
let listener = 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 targetContainer, domEventName, eventSystemFlags, listenerPriority, ); if (isCapturePhaseListener) { ... unsubscribeListener = addEventCaptureListener( targetContainer, domEventName, listener, ); } else { ... unsubscribeListener = addEventBubbleListener( targetContainer, domEventName, listener, ); }
上面提到的绑定事件的时候,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函数是 listener,然而这个 listener 并不是我们直接在组件里写的事件处理函数。通过上面的代码可知,listener 是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的调用结果
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
为什么要创建这么一个 listener,而不是直接绑定写在组件里的事件处理函数呢?
其实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这个函数名已经说出了答案:依据优先级创建一个事件监听包装器。有两个重点:优先级和事件监听包装器。这里的优先级是指事件优先级(关于事件优先级的详细介绍请移步React 中的优先级 )。
事件优先级是根据事件的交互程度划分的,优先级和事件名的映射关系存在于一个 Map 结构中。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会根据事件名或者传入的优先级返回不同级别的事件监听包装器。
总的来说,会有三种事件监听包装器:
这些包装器是真正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器 listener,它们持有各自的优先级,当对应的事件触发时,调用的其实是这个包含优先级的事件监听。
到这里我们先梳理一下,root 上绑定的是这个持有优先级的事件监听,触发它会使组件中真实的事件得以触发。但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并未包括在内,也就是事件执行阶段的区分。组件中注册事件虽然可以以事件名 + “Capture” 后缀的形式区分将来的执行阶段,但这和真正执行事件其实是两回事,所以现在关键在于如何将注册事件时显式声明的执行阶段真正落实到执行事件的行为上。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关注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函数中的其中一个入参:eventSystemFlags。它是事件系统的一个标志,记录事件的各种标记,其中一个标记就是IS_CAPTURE_PHASE,这表明了当前的事件是捕获阶段触发。当事件名含有 Capture 后缀时,eventSystemFlags 会被赋值为 IS_CAPTURE_PHASE。
之后在以优先级创建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时,eventSystemFlags 会作为它执行时的入参,传递进去。因此,在事件触发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组件中的事件是以冒泡或是捕获的顺序执行。
function dispatchDiscreteEvent( domEventName, eventSystemFlags, container, nativeEvent, ) { ... discreteUpdates( dispatchEvent, domEventName, eventSystemFlags, container, nativeEvent, ); }
现在我们应该能清楚两点:
目前,注册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下面会讲一讲事件是如何被触发的,让我们从绑定到 root 上的监听器切入,看看它做了什么。
它做的事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负责以不同的优先级权重来触发真正的事件流程,并传递事件执行阶段标志(eventSystemFlags)。
比如一个元素绑定了 onClick 事件,那么点击它的时候,绑定在 root 上的 listener 会被触发,会最终使得组件中的事件被执行。
也就是说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 listener 只是相当于一个传令官,它按照事件的优先级去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事件对象的合成、将事件处理函数收集到执行路径、 事件执行,这样在后面的调度过程中,scheduler 才能获知当前任务的优先级,然后展开调度。
如何将优先级传递出去?
利用 scheduler 中的runWithPriority函数,通过调用它,将优先级记录到利用 scheduler 中,所以调度器才能在调度的时候知道当前任务的优先级。runWithPriority的第二个参数,会去安排上面提到的三个工作。
runWithPriority
以用户阻塞的优先级级别为例:
function dispatchUserBlockingUpdate( domEventName, eventSystemFlags, container, nativeEvent, ) { ... runWithPriority( UserBlockingPriority, dispatchEvent.bind( null, domEventName, eventSystemFlags, container, nativeEvent, ), ); }
dispatchUserBlockingUpdate 调用 runWithPriority,并传入 UserBlockingPriority 优先级,这样就可以将 UserBlockingPriority 的优先级记录到 Scheduler 中,后续 React 计算各种优先级都是基于这个 UserBlockingPriority 优先级。
除了传递优先级,它做的其它重要的事情就是触发事件对象的合成、将事件处理函数收集到执行路径、 事件执行这三个过程,也就是到了事件的执行阶段。root 上的事件监听最终触发的是dispatchEventsForPlugins。
dispatchEventsForPlugins
这个函数体可看成两部分:事件对象的合成和事件收集 、 事件执行,涵盖了上述三个过程。
function dispatchEventsForPlugins( domEventName: DOMEventName, eventSystemFlags: EventSystemFlags, nativeEvent: AnyNativeEvent, targetInst: null | Fiber, targetContainer: EventTarget, ): void { const nativeEventTarget = getEventTarget(nativeEvent); const dispatchQueue: DispatchQueue = \[\]; extractEvents( dispatchQueue, domEventName, targetInst, nativeEvent, nativeEventTarget, eventSystemFlags, targetContainer, ); processDispatchQueue(dispatchQueue, eventSystemFlags); }
dispatchEventsForPlugins函数中事件的流转有一个重要的载体:dispatchQueue,它承载了本次合成的事件对象和收集到事件执行路径上的事件处理函数。
listeners 是事件执行路径,event 是合成事件对象,收集组件中真正的事件到执行路径,以及事件对象的合成通过 extractEvents 实现。
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root 上的事件监听被触发会引发事件对象的合成和事件的收集过程,这是为真正的事件触发做准备。
合成事件对象
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中拿到的事件对象并不是原生的事件对象,而是经过 React 合成的SyntheticEvent对象。它解决了不同浏览器之间的兼容性差异。抽象成统一的事件对象,解除开发者的心智负担。
SyntheticEvent
事件执行路径
当事件对象合成完毕,会将事件收集到事件执行路径上。什么是事件执行路径呢?
在浏览器的环境中,若父子元素绑定了相同类型的事件,除非手动干预,那么这些事件都会按照冒泡或者捕获的顺序触发。
在 React 中也是如此,从触发事件的元素开始,依据 fiber 树的层级结构向上查找,累加上级元素中所有相同类型的事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所有相同类型事件的数组,这个数组就是事件执行路径。通过这个路径,React 自己模拟了一套事件捕获与冒泡的机制。
下图是事件对象的包装和收集事件(冒泡的路径为例)的大致过程
因为不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行为和处理机制,所以合成事件对象的构造和收集事件到执行路径需要通过插件实现。一共有 5 种 Plugin:SimpleEventPlugin,EnterLeaveEventPlugin,ChangeEventPlugin,SelectEventPlugin,BeforeInputEventPlugin。它们的使命完全一样,只是处理的事件类别不同,所以内部会有一些差异。本文只以SimpleEventPlugin为例来讲解这个过程,它处理比较通用的事件类型,比如click、input、keydown等。
SimpleEventPlugin
click、input、keydown
以下是 SimpleEventPlugin 中构造合成事件对象并收集事件的代码。
function extractEvents( dispatchQueue: DispatchQueue, domEventName: DOMEventName, targetInst: null | Fiber, nativeEvent: AnyNativeEvent, nativeEventTarget: null | EventTarget, eventSystemFlags: EventSystemFlags, targetContainer: EventTarget, ): void { const reactName = topLevelEventsToReactNames.get(domEventName); if (reactName === undefined) { return; } let EventInterface; switch (domEventName) { } const event = new SyntheticEvent( reactName, null, nativeEvent, nativeEventTarget, EventInterface, ); const inCapturePhase = (eventSystemFlags & IS\_CAPTURE\_PHASE) !== 0; if () { ... } else { const accumulateTargetOnly = !inCapturePhase && domEventName === 'scroll'; accumulateSinglePhaseListeners( targetInst, dispatchQueue, event, inCapturePhase, accumulateTargetOnly, ); } return event; }
这个统一的事件对象由SyntheticEvent函数构造而成,它自己遵循 W3C 的规范又实现了一遍浏览器的事件对象接口,这样可以抹平差异,而原生的事件对象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属性(nativeEvent)。
const event = new SyntheticEvent( reactName, null, nativeEvent, nativeEventTarget, EventInterface, );
这个过程是将组件中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收集到数组中,等待下一步的批量执行。
先看一个例子,目标元素是 counter,父级元素是 counter-parent。
class EventDemo extends React.Component{ state = { count: 0 } onDemoClick = () => { console.log('counter的点击事件被触发了'); this.setState({ count: this.state.count + 1 }) } onParentClick = () => { console.log('父级元素的点击事件被触发了'); } render() { const { count } = this.state return <div className\={'counter-parent'} onClick\={this.onParentClick} > <div onClick\={this.onDemoClick} className\={'counter'} > {count} </div\> </div\> } }
当点击 counter 时,父元素上的点击事件也会被触发,相继打印出:
'counter的点击事件被触发了' '父级元素的点击事件被触发了'
实际上这是将事件以冒泡的顺序收集到执行路径之后导致的。收集的过程由accumulateSinglePhaseListeners完成。
accumulateSinglePhaseListeners
accumulateSinglePhaseListeners( targetInst, dispatchQueue, event, inCapturePhase, accumulateTargetOnly, );
函数内部最重要的操作无疑是收集事件到执行路径,为了实现这一操作,需要在 fiber 树中从触发事件的源 fiber 节点开始,向上一直找到 root,形成一条完整的冒泡或者捕获的路径。同时,沿途路过 fiber 节点时,根据事件名,从 props 中获取我们真正写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push 到路径中,等待下一步的批量执行。
下面是该过程精简后的源码
export function accumulateSinglePhaseListeners( targetFiber: Fiber | null, dispatchQueue: DispatchQueue, event: ReactSyntheticEvent, inCapturePhase: boolean, accumulateTargetOnly: boolean, ): void { const bubbled = event.\_reactName; const captured = bubbled !== null ? bubbled + 'Capture' : null; const listeners: Array<DispatchListener\> = \[\]; let instance = targetFiber; while (instance !== null) { const {stateNode, tag} = instance; if (tag === HostComponent && stateNode !== null) { const currentTarget = stateNode; if (captured !== null && inCapturePhase) { const captureListener = getListener(instance, captured); if (captureListener != null) { listeners.push( createDispatchListener(instance, captureListener, currentTarget), ); } } if (bubbled !== null && !inCapturePhase) { const bubbleListener = getListener(instance, bubbled); if (bubbleListener != null) { listeners.push( createDispatchListener(instance, bubbleListener, currentTarget), ); } } } instance = instance.return; } if (listeners.length !== 0) { dispatchQueue.push(createDispatchEntry(event, listeners)); } }
无论事件是在冒泡阶段执行,还是捕获阶段执行,都以同样的顺序 push 到 dispatchQueue 的 listeners 中,而冒泡或者捕获事件的执行顺序不同是由于清空 listeners 数组的顺序不同。
注意,每次收集只会收集与事件源相同类型的事件,比如子元素绑定了 onClick,父元素绑定了 onClick 和 onClickCapture:
<div className="parent" onClick={onClickParent} onClickCapture={onClickParentCapture} > 父元素 <div className="child" onClick={onClickChild} > 子元素 </div> </div>
那么点击子元素时,收集的将是onClickChild 和 onClickParent。
onClickChild
onClickParent
收集的结果如下
上面我们说过,dispatchQueue 的结构如下面这样
\[ { event: SyntheticEvent, listeners: \[ listener1, listener2, ... \] } \]
event 就代表着合成事件对象,可以将它认为是这些 listeners 共享的一个事件对象。当清空 listeners 数组执行到每一个事件监听函数时,这个事件监听可以改变 event 上的 currentTarget,也可以调用它上面的 stopPropagation 方法来阻止冒泡。event 作为一个共享资源被这些事件监听消费,消费的行为发生在事件执行时。
经过事件和事件对象收集的过程,得到了一条完整的事件执行路径,还有一个被共享的事件对象,之后进入到事件执行过程,从头到尾循环该路径,依次调用每一项中的监听函数。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事件冒泡和捕获的模拟,以及合成事件对象的应用,如下是从 dispatchQueue 中提取出事件对象和时间执行路径的过程。
export function processDispatchQueue( dispatchQueue: DispatchQueue, eventSystemFlags: EventSystemFlags, ): void { const inCapturePhase = (eventSystemFlags & IS\_CAPTURE\_PHASE) !== 0; for (let i = 0; i < dispatchQueue.length; i++) { const {event, listeners} = dispatchQueue\[i\]; processDispatchQueueItemsInOrder(event, listeners, inCapturePhase); } rethrowCaughtError(); }
冒泡和捕获的执行顺序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初在收集事件的时候,无论是冒泡还是捕获,事件都是直接 push 到路径里的。那么执行顺序的差异是如何体现的呢?答案是循环路径的顺序不一样导致了执行顺序有所不同。
首先回顾一下 dispatchQueue 中的 listeners 中的事件处理函数排列顺序:触发事件的目标元素的事件处理函数排在第一个,上层组件的事件处理函数依次往后排。
<div onClick\={onClickParent}\> 父元素 <div onClick\={onClickChild}\> 子元素 </div\> </div\> listeners: \[ onClickChild, onClickParent \]
从左往右循环的时候,目标元素的事件先触发,父元素事件依次执行,这与冒泡的顺序一样,那捕获的顺序自然是从右往左循环了。模拟冒泡和捕获执行事件的代码如下:
其中判断事件执行阶段的依据inCapturePhase,它的来源在上面的透传透传事件执行阶段标志的内容里已经提到过。
function processDispatchQueueItemsInOrder( event: ReactSyntheticEvent, dispatchListeners: Array<DispatchListener>, inCapturePhase: boolean, ): void { let previousInstance; if (inCapturePhase) { for (let i = dispatchListeners.length - 1; i >= 0; i--) { const {instance, currentTarget, listener} = dispatchListeners\[i\]; if (instance !== previousInstance && event.isPropagationStopped()) { return; } executeDispatch(event, listener, currentTarget); previousInstance = instance; } } else { for (let i = 0; i < dispatchListeners.length; i++) { const {instance, currentTarget, listener} = dispatchListeners\[i\]; if (instance !== previousInstance && event.isPropagationStopped()) { return; } executeDispatch(event, listener, currentTarget); previousInstance = instance; } } }
至此,我们写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就被执行掉了,合成事件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一个公共角色,每个事件执行时,都会检查合成事件对象,有没有调用阻止冒泡的方法,另外会将当前挂载事件监听的元素作为 currentTarget 挂载到事件对象上,最终传入事件处理函数,我们得以获取到这个事件对象。
源码中事件系统的代码量很大,我能活着出来主要是带着这几个问题去看的代码:绑定事件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事件系统和优先级的联系、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到底如何执行的。
总结一下事件机制的原理:由于 fiber 树的特点,一个组件如果含有事件的 prop,那么将会在对应 fiber 节点的 commit 阶段绑定一个事件监听到 root 上,这个事件监听是持有优先级的,这将它和优先级机制联系了起来,可以把合成事件机制当作一个协调者,负责去协调合成事件对象、收集事件、触发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这三个过程。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发现更多技术文章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39108951
点击进入 React 源码调试仓库。
为什么要自己实现一套事件机制
由于 fiber 机制的特点,生成一个 fiber 节点时,它对应的 dom 节点有可能还未挂载,onClick 这样的事件处理函数作为 fiber 节点的 prop,也就不能直接被绑定到真实的 DOM 节点上。
为此,React 提供了一种 “顶层注册,事件收集,统一触发” 的事件机制。
所谓 “顶层注册”,其实是在 root 元素上绑定一个统一的事件处理函数。“事件收集” 指的是事件触发时(实际上是 root 上的事件处理函数被执行),构造合成事件对象,按照冒泡或捕获的路径去组件中收集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统一触发”发生在收集过程之后,对所收集的事件逐一执行,并共享同一个合成事件对象。这里有一个重点是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并非我们写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注意这个区别,下文会提到。
以上是 React 事件机制的简述,这套机制规避了无法将事件直接绑定到 DOM 节点上的问题,并且能够很好地利用 fiber 树的层级关系来生成事件执行路径,进而模拟事件捕获和冒泡,另外还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
本文会对事件机制进行详细讲解,贯穿一个事件从注册到被执行的生命周期。
事件注册
与之前版本不同,React17 的事件是注册到 root 上而非 document,这主要是为了渐进升级,避免多版本的 React 共存的场景中事件系统发生冲突。
当我们为一个元素绑定事件时,会这样写:
这个 div 节点最终要对应一个 fiber 节点,onClick 则作为它的 prop。当这个 fiber 节点进入 render 阶段的 complete 阶段时,名称为 onClick 的 prop 会被识别为事件进行处理。
接下来的绑定过程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关键点:
onClickCapture
这样的 React 事件名称就代表是需要事件在捕获阶段触发,而onClick
代表事件需要在冒泡阶段触发。click
,并根据上一步来判断是否需要在捕获阶段触发,调用addEventListener
,将事件绑定到 root 元素上。经过这一系列过程,事件监听器 listener 最终被绑定到 root 元素上。
事件监听器 listener 是谁
上面提到的绑定事件的时候,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函数是 listener,然而这个 listener 并不是我们直接在组件里写的事件处理函数。通过上面的代码可知,listener 是
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
的调用结果为什么要创建这么一个 listener,而不是直接绑定写在组件里的事件处理函数呢?
其实
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
这个函数名已经说出了答案:依据优先级创建一个事件监听包装器。有两个重点:优先级和事件监听包装器。这里的优先级是指事件优先级(关于事件优先级的详细介绍请移步React 中的优先级 )。事件优先级是根据事件的交互程度划分的,优先级和事件名的映射关系存在于一个 Map 结构中。
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
会根据事件名或者传入的优先级返回不同级别的事件监听包装器。总的来说,会有三种事件监听包装器:
这些包装器是真正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器 listener,它们持有各自的优先级,当对应的事件触发时,调用的其实是这个包含优先级的事件监听。
透传事件执行阶段标志
到这里我们先梳理一下,root 上绑定的是这个持有优先级的事件监听,触发它会使组件中真实的事件得以触发。但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并未包括在内,也就是事件执行阶段的区分。组件中注册事件虽然可以以事件名 + “Capture” 后缀的形式区分将来的执行阶段,但这和真正执行事件其实是两回事,所以现在关键在于如何将注册事件时显式声明的执行阶段真正落实到执行事件的行为上。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关注
createEventListenerWrapperWithPriority
函数中的其中一个入参:eventSystemFlags。它是事件系统的一个标志,记录事件的各种标记,其中一个标记就是IS_CAPTURE_PHASE,这表明了当前的事件是捕获阶段触发。当事件名含有 Capture 后缀时,eventSystemFlags 会被赋值为 IS_CAPTURE_PHASE。之后在以优先级创建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时,eventSystemFlags 会作为它执行时的入参,传递进去。因此,在事件触发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组件中的事件是以冒泡或是捕获的顺序执行。
小结
现在我们应该能清楚两点:
目前,注册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下面会讲一讲事件是如何被触发的,让我们从绑定到 root 上的监听器切入,看看它做了什么。
事件触发 - 事件监听器 listener 做了什么
它做的事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负责以不同的优先级权重来触发真正的事件流程,并传递事件执行阶段标志(eventSystemFlags)。
比如一个元素绑定了 onClick 事件,那么点击它的时候,绑定在 root 上的 listener 会被触发,会最终使得组件中的事件被执行。
也就是说绑定到 root 上的事件监听 listener 只是相当于一个传令官,它按照事件的优先级去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事件对象的合成、将事件处理函数收集到执行路径、 事件执行,这样在后面的调度过程中,scheduler 才能获知当前任务的优先级,然后展开调度。
如何将优先级传递出去?
利用 scheduler 中的
runWithPriority
函数,通过调用它,将优先级记录到利用 scheduler 中,所以调度器才能在调度的时候知道当前任务的优先级。runWithPriority
的第二个参数,会去安排上面提到的三个工作。以用户阻塞的优先级级别为例:
dispatchUserBlockingUpdate 调用 runWithPriority,并传入 UserBlockingPriority 优先级,这样就可以将 UserBlockingPriority 的优先级记录到 Scheduler 中,后续 React 计算各种优先级都是基于这个 UserBlockingPriority 优先级。
除了传递优先级,它做的其它重要的事情就是触发事件对象的合成、将事件处理函数收集到执行路径、 事件执行这三个过程,也就是到了事件的执行阶段。root 上的事件监听最终触发的是
dispatchEventsForPlugins
。这个函数体可看成两部分:事件对象的合成和事件收集 、 事件执行,涵盖了上述三个过程。
dispatchEventsForPlugins
函数中事件的流转有一个重要的载体:dispatchQueue,它承载了本次合成的事件对象和收集到事件执行路径上的事件处理函数。listeners 是事件执行路径,event 是合成事件对象,收集组件中真正的事件到执行路径,以及事件对象的合成通过 extractEvents 实现。
事件对象的合成和事件的收集
到这里我们应该清楚,root 上的事件监听被触发会引发事件对象的合成和事件的收集过程,这是为真正的事件触发做准备。
合成事件对象
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中拿到的事件对象并不是原生的事件对象,而是经过 React 合成的
SyntheticEvent
对象。它解决了不同浏览器之间的兼容性差异。抽象成统一的事件对象,解除开发者的心智负担。事件执行路径
当事件对象合成完毕,会将事件收集到事件执行路径上。什么是事件执行路径呢?
在浏览器的环境中,若父子元素绑定了相同类型的事件,除非手动干预,那么这些事件都会按照冒泡或者捕获的顺序触发。
在 React 中也是如此,从触发事件的元素开始,依据 fiber 树的层级结构向上查找,累加上级元素中所有相同类型的事件,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所有相同类型事件的数组,这个数组就是事件执行路径。通过这个路径,React 自己模拟了一套事件捕获与冒泡的机制。
下图是事件对象的包装和收集事件(冒泡的路径为例)的大致过程
因为不同的事件会有不同的行为和处理机制,所以合成事件对象的构造和收集事件到执行路径需要通过插件实现。一共有 5 种 Plugin:SimpleEventPlugin,EnterLeaveEventPlugin,ChangeEventPlugin,SelectEventPlugin,BeforeInputEventPlugin。它们的使命完全一样,只是处理的事件类别不同,所以内部会有一些差异。本文只以
SimpleEventPlugin
为例来讲解这个过程,它处理比较通用的事件类型,比如click、input、keydown
等。以下是 SimpleEventPlugin 中构造合成事件对象并收集事件的代码。
创建合成事件对象
这个统一的事件对象由
SyntheticEvent
函数构造而成,它自己遵循 W3C 的规范又实现了一遍浏览器的事件对象接口,这样可以抹平差异,而原生的事件对象只不过是它的一个属性(nativeEvent)。收集事件到执行路径
这个过程是将组件中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收集到数组中,等待下一步的批量执行。
先看一个例子,目标元素是 counter,父级元素是 counter-parent。
当点击 counter 时,父元素上的点击事件也会被触发,相继打印出:
实际上这是将事件以冒泡的顺序收集到执行路径之后导致的。收集的过程由
accumulateSinglePhaseListeners
完成。函数内部最重要的操作无疑是收集事件到执行路径,为了实现这一操作,需要在 fiber 树中从触发事件的源 fiber 节点开始,向上一直找到 root,形成一条完整的冒泡或者捕获的路径。同时,沿途路过 fiber 节点时,根据事件名,从 props 中获取我们真正写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push 到路径中,等待下一步的批量执行。
下面是该过程精简后的源码
注意,每次收集只会收集与事件源相同类型的事件,比如子元素绑定了 onClick,父元素绑定了 onClick 和 onClickCapture:
那么点击子元素时,收集的将是
onClickChild
和onClickParent
。收集的结果如下
合成事件对象如何参与到事件执行过程
上面我们说过,dispatchQueue 的结构如下面这样
event 就代表着合成事件对象,可以将它认为是这些 listeners 共享的一个事件对象。当清空 listeners 数组执行到每一个事件监听函数时,这个事件监听可以改变 event 上的 currentTarget,也可以调用它上面的 stopPropagation 方法来阻止冒泡。event 作为一个共享资源被这些事件监听消费,消费的行为发生在事件执行时。
事件执行
经过事件和事件对象收集的过程,得到了一条完整的事件执行路径,还有一个被共享的事件对象,之后进入到事件执行过程,从头到尾循环该路径,依次调用每一项中的监听函数。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事件冒泡和捕获的模拟,以及合成事件对象的应用,如下是从 dispatchQueue 中提取出事件对象和时间执行路径的过程。
模拟冒泡和捕获
冒泡和捕获的执行顺序是不一样的,但是当初在收集事件的时候,无论是冒泡还是捕获,事件都是直接 push 到路径里的。那么执行顺序的差异是如何体现的呢?答案是循环路径的顺序不一样导致了执行顺序有所不同。
首先回顾一下 dispatchQueue 中的 listeners 中的事件处理函数排列顺序:触发事件的目标元素的事件处理函数排在第一个,上层组件的事件处理函数依次往后排。
从左往右循环的时候,目标元素的事件先触发,父元素事件依次执行,这与冒泡的顺序一样,那捕获的顺序自然是从右往左循环了。模拟冒泡和捕获执行事件的代码如下:
其中判断事件执行阶段的依据inCapturePhase,它的来源在上面的透传透传事件执行阶段标志的内容里已经提到过。
至此,我们写在组件中的事件处理函数就被执行掉了,合成事件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一个公共角色,每个事件执行时,都会检查合成事件对象,有没有调用阻止冒泡的方法,另外会将当前挂载事件监听的元素作为 currentTarget 挂载到事件对象上,最终传入事件处理函数,我们得以获取到这个事件对象。
总结
源码中事件系统的代码量很大,我能活着出来主要是带着这几个问题去看的代码:绑定事件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事件系统和优先级的联系、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到底如何执行的。
总结一下事件机制的原理:由于 fiber 树的特点,一个组件如果含有事件的 prop,那么将会在对应 fiber 节点的 commit 阶段绑定一个事件监听到 root 上,这个事件监听是持有优先级的,这将它和优先级机制联系了起来,可以把合成事件机制当作一个协调者,负责去协调合成事件对象、收集事件、触发真正的事件处理函数这三个过程。
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发现更多技术文章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39108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