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nycoding / blog

A Github Issue Blog
22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暗时间》—— 信息时代的独立阅读者 #20

Open funnycoding opened 4 years ago

funnycoding commented 4 years ago

作者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前,精读细读 都是会首先做的事情。

作者从03年开始写博客,读了很多泛心理学领域的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亲子关系、心理咨询)之类的。

比阅读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思考,带着脑子和心去阅读,作者将这个称为「独立阅读」

厚颜无耻的自夸一下,我目前做的恰好就是独立阅读,读书的时候首先精度先抄一遍,同时嘴里读,脑子里想,在关键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在独立阅读中,我们对知识再次深度加工,和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体系去对照、印证、去碰撞,去对比,去分辨,然后破立、融合、存疑、延展、细化。

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的阅读, 看起来我们是在阅读一篇文章,但其实我们带入了自己的身心、思维、切身体验中的第一手素材。

在不要脸的自夸一句,我正在做的也是这样一件事,不谋而合

在这样的阅读中,一篇文本可能会帮助纠正我们知识体系中有问题的结论或预设,可能会为我们已经相对确立的结论提供更深刻的佐证,可能会帮助弥补我们知识体系中的短板,可能帮助我们去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知识体系中那些含糊、泛泛而谈的初步结论,可能打开了另一条新知识的分支。

另一方面,即便是文章本身看上去毫无逻辑,观点极端,论证偏颇,结构松散,也未必就对我们的思维成长没有益处。因为文章并非一个整体,如果打散了看,可能它在某句话上提出了一个你从未关注的视角,在某个极端上述说了一个你从未设想过的体验,在某一个论证上掰开了你从没有思考过的隐含节点,甚至某个你认为的谬论激发了你去整理和梳理自己既有的知识体系去进行反驳。这些对我们的思维和心智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

【这段说的太精彩了,哪怕某本书的评价不好,某些文章总体来看价值不高,但是将其细分,可能总有某个点能启发到你,甚至反过来想,从其失败处出发,借鉴失败经验,也能收获很多东西】

因此作者既喜欢看论证严谨、立论端正的 科学类文章,同时也喜欢看论证松散,经验主义,论点奇峰的文章。 因为对作者来说,真正没有意义的噪音不是这样,而是 人云亦云,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的文本。

【精髓,哪怕一个人很偏激,如果他对一件事的认识很深刻,那么你仍然可以从一个角度去深刻的认识事物,而那些人云亦云的书,则没有任何价值。】

在 「独立阅读」 中,我们的思维得以真正的成长,而不是成为他人的声音的跑马场,脑子里只有他人的言论,无所适从。

独立阅读」刚开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我们再阅读的时候会无意识的过滤掉 不符合我们既有知识和心智结构的知识,会无意识的以我们情感所钟意的方向去对事实和观点进行「再解释」,对不合我们立场、预期和情感诉求的文本弃之如敝履,对合我们立场、预期和情感诉求的文本则不假细究的其论证过程

【也就是我们认为不对的论点,我们就不去思考,我们认为对的,也不去思考其细节】

我们经常看上去在阅读思考,内心则只在字里行间寻求认同,寻找批判中的自尊加持,寻找吻合自己期许、令自己心安的断言结论。

独立思考是独立阅读的前提。而独立思考更多是一种人格,而不是一门技术

独立思考并不是充分条件,缺乏材料、知识、和经验的思考会成为空泛的无源之水,在阅读之外的调查、实践、观察功夫也是独立阅读的至关重要的成分。

【独立思考并不是单独存在的,首先需要你有大量自己的理论与观点,而这些来自于实践与观察】

缺乏独立精神的阅读,很多时候和看电视没有太大区别。我们的指尖划过屏幕,文字一行行流淌过我们的大脑,正如一帧帧的画面,而内心固执的东西仍然固执,无视的东西仍然无视,模糊的东西依旧模糊。经验和知识之间的鸿沟仍然长存,于是再好的文章也是:道理穿肠过,执念心中留。 稍微好一点的这是:留脑不留心。

因为缺乏深度介入的阅读,只不过是符号记忆,并没有和内心深层的结构整合,一到实践时:还是之前原来的一套自动模式。

如果你阅读是为了消遣,而不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丰富、清澈、灵活和成熟的话,那么确实没有必要深度独立阅读。

如果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成长,那么没有什么路是躺着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