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guanhui07 opened 5 years ago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_per_table 停止MYsql 服务器,修改参数(my.cnf加入innodb_file_per_table),并删除Inoodb相关文件(可以重建Data目录)。
支持行级锁 InnoDB支持行级锁。
行级锁可以最大程度地支持并发。
行级锁是由存储引擎层实现的。
将table_name加表级锁命令:lock table table_name write; 写锁会阻塞其它用户对该表的‘读写’操作,直到写锁被释放:unlock tables; 锁的开销越大,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 表级锁通常是在服务器层实现的。 行级锁是存储引擎层实现的。innodb的锁机制,服务器层是不知道的
5.4 阻塞和死锁 (1)阻塞是由于资源不足引起的排队等待现象。 (2)死锁是由于两个对象在拥有一份资源的情况下申请另一份资源,而另一份资源恰好又是这两对象正持有的,导致两对象无法完成操作,且所持资源无法释放。
参考条件: 事务 备份(Innobd免费在线备份) 崩溃恢复 存储引擎的特有特性 总结:Innodb大法好。
sort_buffer_size #定义了每个线程排序缓存区的大小,MySQL在有查询、需要做排序操作时才会为每个缓冲区分配内存(直接分配该参数的全部内存); join_buffer_size #定义了每个线程所使用的连接缓冲区的大小,如果一个查询关联了多张表,MySQL会为每张表分配一个连接缓冲,导致一个查询产生了多个连接缓冲; read_buffer_size #定义了当对一张MyISAM进行全表扫描时所分配读缓冲池大小,MySQL有查询需要时会为其分配内存,其必须是4k的倍数; read_rnd_buffer_size #索引缓冲区大小,MySQL有查询需要时会为其分配内存,只会分配需要的大小。
如何为缓存池分配内存: Innodb_buffer_pool_size,定义了Innodb所使用缓存池的大小,对其性能十分重要,必须足够大,但是过大时,使得Innodb 关闭时候需要更多时间把脏页从缓冲池中刷新到磁盘中;
存储、主机和操作系统方面:
主机架构稳定性;
I/O规划及配置;
Swap交换分区;
OS内核参数和网络问题。
应用程序方面:
应用程序稳定性;
SQL语句性能;
串行访问资源;
性能欠佳会话管理;
这个应用适不适合用MySQL。
数据库优化方面:
内存;
数据库结构(物理&逻辑);
实例配置。
1)MySQL
2)msyqladmin:MySQL客户端,可进行管理操作
3)mysqlshow:功能强大的查看shell命令
4)show [SESSION | GLOBAL] variables:查看数据库参数信息
5)SHOW [SESSION | GLOBAL] STATUS:查看数据库的状态信息
6)information_schema:获取元数据的方法
7)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Innodb引擎的所有状态
8)SHOW PROCESSLIST:查看当前所有连接session状态
9)explain:获取查询语句的执行计划
10)show index:查看表的索引信息
11)slow-log:记录慢查询语句
12)mysqldumpslow:分析slowlog文件的
1)Zabbix:监控主机、系统、数据库(部署zabbix监控平台)
2)pt-query-digest:分析慢日志
3)MySQL slap:分析慢日志
4)sysbench:压力测试工具
5)MySQL profiling:统计数据库整体状态工具
6)Performance Schema:MySQL性能状态统计的数据
7)workbench:管理、备份、监控、分析、优化工具(比较费资源)
1)show processlist;
2)explain select id ,name from stu where name='clsn'; # ALL id name age sex;
select id,name from stu where id=2-1 函数 结果集>30;show index from table;
3)通过执行计划判断,索引问题(有没有、合不合理)或者语句本身问题;
4)show status like '%lock%'; # 查询锁状态
kill SESSION_ID; # 杀掉有问题的session。
1)查看slowlog,分析slowlog,分析出查询慢的语句;
2)按照一定优先级,一个一个排查所有慢语句;
3)分析top SQL,进行explain调试,查看语句执行时间;
4)调整索引或语句本身。
cpu: vmstat、sar top、htop、nmon、mpstat;
mem: free、ps-aux;
IO设备(磁盘、网络): iostat、ss、netstat、iptraf、iftop、lsof;
Cpu负载高,IO负载低:
1)内存不够;
2)磁盘性能差;
3)SQL问题--->去数据库层,进一步排查SQL 问题;
4)IO出问题了(磁盘到临界了、raid设计不好、raid降级、锁、在单位时间内tps过高);
5)tps过高:大量的小数据IO、大量的全表扫描。
IO负载高,Cpu负载低:
1)大量小的IO写操作:
autocommit,产生大量小IO;IO/PS,磁盘的一个定值,硬件出厂的时候,厂家定义的一个每秒最大的IO次数。
2)大量大的IO 写操作:SQL问题的几率比较大
IO和cpu负载都很高:
硬件不够了或SQL存在问题。
定位问题点吮吸:硬件-->系统-->应用-->数据库-->架构(高可用、读写分离、分库分表)。
根据数据库类型,主机CPU选择、内存容量选择、磁盘选择:
1)平衡内存和磁盘资源;
2)随机的I/O和顺序的I/O;
3)主机 RAID卡的BBU(Battery Backup Unit)关闭。
CPU的两个关键因素:核数、主频
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选择:
1)CPU密集型:计算比较多,OLTP - 主频很高的cpu、核数还要多
2)IO密集型:查询比较,OLAP - 核数要多,主频不一定高的
1)根据存储数据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存储设备;
2)配置合理的RAID级别(raid5、raid10、热备盘);
3)对与操作系统来讲,不需要太特殊的选择,最好做好冗余(raid1)(ssd、sas、sata)。
4)raid卡:
主机raid卡选择: 实现操作系统磁盘的冗余(raid1); 平衡内存和磁盘资源; 随机的I/O和顺序的I/O; 主机raid卡的BBU(Battery Backup Unit)要关闭。
使用流量支持更高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网卡、HBA卡)
MySQL尽量避免使用swap。
阿里云的服务器中默认swap为0。
IO: raid、no lvm、ext4或xfs、ssd、IO调度策略。
Swap调整(不使用swap分区) /proc/sys/vm/swappiness的内容改成0(临时),/etc/sysctl. conf上添加vm.swappiness=0(永久)
这个参数决定了Linux是倾向于使用swap,还是倾向于释放文件系统cache。在内存紧张的情况下,数值越低越倾向于释放文件系统cache。
当然,这个参数只能减少使用swap的概率,并不能避免Linux使用swap。
修改MySQL的配置参数innodbflush method,开启O_DIRECT模式:
这种情况下,InnoDB的buffer pool会直接绕过文件系统cache来访问磁盘,但是redo log依旧会使用文件系统cache。
值得注意的是,Redo log是覆写模式的,即使使用了文件系统的cache,也不会占用太多。
IO调度策略:
系统参数调优 vim/etc/sysctl.conf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535:# 用户端口范围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4096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fs.file-max=65535:# 系统最大文件句柄,控制的是能打开文件最大数量
SQL优化方向:执行计划、索引、SQL改写。
架构优化方向:高可用架构、高性能架构、分库分表。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04367
show variables like 'innodb_file_per_table 停止MYsql 服务器,修改参数(my.cnf加入innodb_file_per_table),并删除Inoodb相关文件(可以重建Data目录)。
支持行级锁 InnoDB支持行级锁。
行级锁可以最大程度地支持并发。
行级锁是由存储引擎层实现的。
将table_name加表级锁命令:lock table table_name write; 写锁会阻塞其它用户对该表的‘读写’操作,直到写锁被释放:unlock tables; 锁的开销越大,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 表级锁通常是在服务器层实现的。 行级锁是存储引擎层实现的。innodb的锁机制,服务器层是不知道的
5.4 阻塞和死锁 (1)阻塞是由于资源不足引起的排队等待现象。 (2)死锁是由于两个对象在拥有一份资源的情况下申请另一份资源,而另一份资源恰好又是这两对象正持有的,导致两对象无法完成操作,且所持资源无法释放。
参考条件: 事务 备份(Innobd免费在线备份) 崩溃恢复 存储引擎的特有特性 总结:Innodb大法好。
sort_buffer_size #定义了每个线程排序缓存区的大小,MySQL在有查询、需要做排序操作时才会为每个缓冲区分配内存(直接分配该参数的全部内存); join_buffer_size #定义了每个线程所使用的连接缓冲区的大小,如果一个查询关联了多张表,MySQL会为每张表分配一个连接缓冲,导致一个查询产生了多个连接缓冲; read_buffer_size #定义了当对一张MyISAM进行全表扫描时所分配读缓冲池大小,MySQL有查询需要时会为其分配内存,其必须是4k的倍数; read_rnd_buffer_size #索引缓冲区大小,MySQL有查询需要时会为其分配内存,只会分配需要的大小。
如何为缓存池分配内存: Innodb_buffer_pool_size,定义了Innodb所使用缓存池的大小,对其性能十分重要,必须足够大,但是过大时,使得Innodb 关闭时候需要更多时间把脏页从缓冲池中刷新到磁盘中;
存储、主机和操作系统方面:
主机架构稳定性;
I/O规划及配置;
Swap交换分区;
OS内核参数和网络问题。
应用程序方面:
应用程序稳定性;
SQL语句性能;
串行访问资源;
性能欠佳会话管理;
这个应用适不适合用MySQL。
数据库优化方面:
内存;
数据库结构(物理&逻辑);
实例配置。
1)MySQL
2)msyqladmin:MySQL客户端,可进行管理操作
3)mysqlshow:功能强大的查看shell命令
4)show [SESSION | GLOBAL] variables:查看数据库参数信息
5)SHOW [SESSION | GLOBAL] STATUS:查看数据库的状态信息
6)information_schema:获取元数据的方法
7)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Innodb引擎的所有状态
8)SHOW PROCESSLIST:查看当前所有连接session状态
9)explain:获取查询语句的执行计划
10)show index:查看表的索引信息
11)slow-log:记录慢查询语句
12)mysqldumpslow:分析slowlog文件的
1)Zabbix:监控主机、系统、数据库(部署zabbix监控平台)
2)pt-query-digest:分析慢日志
3)MySQL slap:分析慢日志
4)sysbench:压力测试工具
5)MySQL profiling:统计数据库整体状态工具
6)Performance Schema:MySQL性能状态统计的数据
7)workbench:管理、备份、监控、分析、优化工具(比较费资源)
1)show processlist;
2)explain select id ,name from stu where name='clsn'; # ALL id name age sex;
select id,name from stu where id=2-1 函数 结果集>30;show index from table;
3)通过执行计划判断,索引问题(有没有、合不合理)或者语句本身问题;
4)show status like '%lock%'; # 查询锁状态
kill SESSION_ID; # 杀掉有问题的session。
1)查看slowlog,分析slowlog,分析出查询慢的语句;
2)按照一定优先级,一个一个排查所有慢语句;
3)分析top SQL,进行explain调试,查看语句执行时间;
4)调整索引或语句本身。
cpu: vmstat、sar top、htop、nmon、mpstat;
mem: free、ps-aux;
IO设备(磁盘、网络): iostat、ss、netstat、iptraf、iftop、lsof;
Cpu负载高,IO负载低:
1)内存不够;
2)磁盘性能差;
3)SQL问题--->去数据库层,进一步排查SQL 问题;
4)IO出问题了(磁盘到临界了、raid设计不好、raid降级、锁、在单位时间内tps过高);
5)tps过高:大量的小数据IO、大量的全表扫描。
IO负载高,Cpu负载低:
1)大量小的IO写操作:
autocommit,产生大量小IO;IO/PS,磁盘的一个定值,硬件出厂的时候,厂家定义的一个每秒最大的IO次数。
2)大量大的IO 写操作:SQL问题的几率比较大
IO和cpu负载都很高:
硬件不够了或SQL存在问题。
定位问题点吮吸:硬件-->系统-->应用-->数据库-->架构(高可用、读写分离、分库分表)。
根据数据库类型,主机CPU选择、内存容量选择、磁盘选择:
1)平衡内存和磁盘资源;
2)随机的I/O和顺序的I/O;
3)主机 RAID卡的BBU(Battery Backup Unit)关闭。
CPU的两个关键因素:核数、主频
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选择:
1)CPU密集型:计算比较多,OLTP - 主频很高的cpu、核数还要多
2)IO密集型:查询比较,OLAP - 核数要多,主频不一定高的
1)根据存储数据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存储设备;
2)配置合理的RAID级别(raid5、raid10、热备盘);
3)对与操作系统来讲,不需要太特殊的选择,最好做好冗余(raid1)(ssd、sas、sata)。
4)raid卡:
使用流量支持更高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网卡、HBA卡)
MySQL尽量避免使用swap。
阿里云的服务器中默认swap为0。
IO: raid、no lvm、ext4或xfs、ssd、IO调度策略。
Swap调整(不使用swap分区) /proc/sys/vm/swappiness的内容改成0(临时),/etc/sysctl. conf上添加vm.swappiness=0(永久)
这个参数决定了Linux是倾向于使用swap,还是倾向于释放文件系统cache。在内存紧张的情况下,数值越低越倾向于释放文件系统cache。
当然,这个参数只能减少使用swap的概率,并不能避免Linux使用swap。
修改MySQL的配置参数innodbflush method,开启O_DIRECT模式:
这种情况下,InnoDB的buffer pool会直接绕过文件系统cache来访问磁盘,但是redo log依旧会使用文件系统cache。
值得注意的是,Redo log是覆写模式的,即使使用了文件系统的cache,也不会占用太多。
IO调度策略:
系统参数调优 vim/etc/sysctl.conf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535:# 用户端口范围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4096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fs.file-max=65535:# 系统最大文件句柄,控制的是能打开文件最大数量
SQL优化方向:执行计划、索引、SQL改写。
架构优化方向:高可用架构、高性能架构、分库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