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shenxian1 / OpenMindClass

开智越读会友。开智正典精读,越读悦读阅读。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v3.0
185 stars 56 forks source link

《创造知识的企业 》|03W 开智精读公告 #22

Closed heshenxian1 closed 5 years ago

heshenxian1 commented 5 years ago

Hi~ 开智的小伙伴

开智正典阅读 第二季主题为「学习」。在12月、1月、2月的第 2 周,咱们一起阅读:创造知识的企业 (豆瓣)

可搭配如下选读:

请小伙伴儿在 在 02wd6(181215)23:42 前,将卡片笔记回复到本 Issue 下,读书卡片格式和示范详见 卡片笔记撰写指南

提交格式

# 阅读章节名称
## 术语卡
## 人名卡
## 反常识卡
## 金句卡
## 行动卡
## 技巧卡
## 任意卡

注意

如果时间紧张,建议完成最小行动,优先选择撰写反常识卡、术语卡、人名卡,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

不用贪多,每周选一章精读即可。

「学习」主题导读请看学习| 02Season「越读书单」领取 · Issue #19 · heshenxian1/OpenMindClass

RachyJ commented 5 years ago

反常识卡

日本企业的成功源于其在「组织知识创造」方面的技能和专长,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创造新知识、传播新知识以及将新知识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中的能力。组织知识创造是日本企业独特的创新方式,它们特别擅长持续地、渐进地、螺旋式地创新。(原来以为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其「匠人精神」)

出处: 《创造知识的企业》2006,p1

RachyJ commented 5 years ago

术语卡:形式知识

术语卡:暗默知识

heshenxian1 commented 5 years ago

任意卡

内隐知识或暗默知识的认识论底层,是对客观主义的认识论之否定。

这里有一个反常识点——人和知识不是分离的。或者说,知识,一定是与 人捆绑在一起的。知识的传递和生发,离不开一个具体的「场」,这个场可以是咖啡吧,图书馆,一座城,一个车厢里,发生在两个鲜活个体间,一个开放对话的团体,或者是一个共同推进的项目中。

阳志平在安人书院中推荐杰作《个人知识》,能帮助我们更深刻理解知识与学习如何在个体与组织中生发迁移。

认知科学习惯将暗默知识(tacit knowledge)翻译为“内隐知识”。它来自英国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的著作《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之后,美国心理学家雷伯(A.S.Reber)在其基础上做了大量研究,于1967年在著作《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中正式提出了内隐学习理论。

这本书即波兰尼的经典之作。在此书中,他系统提出了自己的内隐知识观念。影响了之后认知科学的发展。另一本《认知与存在》,继续对自己的学说进行了完善。如波兰尼所言:

自休谟与洛克以来,客观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经得起经验的检验,不得超越经验,如果知识与经验冲突,人们必须随时准备抛弃这种“知识”。依据这种认识论,我们必须尽力排除求知过程之中的个人系数,才能达至完全客观的理想该书认为,这种以主客观分离为基础的认识论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有害的。事实上,求知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个人怀着责任感与普遍性意图、从启发性前兆不断趋近真实的过程,一旦缺少了个人的求知热情与参与,任何有意义的知识都无法获得。而个人对求知的寄托、科学社群对知识主张的共识,以及社会对自由思维的尊重,都是人类知识增长过程中环环相扣的要素。

RachyJ commented 5 years ago

任意卡

image

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

  1. 共同化 - 互动的「场」里,成员间相互分享彼此经历和心智模式,产生「共感知识」
  2. 表出化 - 通过对话或集体反思,以比喻、类比的方式,产生「概念知识」
  3. 联结化 - 新创造的知识与其他部门现有知识形成「网络」,产生「系统知识」,例如原型和新的组件技术
  4. 内在化 - 知识体验在新产品、服务或管理上,产生「操作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