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blue / learn

各学科知识
11 stars 3 forks source link

鸡尾酒会效应 #485

Open huangblue opened 7 years ago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我们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鸡尾酒会中,所有的人都在用差不多的音量三五成群地谈话。你正在与某个或者某些人交谈,在你们谈话过程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与你交谈的人们所说的话,以及你自己对那些人所说的话之外,其他的声音事实上都被你忽略,等同于并不存在。但是,如果另外一群人的谈话中突然出现你的名字,甚至可能是在他们离你并不是很近的情况下,你都会瞬间捕捉到那个声音,就好像它突然冲进了你的耳朵一样。奇怪的是,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那些人一直在以同样的音量、在同样的距离外交谈,但是你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在你听到那个声音之前的部分全部被过滤了。 这就是所谓的“鸡尾酒会效应”,该效应是由柯林·奇瑞于1953年第一次注意到之后命名的。当时,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为机场解决空中交通控制面临的各种问题。那个时候,控制员要从控制塔通过大喇叭获取飞行员的声音信息,并从众多飞行员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特定飞行员的声音,这种情况使空中交通控制中的通讯问题非常棘手。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9%B8%A1%E5%B0%BE%E9%85%92%E4%BC%9A%E6%95%88%E5%BA%94/1934902?fr=aladdin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背景 在嘈杂的室内环境中,比如在鸡尾酒会中,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声源:多个人同时说话的声音、餐具的碰撞声、音乐声以及这些声音经墙壁和室内的物体反射所产生的反射声等。在声波的传递过程中,不同声源所发出的声波之间(不同人说话的声音以及其他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以及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会在传播介质(通常是空气)中相叠加而 形成复杂的混合声波。因此,在到达听者外耳道的混合声波中已经不存在独立的与各个声源相对应的声波了。然而,在这种声学环境下,听者却能够在相当的程度上听懂所注意的目标语句。听者是如何从所接收到的混合声波中分离出不同说话人的言语信号进而听懂目标语句的呢?这就是Cherry在1953年所提出的著名的“鸡尾酒会”问题(Cherry, 1953)。[1] 自Cherry提出“鸡尾酒会”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量的科学家试图去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试图制造一个计算机言语识别的智能系统使其具有在嘈杂环境中识别目标语句的功能。但到目前为止,“鸡尾酒会”问题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1] 原理 听觉注意原理 这是因为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会将一些无关的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在始终监察着外界的刺激,一旦有一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刺激,就能立即引起注意。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大脑对声音都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判断,然后才决定听或不听。[2] 声学原理 “鸡尾酒会效应”在声学中是指人耳的掩蔽效应。在鸡尾酒会嘈杂的人群中,两人可以顺利交谈,尽管周围噪声很大,但两人耳中听到的是对方的说话声,你们似乎听不到谈话内容以外的各种噪音。因为你们已经把各自的关注重点(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放在谈话主题上了。 掩蔽效应指人的耳朵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而对于不敏感的声音,反应则较不为敏感。例如在声音的整个频率谱中,如果某一个频率段的声音比较强,则人就对其它频率段的声音不敏感了。应用此原理,人们发明了mp3等压缩的数字音乐格式,在这些格式的文件里,只突出记录了人耳朵较为敏感的中频段声音,而对于较高和较低的频率的声音则简略记录,从而大大压缩了所需的存储空间。在人们欣赏音乐时,如果设备对高频响应得比较好,则会使人感到低频响应不好,反之亦然。 [2] 应用 广告中的应用 简而言之,研究广告中的“鸡尾酒效应”就是研究运用什么样的手段 ,使得一个广告在众多广告或繁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被观众注意到。[3] 教学中的应用 鸡尾酒会效应和遮蔽效应诠释了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原理,使我们对于注意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注意的原理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对于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内部动机的把握 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4] 军事上的应用 从以上对鸡尾酒会的解释可以看出,军事侦察也同样可以模仿这种人类特有的效应,实现信息的提取。首先,军事侦察的目的是从复杂的电磁环境 中,发现并跟踪感兴趣的信号,如敌方电台的电磁信号等。军事侦察所实现的目的与人的双耳听觉系统相似, 即从复杂的背景环境中提取有用的信号;而且, 军事侦察同样需要确定目标的方位、内容、特征等。[5] 两种实例现象 1、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声音上,或当我们的听觉器官突然受到某个刺激的时候。举例来说,当我们和朋友在一个鸡尾酒会或某个喧闹场所谈话时,尽管周边的噪音很大,我们还是可以听到朋友说的内容。 2、在远处突然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我们会马上注意到。又比如,在周围交谈的语言都不是我们的母语时,我们可以注意到较远处以母语说出的话语。我们所注意的声源所发的音量,感觉上会是其他同音量的声源的三倍。将不同的对话用麦克风录下来相比较,就可以发现很大的差别。[6] 与注意的关系 这一法则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我们的注意。我们注意的似乎都是对我们重要的事物,而不去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物,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妇女怀孕之后开始注意其他怀孕的妇女,而在此前所有的孕妇对她都没有吸引力。我们做梦之后,往往只记得那些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梦境,其他的梦境就会很快忘却。911事件之后,经常有人说在这里或那里看到了“11”这一数字,似乎它是突然间从沮丧物化出来的数字。其实这些“11”数字在那里一个也没有变,改变了的只是对它的看法,或者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变化了的是我们观察到的,过去只是被动地看到了。 无所不在的大量信息每天都在纷扰和影响着我们的注意力,因而造成大脑紧张。在找到如何让这种紧张压力减到最低程度的办法之前,理解我们注意力的工作方式是很有脾益的。 注意力是一种生存机制。如果没有它,我们早就在知觉和信息的洪流猛浪中溺水而死了。 刺耳的噪声和敏锐的知觉会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强行进入我们的意识之中,这是很有意义的。我们的感觉总是保持警觉状态,尽管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别的作用,这就是我们生存机制的一部分,凭借这一机制,当一只猛虎藏在树丛后伺机扑向我们的时候,人体机能会确保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危险。不过,说来也怪,一些微妙得多的信号经常也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在一个人声嘈杂的鸡尾酒会中,穿过所有的噪音,突然听到有人在说你的名字,哪怕在这之前,你压根儿就没听见说话人说的一个字。有过这种经历吧?这就叫做“鸡尾酒会效应”,这是早在1953年就已创造出来的一个术语,这种效应可是跟醉酒反应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起码在这里是如此。 鸡尾酒会效应为有关注意力的一个最为奇妙的事实真相贴上了标签:在任何特定时刻,你的大脑中暂存的内容比你实际意识到的内容多出很多。然而,大脑注意到什麼,并不意味着你就明确意识到什麼。[2] 涉及心理学模型 过滤器模型 “过滤器模型”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E.Broadbent)提出。他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感觉通道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高级中枢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对外界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过滤和调节。过滤按照“全或”的原则,只允许一条通道上的信息经过并进行加工,其余通道则全部关闭。 衰减模型 衰减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Treisman)提出。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的,信息在通路上并不完全被阻断,而只是被减弱,其中重要的信息可以得到高级的加工并反映到意识中。双耳听音实验发现,被试能觉察出追随耳中87%的词以及非追随耳中8%的词。这表明,被试可以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信息,但信息有不同程度的衰减。目前,人们倾向于把上述两个模型合并,称为过滤器—衰减模型。 容量分配模型 “容量分配模型”是由心理学家卡里曼(Kahneman)提出。他把注意看成资源和容量,而这种资源和容量是有限的。这些资源可以灵活地分配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甚至同时做多件事情,但完成任务的前提是所要求的资源和容量不超过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容量。例如,在无人的高速公路上,熟练的汽车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车内的人说话。他之所以能够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所要求的注意容量没有超出他所能提供的容量。若在行人拥挤的街道上开车,大量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占用了他的注意容量,他也就不能再与同伴聊天了。 外部世界纷繁复杂,随时都有大量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但是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又是有限的,因此人就要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使人能够对这些刺激进行精细的加工。人的意识的这种属性就是注意。[2] 参考资料 [1] “鸡尾酒会”环境中的知觉线索的去掩蔽作用.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6-09-19] [2] 鸡尾酒会效应.中文百科在线 [引用日期2016-09-19] [3] 论广告中的“鸡尾酒效应”.中国知网 [引用日期2016-09-19]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鸡尾酒会效应(英语:cocktail party effect)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该效应揭示了人类听觉系统中令人惊奇的能力,即我们可以在噪声中谈话。 鸡尾酒会现象是图形-背景现象的听觉版本。这里的“图形”是我们所注意或引起我们注意的声音,“背景”是其他的声音。 中文名 鸡尾酒会效应 外文名 cocktail party effect 基本释义 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 归属学科 认知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