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blue / learn

各学科知识
11 stars 3 forks source link

网络起源 #95

Open huangblue opened 7 years ago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http://wenda.tianya.cn/m/question/3a46a35ada556cc5

回答(9) 伍宇轩2009-02-18 08:14:41 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        从ARPANET到NSFNET        70年代,美国国防部开始进行DARPA计划,开始架设高速且有弹性的网络,重点是当美、前苏两地间的网络如果断线时,资料仍可经由别的国家绕道,到达目的地。而这项计划的成果就是ARPANET。之后随冷战的解冻,ARPANET也慢慢开放给民间使用。但是美国基于军事安全上的考虑,另外成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NSFNET,专门负责全球性民间的网络交流。这就是美国的INTERNET。        从英文上来说,Internet与INTERNET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INTERNET:指的就是美国的NSFNET,也就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单在美国的这个部分。        Internet:则泛指“全世界”各国家利用ICP/IP通讯协定所建立的各种网络(范围包括全世界而不单指某一地)。目前你使用电脑拨号上网,就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喔!        虽然美国政府拥有Internet的很多权限,但是为了科技的发展,美国本身并没有对网络上的任何行为收取大量的权利金(因为国际互联网是美国政府出钱研究开发的),所以很多的研究机构,得以以很低的成本加入Internet技术与服务的研究开发,Internet也因此得以发展成全世界最广的网络。        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Internet的吗?        其实不是喔!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有些资料,例如金融、电信、国家机密等通常不采用一般的Internet网络传输。例如:电信的服务,因为资料量相当大,电信局通常会自己维护一个电信网络。同样地,银行的财务系统也是独立的网络,通常是向电信局租的。金融系统必须非常重视安全性与速度,如果接到Internet上的话,就可能会发生黑客入侵的现象,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个人或银行财产上的损失。        其实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网络,并不仅限于我们所认识的Internet,例如各银行间有自己的财政系网络;航空业也有自己互通讯息的网络;军事单位有战管的网络;先进的欧美国家,一直都有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开发,这些也都是一个一个的网络。“国际互联网”在其中只是一个规模最大、最热门、也是最开放的一个。 0 0 添加评论(0) clhua2209-02-18 英特网?这是与军事分不开的。

得先说说计算机。话说在N十年前,计算机尚未普及之时……

计算机最初是用于战争中的弹药预算及弹道运算,特别是美国得到了德国科学家开始使用弹道导弹,计算机被用来代替人的大规模运算,来提高军事行动的决策速度。越南战争结束时,美军来不及撤走自己的物品,当北越军队到达美军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己方每一个设施摧毁需要的弹药量……这个就提到这里。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联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0 0 添加评论(0) XIAYAOZHEN09-02-18 计算机 0 0 添加评论(0) 大海的女儿0009-02-18 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联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0 0 添加评论(0) dgut10240009-02-18 英特网?这是与军事分不开的。

得先说说计算机。话说在N十年前,计算机尚未普及之时……

计算机最初是用于战争中的弹药预算及弹道运算,特别是美国得到了德国科学家开始使用弹道导弹,计算机被用来代替人的大规模运算,来提高军事行动的决策速度。越南战争结束时,美军来不及撤走自己的物品,当北越军队到达美军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己方每一个设施摧毁需要的弹药量……这个就提到这里。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 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效率极好的协议簇。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0 0 添加评论(0) 3302414509-02-18 我也不是很清楚,最初好像是应用于军事,后来就直接发展成今天的INTER网了 0 0 添加评论(0) kennycxiu09-02-18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 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2个著名的科学教育网CSNET和BITNET先后建立。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划建立了13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及国家教育科技网。随后替代了ARPANET的骨干地位。 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第一代:远程终端连接   20世纪60年代早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只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之间无法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阶段(局域网)   20世纪60年代中期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网、用户资源子网。   终端用户可以访问本地主机和通信子网上所有主机的软硬件资源。   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广域网、Internet)   1981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开放体系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实现互连。   TCP/IP协议的诞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交互性:网上电视点播、电视会议、可视电话、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络图书馆等高速、可视化。   中国的网络发展史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我国的INTERNET的发展以1987年通过中国学术网CANET向世界发出第一封E-mail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四大主流网络体系,即:中科院的科学技术网CSTNET;国家教育部的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原邮电部的CHINANET和原电子部的金桥网CHINAGBN。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 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0 0 添加评论(0) zib00709-02-18 美国为了预防被摧毁信息中心 想见其网络 使的信息中心的信息可以在网络上传递共享 而无法被摧毁 0 0 添加评论(0) nk021209-08-11 互 联 网 发 展 史

1、什么是Internet? Internet是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网间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上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以千万计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

2、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

I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从六十年代起,由ARPA提供经费,联合计算机公司和大学共同研制而发展起来的ARPAnet网络。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A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而不象以前的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盈利的组织―先进网络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 &Science 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联通。

Internet的第二次飞跃归功于Internet的商业化,商业机构一踏入Internet这一陌生世界,很快发现了它在通信、资料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于是世界各地的无数企业纷纷涌入Internet,带来了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飞跃。

3、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关于中国公用数据通信网 我国已建立了四大公用数据通信网,为我国Internet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ChinaPAC)。该网于1993年9月开通,1996年底已覆盖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和一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与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

(2)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该网于1994年开通,1996年底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国的四大互联网的骨干大部分都是采用ChinaDDN。

(3)中国公用帧中继网(ChinaFRN)。该网已在我国的8大区的省会城市设立了节点,向社会提供高速数据和多媒体通信。

(4)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该网于1995年与Internet互联,物理节点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城市,业务范围覆盖所有电话通达的地区。1998年7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骨干网二期工程开始启动。二期工程将八个大区间的主干带宽扩充至155M,并且将八个大区的节点路由器全部换成千兆位路由器。

2000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利用n*10Gbps DWDM和千兆位路由器技术,对ChinaNet进行了大规模扩容。目前,ChinaNet网络节点间的路由中继由155M提升到2.5Gbps,提速16倍,到2000年底ChinaNet国内总带宽已达800Gbps,到2001年3月份国际出口总带宽突破3Gbps。

关于中国Internet的发展阶段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E-mail Only)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发展经历如下:

1986 : Dial up (Terminal)

1990 : X.25 (1989.11: CNPAC,1993.9: CHINAPAC)

1993.3 : Leased Line(DECnet) (Email Only)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Full Function Connection)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2000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163万台,拨号上网计算机:839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其中专线上网的用户人数为454万,拨号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793万,同时使用专线与拨号的用户人数为403万。除计算机外同时使用其它设备(移动终端、信息家电)上网的用户人数为107万。CN下注册的域名128362个,WWW站点242739个,国际出口带宽3257Mbps。

详情可参考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Internet发展大事记》。 中国目前有十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互联网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互联网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200家左右。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正在建设的有:亚太2号海底光缆、中美海底光缆、亚欧海底光缆。1999年共有13条国内干线光缆投入使用或试运行。光缆总长100万公里。国内互联网骨干网络对原有信道全面扩容,中继电路以155M为主。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建设,互联网骨干网带宽可达2.5G-40G。

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冷荣泉介绍,我国因特网骨干网从1996年至今已经历了3个阶段:1996年之前,多数采用64K至2M传输通道;1997年至1999年多为2M至115M的通道;2000年到2001年从115M跳到了2.5G;从2002年开始,将逐步进入10G时代。

2002年1月11日,中国电信上海―杭州10G IP over DWDM建成开通,该通道所构建的长途波分复用传输系统,采用了思科公司长途波分复用系统和系列高速互联网路由器。这一系统已被世界各地的大型电信运营商用于构建规模庞大、运行快速稳定的“IP+Optical”网络,并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这条全国最宽的数据通信通道的开通,标志着我国因特网骨干传输网从2.5G步入10G时代,标志着中国电信数据传输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电信的数据网已经成为真正的高速数据网络、海量带宽网。

关于中国十大互联网简况

目前我国有10家网络运营商(即十大互联网络单位),有200家左右有跨省经营资格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十大互联网络单位分别是:

(1)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2)中国科技网(CSTNET)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4)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已并入网通)

(5)中国联通互联网(UNINET) (6)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

(7)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 (8)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9)中国长城互联网(CGWNET) (10)中国卫星集团互联网(CSNET)

其中非营利单位有四家: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和中国长城互联网。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都拥有独立的国际出口。调查显示,截止2001年9月30日,我国的国际出口带宽总和已达到5724M(见下图,未包括中国长城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数据),与CNNIC在2001年1月的互联网统计调查报告中公布的2799M相比,我国大陆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国际出口带宽增加了2925M,增幅为105%。其中,与美国相连的有4023M(占70.3%),与日本相连的有314M,与韩国相连的有251M,与中国香港相连的有749M,与中国澳门相连的有14M,还与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连。另外,这十大互联网络单位与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之间的连接带宽也达到3558M。我国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相互连接带宽数,以及我国部分ISP与十大互联网单位之间的连接带宽数和国际出口带宽情况请参考中国互联网联接带宽Flash图。

4、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

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

第三,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互联网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已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5、Internet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Internet发展经历了研究网、运行网和商业网3个阶段。至今,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知道Internet的确切规模。Internet正以当初人们始料不及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今天的Internet已经从各个方面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可以随时从网上了解当天最新的天气信息、新闻动态和旅游信息,可看到当天的报纸和最新杂志,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炒股、网上购物、收发电子邮件,享受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等。

Internet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当今世界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信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新的源动力,并且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互联网络及其应用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并且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Internet已经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蓝图。纵观Internet的发展史,可以看出Internet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替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等的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三十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话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十到二十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综上所述,随着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趋势的加强,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真正的多网合一、多业务综合平台和智能化的平台,未来的互联网是移动+IP+广播多媒体的网络世界,它能融合现今所有的通信业务,并能推动新业务的迅猛发展,给整个信息技术产业带来一场革命。 0 0 添加评论(0)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http://www.ituring.com.cn/tupubarticle/5068 图灵社区 · 文章 一 互联网的起源

源于阿帕网

1968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组建了一个计算机网,名为 ARPANET(英文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的缩写,又称“阿帕”网)。按央视的数据,新生的“阿帕”网获得了国会批准的 520 万美元的筹备金及两亿美元的项目总预算,是当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的 3 倍。时逢美苏冷战,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被苏联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所以需要设计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他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信网取得联系。

1969 年,“阿帕”网第一期投入使用,有 4 个节点,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它州州立大学。位于各个结点的大型计算机采用分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通信交换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一年后“阿帕”网扩大到 15 个节点。1973 年,“阿帕”网跨越大西洋利用卫星技术与英国、挪威实现连接,扩展到了世界范围。

互联网就萌芽于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互联网起源于美苏冷战。

小故事

互联网发送的第一个信息是“L”和“O”

1969 年 10 月 29 日晚上 10 点 30 分,克兰罗克在洛杉矶向在斯坦福的比尔·杜瓦传递信息。这是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 Login,意思是“登录”。在打入“Lo”后,系统死机了,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信无法继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通信试验仅仅传送了两个字母“Lo”。

成为互联网

1975 年,“阿帕”网由美国国防部通信处接管。在全球,已有大量新的网络出现,如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CSNET)、加拿大网络(Canadian Network CDnet)、因时网(Because It's Time Network, BITNET)等。

1982 年中期“阿帕”网被停用过一段时间,直到 1983 年“阿帕”网被分成两部分,即用于军事和国防部门的军事网(MILNET)以及用于民间的“阿帕”网版本。用于民间的“阿帕”网改名为互联网。

在同一年,“阿帕”网的 TCP/IP 协议在众多网络通信协议中最终胜出,成为我们至今共同遵循的网络传输控制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 / 因特网协议,又名网络通信协议,是 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 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 IP 协议和传输层的 TCP 协议组成(来源于百度百科)。TCP/IP 协议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从此,全球的通信设施用上了同一种语言。

1991 年 8 月 6 日,蒂姆·伯纳斯·李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贴上了 alt.hypertext 新闻组,通常我们认为这一天万维网公共服务在互联网上首次亮相。万维网是我们熟知的环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WWW)的缩写,有时我们也称之为“Web”或“W3”,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网”等。WWW 可以让 Web 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 Web 服务器上的页面。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送协议)则定义了 Web 客户端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HTTP 提供了访问超文本信息的功能,是 Web 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

与 HTTP 一同构成计算机间交换信息所使用的语言的还包括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为“网页创建和其他可在网页浏览器中看到的信息”设计的一种标记语言(来源于维基百科)。“超文本”是指页面内可以包含图片、链接,甚至音乐、程序等非文字元素。

小故事

免费的万维网

1993 年 4 月 30 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并不收取任何费用。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放弃了专利申请,将自己的创造无偿地贡献给人类。

中国互联网

1987 年 9 月 20 日 20 点 55 分,按照 TCP/IP 协议,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这封邮件以英德两种文字书写,内容是“:Across the Great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标志着中国与国际计算机网络已经成功连接。

在此后,中国用了近 7 年的时间真正接入互联网。这七年标志性的事件包括:

——1988 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采用 X.25 协议,使本单位的 DECnet 成为西欧中心 DECnet 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

——1989 年 11 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 NCFC)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实施。

——1990 年 11 月 28 日,中国注册了国际顶级域名 CN,在国际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唯一标识。最初,该域名服务器架设在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中心,直到 1994 年才移交给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1992 年 12 月,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是中国第一个采用 TCP/IP 体系结构的校园网。

——1993 年 3 月 2 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 64K 专线,正式开通中国连入 Internet 的第一根专线。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国实现与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 77 个国家。

互联网之父 1

1来源于百度百科。

互联网之父不是指某一人,这一美称被先后授予多人。世界公认的互联网之父有罗伯特·泰勒、拉里·罗伯茨、蒂姆·伯纳斯·李、温顿·瑟夫、罗伯特·卡恩等人。

{%}

蒂姆·伯纳斯·李

蒂姆·伯纳斯·李爵士(1955 年出生于英国)是万维网的发明者、互联网之父、英王功绩勋章获得者、不列颠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皇家工程师学会会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89 年 3 月他正式提出万维网的设想;1990 年 12 月 25 日他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里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网页浏览器。他是关注万维网发展的万维网联盟的创始人,并获得世界多国授予的各种荣誉。他最杰出的成就是把免费万维网的构想推广到全世界,让万维网科技获得迅速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

{%}

温顿·瑟夫

温顿·瑟夫是互联网基础协议——TCP/IP 协议和互联网架构的联合设计者之一、谷歌全球副总裁、Internet 奠基人之一。20 世纪 70 年代,温顿·瑟夫曾经参与互联网的早期开发与建设,并为此获得了“互联网之父”的美誉。

1997 年 12 月,克林顿总统向瑟夫博士和他的同事 Robert E. Kahn 颁发了美国国家技术奖章,表彰他们对于互联网的创立和发展做出的贡献。2004 年,Kahn 和瑟夫博士因为他们在互联网协议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荣膺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的图灵奖。有人将图灵奖称为“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2005 年 11 月,乔治·布什总统向 Kahn 和瑟夫博士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政府授予其公民的最高民事荣誉。

{%}

罗伯特·卡恩

罗伯特·卡恩是 TCP/IP 合作发明 者、互联网雏形 ARPANET 网络系统设计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创立人、美国国家工程协会成员、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成员、美国人工智能协会成员、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成员、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罗伯特·卡恩 1986 年创立美国全国研究创新联合会(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Research Initiatives,CNRI)并任主席。CNRI 是罗伯特·卡恩于 1986 年亲自领导创建的,为美国信息基础设施研究和发展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的非营利组织,同时也执行 IETF 的秘书处职能。

演讲要点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

在“2014 年中国TD-LTE 产业发展研讨会”的演讲

2014 年 4 月 21 日,由重庆市政府和中国移动集团共同主办的“2014 年中国 TD-LTE 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会议以“移动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国内知名 4G 专家和近 400 家智能手机、物联网领域企业代表。重庆市政府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关于共同建设 TD-LTE 应用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发表了《把握 4G 机遇,开创移动互联网新时代》的演讲,要点解读如下。

  1. 移动互联网三大要素已经具备

一是智能终端。硬件性能、操作系统、APP 应用使智能终端已经成为便携、可负担、满足多种功能的超级移动互联网载体。二是移动宽带网络。它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体验。三是基于云计算的新型业务平台。云计算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业务和服务共享平台和资源的方法,为用户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灵活扩展的使用体验。

  1. 移动互联网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移动性,是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泛地服务的基础。二是开放性,打破了边界,共享与整合。三是互动性,多终端、多场景的互动,最大程度消除信息不对称。四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是其重要来源,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处理模式能够做到信息的分析、筛选和处理。

3.TD-LTE 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挥重要作用

4G 将采用 LTE 作为全球唯一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D 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因为其能高效利用频谱资源;二是其非对称性,更适应移动互联网大部分应用的非对称业务特性。

TDD 与 FDD 的融合发展现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

  1. TD-SCDMA 发展是 TD-LTE 的基础

TD-SCDMA 从标准、产业化到商用取得了巨大成绩,TD-S 用户已超过 2 亿,基站近 50 万个,打造了完整产业链,积累了创新经验,为形成“3G 自主创新—4G 融合—5G 引领国际”奠定基础。

  1. TD-LTE 全球发展目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国移动牵头发起成立 GTI。2014 年全球目标是建设 80 万基站,覆盖 30 亿人口,手机出货量达 1.5 亿部。

  1. 中国移动 4G 发展策略的三个关键点

一是网络,用高品质、广覆盖保障用户随时随地体验;二是终端,用全球化、规模化、低成本化终端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三是业务,用“三新”的融合通信构建用户全新业务产品。

  1. 中国移动 4G 终端的三个目标

一是推动多模多频终端发展;二是推动 4G 终端成本降低,年内将有 100~150 美元手机问世;三是推出中国移动自主品牌终端产品。

读书笔记

王建宙的《移动时代生存》

曾经听老师讲课说,评断国有企业改革成效要有历史感。不了解国企六十多年的改革史,就不可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国企改革。同理,如果不了解中国通信业、中国移动的发展史,也不可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国通信业、评价中国移动。这是读王建宙先生的《移动时代生存》的第一个收获。第二个收获是通过回顾历史,把握通信行业运营规律,捕捉未来趋势。第三个收获则是王建宙先生多年通信行业的经验,对执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心得,特别是写出的很多亲身经历,给予我们宝贵的经验。

本书可以按几个主线来读。

一是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史。比如 IT 的五个发展周期;又如在刚开始建设 LTE 的时候,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就已经开始投入。

二是中国移动发展史以及作为曾经的掌门人对运营的一些思考。比如拿到 TD-SCDMA 牌照后对 TD-SCDMA 的五个判断;做 TD-SCDMA 的五个意义,以及当时没有起一个中文名字的遗憾;2006 年 5 月,中国移动收购凤凰卫视 19.9% 股份的情景;对飞信的发展表示可惜;多次想在互联网公司持有股份,但始终没有实现,比如一度曾经有可能和新浪微博的合作;第一例对外收购是 2005 年的香港万众电话,2009 年 2 月份、2012 年 2 月两次拍得 4G 频段,2012 年 4 月在香港推出 FDD LTE 服务,2012 年 12 月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 TD-LTE 网络正式交付商用,实现与 FDD LTE 融合组网;为香港万众没能参加 3G 牌照拍卖而后悔;还有中国移动做 TD-LTE 的四个目标等。

三是智能终端的发展史。从大块头的模拟电话到数字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发展,将来发展的两个趋势,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两个可能性,以及影响手机创新的三个重要因素。在其中发生了很多事件,比如在短信普及过程中,早期手机没有汉字输入功能,发短信通常要短信服务台帮转,有了具有汉字输入功能的手机后,才迅速普及。又如在 2009 年 5 月 17 日,投入 6 亿元,带动合作厂商同等数量开发资金启动“TD 终端专项资金联合研发项目”,六个月后有了千元的 TD-SCDMA 手机;从 2007 年 1 月 9 日发布第一代 iPhone 到 2013 年 9 月 10 日 iPhone 5S、5C 开始支持 TD,这个漫长过程是什么样的;2013 年年底至少有 11 家芯片供应商的 多模多频 LTE 芯片通过测试;书中引用了 2014 年 3 月 14 日《中国电子报》相关数据,以及我国在手机制造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是王建宙先生个人职场生涯的回顾。比如 20 世纪 90 年代初在杭州当电信局长时,最大的愿望是人们想什么时候装电话就什么时候装电话;1994 年,第一次参观移动通信设备制造商的总部(摩托罗拉),看什么都感到新鲜;1997 年在邮电部任计划建设司司长时,由于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了 1000 万户而感到特别高兴;1999 年 2 月份进入中国联通,直到 2004 年,全过程地参加中国联通上市过程,是一次接受国际资本市场基本知识启蒙教育的机会;在联通上市路演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是如何说服投资者“将来大部分人都会使用手机”;2004 年 11 月到中国移动后,提出三新(新用户、新话务、新业务)战略的背景和考虑;如何说服投资者,大力投资农村市场;2005 年冬天在湖南郴州看到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拿着手机很投入地打电话,觉得异常兴奋;实现了农村覆盖后,香港报纸刊登的王建宙先生戴着大大的眼镜、拿着大手机的漫画,看了哈哈大笑;2008 年 5 月 12 日,王建宙先生在地震救灾现场的第一感觉“人类在自然灾害前怎么会那么无力”,流转的那条最感人的短信(好吧,我看了也落泪了);听到拿着手机的农民工说,每月 5 元 30M 够用 QQ 时,能带来这么多快乐,感到愉悦;曾经对手机功能的期待是:想知道什么消息,第一时间可以在手机上看到。书中附了 2012 年 3 月 22 日他在中国移动干部大会上的退休感言全文。

书中还有一些轶事和数据。比如 1992 年杭州的电话号码拍卖会,901688 以 12.9 万元成交;1994 年深圳电话拍卖会 9088888 被以 65.5 万元买走;在浙江嘉兴开通亚洲第一个 GSM 网络时,嘉兴邮电徐张奎局长捧着很大的车载台,逢人便演示,还让大家试用,试用后,有人叫好,有人说还不如模拟电话;又如固定电话从 1882 年进入中国,到 1992 年,用 110 年的时间,我国内地固定电话用户才突破 1000 万;移动电话从 1987 年,用 10 年时间,到 1997 年用户就突破1000 万户。

作为一名和中国移动一起成长的员工,书中的很多关键节点,我也亲身经历过。比如 2005 年提炼总结核心价值观,我作为一个企业文化的内训师,对这一段背景又有了新的了解;为了保证网络质量这一优势,在 2009 年 2 月启动“3G 网络质量大会战”;2009 年 8 月中国移动在北京世贸天阶正式发布 MM,当时我参加了发布会,回来后写了篇《从 MM 发布会看整合营销中公共关系传播工具“新产品发布会”运用技巧》(http://labs.chinamobile.com/mblog/7539_25105)。

最后一个章节是对关于免费模式、哑管道、大数据等的思考。对此,王建宙先生持乐观态度——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内,电信运营商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会。

延伸阅读

盘点移动互联网应用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资本跃跃欲试,各种新商业模式和应用层出不穷。在这个舞台上,有大企业,有小公司,还有个人开发者。如何找到可盈利、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营收方式,是现在大家所面对的共同问题。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仅限于以下模式。各种商业模式还可以衍生、组合、分割—借用《易经》说法,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可以化为八八六十四卦。本文只是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的粗略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 O2O,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

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的核心很简单,就是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去—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

类型一:租车、租房

(1)盈利模式:收取佣金手续费。

(2)应用

Uber:下载 Uber 应用程序,发出请求,根据你所在的位置,公司派出黑头车来接你,费用通过已经设定好的信用卡支付。

嘟嘟快捷租车:“邻居到邻居”的私家车汽车租赁服务。在 2011 年 7 月,由奇虎 360 团队成立。实行会员制,会员可以随时搜索附近的车辆,并通过手机完成鸣笛寻车、开锁等操作,按小时结算,包油包保险,完全实现了自助式汽车租赁。

Airbnb:被《时代周刊》称为“住房中的 eBay”,江湖传说目前估计市值高达 10 亿美元,是一个旅行房屋租赁社区,将普通人的空闲房屋陈列出来,帮助用户获得廉价而有特色的旅行住处。用户可通过网络或手机应用程序发布、搜索度假房屋租赁信息并完成在线预定程序。Airbnb 用户遍布 167 个国家近 8000 个城市。

类型二:个性化服装设计

(1)盈利模式:用户低价享受高端定制;省去中间环节,获得销售收入。

(2)应用

J Hilburn:在全美各地聘请了多达 1000 人作为时尚顾问,这些人会和客户约定时间拜访并帮助他们测量尺码,提供服装风格建议等;或者客户可以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尺寸、布料等信息,然后就可以在家里等待定制服装。

类型三:产品直销

(1)盈利模式:省去中间环节,获得更高销售收入。

(2)应用

上海多利农庄:采取了会员预售的模式,即会员以月、半年或年度为周期预先付费,打包销售。有机蔬菜自田间收获后,绕开供应链上的经纪人、各级代理、零售商等四五个环节,直达餐桌。引入了日本黑猫雅玛多宅急便物流为合作伙伴,配送半径覆盖了半个上海,蔬菜从采摘到最后配送至会员家中,中间过程不超过 24 小时。

快书包:只做精品图书和少量用户喜爱的小体积生活用品,满足城市商圈客户对“快速”的需求。将城市整体物流配送的能力化整为零,在北、上、广三大中心城市,无论顾客在哪个区,下单后一小时内便可收货。其主要是通过商品的差价挣钱。

类型四:团购

(1)盈利模式:赚取企业的营销活动和商品等费用。

(2)应用:这种模式比较常见,国外如 Groupon,国内如最淘网、拉手网、800 团购。eetetyetyn 直接在终端下载应用程序即可开始使用。

类型五:线上促销游戏

(1)盈利模式:节约企业营销费用,吸引更多消费者,完成促销目标。

(2)应用

优衣库促销排队游戏: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作为你在网络世界里的替身,去参加一个品牌的促销排队。到队尾的时候,游戏会立即告诉你是否中奖。每 5 分钟后可 以重复下去,直到中奖为止。最基本的奖项是这个品牌的打折优惠券,你可以拿着它去该品牌的门店消费。如果足够幸运,你还会在排队中抽中 iPhone、iPad 或者该品牌的服装大礼包。

2.把内容分享给需要的人

把你所拥有的,找到一个途径,分享给需要的人,收取一些费用。

类型一:免费提供音乐、书籍内容

(1)盈利模式:广告收入。

(2)应用

Spotify.com:是一款免费音乐在线播放软件,得到了华纳音乐、索尼、百代等全球几大唱片公司的支持,提供 800 万首正版歌曲免费点播。不能下载,只能在线收听。用插播广告的形式(包括声音和图片)获取收入。

Quora 问答网站:将 SNS 模式融入问答。对问题、问题的答案或者回答问题的某些人的活动,可以进行订阅、投票和关注。

类型二:交换电影、饮食、书籍的评论

(1)盈利模式:赚取线上或线下佣金;广告收入。

(2)应用

豆瓣:用户看到一本书后,就可以点击右侧的链接,或者将它们添加到购书单,到网上书城里购买,豆瓣收取佣金。

大众点评网:首创并领导了消费者点评模式,以餐饮为切入点,全面覆盖购物、休闲娱乐、生活服务、活动优惠等城市消费领域。大众点评网目前主要的盈利手段仍然是商家的广告投放。其积分卡业务凭借其渠道平台的优势,向餐馆收取佣金,以积分形式返还给会员一部分后,剩下部分就是网站收入。

携程:提供旅游产品。向酒店、航空公司、保险公司收取代理费。

类型三:与商家合作基于社交的购物

(1)盈利模式:与其他购物平台分账、返点,广告分成、商家地图标示和定向推荐收费等。

(2)应用

人人爱购:是人人网推出的长期促销平台,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交流购物经验,影响他人的购物行为,目前主要提供产品导购功能。首页提供 B2C 企业展示广告及各类单品促销信息,用户点击后直接进入合作电商页面进行购买、支付。消费者在完成购物后可以交流购物体验,其他人可以在社区里进行反馈。目前合作商家包括京东商城、凡客、麦考林、淘宝商城、红孩子、银泰网、好乐买等。

移动分享团购:在移动分享购物平台上,只要你注册一次,就可以直达所有签约团购网站,选择心仪的商品和商家,可以搜索比价,找到性价比最高的,还可以在地图上寻找最理想的,并将购物信息与自己的好友分享,让他也跟你一块省钱,增进感情,建立一个新的社交网络。

类型四:有偿出售高质量的文章、音乐等内容

(1)盈利模式:阅读者向作者支付的小额付费。

(2)应用

Flat t:将“flattred”捐款按钮部署在相关文章一侧,如果读者愿意,即可单击该按钮进行捐款。据说在万事达和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冻结了维基解密的捐款渠道后,这家瑞典服务成为了维基解密的重要资金来源。

  1. 开发应用移动互联网工具软件

类型一:平台提供者

(1)盈利模式:提供开发平台,与开发者分成收入或收取佣金、广告。增加搜索功能后,还能对应用开发商采用关键词购买和竞价排名。

(2)应用:苹果的 APP Store、谷歌的 Android、中移动的 MM、北京易路联动技术公司开发的 OpenFace 手机富媒体平台等。

类型二:优化操作系统

(1)盈利模式:终端厂商付费直接定制优化的移动操作系统;为厂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从中获取分成;在开放平台中,用户付费下载软件,直接受益以及与其他软件提供者进行分成。

(2)应用

点心 OS:点心操作系统由北京风灵创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第一家公司),是对开放操作系统的优化,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系统优化后,对用户而言可以更流畅地使用手机并能获得更多、更个性化的软件服务;厂商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产品上市的时间成本。同时,点心是想成为移动互联网内容和应用的通道,通过与应用内容提供商收入分成方式来盈利。

类型三:手机管理软件

(1)盈利模式:广告、联合推广或内置 SDK、内容合作分成。

(2)应用

豌豆荚手机精灵:是一款基于 Android 的手机管理软件,具有备份恢复重要资料,通讯录资料管理,应用程序管理,音乐下载、视频下载与管理等功能。其被认为与“91 助手”功能类似。

类型四:免费的安全软件

(1)盈利模式:免费地建立销售渠道,用免费的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里占据有利位置,从而成为其他赚钱业务的推广商,最终获得收入;与杀毒软件以及其他软件公司合作营销,最终通过增值服务获得收入。

(2)应用:卡巴斯基、AVG、奇虎 360;安全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安全厂商通过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得到用户,建立品牌和影响力。

类型五:移动搜索

(1)盈利模式:搜索免费,主要通过广告收费,为广大中小企业或品牌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与推广。

(2)应用

国外:谷歌。

国内:百度、宜搜、易查。

类型六:手机浏览器

(1)盈利模式:在积累一定的用户和流量后,发展广告服务,向广告主后端收费;也可以和应用服务提供商分成。

(2)应用

UCWEB:用户下载安装其客户端软件后,就可以通过某网站去浏览其他 WAP 和 Web(HTTP)网站,收看视频。该网站还可提供网站导航、上传、下载、搜索和个人视频等应用服务。

类型七:移动支付

(1)盈利模式: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点之一,现阶段主要向接入商家收取手续费、交易费。

(2)应用:用户只要通过内置支付软件就可以实现一键付费交易。这一领域的市场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如支付宝、易宝支付、快钱、中移动“手机钱包”。

  1. 游戏应用

(1)盈利模式:手机游戏目前大多借鉴 PC 游戏,有三种较为成熟的模式主导市场:下载收费、购买游戏点卡、虚 拟物品销售以及游戏衍生产品。

(2)应用

HumbleBundle.com 游戏捆绑销售网站:这是一家游戏捆绑销售网站,由开发商将游戏捆绑在一起对外销售,出价则完全由用户自主决定,而且还会将一部分收入捐给慈善机构。

愤怒的小鸟:据说每天世界各地手机用户在“愤怒的小鸟”上花去的时间总计达两亿分钟。

水果忍者:全球最赚钱的手机游戏之一,取得了 2500 万余次的下载量成绩,开创了切片玩法先河。

切水果:三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创立了卓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安卓系统的游戏开发,是完全模仿“水果忍者”而创立的。号称“全球排名第四”的游戏,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1. 手机物联网

手机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细分化市场,将手机特性与传统实业结合起来。

类型一:对用户提供全套物联网解决方案

(1)盈利模式:向用户收费。

(2)应用

贝尔信:深圳贝尔信公司模仿 IBM 智慧地球,基于网络传输的视觉智能行为分析技术、3DGIS 的 3D 建模和虚拟组网技术,提出“中国版智慧地球”解决方案。贝尔信已和天津、株洲等近十个城市达成了合作协议,拿下数亿元人民币的大单,部分城市在今年年初已经进入执行阶段。

类型二:全新的购物方式

(1)盈利模式:争夺购物入口,赚取商家代售佣金、广告、加盟、分成费用。对个人用户可以签订合作协议,用户免费接受服务,运营商将用户数据分析后卖给商家,商家再根据用户的行为和喜好提供更精准的营销推广。

(2)应用

“闪购”:广州闪购软件服务公司推出的购物方式。拥有智能手机并安装相关客户端的用户只需要在杂志、报纸、DM 单或商品上看到附上的真知码,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该码即可实时下单,通过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快速送达指定地点。主要的合作伙伴有宝洁、国窖 1573 等。

Wochacha(我查查):是一款以条形码来查询商品各类相关信息的生活实用软件。在买东西时扫一扫商品条码,之后该商品相关信息即刻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包括哪家店有卖,售价多少,店家的电话、地址、营业时间、网址等所有信息。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ARPA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ARPA/1245246?adapt=1&fr=aladdin

计划署 听语音 描述 ARPA是英文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缩写,代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因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开始时只连接了4台主机,这便是只有四个网点的网络之父[1] 目的 它的目的就是重新树立美国在军事科技应用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 NET 听语音 ARPANET-(高级研究项目局-NET) 创建 ARPANET(高级研究项目局-NET)与1969年由国防部创建,最初用来验证计算机联网的不同方式。它仅限于军事用途。 重要发展 早期实验之后,技术重心转向-包交换技术。 作为RAND公司的研究成果,挑选J.C.R.lickder作为项目负责人,ARPA开始筹措资金来组建驱动式网络。资金投入方面的转变,开始由军方投资转向由学术计算中心投资。 1968年,ARPA与BBN(Bolt,Beranek和Newman)签订协议。BBN负责研究交换,网络则在网络分析公司进行设计。 实际网络与1969年建立起来的,它连接4个节点,当时的网络传输能力只有50Kbps,按标准来说就是非常的低。但无论如何,ARPANET变成了现实。第一个简单的纯文字系统的Internet。 从1970年开始,加入ARPANET的节点数不断的增加。 第一个公共性的ARPA展示出现在1972年的国际计算机通讯大会(ICCC)中。BBN编写第一个电子邮件程序,号召ARPA科学家协作,不久电子邮件应用于网络。 当时ARPANET使用的是NCP协议,它允许计算机相互交流,但目的地之外的网络和计算机却不分配地址,从而限制了未来增长的机会。1972年Robert Kahn来到ARPA,并提出了开放式网络框架,从而出现了大家熟知的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1983年1月1日,所有连入ARPANET的主机实现了从NCP向TCP/IP协议的转换。同在一时间段,ARPANET中分成了军事专用的MILNET和研究用途的ARPANET。 基础建设顶级域(infTLD) 听语音 顶级域(或顶级域名;英语:Top-level Domain;英文缩写:TLD)是互联网DNS等级之中的最高级的域,它保存于DNS根域的名字空间中。顶级域名是域名的最后一个部份,即是域名最后一点之后的字母,例如在example.com这个域名中,顶级域是.com(或.COM),大小写视为相同。 顶级域主要分4类: 国家及地区顶级域 通用顶级域 基础建设顶级域(.arpa<以美国军方arpa网命名>,过去曾包括在“通用顶级域”内) 1987年RFC1034 2000年arpa被重新定义为:Address and Routing Parameter Area 测试顶级域(例如繁体的 http://例子.测试/ 及简体的 http://例子.测试/ ) 以太网 听语音 ARPA-以太网接口 ARPA 也是以太网接口的一种封装类型ARP类型,此字段表示分配的地址解析协议(ARP)类型。在IP环境中,ARP类型是ARPA。默认情况下 ,以太网接口使用ARPA关键字以指定IP接口上的ARPA封装。其他封装方法还包括IEEE 802.3以太网的关键字iso1,以及IEEE 802.3帧的关键字snap(子网访问协议)帧变异。可以通过使用arp interface 命令将封装更改为HP PROBE或SNAP,此命令格式如下: arp {arpa/probe/snap} 标绘仪 听语音 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 自动雷达标绘仪ARPA 译自英文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简称ARPA(阿帕)。 ARPA能人工或自动捕捉目标,捕获后自动跟踪目标并以矢量形式在显示器屏幕上显示目标的航向和航速。另外,由操作者设定会遇距离(CPA)和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的时间(TCPA)的允许界限,当处理电路计算出目标的最会遇距离和到达最近会遇距离的时间小于所设定的允许界限时,会自动以各种方式(视觉或音响)报警,提醒船舶驾驶员采取避让措施。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ARPANET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arpanet/3562284?adapt=1&fr=aladdin

2图 arpanet

科普中国权威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详情 "阿帕"(ARPA),是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简称。他的核心机构之一是信息处理(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一直在关注电脑图形、网络通讯、超级计算机等研究课题。 评价和影响 听语音 阿帕网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是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Internet可以说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很特殊的时代。60年代初,古巴核导弹危机发生,美国和原苏联之间的冷战状态随之升温,核毁灭的威胁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话题。在美国对古巴封锁的同时,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发生政治危机。由于美国联邦经费的刺激和公众恐惧心理的影响,"实验室冷战"也开始了。人们认为,能否保持科学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将决定战争的胜负。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电脑领域的发展。到了60年代末,每一个主要的联邦基金研究中心,包括纯商业性组织、大学,都有了由美国新兴电脑工业提供的最新技术装备的电脑设备。电脑中心互联以共享数据的思想得到了迅速发展。 观点 美国国防部认为,如果仅有一个集中的军事指挥中心,万一这个中心被原苏联的核武器摧毁,全国的军事指挥将处于瘫痪状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有必要设计这样一个分散的指挥系统——它由一个个分散的指挥点组成,当部分指挥点被摧毁后其它点仍能正常工作,而这些分散的点又能通过某种形式的通讯网取得联系。 历史沿革 听语音 第一阶段 1969年11月,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 ARPA 全称: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ARPAnet的网络,但是只有4个结点,分布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学、犹他州大学四所大学的4台大型计算机。选择这四个结点的一个因素是考虑到不同类型主机联网的兼容性。对arparnet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它利用了无限分组交换网与卫星通信网。通过专门的接口信号处理机(IMP)和专门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把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联接起来。起初是为了便于这些学校之间互相共享资源而开发的。ARPANET采用了包交换机制。当初,ARPAnet只联结4台主机,从军事要求上是置于美国国防部高级机密的保护之下,从技术上它还不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 最初,ARPAnet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利用。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的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第二阶段 到了1975年,arpanet已经连入了100多台主机,并结束了网络试验阶段,移交美国国防部国防通信局正式运行。在总结第一阶段建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始了第二代网络协议的设计工作。这个阶段的重点是网络互联问题,网络互连技术研究的深入导致了TCP/IP协议(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的出现与发展。到1979年,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了tcp/Ip协议的研究与开发之中。在1980年前后,arpanet所有的主机都转向tcp/IP协议。到1983年1月,arpanet向tcp/ip的转换全部结束。同时,美国国防部国防通信局将arpanet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一部分仍叫arpanet,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另一部分稍大一些,成为著名的MILNET,用于军方的非机密通信。 第三阶段 70年代协议成功的扩大了数据包的体积,进而组成了互联网。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 UNIX(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软件组作的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互联网)。 该年,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 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同时,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产生和逢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NSFnet。NSF在全美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起来。NFS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第四阶段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IP的通讯,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NSFnet广域网。由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鼓励和资助,很多大学、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甚至私营的研究机构纷纷把自己的局域网并入NSFnet中。那时,ARPAnet的军用部分已脱离母网,建立自己的网络--Milnet。ARPAnet--网络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NSFnet已成为Internet的重要骨干网之一 。 ARPA1971年更名为DARPA,因此有时用DARPANET来表示ARPANET,这两个词表示同一个意思。 诞生 听语音 1962年,J·C·R·利克里德(J.C.R.Licklider)离开MIT,加入ARPA,并在后来成为IPTO的首席执行官。也就是他在任期间将办公室名称从命令控制研究(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改为IPTO。也就是在他任职期间,据估计,整个美国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的70%由ARPA赞助,并在许多人看来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军事机构相去甚远,并给许多研究者自由领域来实验,结果ARPA不仅成为网络诞生地,同样也是电脑图形、平行过程、计算机模拟飞行等重要成果的诞生地。 1964年伊凡·沙日尔兰德(Ivan Sutherland)继任担任该处处长,2两年后的鲍勃·泰勒(Bob Taylor)上任,他在任职期间萌发了新型计算机网络的想法,并筹集资金启动试验。在鲍勃·泰勒的一再邀请下,日后成为“阿帕网之父”的拉里·罗伯茨出任信息处理处处长。 1967年,罗伯茨来到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着手筹建“分布式网络”。人员调度和工程设计很顺利,不到一年,就提出阿帕网的构想。随着计划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罗伯茨在描图纸上陆续绘制了数以百计的网络连接设计图,使之结构日益成熟。 1968年,罗伯茨提交研究报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其中着力阐发的就是让“阿帕”的电脑达到互相连接,从而使大家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根据这份报告组建的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网”,就是著名的“阿帕网”,拉里·罗伯茨也就成为“阿帕网之父”。 1969年底,阿帕网正式投入运行。 退出历史舞台 听语音 ARPA网无法做到和个别计算机网络交流,这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根据诺顿的看法,他的设计需要太多的控制和太多的网络中机器设备的标准化。因此,1973年春,文顿·瑟夫和鲍勃·康(Bob Kahn)开始思考如何将ARPA网和另外两个已有的网络相连接,尤其是连接卫星网络(SAT NET)和基于夏威夷的分组无线业务的ALOHA网(ALOHA NET)瑟夫设想了新的计算机交流协议,最后被称为传送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 1975年,ARPA网被转交到美国国防部通信处(Defense Department Communicationg Agence)。此后ARPA网不再是实验性和独一无二的了。大量新的网络在1970年代开始出现,包括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CSNET,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加拿大网络(CDnet,Canadian Network),因时网(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最后一个网络最终将在它自身被商业网络取代前代替ARPA网作为互联网的高速链路。 1982年中期ARPA网被停用,原先的交流协议NCP被禁用,只允许使用Cern的TCP/IP语言的网站交流。1983年1月1日,NCP成为历史,TCP/IP开始成为通用协议。 1983年ARPA网被分成两部分,用于军事和国防部门的军事网(MILNET)和用于民间的ARPA网版本。 1985年成为TCP/IP协议突破的一年,当时它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最终将它放进了Sun公司的微系统工作站。 当免费的在线服务和商业的在线服务兴起后,例如Prodigy、FidoNet、Usenet、Gopher等,当NSFNET成为互联网中枢后,ARPA网的重要性被大大减弱了。系统在1989年被关闭,1990年正式退役。 结构 听语音 阿帕网连接方式 最初的“阿帕网”,由西海岸的4个节点构成。第一个节点选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因为罗伯茨过去的麻省理工学院同事L.克莱因罗克教授,正在该校主持网络研究。第二个节点选在斯坦福研究院(SRI),那里有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Engelbart)等一批网络的先驱人物。此外,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和犹他大学(UTAH)分别被选为三、四节点。这两所大学都有电脑绘图研究方面的专家,而泰勒之前的信息处理技术处处长伊凡·泽兰教授,此时也任教于犹他大学。 阿帕网连接方式 评价和影响 听语音 相比之下,这个最早的网络显得非常原始,传输速度也慢的让人难以接受。但是,阿帕网的四个节点及其链接,已经具备网络的基本形态和功能。所以阿帕网的诞生通常被认为是网络传播的“创世纪”。 不过,阿帕网问世之际,大部分电脑还互不兼容。于是,如何使硬件和软件都不同的电脑实现真正的互联,就是人们力图解决的难题。这个过程中,文顿·瑟夫为此做出首屈一指的贡献,从而被称为“互联网之父”。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ARPANet建立于1969年 ARPANET网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主要贡献。 ARPANET(通常称为ARPA网),其核心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 ARPA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贡献表现: (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的研究。 (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网络结构概念。 (3)研究了分组交换方法 (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 NSFNet创建于1980 NSFNet的贡献是在美国的一个广域网路之主干线 (backbone),它是属於民间的网路组织,和美国国防部 (U.S.Defense Department) 的ARPANet相互对应,后者因为某些机密性的原因,无法公开供一般大众使用。

huangblue commented 7 years ago

NSFnet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NSFNet/9611166?adapt=1

1图 NSFNet

科普中国权威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详情 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大学及政府机构为促进其研究工作的迫切要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美国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1986年7月,NSF资助了一个直接连接这些中心的主干网络,并且允许研究人员对Internet进行访问,以使他们能够共享研究成果并查找信息。最初,这个NSF主干采用的是56Kbps的线路,到1988年7月,它便升级到1.5M bps线路。这个主干网络就是NSFNET。 简介 听语音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因特网实现了全球范围的电子邮件、WWW、文件传输、图像通信等数据服务的普及,但电话和电视仍各自使用独立的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传输。人们希望利用同一网络来传输语言、数据和视频图像,因此提出了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概念。这里宽带的意思是指网络具有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承载大数据量的传输;综合是指信息媒体,包括语音、数据和图像可以在网络中综合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由此可见,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是综合化和高速化。支持第四代计算机网络的技术有: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光纤传输介质、分布式网络、智能网络、高速网络、互联网技术等。人们对这些新的技术注以极大的热情和关注,正在不断深入地研究和应用。 建设 听语音 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各大学及政府机构为促进其研究工作的迫切要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美国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1986年7月,NSF资助了一个直接连接这些中心的主干网络,并且允许研究人员对Internet进行访问,以使他们能够共享研究成果并查找信息。最初,这个NSF主干采用的是56Kbps的线路,到1988年7月,它便升级到1.5M bps线路。这个主干网络就是NSFNET。 一开始,NSFNET被设计用来连接下列超级计算机中心: ·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John von Neuman(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JVNNSC:John Von Neuman National Supercomputer Center) ·位于加州大学的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SDSC:San Diego Supercomputer Center) ·位于伊利诺斯大学的美国国立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computing Application) ·位于康奈尔大学的康奈尔国家超级计算机研究室(CNSF:Cornell National Supercomputer Facility) ·由西屋电气公司,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匹兹堡大学联合运作的匹兹堡超级计算机中心(PBC: Pittsburgh Supercomputer Center) ·美国国立大气研究中心(NCAR: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的科学计算分部,它设在科罗拉多的Boulder(博尔德)。 1993年的NSFNET主干服务。 发展 听语音 因特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企业、学校、政府、科研部门和千家万户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应能提供目前电话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综合服务;能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视频服务;具有高度安全的管理机制,以保证信息安全传输;具有开放统一的应用环境,智能的系统自适应性和高可靠性,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将更加方便。总之,计算机网络将进一步朝着"开放、综合、智能"方向发展,必将对未来世界的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Internet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资助研究的ARPANET网络。1969年11月,ARPANET通过租用电话线路将分布在美国不同地区的4所大学的主机连成一个网络。通过这个网络,进行了分组交换设备、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与系统操作软件等方面的研究。自从1983年1月TCP/IP协议成为正式的ARPANET的网络协议标准后,大量的网络、主机和用户都连入了ARPANET,使得ARPANET迅速发展。 到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决定组建NSFNET。通过56kb/s的通信线路将美国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NSFNET采取的是一种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广域网络,整个网络系统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组成。各大学的主机可连接到本校的校园网,校园网可就近连接到地区网,每个地区网又连接到主干网,主干网再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ARPANET连接。这样一来,学校中的任一主机可以通过NSFNET来访问任何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后来,NSFNET所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全美的大学和科研机构,NSFNET和ARPANET就是美国乃至世界Internet的基础。 当美国在发展NSFNET的时候,其他一些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在建设自己的广域网络,这些网络都是和NSFNET兼容的,它们最终构成Internet在各地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些网络逐渐连接到Internet上,从而构成了今天的世界范围内互连网络。 随着NSFNET的广泛流行,NSF不断升级它的骨干网络。1990年,NSFNET代替了原来的慢速的ARPAnet,成为互联网的骨干网络,ARPAnet在1989年被关闭,1990年正式退役。 在中国 听语音 在中国,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首次实现和Internet直接连接,同时建立了我国最高域名.服务器,标志着我国正式接入Internet。接着,相继又建立了中国教育科研网(Cerent)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和中国金桥网(Genet),从此中国用户日益熟悉并使用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