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u9887 / BeingFreeLancer

9 stars 1 forks source link

阳志平老师关于个人职业选择的论述 #4

Open liuxuyi1 opened 5 years ago

liuxuyi1 commented 5 years ago

自我决定论研究者德西与瑞安(Deci & Ryan, 2000)认为人们存在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它们从人类动机层面解释了幸福的来源:

人类动机行为都是为满足这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幸福感与此密切相关。自主性,强调人们对主动权的感受;胜任感强调人在与环境互动时,希望能够产生有效反馈;归属感强调人们希望与他人发生关系的渴望,如同事间人际和谐或者恋人间的亲密关系。

工作就像是一场交易。你付出社会认可的辛劳,然后奖赏伴随而来。反之,则是惩罚。随着人类社会日趋温和,战争与暴力日益减少,惩罚日渐隐蔽。渐渐地,社会已经习惯用表扬、声望、金钱、奖品与排行榜等各种奖赏来与你交易。人们相信付出它们,就会买回期待的行为结果,如听话的下属或孩子。 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成为自己,才是对自己的奖赏。 正是内在动机帮助你成为一个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内在动机驱动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你越坚持好奇、独立与热情地活在世界上,你越能找到更多喜欢做的事;你也越善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自由职业者的工作,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人对于自主、胜任和归属的需求,从而通向幸福之路。

阳志平 : 选择一个职业,应该让自己尽量自由一些。

1、财务自由:收入不太依赖平台。反例是金融行业的。正例是独立教师、独立培训师、作家、独立开发者。

2、地域自由:收入不太依赖特定城市。反例是BAT的螺丝钉程序员。正例是独立开发者。

3、人际自由:收入不太依赖与某人的关系。反例是国企、事业单位。正例是大城市的专业工作者。

4、思想自由:收入不太依赖对某人、某事的推崇,而是独立思考。反例是心理咨询行业、管理咨询行业、传销行业。正例是作家、产品经理这些行业,先天鼓励独立思想。

5、时间自由:收入不太依赖线性的劳动,无论体力还是脑力,伴随年龄增长,尤其是过了35岁后,收入逐步来自IP变现、资本变现、知识产权变现、房租变现。这部分的收入逐步增加。时间越来越花费在容易产生心流的事情上。反面例子太多了。。。。正面例子是巴菲特、芒格为代表的,这类终身学习者的时间表。

24-36岁之间的12年,大体上是在与前三项做斗争。36-48岁,甚至48-60岁,与思想自由、时间自由、身体健康做斗争。

前12年,尽量每次选择,都提高自己的自由度。这是最关键的。表面的薪资起伏,其实丝毫不重要。

你不自由,在坐牢,然后每个月给你10万薪水,你干吗?只是,21世纪,我们学会了用名利、鸡血来当做隐藏的坐牢了。

第一类人受外部奖赏和惩罚影响较大。 像流水线上的工人,多发一点工资,就多做一点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父母那一代都是在这种工作模式,在他们眼中,工作就应该和薪资名望捆绑在一起。在很多父母眼中,成为公务员比去公司工作好;在大公司工作比小公司工作要好;一份待遇颇丰、名利双收的工作总比创业好。却不知,当你一旦习惯这种外部奖赏,一旦失去,你也从此会失去做事的动力。就像 Paul Graham 调侃的一样:

在美国,唯一强迫人的方式是征兵,但我们已经30年没有这么做过了,而是一直利用名利吸引人工作。

liuxuyi1 commented 5 years ago

为什么说成年后,自我决定论变得那么重要了?为兴趣工作而非为钱工作。道理很简单,35岁后,多数人已经拥有支撑温饱的收入。这个时候,要取得杰出成就,要成点事,往往是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足够投入,然后足够投入又带来了足够品质的作品,作品又带来了足够多的好评,好评又带来了足够多的自信心,从而敢押注更多的人/钱/技术与自己的时间。成大事者几乎无一例外。选择内在动机不是矫情的心灵鸡汤,而是一种获得竞争优势的必须条件。

liuxuyi1 commented 5 years ago

来的同学有一位做过几年的自由职业工作者。从趋势上来说,自由职业者是大势所趋。随着用工成本高涨,未来会有更多的自由职业者。但自由职业者其实有几个常见误区:1)单打独斗。有时候,3人左右的自由职业者的联盟,吊打一个100人左右的公司。且会大大提高每个自由职业者的抗风险能力。2)选择太务实太需要当地操作的工种。这样就无法放大自己的技能。能规模化自己的收入的自由职业者,选择的技能往往很偏在线与纯数据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