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tenfont / I.Ming

I.Ming ( I.明體 / 一点明朝体 / 一點明體 )
Other
898 stars 39 forks source link

1、为什么「郎」「朗」左部不作「良」,参考康熙字典和其他旧字形即如此。2、一点明体异体是否可以调整「眾」「聚」下部为「乑」,同时「眾」作「衆」形。 #63

Closed lix-hyuk-jang closed 2 years ago

i-font commented 2 years ago

一點明體盡量以《檢校表》的推薦字形爲依歸。而《檢校表》推薦字形的取捨,主要以部件爲單位,盡量在不悖於約定俗成的條件下,選出最能彰顯字理、最有代表性和系統性的傳承字形形體。而約定俗成的衡量,主要審視從多部權威字書和多本彫版古籍、鉛活字字模印刷物、照相植字印刷物和現代印刷物中採樣的結果,個別疑難字會再進行跨地域的抽樣査問。

換言之,並不是只要在以往出現過那種形體,我們就會盲目地列爲推薦字形。我們是會站在字理的角度,加以梳理和擇優從之。

閣下詢問的這兩個部件,在《檢校表》中均已說明。

一、良部件

圖片

對比甲金篆文那個「廊」的象形字,「良」字的頂部和底部都經過訛變,無法以明楷筆畫存古,因此這並不在重點。

要彰顯字理,重點在於「良部件」不要與「皀部件」混同。參考採樣結果,「良部件」的區分重點,在於上方的橫筆。只要上方統一保持橫筆,即可妥善區分,保留字理。

二、𫡑

圖片

對比甲金篆文,這個部件一直由三個「人」字組成,是會意字。隸變以後,主要有兩種寫法:甲形者,中間的人寫作「亻」(俗稱「立人」形),左右仍作「人」形。乙形者,中間寫作「亻」的同時,左邊的人變形作兩撇,右邊的則變作側人。在約定俗成方面,兩種字形皆出現在採樣之中。但是於字理上,比較兩種形體,甲形者仍保留了三人,可以直接會意。乙形者經過訛變,已再難看出是三人。因此甲形比乙形明顯佔優。我們沒有棄甲形取乙形之理。

而「眾」的上方,甲金作「日」,篆作「目」,均可會意。隸書寫作「橫目」,文字構理沒變化。後來增撇,變成不可解的部件,該部件再變作「血」形,是訛變再訛變。而且變形後,並沒有產生容易理解的新構意,不算作理據重構。換言之,在字理上,也是從「目」者比從「血」者優勝。而取樣結果上,兩形皆有。綜合起來,我們也一樣,沒有棄目形取血形之理。

希望這解釋能讓閣下明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