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ahuang / ICV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赛博异世界01|Intro:在多元世界的边缘修建任意门 #10

Open imbahuang opened 2 years ago

imbahuang commented 2 years ago

https://mp.weixin.qq.com/s/wzECXzjTOUHQz6MAn1SLOw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赛博异世界01|Intro:在多元世界的边缘修建任意门 by ICV MKT

当我们穿行于网络世界中,向那化为字符的文学奔去,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大部分都不同于现实。永不停息的战争、与人共生的生灵、2x3的性别、会涌出花的咽喉、会化为羽毛的失恋、魔法与现实交织,我们点开文本的同时打开了一个又一个任意门,穿梭于万千世界,花样的、黑暗的、狂乱的、安定的,错综复杂你中有我。但穿梭的同时不妨顿一顿脚步,靠近那门看一看,是什么造就了世界,又是什么造就了连接它们的任意门?

世界观,最初作为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也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但在当今的文艺作品中,世界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是基于个体标准下的看法,而是作者对作品的一种“背景设定”,这种设定可以是作品所处的时间节点,也可以是作品特有的人物设定。而在本文,我们将详细讨论耽美文学和同人文学中的世界观。

依据完善程度的高低,世界观有较为明显的大小之分。例如,基于某部文学作品或是现实生活中某个 CP (couple) 为蓝本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可以沿用现实生活中两个人之间的背景设定作为世界观,也可以另起炉灶创造一个平行世界下拥有完全不同的背景设定作为世界观。对于局限于现实世界和特定场景,不对原始背景设定进行更改和完善的世界观,可以称之为小的世界观。而对于部分“ooc”(out of character) 和架构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独立背景设定来说,可以称之为更大的世界观。

许多本系列所述的世界观会在粉丝创造同人作品中被采用,也有部分的世界观会被作者适用于原创的耽美文学作品中。

前文中或许提到了很多并不被大众所了解的概念和缩写,因此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将详细介绍有关世界观的“黑话”,以及是什么构成了世界观。

“原著正典”,即作者的世界观遵从了原著作品的世界观,比如《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是一个聪明伶俐,坚持执着的形象,那么在作者所创造同人作品中的赫敏也应当符合这一正统的原著中的形象。此处的原著正典不仅限于人物,还包括参考完整的背景设定等等,如较 为流行的 abo 设定参考过《永恒的终结》,哨向世界观参考过美国的电视剧《The Sentinel》,以上对于原著较为严格的参考,都属于原著正典的范畴。

- 《The Sentinel》剧照 -

对于那些不符合“原著正典”这一概念的世界观,我们称之为“ooc”,即 out of character, 不符合原著形象的人物设定。比如《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是一个伶俐好学,极有正义感,自尊心极强的人物形象,然而如果她在某一个同人作品中被塑造成娇羞内敛,低声下气的形象时,就属于 ooc 的范畴了。对于一些 ooc 的情况,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观感上的冲击或不适,所以在很多 ooc 的作品前,作者都会进行标注,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争吵。

- 哈利·波特电影中的赫敏 -

AU,即 alternate universe,改变原作一个或多个构建元素的同人或二次创作。AU 都是不同的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 AU 的,比如原著正典的世界观就并不是 AU 世界观。例如, 复仇者联盟中的锤基 CP(雷神x洛基)如果在文学作品中变为古代皇室 CP,兄弟⻆色互换的形象,就极有可能是一种 AU 世界观。再比如,如果一篇锤基CP同人文的世界观设定发生在我们所熟知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那就可以称之为“哈利波特AU”。

有关世界观仍有很多术语,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赘述。在众多同人作品的世界观中,不同的世界观有着不同的受众。尽管如此,这并不会较大地限制作者的创作,相反,丰富的世界观体现了创作自由,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对于这些亚文化的受众来说,“圈地自萌”已经成为了群体内的共识,对于难以接受的世界观,大家也不会选择抵制。

而对于不同的世界观背后所体现的意识和认知上的区别,本文将在后续进一步展开介绍。

在二次创作中,有着数以千计、百花齐放的世界观。这些世界观除了脱胎于典故传说、文学、影视著作,还有不少诞生于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侧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世界观在同人创作中的丰富程度与原著不相上下。

- 图源谷歌-

笔者认为,这些世界观虽然庞杂,但也可以依据其的具体形式进行划分。通常依照复杂程度以及参照依据,世界观可以被划分为:大型、融合、小型三类。

大型世界观多是有参考原型,这些原型或是文学著作或是影视作品,但都是完整的、成熟的。这些世界观,通常是起源于"AU"。也就是说最初的创作者在创作时提炼出"正典"中的某些特质,并将它们整理成一个框架。这一框架的基础就是能保留并放大"正典"中的特色,并且能让读者在阅读时立刻意识到其核心观点;所以作者不需要在创作时进行解释,只需将其作为背景。

AU只是"骨架",还不具有血肉,可以说只是一个半成品并不完善。在后续的创作中,不同创作者加入带来了大量延伸内容。那些极具创新性但又不违背框架主题的设定,会被其他创作者自发接纳沿用,最终成为这一框架的一部分。当一个框架大到足以成为二创作品的背景时,这个AU便具有了成为大型世界观的基础。

随着框架的逐渐完善,就会形成一套近似于现今社会道德准则、有许多被默认的"不成文规则",在这一阶段这个框架就不再只是被视为AU,而是一个成熟的完全架空的社会模型。因为架空、与现实脱节,创作者的想象力与表达欲望可以在这些与现实有所区分的框架里肆无忌惮的发挥,进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创作自由。

这种"成熟且脱离"等状态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更佳的创作环境,可这种与现实缺少链接的"大型世界观"也同样具有一些不利之处。

这些"世界观模型"自成一体,拥有各自的设定,拥有大量独属于该世界观的"专有名词",可是因为这些大型世界观流传广泛,创作者在创作时几乎不会讲述背景,就导致了较高的阅读门槛。如欧美圈三大设定之一的"abo",文中频繁出现的"alpha""beta""omega""标记""抑制剂"等专有名词,对于任何一个第一次阅读相关作品的读者而言都是一大难题。

同时身为二次创作时的基础,作者很难打破这种大型世界观的框架,甚至会受制于这一框架。譬如流传甚广的"scp基金会",该世界观要求文章大多以理性、科学、冷静的风格写就,并有大量"黑色块(█████)"或"[数据删除]"作为插入,达到模仿档案的效果;可这样理性文风的要求却对作品中情感展现、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来了阻碍。

- scp基金会设定 -

融合型世界观,正如其名是多个原著混合或者交叉,通常是多个作品或是框架有着重叠的"核心设定",进而可以围绕着这一"核心设定"形成一个整体。创作时创作者只需要把控到这一核心要素,对于其他特质可以进行选取,而不是照搬全收。

这样的共性要求导致大部分的融合性世界观体量较大,几乎都是大型世界观。而想要达到大量作品有核心因素重合,相关作品需要有一个共同创作基础,即这些作品需要建立在一个较为成熟的框架内,这导致了融合型世界观多是延伸自神话传说等现成的"框架"。

吸血鬼au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吸血鬼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可世界各地对其形象、习性的描述都各不相同,直到《德古拉》这一作品的出版,这一传说才演变为重要的惊悚角色。而现今的"吸血鬼AU"则是吸取了大量与吸血鬼有关的延伸作品中的元素,如:《暮光之城》中不怕阳光,《吸血鬼日记》中未经允许不可进入他人房屋。这些元素相互之间有矛盾,有重合,这也要求创作者在发布二创内容的同时需要添加详尽的元素介绍,以防止读者根据固有认知先入为主,在阅读时产生疑惑。

- 《暮光之城》 海报 -

小型的世界观,则是并不完善的的框架,甚至并没有作品原型,尚且停留在"设定"的阶段。通常只是成为文章中的一种人物特质、社会现象。与其内容的简洁微小相同,它们的流传范围极为有限,创作时通常需要作者讲述其设定。但这样只停留在一部分人物塑造与背景展现的世界观,并不会像大型或是融合世界观那样反客为主,将创作者变为填充自身的"劳力";相反,小型世界观对于创作者几乎没有约束,创作者在创作时可以最大程度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志。

这三种世界观特质各不相同,流传程度也不一致。但这些世界观的诞生与选取都是创作者自身与社会的结合产物,剖开他们便可以一窥现实与个人演变的路径。在后文中我们会针对一些“大型世界观”与“小型世界观”进行溯源与剖析,最终揭开其背后潜藏着的现实与幻想。

References:

1.谷歌图片

2. 维基百科词条:世界观

ICV MKT 小编 敬上

文字 | 木桶永居 阿添睡不醒

排版、题图制作 | 木桶永居 阿涵 阿添睡不醒

主题海报|阿涵

审核 | ICV MKT

copyright ©

转载或进一步了解请联系 :

unnc.icv@ 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