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ahuang / ICV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Rock'n'Roll 02 | 摇滚与社会运动:名为“绝望”的乌托邦 #3

Open imbahuang opened 2 years ago

imbahuang commented 2 years ago

https://mp.weixin.qq.com/s/438H4ciRILtxzuT3rJCuWQ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Rock'n'Roll 02 | 摇滚与社会运动:名为“绝望”的乌托邦 by ICV MKT

摇滚艺术家用尖锐的冲突与敏锐的洞察对准现有的世界架构、他人的定义、同时期的流派和一切他们想要批判与探究的事物。但与此同时摇滚依然有着和谐的融合,它们交互相互排斥但最终有所交流。这种交流不止于流派,在地域与时间上亦是如此。

与固有的反叛印象一样,摇滚的地域类别也被刻板印象框定了。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英伦与美国,是披头士与普雷斯利,是英语世界的结晶。但在英语世界之外,在日本与苏联也有着与众不同的摇滚繁荣,一个完全不同的绝望的繁荣。

60年代,披头士的风潮席卷了整个欧美,自然也包括“东亚最西方”的日本。

彼时的日本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西方流行乐的复刻,甚至许多乐队都不用日文作曲而选择使用英文。日本的摇滚乐也发源于那个年代,有着同样的特征。作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摇滚乐队,也被认为是日本摇滚乐队的元祖之一的蜘蛛乐队,从着装到曲调,无一不是对披头士的模仿。

- The spiders (蜘蛛乐队) -

这种情景在日本这个国家时常上演,在古代,日本就有吸收唐朝文化、宋明理学之先河。后又有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积极“脱亚入欧”,融合欧美资本主义文化的事例。这次也不例外,二战后,日本天皇体制瓦解,随着民主主义一同进入日本的,还有驻日美军和欧美文化。正如竹内好的评价,近代以来日本每段历史的变革之后都必将迎来“反动”,一种广义上的“反动”,即一种想要回到过去的倾向。1877年,日本的武士阶级发起了“反近代化”的叛乱,意图回到受西方殖民前的日本。此时此刻的日本,也正如彼时彼刻。西方文化再一次伴随着拥有凌驾于本国国民之上的外国人入侵进驻日本。

这两次“反动”,相同也不同。相同的是两次文化反弹的对立面都是欧美文化;不同于1877年西乡武士阶级对于幕府时代的直接追思。而对于60年代日本年轻人而言,对于昭和前20年的彻底否定使得他们不管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不能直接追溯那些岁月。这种特殊的民族情感铸造了一个“每个人都带着愧疚感,觉得失去了什么,却又想做点什么”的时代。

因此,日本的战后一代,带着重新夹杂着夺回日本民族主体性与向历史赎罪的渴望,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解放全人类”的斗争之中,就像三十年之前的“解放全东亚”那样。这次,“反动”竟诡异地招致了进步。抛开究竟民主主义还是共产主义谁才是历史发展之航标的争论不谈。思潮对日本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反对美国,争取独立;结束法西斯昭和时代,迎来和平,创造“人的新时代”。

- 争取和平的学生运动 -

日本地下摇滚也诞生于这个年代,诞生于轰轰烈烈的“连居酒屋里的醉汉都吵嚷着要革命”的日本红色年代。日本地下摇滚元祖之一“頭脳警察”,于斗争高潮之1969年筹划,70年成立,72年发布了首张专辑《头脳警察1》。封面直接冠以“三亿元事件”嫌疑人画像,极尽嘲讽当局之无能。专辑共收录了70年代初乐队创作歌曲的live版本共十首。

- 《頭脳警察1》封面 -

第一首作品就颇具冲击力,名为《~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世界革命戦争宣言》。之所以说是作品而不是歌,是因为相较于一般理解上的歌曲,该作则更像其名称一样,是一份带有乐器铺陈的宣言。在这份宣言里,主唱PANTA以其嘶哑的嗓音大吼着“杀掉尼克松、佐藤荣作、基辛格,炸烂五角大楼、防卫厅、警视厅”,势要发起“对布尔乔亚的革命战争”。

与《~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世界革命戦争宣言》有同等豪情的,还有《赤军兵士の诗》。 这首歌也是在如今网络流媒体平台上最广泛的。歌曲中描绘了一群冬天冷水洗澡,大口嚼食冰雪的赤军兵士形象,让人不禁对这群战士产生好奇。此歌在简中网络流媒体平台的火热,也有着这层原因。

赤,就是红,对于曾饱受日本军国主义践踏的中国人来说,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手握旭日赤旗的日本法西斯狂徒。带着这种愤怒的心情点进歌曲页面,出现的却是“榨取、解放”等字眼,下拉至评论区才能大概知道,这是首歌颂无产阶级战士的歌曲。在评论区的高赞点评也称赤军为恐怖组织,反对为其行为合理化。那赤军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对他们的评论如此两极分化?

赤军,事实上分为三股势力,赤军派、联合赤军、日本赤军。66年的那个春夏之交,新的革命思潮在东亚萌发,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到了整个世界。68年,法国爆发了著名的五月风暴,超过50w名学生参加了声势浩大的游行,这种雷霆万钧的豪情也感染了日本的年轻人。

- 以新思想为指引的斗争 -

与发源地及法国不同,日本的新左翼斗争从60年反安保修例以来已经进行到了第八个年头了,斗争虽是持续不断的,但成效却不怎么显著。在此时,大批学生转向了东方那个更具战斗力的共产主义思潮,他们被成为“68一代”。在此时,赤军派作为那群人中最激进的一部分,从旧的 “共产同”中分裂后成立,扬言要将革命从日本扩散出去。70年,赤军派成功策划了劫持日本客机飞到了朝鲜,在释放了平民与机组人员之后,6名赤军成员成功将“革命传播到了世界”,此后劫机事件频发,一度成为日朝两国的外交障碍,但却这被视为“胜利”,得到了来国内运动人士的称赞与模仿。《頭脳警察1》,也正是对他们的咏叹调。

72年初的日本,革命依旧给人一种箭在弦上之势。然而,就像代表着大和民族的樱花一样,左翼运动开花之后,便凋亡了。

71年末,赤军中的联合赤军分支想要取得同之前的一样“胜利”,袭击了真冈市的军火店,遭到追捕,逃到了群马县的榛名山附近,遭到警察的包围。一直到72年2月19日,他们在遭遇到机动队的围剿后,走投无路,绑架了浅间山庄的管理员。僵持一直持续到了27号。期间,警察扩大了封锁范围。28日,总攻开始了,日本民间放送、NHK电视台全程直播,收视率一度达到92%,在下达最后的总攻令之前,政府尝试劝降,其中一名联合赤军坂本国男的母亲:朝着被包围的山庄的大喊道:“儿子,世界已经变了,毛主席和尼克松握手了。”

坂本陷入了绝望与疯狂,向自己母亲的方向连开数枪。

下午,总攻正式开始,傍晚,联合赤军全灭。

- 围攻浅间山庄 -

第二天,坂本的父亲以自杀“替儿子向日本谢罪”。

虽然赤军派只是不到百人的极端分支,但左翼学潮在全日本给人留下的印象,通过那一个个大头彩电,深深地刻在了日本人,尤其是学生的脑海里。

随着联合赤军一同即将走向尽头的,不仅仅是赤军派。浅间山庄事件以及联合赤军的残酷肃反被揭露并扭曲,“68一代”便逐渐崩解了,居酒屋里吵嚷着要革命的上班族,学校里吼叫着要罢课的学生,都渐渐消失了。就连那个最最狂热,公然在演唱会上手淫的頭脳警察,也在发布完73年的专辑《诞生》之后解散了。

75年后,经济腾飞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大爆发,彻底终结了那个时代。

就像《诞生》中的主打歌《诗人の末路》写的那样,那只发狂的名为“革命”的野鸽,已经离日本远去。

“红色昭和”落幕了。

就像66年的那场运动给日本与法国带来了艺术的爆发但却只给自己留下了样板戏一样, 在70年代,作为“红色艺术大本营”,引领着全球无数红色艺术创作的苏联国内,其音乐场景也只是看似繁荣的官方艺术的海市蜃楼。

在严密的审查与管控之下,苏联国境内外的艺术少有交流。西方的披头士、滚石、deep purple等摇滚乐队的音乐只能顺着走私的磁带、私刻的其他替代品从地下源源不断的涌入这个国度。在六十年代这些摇滚先驱的音乐与俄罗斯吟游诗人的音乐逐渐融合,苏联开始出现最早的摇滚乐队。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随着朋克与新浪潮的的传入而苏联本土的摇滚乐队大量出现,例如Aquarium、Kino、Zoopark、Piknik、Alisa、DDT, Televizor等"经典俄罗斯摇滚"乐队。而后其他乐队大多是从某一领域出发,再逐渐向着不同的特色与领域拓展。;Glam metal的音乐混合了西方朋克和俄罗斯传统乐曲。

乐队的大量出现推进了交流,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期,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成立了几个摇滚俱乐部。但这一切都是深藏在地下的潜流,躲避着官方的关注与管制。

直到1980年,格鲁吉亚的国家爱乐乐厅、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作曲家联盟和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共同举办了第一场官方的摇滚艺术节Spring Rhythms(俄语为Весенние ритмы),摇滚艺术才在第一次走上了阳光之处。这第一缕阳光难能可贵,因而被广泛认为是苏联摇滚乐的第一个转折点。

但这缕阳光微弱且短暂,摇滚乐与摇滚艺术家在苏联的地位几乎并无改变。一方面是摇滚乐前卫与特立独行的表现形式还是和主流风向大相径庭。同样是在1980年的那场音乐节上,苏联最著名的摇滚乐队之一的Aquarium因在舞台上喝酒、俯卧弹奏以及其他挑衅性的动作被列入了监管名单,没有赢得任何奖项。

- Aquarium乐队现场 -

监管不仅抑制了摇滚乐的演出,还有它们的发行。苏联垄断音乐出版的唯一一家唱片公司Meodiya,有着严格的管理与审查政策,并要求禁止出版摇滚音乐或地下音乐家的作品。因此,苏联摇滚乐队被主流电台和电视忽视,通常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才能接触到观众。

另一方面是艺术家们尖锐且激进的观点与歌词注定会与强调稳定与平和的主流文化矛盾,这一摇滚乐的常态在苏联社会危机暗涛流动的八十年代更是极端。

苏联摇滚乐队的歌词经常涉及80年代苏联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家庭暴力、酗酒成性、犯罪行为等等。

与此同时,摇滚的反叛内核在苏联的严格审查下被更加放大。苏联一举推翻了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可后续广泛推行的官方文化却更像国家图标的堆砌,肉眼可见难以填补文化空缺。因而用歌曲传达隐藏的政治信息,抨击国有媒体逃避现实,讽刺一昧宣传虚假繁荣的作品都成为了苏联摇滚艺术家最为热衷之事。

除了传统的无政府主义外,许多摇滚艺术家因为双面的现实陷入了混合的状态,最终竟开始倾向了民族布尔什维克主义,一种将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与列宁的共产主义缝合起来的奇怪意识形态,更加体现了俄罗斯八十年代的撕裂感。俄罗斯朋克的教父叶戈尔·莱托夫正是如此,八十年代初他深受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的影响,同时也热烈拥抱着俄罗斯深刻的东正教思想与传统民俗。他和他的乐队GrazhdanskayaOborona(Гражданская Оборона)多次因改编苏联官方艺术和主义与苏联当局发生了纠纷,而最终所有成员都因活动被捕,或送入精神病院或被强行征召入伍,反反复复。可在八十年代末,他甚至直接加入了民族布尔什维克党。

- GrazhdanskayaOborona乐队的专辑封面 -

20世纪80年代初许多艺术家与他一样,都曾因其的公共活动而与克格勃和卢比扬卡产生了矛盾。苏联当局对非官方的乐队施加了沉重的压力,地下音乐会作为一种非法商业活动被禁止,而一些乐手和音响工作者甚至因为从地下音乐会中盈利而被监禁,只有几个摇滚俱乐部,允许业余乐队表演合法音乐会。可在八十年代后期却都走向了迷茫。

苏联的摇滚因为有着不同于他国的高压环境与严格审查,无论何种流派都处在地下,因而苏联的摇滚艺术家有着他国未有的和谐甚至团结。部分英国朋克的摇滚艺术家对于许多成熟的摇滚音乐流派有报以些许排斥与反抗的态度,但在苏联,俄罗斯的朋克摇滚艺术家和其他摇滚艺术家之间更像是互相并存包容的关系。

经过大厦将倾八十年代地下的慢慢蔓延,苏联摇滚逐渐脱离了朋克与新浪潮的构架。在混乱无序的九十年代里向着四面八方前进,重金属、迷幻、实验各有千秋。这一批摇滚艺术家他们反抗着当时的政权、腐败的政府和没有未来的生活。他们与英国的朋克文化不同,更像是苏联八十年代在墙上涂写反政府话语的年轻人,叫嚣着针对身边的一切。他们看似目的清晰的反对着一切,又像是没有具体可以反叛的锚点,没有具体的针对对象。

这种混沌的反抗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随着审查的放开与音乐的交流到达了巅峰。在1989至1991年,许多俄罗斯摇滚乐队在欧美举行了巡回演出和录制并发行了专辑,莫斯科音乐和平节邀请了大量的西方摇滚明星。年轻人听着苏联摇滚,模仿平克弗洛伊德的发型、披头士的装着,在地下诗会里朗读金斯伯格。但在1991年变革真正降临,他们反抗的一切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自由与空虚却没能让他们更进一步。

随着不同加盟国的独立,高压的环境得以放松,那些乐队终于从逃开了地下的囚笼,开始在明面上投进了各国的游行与抗议活动中。但想象中的美好时代并未到来,新政权的执掌者在过去视这些批判苏联现状的"散兵游勇"为同一战线的朋友,可当自己变成批判对象时,便采取了比苏联时期更加严密的监管与审查。

就看俄罗斯,歌唱爱国主义、国家责任感与民族团结的Lube成为了官方话术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最杰出、最伟大的乐队;那些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成为俄罗斯最大的摇滚电台Nash Radio宠儿的乐队(如Splean、Nochniye Snaiperi和Smisloviye Galutzinatzii等),却在声名大噪之后,消散在在二十一世纪的开端。

当我们回望这两段历史,似乎能体会到音乐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令人玩味的复杂关系。

当日本的青年为了追求“人的新时代”而斗争并无意识地享受着斗争带来着文化与音乐盛世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们一直想成就却无法实现的共产主义乌托邦,也只是大他者所伪造出的完美幻象罢了。而真正生活在“乌托邦”里的苏联青年们,在对不只是不完满,且更是凋敝的音乐氛围忍无可忍后,团结起来反抗政府,创造出了真正受本国青年群众喜爱的、与官方艺术相比生机百倍的摇滚乐,形成了多元繁荣的地下摇滚场景。如果有机会让日本60年代末的年轻人们与苏联80年代初的年轻人们对话,他们又会怎么看待如此矛盾的现实呢?

可能这一句歌词表达地十分合适:

游戏,已到了关底,

空虚,是最后结局。

文中歌曲及部分推荐歌曲列表

(歌曲和文章配合食用更加)

日本部分涉及歌曲:

1、頭脳警察《~イントロダクション~世界革命戦争宣言》(《世界革命战争宣言》)

2、頭脳警察《赤军兵士の诗》(《赤军士兵的歌》)

3、頭脳警察《戦争しか知らない子供たち》(《我们是将热情都倾注在斗争上的孩子》)

4、頭脳警察《诗人の末路》(《诗人的末路》)

日本部分推荐歌曲:

1、頭脳警察《彼女は革命家》(《她是革命家》)

2、1974年,横须贺市立池上中学学生会《心さわぐ青春のうた》(《歌唱动荡的青春》)

References:

1.竹内好:《近代的超克》

2.张承志:《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3.JA Wiki:脳警察 词条

4.aquarium.ru

5.agata.rip

6.Артем Асташенков:《<Русская планета> поговорила с авторо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анк-культуры в России》

7.Vasily Shumov:《Russian punks: The ideology, music and lifestyle》

8.The legends of Russian Rock Music:http://www.russiaic.com/culture\_art/music/381/#r

ICV MKT 小编 敬上

文字 | 青空、木桶永居

排版、题图制作 | 阿涵、绝望的文盲、木桶永居

审核 | ICV MKT

copyright ©

转载或进一步了解请联系 :

unnc.icv@ 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