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imbahuang opened 2 years ago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早上8:50分,又到了宿舍楼“悲催早课者”的大型竞速时间,你用尽洪荒之力从寝室冲向电梯。为了确保自己能乘上电梯,你便把电梯上下楼的按钮都按了,趁电梯上行的时候就先进去。然而不巧的是,有很多人同你有着一样的想法——于是电梯上楼每层也停,下楼每层也停,所有人的下楼时间都更慢了,最终的结果也就是你们都迟到了。
在电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想尽办法挤上电梯似乎是不得已却可能使自己免于迟到的方法,然而当所有人都陷入‘我一定要挤上去’的竞争心理时,每个人的努力隐形提高了整体能坐上电梯的要求,最终还是只有那一部分人能坐上电梯。这是内卷现象在生活中的微观表现。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 近来“内卷化”一词网络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描述的是在某个领域在资源的有限性下,每个人都靠拼命剥削自己,以使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有限资源获取少量竞争优势,挤占对手生存空间从而形成社会的恶性竞争的现象。在这种循环的封闭式的竞争中,每个人的投入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可是投入和产出得不到等比例的回报,也无法创造新的价值创造更多的人均资源,本质上是一种没有质变无效增长的循环内耗。
而深究当代中国内卷化现象的原因 ,其中虽免不了资本的本质增值下营销出的让人们被迫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口号以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人口多资源少而分配不均的困境,但依旧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易内卷文化心理为内卷化社会埋下隐患。
纵观中国历史,事实上,内卷基于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形成机制。长期的小农经济不仅把人们锁在有限的土地上重复着简单的生产劳动,与之相配套所产生的一系列制度与文化管理模式更影响着一种民族人格。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内卷化的形成提供了封闭孤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内部资源的有限性与外部资源的不可得到性使得每个人的思维在既定的规则中被模式化,并不断复制。
在家国同构制下,宗法观念代代相传,子女的思想都是父母旧的文化内核的衍生;在专制主义的文化压迫下,个体意识与思辨精神,创新思想与探索精神被渐渐钝化;在陈陈相因中,生活与生命在代际间复制着,每一个未来都是重复的过去。在某种程度上,内卷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使意识形态中的国民的人格内卷化,无法进化为更高级的模式。
- 敦煌壁画《弥勒经变局部·农耕》-
梁漱溟说过:“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如一般所公认的是沿着秦汉以来,两千年未曾大变过。我常说它是入于盘旋不进状态,已不可能有本质上之变,因此论‘百年以前’差不多就等于论‘两千年以来’’——这是对中国社会内卷化发展状况的准确表述。
虽然今天中国已经走出封建社会大半个世纪,但我们仍能看到,小农经济依然是现在大多地区农业的内核,科举制度衍生的高考制度成为当代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宗法观念深刻影响着人情世故,“勤能补拙”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社会价值观鞭挞着每一个灯红酒绿中焦灼不安的灵魂。
历史影响下的“精耕细作’式的努力或使人们聚焦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少了对外探索与创业的勇气,个性的消解、主体意识的缺失或使得人们更加善于模仿和复制。相比“少有人走的路”,人们更愿意走那条“多有人走的路”。这就不难解释当今很多产业呈现过密化的局面,其经济增长方式不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或变革劳动组织形式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简单而大量的、复制性密集投入。空间内相同劳动的超密度投入,最终带来的是市场空间过密性拥挤,经济效益微薄且边际效益递减。
早在700多年前,但丁就曾发出“你随我来,让别人去谈论吧”的人文主义呐喊,然而当一代又一代“都是为你好”父母辈的成功学理念被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心中,当填鸭式学习慢慢消解心中对探索未知的渴望时,“走别人的路”的如意算盘慢慢成为一种投入少,风险低的安稳选择。资本快速增值的需要,让每个身处其中的个人来不及思索和考量便不断奔赴进入社会运作的齿轮中。赫伯特·马尔库塞批判发达工业社会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的人。而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又何尝不是一直都缺乏那种超越的向度。
当今中国早已走出封建社会,而今天我们的身上仍然盘旋着百年前的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这是最为深刻而内化的“内卷”,一种跨时空的社会系统自我复制。
“内卷化”在初期作为社会学概念,更多对于一个较大范围内的社会形态进行描述,而当我们把视线聚焦于某些更小范围内的群体,“内卷”一词逐渐由学术概念延展进入生活中,成为一种新形态的文化表达。
现在诸如“今天你卷了吗?”的语句,正成为一种自嘲式的表达。而这些自嘲,也正都发出于那些在“996工作制度”下挣扎的上班族,又或是那些为了高考或是绩点而熬夜苦学的学生们。同时,透过“内卷化”,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到某些群体在生活中的所遭遇的困境,其中有被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也有日夜奔波的网约车司机等等。也有人对自己所处的群体感到担忧,不停地在焦虑的心情中询问自己:我会“卷”吗?我会被“卷”吗?在此背景下,“内卷化”一词在生活中尤其是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也被大家广泛运用于社交媒体中,形成不小的热度。
而“内卷”又为何会成为一度网络热词呢?
考量现实层面因素,“内卷化”现象在当代的体现被聚焦于一些具体的领域,也就放大了人们对“卷”的具体感知。以困在系统里的骑手和996加班文化为例,“卷”似乎越来越贴近于生活,最终转化为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的热词。
2020年9月8日,《人物》发表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引发大量关于外卖骑手工作方式的思考与工作生态的探究,外卖行业的内卷化也逐渐被人们关注到。在外卖行业的巨大竞争下,外卖平台不断修订算法,“挖掘骑手的潜能与速度”,以求在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配送单量越来越多,算法也越来越苛刻,却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同样,骑手们也纷纷表示“他们不担心没人来跑,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其他产业,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网约车司机们,都在有限的资源内进行着存量(stock)厮杀,而增量(increment)却没能在这个过程中取得突破,呈现“内卷化”。
当人们以“内卷化”去概括此类产业中出现的问题,目光也聚焦于当代产业发展生态。随着对生活便捷化的追求,以外卖、网约车为代表的大量新产业兴起。产业发展初期,在优质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利益规模相当可观,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就业者投入其中。这一种快速投入导致的迅速饱和、竞争压力加剧带来了产业发展困难。在产业瓶颈面前,参与者希望通过不断投入生产资料、增加工作时间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在这一种不断投入成本、精细化内部的增长模式并不会带来实际发展。
- 雨中奔跑的外卖骑手 -
在产业快速更新的时代中,不少从业者发现取得竞争优势的艰难。在许多行业的资源争夺中,更多人难以获得向外发展和创造的机会,“内卷化”的感觉也更加明显,在更多的人群中引起共鸣。
同样在“996”工作制度的影响下,许多人感到被“卷”。身陷加班文化的员工们依靠压榨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在社会中获得少量的竞争优势。面对就业压力、裁员压力,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工作方式。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产业快速更新和社会竞争加剧,具体领域的内卷化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复杂时代因素作用之下人们对于该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也开始有更明晰的感知与反思。“内卷化”作为学术概念,也因在社会生活常见领域的具象化,而被更多运用于网络语境的表达。
随着竞争性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竞争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社会领域的重要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多项研究表明,焦虑心理在竞争环境下更容易被放大,这也意味着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更容易焦虑。从社会心理角度考量,竞争型社会中的焦虑心理亦是推动“内卷化”成为热词的一大因素。
“内卷”表现出一种只能置身于低效的资源争夺,对于高效竞争无能为力的状态,因此被许多人用于自嘲。另一方面,由于内卷作为一种文化走入公众视野,又加剧了焦虑情绪,最终形成循环。“从事xxx行业,容易内卷吗?”成为了网络上一种常见的提问。
- 知乎上相关的提问 -
内卷化,形似一场无法跑到终点的马拉松。
竞争型社会中,奋斗也许呈现出挣扎的状态,很多人难以在拥挤的人群中呼吸到新鲜空气。“内卷化”带来的压力与窒息感,让人们把这个词汇用于一种无奈自嘲,最终甚至形成了特殊的网络文化。“内卷化”学术名词的用法下沉与外溢,表现出竞争压力背后焦虑的群众心理。
与此同时,“内卷化”的广泛使用也引发了一定范围内的争议——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过于简化的局限性并存。公众寻找到概念切口,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而部分滥用现象也反映出焦虑情绪的宣泄。
在网络热词兴起初期,面对生活学业压力,人们使用“鸭梨山大”、“咆哮体”等偏向浅显化、娱乐化的热词宣泄焦虑;随后的发展中出现了“经济适用墓”之类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热词。而“内卷化”作为热词出现,反映了公众表达思维模式的转变,学术性与娱乐性兼具的背后,是文明社会的焦虑痛点。
网络热词“内卷化”与焦虑心理呈现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热词的正确认识能够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但同时不合理地关注也会增加焦虑。对抗竞争焦虑需明晰并不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内卷,内卷化的社会中我们也不是与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绝对对立的竞争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和节奏,面对热词“内卷”亦需保留理性的思考,也可抱有深入探究的好奇,“内卷化”的突破和当代人受“内卷”所影响的心理出口,需要我们的共同寻找。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内卷现象与人们的焦虑心理对社会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大环境**的角度看,内卷过程中持续产生的无用消耗,有限的资源被浪费后进一步减少,内卷化由此加剧,“卷”的循环持续恶化;从大环境下各主体的角度看,内卷化的沉重压力使人们的负面情绪大量产生,群体心理亚健康现象严重,这一现象的持续加重将导致本就发展相对进入滞缓阶段的社会最终走向崩溃。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打破这种僵化的内卷化循环的契机呢?**
或许,你是一个在校的疲惫中学生,又或许是一个在公司每天辛苦加班的上班族:你每天面临堆积如山的试卷/工作苦不堪言,但看着同学/同事们无时不刻都在埋头苦干,你害怕落后只好不断牺牲休息时间更加努力地参与竞争,而这时有的同学/同事却只是默默做做完自己的任务,平静微笑着看着这一切。
是的,ta们可能就是大众口中所谓的“佛系青年”。ta们有着与众不同的态度:不主动参与竞争,不多添本职工作外的任务;ta们用“心平气和”,“与世无争”等词汇来定义自己。
- 佛系三连 -
身处于一个内卷化严重的时代,这样一批不受竞争压力所扰的佛系青年的出现看起来有些意外,他们仿佛独立于这个社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事实上佛系青年的出现与内卷化的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意思是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加缪在《卡利古拉》中写道:“现在,我明白了。始终自然地这个世界,就在目前这个状态下,是无法容忍的。因此,我需要月亮,或者幸福,或者永生,需要的东西也许是荒唐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的。”难以看到尽头的欲求使人更加难以得到满足,佛系的态度让人们倾向于减少欲求,以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既然无法得到,不如就放下吧,与世界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
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拉大,个体自身在竞争中的相对落后脱离使人感到疲倦和无力,佛系的态度诞生,成为部分人应对缺乏满足和焦虑的精神状态的工具。然而,这种应对策略孰优孰劣,始终为人所争议,难以下定论。
从“佛系”最初引起大众注意开始,人们的看法就呈极端分化的状态。在绝大多数持消极看法者看来,佛系的‘与世无争’,实际只是每个领域某一小群体的集体性的、圈地自萌性质的逃避,不过是被社会磨去了锐气,借机躲在自己舒适圈里的借口。”因为生活中的挫折而丧失斗志,也就是在内卷化中将动力消磨殆尽,陷入彻底的停滞,好比卷入漩涡中努力挣扎的手臂逐渐失去力气,最终垂下也随身体落尽水里,佛系的态度似乎是内卷发展的终极形态,人们最终厌倦了无止尽但却无效的增长,陷入静止。
但若辩证地看待佛系,其中也不乏积极因素。“佛系”被认为是消极的,或许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其看似消极的外表形态。不再致力于在自己的领域内争强好胜,并不代表是在逃避,佛系的人只不过是安于本分,脚踏实地,把精力更多的集中在自己本分内的工作任务上了。适当降低期待值,佛系者能更容易地从现有的生活中获得快乐,因此就有足够的动力持续努力前进和维持工作热情。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用佛系的态度对待生活,是使自己从内卷化的漩涡中脱身,回归健康且合理的生活状态中去,这是一种超凡的意识,是以现实的目光看待生活的觉悟。
内卷化本身是一种由于资源的有限而需求的增长,导致的人不断投入更多精力在某种单一固化并无突破的模式中的现象,若无资源的供小于求,人们就不会因竞争压力的渐增逐渐陷入内卷之中。所以解决内卷化最根本的方式应当是创新与转变。
历史上也确存在着成功打破内卷的案例。清代中国小农经济内部的内卷化可谓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内卷化现象之一。然而,西方列强经济入侵,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既作为列强侵略的产物,又作为打破中国传统经济内卷化的救星出现了。外驱力的推动终使当时的中国打破内卷,实现转型。
英国,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中特殊的存在,其近代的转型也同样是以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实现——依靠内力创造转型。圈地运动的激烈展开使内卷化的发展甚至从一个领域延伸到了新一更宏观的阶级层面的对立当中。“除了在强有力的需求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纺织业领域产生的变革迅速席卷整个英国,蒸汽机的改良带来新兴可用动力,新的动力实现了客观资源总量的增长,18世纪的英国依靠内驱力实现了资源总量的质变,打破了经济和社会阶层间的内卷,成功迈向更高层级的发展。
由上述可见,历史已为我们提供了打破内卷化的思路。然而,资源总量的客观性使其难以受人为措施轻易改变,因此寻求解决办法或许应当更多聚焦于内卷化的主体上。内卷形态复杂,广泛存在,我们很难将这样抽象的事物具象精准地定义出来,也不可武断认为它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只是一味的负面影响而确无一点正面影响。也许因内卷而生的“佛系”,应当被考虑为可行的突破口。个人为维持相对良好的现状继续完成本分工作以持续发展自我,这已是一个社会持续运转所需的理想条件。
但无论是到内卷之中冲锋陷阵后落得头破血流的争抢,还是自行默默离开内卷的漩涡,无非都是人们为摆脱而做出的尝试。只要人类对于打破内卷化的渴望仍未消失,我们也就不必对打破内卷化失去信心。这或许需要的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积淀酝酿。
活在当下,尽己所能,即已是最好。
References:
1.搜狐网:学术/内卷化及其文化心理分析机制
2.黄宗智《长三角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3.吉尔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
4.百度百科词条:佛系
5.[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整天标榜“佛系”的青 年,舒适区里真的舒服吗?》
6.[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第26章——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7.刘世定、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期刊
8.[人物]公众号:《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9.陈立林 《浅谈竞争社会中的公民意识》文化论苑第465期
10.[南方周末]公众号:《996,是福气还是痛苦?》
11.[界面新闻]官方微博:《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赢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12.知乎词条:内卷化社会
ICV MKT 小编 敬上
文字 | 涵子、可可原子球、緑旅、阿珺
排版、题图制作 | TanTanFun
审核 | ICV MKT
copyright ©
转载或进一步了解请联系 :
unnc.icv@ outlook.com
https://mp.weixin.qq.com/s/61Tq8UEHYX6_tYDaCuiq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