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bahuang / ICV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夏末启航时,记得带上书 #42

Open imbahuang opened 2 years ago

imbahuang commented 2 years ago

https://mp.weixin.qq.com/s/ZL4uN68rOzXcKWP49B0LUw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夏末启航时,记得带上书 by ICV MKT

—— 《蓝色大门》

嘿,抬头看看日历。

转眼间,现在已经是8月31日了。

从七月开始的假日,已经走到了尾声;

湿漉漫长的夏天,好像就要这么过去了。

—— 《偷影子的人》

夏天总是欲拒还迎地匆匆到达,

悄悄提高我们的体温,

但又离开得措不及防。

一场雷阵雨过后,

你上了一班飞机离开故乡,

下机时就是秋天了。

—— 1980s - 2010s

不知道今年的你,

是以怎样的方式感受季节变化与岁月流逝的。

那些无止无休的蝉鸣,是消失在田野的梦里吗?

—— 《局外人》

过上个几年,

你又会怎样回忆这个夏天呢?

—— 《八月的星期天》

但请相信,

在这个见证着人生转折的夏天里;

在你离乡求学,前往他乡生活的这个夏天里;

进入大学后,你所将创造的,

一定会是一段美好的新生活。

—— 《窄门》

那些未来我们所将要学习的知识,

和所将要在校园里体验的每段经历,

都一定会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地回返,

陪伴我们成长,给予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

—— 《夏》

距离暑假结束,只剩下最后两个星期了。

各位在IC的学习生活也即将开始,

也终于即将踏上学习人文的探索之道。

为了帮助各位更好地适应入门学习人文社科,

IC VIBE在这里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份书单,

稍稍助力大家在学海中扬帆起航:

在IC的学习中,我们所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希望下述书籍能让大家略窥IC的面目,并找到喜欢的方面。故本次书单根据大一阶段专业课MTC与MTS所将涉及的学习主题为基点,划分为七个主题板块进行推荐。

《传播学概论》

| Wilbur Schramm

内容简介:本书共15章,从跨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学科界限和综合性的新视角来观察一切类型的人类传播,打通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并且特别体现了对传播效果和受众的重视。本书是在中国普及传播学的最重要的外国著作之一,文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即使初学者也能够轻松地阅读并理解。

推荐理由:该书是美国传播学的奠基之作,是极为合适的传播学导入性读物。该书论述了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功能、经营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麦奎尔大众传播学理论》

| Denis McQuail

内容简介:在人类社会迈入新世纪之时,作者就心存着这样的疑惑:某些大众传播的概念以及关于大众传播的思考,可能正渐渐地过时。自从媒介被创造出来以后,时代和媒介本身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我们撰写第四版期间,大众媒介又再度被政府所援用,来支持基于不确定的判断,正义性和民众支持之上的军事行动。这些富有成效的宣传战,和许多20世纪的宣传战在性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新媒介”开始展现其经济潜力,以媒介集团形式为基础的“旧”媒介,正越来越积极地并购“新媒介”,并努力将之纳入现有的全球媒介体系之中。“大众传播”这个表述方式可能已经逐渐褪色,并具有“现代主义”的意涵,但事实上,这种现象所代表的意义并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更为广泛和复杂。

推荐理由: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内容按照结构、组织、内容、受众、效果这样的分类编排(由其是其中的受众部分,讲得很到位),按照各种理论源流发展进阶的顺序讲解,逻辑思维清晰。虽然书中所提及的各家之言说的很言简意赅,仅如蜻蜓点水般带过,但很适合IC学子入门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结构。但需注意中文翻译较差,建议配合原文使用,且在理解与思考时以原文先行,同时也能提升IC相关的学术英语能力。

《想象的共同体》

| Benedict Anderson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将比较史、历史社会学、文本分析与人类学融于一体,提出一个解释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具有哥白尼革命特质的新理论典范,把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作为研究起点,而民族这种特殊的人造物就是“想象的共同体”。接着论证了民族主义是如何从美洲最先发生,然后再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的历史过程。

推荐理由:作为辅助读物,毫无疑问会有助于对大一下MTC课程中Banal Nationality这一概念的理解。本书提出的概念对初入门的读者而言也会是比较新鲜的理念,且看民族主义这一概念是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不同途径的塑造而形成我们认知中一个朴素的存在。

《他者中的华人》

| 孔飞力

内容简介:从殖民统治者到被奴役的臣民,从独立后民族国家执掌大权的统治集团到洋溢民族主义激情的知识精英;从颐指气使的大富豪到埋头养家糊口的升斗小民,“华人”与周边“他者”之间呈现出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作为外来者,海外华人需要认识了解“他者”并与之共生共存;而后者同样也时时刻刻审视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异乡人:他们是可以和平相处、共谋发展的新朋友,还是居心叵测的异类?他们究竟是带来新的利益和机会,还是潜在的麻烦制造者,或者简直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漫漫数百年,移民与本地人互为“他者”,彼此之间有理解有依存,但也有竞争有对抗。

推荐理由:我们在学习nationality这一部分时,经常会去审视媒体形象中的他者:移民、少数族裔,但我们很少会用一种系统而客观的目光去审视“我们”在他者眼中的形象。华裔移民史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自身带有鲜明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习惯的族裔要如何融入另一个社会?他者社会的原住民如何对待这些挑战自己社会地位、打破一定社会阶级规律性的异乡人?而想要维护社会秩序、带给原住民一定安稳性、同时又谋求新的发展机会的他者社会又会处理这些社会矛盾并试图归化外来的异乡人?或许这些过程,有关于一个全新的民族主义叙事如何被构建。

《当权的第三帝国》

| Rivhard John Evans

内容简介: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纳粹党当权之初,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在短短的六年间,它实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镇压政治运动,整顿就业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整合民间机构,打造民族共同体。正当德国人适应着新秩序带来的急剧变化,因繁荣稳定的假象而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不知不觉地被绑在纳粹的战车上,高速驶向滚滚硝烟之中。原来,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为发动战争而服务的。

在这部包罗万象、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中,理查德·J. 埃文斯通过爬梳二战前纳粹德国在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和影响,以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官方档案描绘了第三帝国极权统治的狰狞面貌,以生动的私人材料与亲历记录勾勒出普通德国人在这段历史中的鲜活命运,揭露了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推荐理由:在民粹主义的狂潮席卷世界的当下,或许我们有必要去认知当民族主义发展到狂热与极端时的模样。纳粹党,作为一个以正规政治选举途径上台的党派,其宣传手段(propaganda)为后世的political media 研究提供了无数有效的素材。如何在宣传手法中塑造并引导至高扬的民族主义热情,像臭名昭著但又具有出色艺术表现力的The Triumph of The Will(意志的胜利)一片便将这种手法体现的淋漓尽致。

《故土的陌生人》

| Ariel Russell Hochschild

内容简介:2016年,唐纳德·特朗普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之际,困惑不已的美国国民翻开《故土的陌生人》,试图了解保守派的阶级、种族、教育背景、宗教环境,以及工业、政府、媒体等社交领域对其政治之下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阿莉·拉塞尔·霍赫希尔德在大选前五年深入茶党大本营——路易斯安那州莱克查尔斯一带的社区,以环境污染为锁孔问题,探索保守派人士的一个个深层故事,寻找攀越美国保守派与自由派间“同理心之墙”的可能性。

推荐理由:传播学中有一个最近常被提起的概念: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指现代人可能会因为所使用的app算法越来越看不到他们不同意的观点或资讯,使得认知过于单向,并处于他们的文化、意识形态气泡之中。本书便是气泡的另一端,在读的同时也可以对比中国,很多美国保守派的话语逻辑与当下我国在许多问题上的话语逻辑是一样的:移民、性别、少数族裔(包括少数民族及其他minority)。并不是批判这种话语逻辑,而是站在他者的角度很容易俯着身子去批判美国保守派的愚钝,而站在自国的立场上就好思考多了。

还有一个点,作为一个传播学子,可以关注本书中不经意提起但很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社交媒体如何极化(polarization)人们以及在传统媒体中如何塑造一些representation来塑造刻板印象。譬如自由派媒体会把美国南部公民塑造为'Red neck',而书中实际出现的人们多为热情好客,恪守己职且不是那么油盐不进的人,作者仍可以与他们进行友好的沟通。但是这些人在社交媒体中又俨然变了个样,相对起自由派,变成了咄咄逼人的极端保守分子。

《社会契约论》

| Jean-Jacques Rousseau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人类是幸运的,人民是伟大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总有人指引前进的道路,人民总能及时做出正确的抉择。“在18世纪的法国政治思想领域里,存在着三种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学说:孟德斯鸠主张立宪君主制,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

推荐理由: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研究都由其时代催生而成。阅读此书能够帮助IC学子以更开拓的视野思考建立自身的“权利”知识体系,尝试思考究竟何为“民主”,为我们探索现代媒介与公共话语空间提供思考的方向。

《比较的幽灵**》**

| Benedict Anderson

推荐理由:该书分析了形成民族主义的各种力量,通过考察各个东南亚国家具体的民族主义表现并加以比较,最后提出为在冷战后遭受冷遇的民族主义正名,对东南亚、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有深刻的洞见,有助于扩充知识面,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

《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

| 上野千鹤子

内容简介:《厌女》是日本最有名的女性知识分子、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的作品。所谓“厌女”,来自英语Misogyny,指厌恶女性、仇视女性的行为或心理。作者使用美国学者伊芙·塞吉维克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同性恋憎恶”“厌女症”这三项要素构成的理论装置,从文学、社会现象等方面来剖析过去和当代日本的厌女文化。

但《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它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

语录:

· 歧视需要三个人。(性)歧视就是将一个(女)人他者化,从而与共同行动的另一个(男)人同化——将一个女人从“我们”之间驱逐出去,能够担保一个男人成为男——承认男人是男人的,是另一个男人而非女人。

· 有时会听到女人号称“我从来没有拘泥过自己是女人这回事”,这种说法其实应该翻译成“我一直在回避与厌女症的正面抗争”。

推荐理由:与那种纯理论性的晦涩论著不同,《厌女》用比较浅近的语言对存在于日本甚至于整个东亚世界的性别现象进行了解读。我认为对于性别学入门级的读者而言,它非常容易上手,不会被高深而艰涩的学术语言而劝退;而且日本相对于欧美而言与我国的情况会更加相近,在儒家传统父系社会价值观下发生的种种文化现象也会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

在大一下MTC的学习过程中,会利用许多媒体中广泛存在的例子来分析性别学的一些问题,而本书中就存在着许多发散性较高的性别学例子,在看到著作中的论点与现象分析时可以同之前了解的东亚文化、影视作品联系在一起。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 上野千鹤子

内容简介:和《厌女》一样,本书依然着眼于论述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同在儒家文化圈的中国。父权制下的性统治不仅存在于一对男女关系中,也存在于家族集团中男性成员与女性成员之间,以及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中的、作为阶层的男女关系之间。随着商品市场以及劳动市场的形成,企业纷纷开始避讳招收女性劳动者,而偏好男性劳动者。在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和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的双重控制之下,女性的解放道路通往何方?本书试图通过对女权主义的各个派别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思考,探究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并且寻找改善女性社会地位的路径。

推荐理由:虽然同样是上野千鹤子的书,比起《厌女》来本书会更偏于学术。本书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用资本主义这个杠杆去试探着衡量近代女性地位的变化。上野千鹤子指出,“市场”与“家庭”的割裂是近代工业社会歧视女性的根源:在由资本主义统摄的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中,家庭被置于市场之外,即女性从事的生育、家务劳动等“人的再生产”劳动未被商品化,也得不到认可。女性付出的劳动在法律和经济层面没有任何补偿,父权制和资本主义都因此获益——男性霸占了女性在家庭内部的劳动成果,资本主义市场则免于承担“人的再生产”的高昂成本。

《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

| Judith Butler

内容简介:1990年面世的《性别麻烦》是女性主义理论和性别研究的重要著作,一经出版即引来赞誉和争议无数,并被奉为开创“酷儿理论”的经典文本。巴特勒首先对“女性”作为女性主义的主体提出了质疑。她对波伏瓦、克利斯特娃、维蒂格、伊里格瑞等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分别进行了梳理,并追溯到她们各自所依据或所反对的阳具逻格斯中心主义理论源头。她借用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斯特劳斯结构主义人类学、福柯的管控性生产、拉康的原初禁制理论和弗洛伊德的性抑郁的解读,从哲学本体论层面重新追问语言、主体、性别身份等关键性概念,深刻阐述了异性恋框架下的性别身份和欲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从而颠覆了霸权话语对性、性别、性欲的强制性规定。

推荐理由:巴特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已成为她的个人标记的“性别操演”理论,为性与性别开启了一个具有多种文化可能性的未来,并改变了我们思考性、性别、性欲和语言的方式。她对性别身份的探问已对当代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启发了在多个层面上对“主体”的批判性反思。在我们学习Gender与Sexuality时,能为我们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并找寻到思考的基点方向。但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的原因,中译版本在许多名词上有失偏颇,建议大家阅读原文并科学上网去查找一些名词解释来配合使用。

《西方哲学史》

| Russell

内容简介:本书分为上下两卷,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作者通过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其中,罗素特别对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辟专章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推荐理由:阅读该书,可以对西方主要的哲学家及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了解西方历史上的部分重要的事件、人物、发展阶段及其与特定的哲学之间的关联。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

| 邓晓芒

内容简介:本书是根据邓晓芒教授2007年上半学期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由于他的重点是讲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所以关于费希特、谢林和后来的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讲得很简略,显得各部分不太平衡。其实这些哲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费希特和谢林,本来还应该讲得更详细一些。但由于本人功力所限以及时间不够,只好带过了。好在《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的宗旨不是严格的德国古典哲学断代史研究,而只是让本科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这一段哲学史的概貌,启发他们的哲学思考,所以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但大家在阅读时需保持思考的严谨性。

推荐理由:《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的宗旨不是艰深的学术研究,而是旨在还原德国哲学的概貌,进而为大众打开沉重的哲学大门。由于是讲课实录,因此很多表述皆系现场发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于非哲学专业的人文学生,如果我们一直想读点德国哲学却不由在晦涩的专著前望而却步的话,本书无疑是条入门的绝好途径。

《娱乐何为》

| 韩炳哲

内容简介:娱乐充满当今世界每个角落,从手游到电视节目,这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交流方式。该怎么来理解这个现象?娱乐的无处不在预示着全新的事物即将来临。人们对世界和现实的理解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娱乐升级成为一种新式范例,即一种新的决定什么具有处世能力、什么没有,也就是决定什么是存在者的存在模式。因此,现实本身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娱乐效果。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受难精神转向娱乐精神又是如何发生的?韩炳哲分析了不同的娱乐形式,音乐,电影,俳句,绘画,媒介,文学,并讨论了康德、尼采、海德格尔、阿多诺和劳森博格等人的相关理论。

推荐理由:当代社会信息技术繁荣发展,人们的交流和感情模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人们对于娱乐的理解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何为好的娱乐?如何享有好的娱乐?作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娱乐至死”的警世恒言之下,韩炳哲却揭示出好的娱乐与基督的受难精神一样,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哲学意义。思想面对当代社会现状,将会说些什么?思想者应该怎样思想,写作?韩炳哲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样本。

并且作者通过现象学、符号学以及存在主义来探讨娱乐与艺术,对于我们IC学子在分析媒体娱乐文本时也有不小的借鉴意义,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向与可能性。

《电影冷知识》

| 许立衡 张凯清

内容简介:电影本身就充满魔力,但我们认为,要把它组装起来、送到电影院,并把观众都拉来看,这个过程也是一种魔法。银幕前的东西是众人目光聚焦之处,已经够多人关注了,作者转变方向,开始去关注银幕背后发生的事,集结成这本书。这只是个开始,而我们希望这样的讨论可以持续下去。

推荐理由:本书介绍了电影的早期由来和电影创作的一般流程,以及一些基础的电影方面的专业知识。本书在进行过去和现在的电影比较时,并不评判其好坏而只关乎使用者的喜好和受众者的需求,较为客观地进行了介绍。是一部良好的从学术角度切入的电影入门读物。

编者的话:

其实做这种更全面向的,划分了不同主题单元的推荐书单,其实是基于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出发的——那就是“作为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我该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在看传播学的书籍时,总会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等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是自己没有具备的,看起书来就有些吃力。又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虽然我们的想法还稍显稚嫩,也才刚刚正式入门人文学习之道,还没有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但也许我们能分享出一点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供一种带有可能性的演示——作为学习人文社科的学生,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去多读一些社会学经典,去拓宽自己在文艺史哲领域的了解。毕竟文艺史哲不分家,照这样多领域地拓宽自己的思维模式,一定会是件好事情。但文明很长,人生很短,这些文明经典也未必别人读的咱都要去读,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节奏便好。所以就让我们一起细细阅读起来吧,去认真思考,由此愉快地开启探索人文的入门之旅。祝大家阅读愉快,学业顺利!

ICV MKT 小编 敬上

文字 | ICV MKT

排版、题图制作 | 方元蔚

copyright ©

转载或进一步了解请联系 :

unnc.icv@ 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