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imbahuang opened 2 years ago
社会学家李银河曾说:“人性是丰富多彩的,应该让每个人随心所欲地落在极度男性化与极度女性化这两个极端点之间的任何一点上,而不是强求每个人都必须落在极端点上。”这是一个理想的展望,对人类在成长道路上实现自我认同所作下的社会假设。但放眼现实,孩子们真的能够自由无惑地茁壮成长吗?
台湾的玫瑰少年叶永志,是个从小就很温柔的孩子。他不只爱笑爱唱歌,也喜欢编织、烹调。叶妈妈陈君汝回忆说:“他很喜欢玩扮家家酒的游戏,玩煮菜的玩具”。家人一度因为他喜欢玩些所谓女孩子才会爱做的游戏而感到担心,带叶永鋕去看心智科,医生说叶永志“很正常,不正常的是那些看他的人”。家人们便慢慢接纳了永志身上的特质。但当永志读到国中时,他身上阴柔的性别气质却遭到了周围同学的霸凌与欺负。叶妈妈说:“永志从来不敢在下课时间去上厕所,因为有些同学总是笑他娘娘腔,趁他上厕所时,强脱他的裤子检查他是不是女生。”
除此之外,欺负永志的同学,还逼他代写功课。叶妈妈曾在家中发现一团被永志撕揉掉的周记,上面写着:“老师你难道瞎了眼吗?两份作业一样的笔迹,都没有看出来?”他也还曾经留纸条给妈妈:“我不想上学,学校有人要打我!”。叶妈妈当时立即向学校打去电话核实情况,却被校方敷衍的挂上电话。而就在这一个月后,2000年4月20日11点42分,叶永志不被发现卧倒在漏水的厕所血泊中,送医后隔天不治死亡。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5岁。随后,当地的教育部发起“新校园运动:反性别暴力”活动,强调除了尊重传统两性之外,也应尊重有不同性倾向和性别气质的人,并破除刻板印象、消除暴力。
叶永志与叶妈妈陈君汝
永鋕过世后的第二年,台湾通过了《性别平等教育法》。先前的《两性平等教育法》改称为《性别平等教育法》,在尊重生物学上的不同性别之外,增加了尊重性倾向、性别特质、性别认同等内容,其中一项条文为“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别、性倾向、性别特质或性别认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别之待遇”。2006年,台湾性别平等教育协会出版《拥抱玫瑰少年》以纪念叶永鋕事件,并借此探讨其教育意涵。2007年,纪录片《玫瑰少年》摄制完成。
2010年,叶妈妈出席了高雄的同志活动,上台致辞:“我救不了我的小孩,我要救跟他一样的小孩!所以我今天必须要站出来。”台下无数听众泪流满面。叶妈妈在高雄同志大游行中高呼:“孩子们,你们要勇敢,天地创造你们这样的一个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让你们去争取人权。”
叶妈妈在同志集会上演讲
2018年,蔡依林为了纪念叶永鋕,制作了《玫瑰少年》歌曲。因性别歧视而发生的霸凌事件,再次受到重视,更引发了众多讨论。《玫瑰少年》也获得了第30届金曲奖“年度歌曲”。在领年歌奖时,蔡依林说:“叶永志提醒了我,在任何情况我都可能成为某种少数,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首歌献给他,也献给曾经认为没有机会和没有选择的你。你一定要记得支持你自己,选择你自己。”
而近日,重庆的一名少年徐誉舒,因一次次的不甘委屈,在学校教学楼坠楼身亡。他生前强烈向往异性身份,甚至吃雌激素、购买女性服装。他异常排斥人际交往,亲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像一把利剑插进心里,然而以生理性别生活,他又会及其厌世。也因如此,他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和不认同。
叶永鋕和徐誉舒的悲剧,这些一幕幕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就真切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悲剧也都折射出我国未成年性少数群体的生存困境:由于被权利建构,身处异性恋霸权和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中,且缺乏包容多元的性教育,并没有感觉和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身份及关系形式是被规范和统治的。换句话说,被建构的社会性别与自我性别身份认同之间的矛盾是这一困境产生的基础。
性别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人从未停止为此抗争。从同性恋运动,女权运动,到酷儿政治,都体现了人们对于既定性别规范与体制的抗争,本质上来说,是对于“我”的身份认同的抗争。但由于未成年人浸润在传统的性和性别观念中,难以认知“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是可以有差异的”这一事实,很容易对自我的性别认同产生怀疑,甚至酿成悲剧。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建构论和酷儿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虽然我们有一个天生的生理性别,但是我们的社会性别是被建构的,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社会将我们变成男人和女人。如果我的生理性别是男性,既存的社会性别结构就会将我划分为男性,我就会去扮演男性的社会性别角色,去展现社会文化所认可的男性特质,且用这个男性身份去爱一个女性。
Judith Butler
“文化给我提供了这些选项,但有可能我不接受其中任何一个。或许我不想被当作一个男性或是一个女性,一个异性恋或是一个同性恋,那是你们的世界,你们的定义,你们的规则。”未成年性少数群体对于性别身份认同不甚了解,学校或家庭的性教育缺失使他们愈发迷惘。他们在穿着和行为爱好上坚持否认自己的生理性别,亲戚朋友的极力反对让他们只能以委屈自己的方式遭受性别不符的痛苦。他们不仅有性别认同障碍,多数性别认同障碍者,还会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
如果教育的态度都是“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别闹了,别不合群”,那么一切的哲学思辨、文化讨论、政治运动都不会发生了。到底什么在定义“我”?如果我们不懂分辨,那任何东西都能定义或塑造我们;反之,我们则可以在最大程度来定义和成为自己。理解性向、性别身份的多元性,是人权的一部分。虽然2004年《性别教育平等法》的推行把性别歧视带到了大众视野,引发众多关注,但不能忽略那些未身处象牙塔尖的未成年群体。因此,包容多元的性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来,在国内的众多热门事件中,不少人对性教育有着关注和争议,其中不乏“中国人缺乏性教育”这样话题的兴起。在舆论场上,对于两性话题,持不同观点的人,各自都有一套自洽的逻辑,很难形成稳定的共识。至于如今的性教育,虽然已经过了“谈性色变”的阶段,但依然有些敏感,性教育到底如何开展、甚至是否要开展,相关争议依然充满火药味。这些争议是因何而起?首先我们要辨析几个问题,我们所谈论的性教育,到底包括有什么内容?什么样性教育才能普适于我们的社会?
很遗憾,即使是在性教育相对普及、发展时间较长的欧美国家,这些问题仍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通常,在国际与国内流行的有这样三类对性教育的分类:
1. 由教科文提出的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宣称以进步开明的语言,支持青少年认识并发展对性的态度和认知,协助发展恋爱关系及人际互动技能,并且培养青少年对性关系的责任感。
2.世卫组织提出的综合性教育(holistic sexuality education):它倾向于性权和性愉悦,在国内的延申为赋权性教育。
3.禁欲性教育:通常会以性是羞耻的这一前提展开。它与欧洲历史发展长河中宗教这一因素息息相关,即使是在现在的欧美,天主教仍是其主力军。而在国内也有相似的替代品,譬如打着儒学教诲招牌的女德班。
即使是联合国组织所提出的性教育大纲,仍少不了漏洞与缺陷,譬如何春蕤在第七届中国性研究会议上对“全面性教育”提出的质疑。他认为,这份文件大杂烩式的为性教育注入了许多可敬可欲的内容,企图强化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它宣称性教育会积极而正面的教导有关“人际关系、价值权利文化、性别、暴力与安全、健康和幸福技巧、人体与发展、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等8个概念,但其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性别平等和人权议题,其实应该是在校园生活里随时传递的观念,现在却都挤进了性教育,文件甚至高调承诺性教育将“促进性别平等”,降低暴力和歧视、强化性平规范、教导学生建立健康稳定的关系等等。
在这些明确宣告之下,本来在知识上就处于低度开发状态的“性”被喧宾夺主地稀释排挤,最终真正得到全面开展的,反而只是饱含政治意味、充满政治正确教条的人权平权论述。
并且,他还质疑,所谓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探讨自己的态度和价值,积极提问,参与学习,并且“质疑自己的社会脉络、挑战负面的社会规范” 的先进教育模式,在充满禁忌、师生都觉得紧张尴尬的性教育课堂上,要如何克服障碍顺利推行,本身就是个大问题。他质疑“全面性教育”,蕴含着文明先进启蒙意味的自满,是新的西方文明化运动,目标则是把发达国特殊的历史经验和文化实践,以普世的知识、价值、人权的姿态,传布到后段班的国家和地区,将后者彻底改造,以便更贴近西方社会。
校园中的一节性教育课堂
西方的性教育本身也经历了多次方向和价值的转折,从禁欲式性教育转向所谓全面式性教育或赋权式性教育。但是这些转折发生时,仍是有具体社会脉络、对立立场背后的力量等,譬如中世纪宗教提倡禁欲主义的原因,离不开它使用怎样的教义才能拥有凌驾于君权的统治。
即使要讨论现代意义上的性教育,仍离不开对话语权的探讨。性教育想要传递的主旨多要符合制定者眼中的规范,性观念要符合主流阶级的逻辑,而个体对性观念的认知离不开持续的社会训诫。**由此,个体对性观念认知的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性教育,或许性教育并非是解决问题的万金油。**
作家林奕含的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里有这样一个情节: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个语境中,思琪的母亲对“性”的认知态度是隐晦龌龊的,顺利应当“性教育”在她眼中也是一种污名化的存在。这种性认知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关于性的问题上,长期存在着对立的两极矛盾息息相关。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提倡多妻,另一极则是禁欲的礼教。包括近年处于舆论风口的女德班也有着同一套认知体系。可以说,它是一种父权主义下的延申物,是父权主义为巩固自身而提出的。如果说,在性少数这个议题中,我们所希冀的性教育的目的是未成年能更合理地看待性别认知,那么女权主义的性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我国其实在政策上是鼓励性教育的,早在2002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就有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展开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这标志着学校的性教育在我国获得了正式的法定地位。之后也有相应政策陆续涉及学校卫生和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德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以及儿童防性侵教育等方面。
但遗憾的是,实践现况为,即使有很多学校进行政策相应,也不会提“性教育”这三个字,取而代之为“生殖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这些稍有避讳的词。它们多关注的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艾滋病预防、异性关系等传统话题,对社会性别、性倾向、性行为、性权利和避孕等话题较少涉及。
我们不能忽视,国内特有的语境是在应试教育执行下性教育难有立足之地的尴尬境地,因为其中包含学生评分升学和老师职业的实际评级机制,以中国的特定语境赋予了缺乏性教育的合理性。但性教育不能仅依靠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同伴交流以及媒体效应也同样非常重要。
而社会阶层和性别依旧会影响青少年对于性的认知与实践。相对地来说,拥有更多金钱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家庭会对孩子有更好的性教育。因为对性教育有敏感意识的家长通常自身也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次,在义务教育对性教育缺失的前提下,会有市场上类似高定性教育课程这种形式的产物,需要一定的金钱基础。但是,最需要性教育的群体可能正好缺乏类似的资源。
上述提到的市场对性教育也存在引导,出现针对男性的性教育以及女性的教育。在这个引导过程中,针对性别及性向的刻板印象有可能是被进一步固化了的。“不管如何,随着性教育热潮而起的强大商机诱因(培训课程、教材生产贩售、买办代言、认证监测、咨询指导),都势必更加复杂地折射扭曲可能仅存的善意与理想。”
当传统学校或家庭性教育缺席的时候,未成年人,尤其是作为性少数群体的未成年人通过何种途径获取性知识,构建自我认知?传统色情片,甚至同人文学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性教育替代品,事实上,这些游离于主流文化和媒体灯光之外的内容构成了大多数青少年主要的性信息来源。然而时至今日,色情文化,同人文化仍是公众眼中的taboo,它们能完全取代制度化成体系的性教育吗?而原本就处于社会边缘,主流舆论阴影中的性少数青少年们又该如何从这些作品中获得对自我以及他人的正确认知呢?
全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 Student Union,UK)在2014年调查了一千多名英国中学/大学生(16-22岁)后发现,60%的受访学生承认通过观看色情片学习性知识,补充学校性教育的空缺。色情片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甚至开始得更早——全国防止虐待儿童学会(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的另一项调查发现,94%受访者早在十四岁时就有过观看色情片的经历。
或许中国相较英国更为保守的社会环境会使该百分比下降,可是色情片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许多男生的性启蒙都来自于色情片,中学时,男生们围成一圈,面带兴奋地交换着小黄片资源,讨论情节的场景并不鲜见。
可是在自我怀疑的泥淖中挣扎的性少数青少年们能通过色情片实现自我性教育吗?
主流的色情制品是异性恋男性霸权语境中的产物,实质上是一种男性对女性的凝视。在这些传统的色情制品中,男性常常是强势的一方,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则往往为男性服务;女性对于男性粗暴的举动总是表现得十分享受;必要的保护措施在影片中被忽视。毋庸置疑,在异性恋女性沦为男权主义的压迫对象的同时,这些性别歧视以及不尊重女性的情节或画面,会对青少年的性观念的形成产生不健康的导向。
根据2019年Pornhub发布的数据调查报告,“Lesbian”一词是网站用户第三经常搜索的关键词,同时也是全站观看量第二高的影片分类。人们常见的刻板印象认为,lesbian色情片的受众主要是直男。首先,相比女性,男性普遍对视觉刺激更加敏感。由于女同色情片一般由两位或多位女性主演,女性身体所产生的视觉刺激得到了“加倍”,从而对男性有更多的性吸引力。这些符合男性胃口的女性角色是父权想象的产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女性特质,妆容精致,曲线柔美,而现实女同性恋中T的形象则被完全抹去。另一方面,我们6月21日的推文中提到的矫正性强奸(Curative rape)或许也能为男性的这种心理提供一种解答。(点击斜字链接查看推文)
Pornhub官方数据统计信息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数据显示女同色情片事实上是女性最喜爱的色情片类别,而同样的类别在男性的喜爱排行榜上仅排名第8位。事实上,由于Gallup调查显示美国仅有约5.1%的女性认同为同性恋,因此观看女同色情片的女性并非性取向并非全都为女性,甚至异性恋女性才是女同色情片的主体消费者。
可对于渴望通过色情片获得性少数群体相关知识的女同青少年来说,无论是这些影片的主要受众是直男还是直女,这些以女同性恋为主角的影片显然难以为她们提供科学的性教育。即便女同色情片被不同性取向的人广泛接受,现实生活中的女同性恋仍然是他人幻想的客体,异性恋霸权下的牺牲品。其他未成年性少数群体的经历,也由此可见一斑。
“227事件”促使多年来被主流文化淹没的同人文化进入公众视野。一夜之间,从前鲜为人知的网站AO3被大众知晓,随之而来的,则是对网站中大量限制级作品的污名化。同人文等同于情色小说吗?情色小说对于未成年人的性教育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
AO3官网页面
答案应当是否定的。
同人作品也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女性青少年的性观念的形成与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及网络时代的同人文学(fanfic)往往描述两个男性之间的浪漫情感,而写作者与读者绝大多数为女性。描写两个主角亲密肉体关系的片段以及PWP(Plot? What Plot? /Porn Without Plot)是同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onna Jeanne Barth开展的调查中,许多采访者都承认同人作品,尤其是限制级的同人作品,在对他们性观念的形成以及完善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一调查显示,同人作品的创作者和阅读者普遍认为同人是比主流的色情制品更好的一种性教育的载体,因为多数的同人作品中都展现了一种比主流色情制品更为健康,更为科学以及更为真实的性关系。
首先,在国外宗教氛围浓厚的保守家庭或是中国农村地区较为传统的家庭中,禁欲性教育常常占据主导地位。性被认为是羞耻的,遑论那些违背天主教义或是儒家伦常的性少数了**。在这样的保守家庭中,科学正确的性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缺位,同人就成了未成年性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
即使在家庭性教育以及学校性教育较为完善的前提下,同人中的一些情节仍然能提供一些传统异性恋框架之外的性知识。Jenkins提出,同人色情具有女性色情及双性化言情两种性质。一方面,作为女性性幻想的投射,同人中的性爱描写往往更加注重内心情感而非肉体感官,由于主角通常在原作及大量同人作品中构建了丰满的人格**,因此“最常见的性爱在互相许诺的关系中开始,是平等双方的有意义交换,而不是无名或去人性化的”。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同人的性爱描写脱离了没有context的单纯感官刺激,与传统色情片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也描绘了双性人(androgyny)的特质:故事的两个主角同时具有某些传统的男性或女性、同性恋或异性恋的特质,性别与性向被赋予流动性。此外,诸如BDSM (Bondage/Discipline, Dominance/Submission, and Sadism/Masochism)的设定使现实中的小众性癖得到展现,ABO(基于Alpha、Beta、Omega三种生殖性别所构建的社会体系)文学中的情节则不失为性少数群体及女性现实中被大众边缘化或消费主义物化的某种映射。**
ABO体系示意图
然而即便是相对包容平等的同人文学,其所能提供的性知识仍然是有限的,零散且不成体系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归其根源,同人文学仅仅是一种女性凝视,这就注定了它难以表达性少数群体的真实需求。而未成年性少数群体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构建包容性少数群体的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因此,学校理应承担起责任,普及科学、平等、包容的性观念。但普及性教育绝不能成为一句空谈,实用易懂的性知识科普应当成为性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非空泛而充满政治正确意味的平权宣言。
愿玫瑰少年的悲剧故事,永不再发生。
References:
1. 维基百科 “叶永志事件”词条
2. 性别认知障碍:性别不是身体定义的,是你自己
3. “自我”是什么?——以性别身份为例
4. 澎湃新闻网:《性教育是虚假需要吗?——从联合国“全面性教育”文件说起》
5. 学术啾. 什么是性教育?
6. 中国性教育史:从春宫画、鲁迅到被贬低的性教育读本
7.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 中国初级中学性教育实施状况
8. 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参与式文化 [美]亨利·詹金斯
9. Barth, Donna Jeanne, "Exploring Explicit Fanfiction as a Vehicle for Sex Education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2018). Graduate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https://scholarcommons.usf.edu/etd/7472
“虹尘之中”主题周栏目目录:
01:底层性少数群体的媒体影像——
空白、扭曲、真实与爱
02: 在爱神面前,谁敢谈论地狱?
03: 娘炮?铁T?
这些刻板印象,早该被打破了
04: 用Drag书写的性别随想录——何为真实?
05: 未成年酷儿的迷惘探索之路——爱与挣扎
ICV MKT 小编 敬上
文字 | 太宰老师的非嫡系继承人、NANYE、
下一期一定想好名字的小陈
排版、题图制作 | TanTanFun
copyright ©
转载或进一步了解请联系 :
unnc.icv@ outlook.com
https://mp.weixin.qq.com/s/GW4wK9--u2BPO8w4xgaJ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