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imbahuang opened 2 years ago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鲁迅】
PATRIARCHY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诚然,形诸笔墨,却还显示出对其的重视;诉诸无言,方是轻蔑的最高境界。当我们描绘以虚无,诉说以无声,方称量出对象的轻微,显示出俯视的姿态。我们正听到,这样的沉默:踏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没有她们;心怀热望不息攀登的,没有她们;沐浴在英雄荣光下的,没有她们。她们诞生于狭窄的果壳内、被许可的沉默里;于是,必然以扁平的人格呈现在视野中。我们想要探寻在影视中,这种沉默为什么被许可,其存在的意义,以及打破沉默的出路。因此,本文将以当今影视作品为例,深入探讨父权制意识形态在维护其经济基础——父权制生产关系的作用。
关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法国左翼学者,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通过法律-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来保证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即维护该生产关系的延续,保证其稳定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作用就在于维护父权制的生产关系:譬如家务劳动,就是维护女性在传统家务劳动分工中的地位。那么意识形态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作用呢?
首先,意识形态需要将人传唤为“主体”。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一段对话:
父权制意识形态向一个女人发问:“你是谁?”
女人回答:“我是女人。”
意识形态再发问:“女人应该做什么?”
女人答道:“相夫教子。”
在这段对话之中,这个女人被传唤为了“主体”,因为她的回答表明她对意识形态的传唤内容的认可,即女人及其义务的认同。
接着,意识形态通过“仪式”加深“主体”对于身份的认同,保证主体不会产生跳脱出意识形态的控制。即通过输出“女人应当相夫教子”相关的内容,来加深女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最后,通过“仪式”的不断重复,“主体”会承认到:“就这样吧”,这种妥协与沉默表明她们已经被驯化,认为事情如果要是成为它们应该成为的那样,就只有这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影视作品对维护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作用,正是在于不断重复那些“仪式”,加深“主体”,即观众对于该意识形态的认同。在父权制意识形态占据主流的当下,影视中的女性在局限的镜头中展示人生。镜头在受到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控制下,以选择性的沉默叙述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由此,观众作为主体,亦在这仪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父权制意识形态的驯化,承认到:“就这样吧”,并逐渐接受自己的身份,从而延续了父权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下面是一些例子。
TV TREND
首先,主流影视依然聚焦男性,以男性为绝对主角。无论是经典电影《哈利·波特》,还是最近的电影《沙丘》,在设置庞大的世界观、用心的服化道,带给我们视听盛宴的同时,依然以沉默赋值女性;英雄,也仍是“少年”英雄。在影视的梦幻世界中,男性依然是绝对主角,一些人会为此感到遗憾;但同时,更多的、隐藏在华丽的外表下的,是对“仪式”内容的输出:绝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都放在画面与特效中,对于剧情设置及其背后逻辑的关注不足。因而神不知鬼不觉得的接受了“仪式”内容的输出,即聚焦男性主角及男性主角在剧中的“大丈夫”式的传统印象。事实上,若我们跨出果壳,敲开裂隙,也许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影视作品,会给大众以全新的视角,剧情因主体不同,会更有血有肉。以聚焦主角成长的影视作品来说,拍摄主角克服困难可以说是永恒的主题了。若以女性为主角,由于受到社会和性别双重压迫的巨大压力,就有了更多需要克服的问题,因而创作空间也会因此变大。因此而特别是在大众精神需求迎来更新的现在,影视不仅在形式上,内容上也该推陈出新了。
其次,也有部分影视聚焦女主,但聚焦的仍是婚恋关系方面,并带有刻板印象。或者,走入另一个极端——刻画女强人,但其实刻画的是刻板印象中的女强人。比如前些年的剧集《妻子的诱惑》,集众多经典刻板印象为一身,在狗血的剧情下,不可否认女主确实成长蜕变,但为的只是报复负心男主,而与此同时女二的精明亦只体现在所谓的男人身上。而影视剧《漂洋过海来看你》中,女主人设是男主的上司,因无法生育而被逼与前夫离婚。槽点一是剧中女主在碰到事业和爱情上的冲突时,毫不犹豫地舍弃爱情。镜头这样刻画,是不够全面的。本片女主作为一个真诚待人、且有能力担任公司领导的人,在面对这样的冲突时,肯定是会有所犹豫和思考。并非认为女主的选择不对,而是她做决断时缺乏思考,太快、太直接,在镜头下的,是一个扁平的“女强人”刻板印象。槽点二是剧中女主在面对前夫及婆婆的责骂“你一个女人生不出孩子有什么用”时, 只能依靠男主帮她撑腰。剧中直到最后女主也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言论上或行动上的反抗或解释。剧中女主默默承受的姿态,亦给观众传递信号。前者,镜头在女性的理智方面沉默;再者,镜头在女性的情感方面沉默;后者,镜头在女性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人格方面沉默。这种沉默,即是一种“仪式”传递到了观众心中;于是,他们对此,也表示沉默。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批大女主剧,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女性的刻板印象。些许遗憾的是,问题依然存在。大女主剧中剧情设置一般为女主虽强,但男主更强,在男女主的关系中,男性依然为引领者、主导者。譬如今年暑期上映的《理想之城》,男女主同为造价师,男主言:“造价表,也是一张关系表。”女主言:“造价表,对我而言,仅仅是造价表。”很显然,女主设定是初出茅庐的倔强大学生,男主设定是在职场里摸爬滚打的老油条。相信大家也猜到了,接下来的剧情就是女主努力奋斗,男主提携引导,并在此过程中追求女主,最后女主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故事。看似并无问题?但在此“大女主”爽文剧情中,女主依然处于事业上的依赖地位、感情上的被动地位。此处的沉默,即是对男女朋友相处模式的非传统模式的沉默。
另,双女主剧中,镜头仍聚焦感情线。知名导演大卫·林奇的高分悬疑片《穆赫兰道》以梦境与现实相交织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独自来到好莱坞寻梦的女孩因同性爱人背叛而买凶杀人,最后自杀的故事。不可否认,这是一部杰出的影片,但镜头依然聚焦的是年轻女孩炽热的感情和被抛弃的愤怒绝望。若是这类影片打破沉默,不再刻画为爱情沉沦的女性,而聚焦于女性作为独立个体更具挣扎的方面,譬如在事业中对女性的苛求与有色眼镜、世俗中约定俗成的条框和渗透入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刻板印象。
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父权制意识在通过对“仪式”的不断输出,如聚焦男主,“女强人”的刻板印象刻画,女主对于男主的依赖等等。使得“主体”,即观众陷入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漩涡难以挣脱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身份:“就这样吧”。如此一来,父权制意识形态就成功地维护了父权制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然而,我们于无尽的循环往复中,是否能敲开裂隙,于沉默处中复活,给轻蔑以反驳?
我们可以,并且已经有影视作品做出了反抗。
于2020年上映的美剧《女王的棋局》以天才少女贝丝·哈蒙为探讨了女性如何在父权制社会下为自身的地位而斗争。该剧一改传统的“女强人”之刻板印象,细致地刻画了一个象棋天才表面与背后的光鲜亮丽与阵阵隐痛。在设计有关情感的情节时,该剧摒弃了老套的三角恋、堕胎、家庭矛盾等剧情,描绘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形象。更具有深度的一个情节是,当女主角下完棋后初潮来临,一位欣赏她的女士面带微笑地向她递去一包卫生巾,并告诉她不必为此而感到羞耻。这种对作为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典型代表的月经羞耻观的直接冲击,是极具进步意义与教育价值的。
ETERNAL SILENCE
我们正听到这样的声音,取代沉默:踏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是她们;心怀热望不息攀登的,是她们;沐浴在英雄荣光下的,是她们。类似《女王的棋局》的影视作品带给我们新的希望,也许我们得以在冷铁卷刃之前,终得以窥见天光。
如若最后的最后,这些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期许未能实现,镜头内外女性的人生也依旧囿于父权制果壳,我们就算无法改变其俯视的姿态,亦能将沉默视作留白,正如莎翁所言:“即使身处于果壳之中,我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References: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法):《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豆瓣用户宗城:男性对她来说不过是调味品
Priest:《有翡》
RESET 推文组 敬上
文字 | 沈哲文 Люди Надоели
排版、题图制作 | 带带窝瓜精
审核 | 何政霆 李敏歆 沈望博
copyright ©
转载或进一步了解请联系
扫码关注扶风计划公众号
扫码关注重置键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X1godvvAdk23_ZMhl4pP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