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zyf / ios-swift-learning-notes

📝 iOS Swift Learning Notes - see Issues
MIT License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Swift 面试题 #74

Open imzyf opened 6 years ago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http://www.code4app.com/blog-822721-1512.html

类(class)和结构体(struct)有什么区别?

Swift 中,类是引用类型,结构体是值类型。值类型在传递和赋值时将进行复制,而引用类型则只会使用引用对象的一个"指向"。所以他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就是两个类型的区别。

class Temperature {
  var value: Float = 37.0
}
class Person {
  var temp: Temperature?

  func sick() {
    temp?.value = 41.0
  }
}
let A = Person()
let B = Person()
let temp = Temperature()
A.temp = temp
B.temp = temp
A.sick()

上面这段代码,由于 Temperature 是 class ,为引用类型,故 A 的 temp 和 B 的 temp指向同一个对象。A 的 temp修改了,B 的 temp 也随之修改。这样 A 和 B 的 temp 的值都被改成了41.0。如果将 Temperature 改为 struct,为值类型,则 A 的 temp 修改不影响 B 的 temp。

内存中,引用类型诸如类是在堆(heap)上,而值类型诸如结构体实在栈(stack)上进行存储和操作。相比于栈上的操作,堆上的操作更加复杂耗时,所以苹果官方推荐使用结构体,这样可以提高 App 运行的效率。

class有这几个功能struct没有的:

struct也有这样几个优势: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Swift 是面向对象还是函数式的编程语言?

Swift 既是面向对象的,又是函数式的编程语言。

说 Swift 是面向对象的语言,是因为 Swift 支持类的封装、继承、和多态,从这点上来看与 Java 这类纯面向对象的语言几乎毫无差别。

说 Swift 是函数式编程语言,是因为 Swift 支持 map, reduce, filter, flatmap 这类去除中间状态、数学函数式的方法,更加强调运算结果而不是中间过程。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请说明并比较以下关键词:Open, Public, Internal, Fileprivate, Private

Swift 有五个级别的访问控制权限,从高到底依次为比如 Open, Public, Internal, File-private, Private。

他们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高级别的变量不允许被定义为低级别变量的成员变量。比如一个 private 的 class 中不能含有 public 的 String。反之,低级别的变量却可以定义在高级别的变量中。比如 public 的 class 中可以含有 private 的 Int。

Open 具备最高的访问权限。其修饰的类和方法可以在任意 Module 中被访问和重写;它是 Swift 3 中新添加的访问权限。

Public 的权限仅次于 Open。与 Open 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修饰的对象可以在任意 Module 中被访问,但不能重写。

Internal 是默认的权限。它表示只能在当前定义的 Module 中访问和重写,它可以被一个 Module 中的多个文件访问,但不可以被其他的 Module 中被访问。

File-private 也是 Swift 3 新添加的权限。其被修饰的对象只能在当前文件中被使用。例如它可以被一个文件中的 class,extension,struct 共同使用。

Private 是最低的访问权限。它的对象只能在定义的作用域内使用。离开了这个作用域,即使是同一个文件中的其他作用域,也无法访问。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请说明并比较以下关键词:strong, weak, unowned

Swift 的内存管理机制与 Objective-C一样为 ARC(Automatic Reference Counting)。它的基本原理是,一个对象在没有任何强引用指向它时,其占用的内存会被回收。反之,只要有任何一个强引用指向该对象,它就会一直存在于内存中。

weak 和 unowned 的引入是为了解决由 strong 带来的循环引用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当两个对象互相有一个强指向去指向对方,这样导致两个对象在内存中无法释放(详情请参考第3章第3节第8题)。

weak 和 unowned 的使用场景有如下差别: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用 Swift 实现或(||)操作

func ||(left: Bool, right: Bool) –> Bool {
  if left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right
  }
}

上面这种解法勉强正确,但是并不高效。或(||)操作的本质是当左边为真的时候,我们无需计算右边。而上面这种事先,是将右边默认值预先准备好,再传入进行操作。当右边值的计算十分复杂时会 造成了性能上的浪费。所以,上面这种做法违反了或(||)操作的本质。正确的实现方法如下:

func ||(left: Bool, right: @autoclosure () -> Bool) –> Bool {
  if left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right()
  }
}

autoclosure 可以将右边值的计算推迟到判定left 为 false 的时候,这样就可以避免第一种方法带来的不必要开销了。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实现一个函数。求一个整型二维数组中所有元素之和

func sumPairs(_ nums: [[Int]]) -> Int { return nums.flatMap { $0 }.reduce(0) { $0 + $1 } }

Swift 有函数式编程的思想。其中 flatMap, map, reduce, filter 是其代表的方法。本题中考察了 flatMap 的降维思路,以及 reduce 的基本使用。相比于一般的 for 循环,这样的写法要更加得简洁漂亮。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说说Swift为什么将String,Array,Dictionary设计成值类型?

要和Objective-C中相同的数据结构设计进行比较。Objective-C中,字符串,数组,字典,皆被设计为引用类型。

值类型相比引用类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存使用的高效。值类型在栈上操作,引用类型在堆上操作。栈上的操作仅仅是单个指针的上下移动,而堆上的操作则牵涉到合并、移位、重新链接等。也就是说Swift这样设计,大幅减少了堆上的内存分配和回收的次数。同时copy-on-write又将值传递和复制的开销降到了最低。

String,Array,Dictionary设计成值类型,也是为了线程安全考虑。通过Swift的let设置,使得这些数据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变”,它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多线程中内存访问和操作顺序的问题。

设计成值类型还可以提升API的灵活度。例如通过实现Collection这样的协议,我们可以遍历String,使得整个开发更加灵活高效。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在Swift和Objective-C的混编项目中,如何在Swift文件中调用Objective-C文件中已经定义的方法?如何在Objective-C文件中调用Swift文件中定义的方法?

Swift中若要使用Objective-C代码,可以在ProjectName-Bridging-Header.h里添加Objective-C的头文件名称,Swift文件中即可调用相应的Objective-C代码。一般情况Xcode会在Swift项目中第一次创建Objective-C文件时自动创建ProjectName-Bridging-Header.h文件。

Objective-C中若要调用Swift代码,可以导入Swift生成的头函数ProjectName-Swift.h来实现。

Swift文件中若要规定固定的方法或属性暴露给Objective-C使用,可以在方法或属性前加上@objc来声明。如果该类是NSObject子类,那么Swift会在非private的方法或属性前自动加上@objc。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用Swift 将协议(protocol)中的部分方法设计成可选(optional),该怎样实现?

@optional 和 @required 是 Objective-C 中特有的关键字。

Swift中,默认所有方法在协议中都是必须实现的。而且,协议里方法不可以直接定义 optional。先给出两种解决方案:

@objc protocol SomeProtocol {
  func requiredFunc()
  @objc optional func optionalFunc()
}

用扩展(extension)来规定可选方法。Swift中,协议扩展(protocol extension)可以定义部分方法的默认实现,这样这些方法在实际调用中就是可选实现的了。示例如下:

protocol SomeProtocol {
  func requiredFunc()
  func optionalFunc()
}
extension SomeProtocol {
  func optionalFunc() {
    print(“Dumb Implementation”)
  }
}
Class SomeClass: SomeProtocol {
  func requiredFunc() {
    print(“Only need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d”)
  }
}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要给一个UIButton增加一个点击后抖动的效果,该怎样实现?

个人推荐用protocol来解决。

分析这三种方法:

在自定义的类中添加shake方法扩展性不好。如果shake方法被用在其他地方,又要在其他类中再添加一遍shake方法,这样代码复用性差。

在extension中实现虽然解决了代码复用性问题,但是可读性比较差。团队开发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extension中存在shake方法,同时随着功能的扩展,extension中新增的方法会层出不穷,它们很难归类管理。

用协议定义解决了复用性、可读性、维护性三个难题。协议的命名(例如Shakeable)直接可以确定其实现的UIButton拥有相应shake功能;通过协议扩展,可以针对不同类实现特定的方法,可维护性也大大提高;因为协议扩展通用于所有实现对象,所以代码复用性也很高。

imzyf commented 6 years ago

试比较Swift和Objective-C中的初始化方法(init)有什么异同?

一言以蔽之,Swift中的初始化方法更加严格和准确。

Objective-C中,初始化方法无法保证所有成员变量都完成初始化;编译器对属性设置并无警告,但是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初始化不完全的问题;初始化方法与普通方法并无实际差别,可以多次调用。

Swift中,初始化方法必须保证所有optional的成员变量都完成初始化。同时新增convenience和required两个修饰初始化方法的关键词。convenience只是提供一种方便的初始化方法,必须通过调用同一个类中designated初始化方法来完成。required是强制子类重写父类中所修饰的初始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