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bull / Issues

A single-page still blog based on Github issues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突っ込み #20170312 #160

Open jackbull opened 7 years ago

jackbull commented 7 years ago

曾经,我想说:莫须有的社交排遣了我很大一部分的无聊,一度令我放弃在圈子里吃力地寻找存在感。而今日,事情有了些许变化。当戏谑的辞令被认真看待,我只想如你所愿地迎合你的印象,一如既往地保持缄默。我乏善可陈,我五十步笑百步,我未够班对人品头论足。不过我确信我在面对打趣反当真的对象时,我会表现得更像一个好的倾听者。或许是我自讨没趣的风趣还不到家,造成了这尴尬的气氛和不必要的误解,在此深感歉意。

我把嘴封得更为密实就是。

隔着荧幕都能觉察到从脸颊到耳廓的一阵灼烧感,我决定用七公里的骑行驱散。妄想比那夜晚些就不会遇上守路人,需知比起夜游人出没的半夜时分,此时没有路灯的便桥也不过是白昼罢了。只有车头大灯,用流动的、串连成线的光告诉俯视我们的人:这里有一座活的桥,不像岸边的滩涂和远处的浅水那样毫无界限的、死寂般的黑。这不是危桥,却比禁止通行的危桥更能让你感到胆战心惊——每一次公车行经,摇撼都由桥身传导至人身,由身入心。

过了便桥,我在一张四下无人的石凳上坐了下来。

jackbull commented 7 years ago

第一章绪言

一、卫生经济学的内涵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新兴学科。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宏观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全社会卫生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

微观卫生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某一医疗行为或其它行为的经济现象和效率。

二、卫生经济学的作用

  1. 卫生经济学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
  2. 卫生经济学是政府对卫生事业有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3. 卫生经济学有助于从业人员正确认识卫生事业的性质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一、卫生服务需要

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使自身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二、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

从结构性的角度分析,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和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卫生服务及其数量。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是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二、卫生服务需求的条件

  1. 卫生服务的愿望和要求
  2. 支付卫生服务费用的能力

三、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1. 消费者信息缺乏
  2. 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 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 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 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四、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卫生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五、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六、卫生服务诱导需求产生的原因

由于消费者信息缺乏,卫生服务供需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因为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医生具有双重地位,既是卫生服务的代理人,又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利用供方主导性诱导需求。

卫生服务需求缺乏价格弹性,价格的下降导致医生收入减少。医生往往会通过诱导需求来维持自己的经济收入。

六、卫生服务诱导需求产生的评价

诱导需求使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卫生服务。

有些是有益于患者健康的。但更多情况下,这些服务是一种浪费。在判断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时,诱导需求通常带来严重后果。

六、卫生服务诱导需求产生的诱导程度

假设医生存在目标收入,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价格的下降,医生往往会通过诱导需求来维持自己的目标收入。

假设医生诱导需求,会有一种心理成本,诱导需求使自己的收入增加越多,心理成本越高,限制了可以发生的诱导需求量。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

卫生服务供给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条件

  1. 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
  2. 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1. 即时性
  2. 不确定性
  3. 专业技术性
  4. 无误性与高质量性
  5. 供方主导性
  6. 效益外在性
  7. 公益性和福利性产品的短缺性

二、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 社会对卫生服务供给的重视程度
  3. 卫生服务价格
  4. 卫生服务成本
  5. 卫生服务需求水平
  6. 卫生资源
  7. 卫生服务技术水平
  8. 医疗保障制度

三、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

卫生需求的供给弹性是指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第四章卫生服务价格

一、卫生服务价格的概念

卫生服务价格是由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务人员向卫生服务消费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所收取的服务费用。

既有按市场供需机制形成的价格进行收费,又有按政府有关部门和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成本投入、收益指标等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是医疗费用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卫生服务价格特点

  1. 卫生服务价格具有同一性和波动性
  2. 卫生服务均衡价格具有特殊性
  3. 卫生服务价格弹性为弱弹性
  4. 卫生服务价格具有一定的福利性

三、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1. 卫生服务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2. 市场供需因素对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
  3. 政府管制对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
  4. 医疗保障制度对卫生服务价格的影响

第五章卫生服务市场

一.卫生服务市场的概念

卫生服务市场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原则,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交换的关系总和。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包括各类医院、门诊机构、制药企业、药品零售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卫生机构以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服务需求者是各类患者和健康者。

一.卫生服务市场的构成

卫生服务市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的卫生服务市场,包括卫生服务重资市场卫生服务市场和卫生服务要素市场。

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卫生服务市场即狭义的卫生服务市场,主要包括预防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和医疗服务等市场。

二、市场机制的概念

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机制内部各种要素,如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

二、市场机制的功能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 形成市场价格的功能
  2. 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3. 供求关系的平衡功能
  4. 提高效率的激励功能
  5. 经济利益的实现功能
  6. 经济效益的评价功能

三、卫生服务产品的种类

  1. 卫生服务产品
  2. 纯公共产品
  3. 准公共产品
  4. 私人产品

四、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1. 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
  2. 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3. 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
  4. 不可替代性
  5. 具有垄断性市场主体的特殊性
  6. 卫生服务价格未经充分竞争形成
  7. 卫生服务产品具有特殊性

五、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原因

  1. 垄断和低效率
  2. 外部影响资源配置失当
  3. 信息不对称

五、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表现

  1.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卫生费用上涨
  2.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不足
  3. 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不合理
  4. 制药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环境污染严重

第六章 卫生服务市场的政府管制

一、卫生服务市场政府管制的必要性

  1. 政府管制是克服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
  2. 政府管制是培育健康卫生服务市场的重要保障
  3. 政府管制是社会主义卫生服务市场的基本要求
  4. 政府管制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卫生服务市场政府管制的作用

  1. 反垄断
  2. 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3. 治理外部效应
  4. 促进市场信息传递
  5. 推进卫生法制和规章制度建设

三、卫生服务市场政府管制的目标

  1. 提高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2. 提升基本卫生服务获得的公平性
  3. 合理调控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
  4. 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
  5. 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四、我国卫生服务市场政府管制的主要方式

  1. 区域卫生规划
  2. 价格管制
  3. 准入管制
  4. 制定行业标准
  5. 制定卫生法规和管理制度

五、卫生服务市场政府管制失灵的表现

  1. 卫生服务市场存在功能障碍
  2. 行政性垄断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
  3. 卫生服务领域违规现象严重
  4. 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缺失

六、政府管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1. 政府职能的不到位
    1. 卫生服务监督职能的缺位
    2. 卫生服务管理职能的越位
  2. 政府决策的质量不高
    1. 信息的有限性
    2. 决策过程的不确定性
  3. 追求公共利益的主动性不高
  4. 存在败德行为

七、政府管制失灵的矫正

  1. 在公共部门引入市场机制
  2. 科学化界定政府管制范围
  3.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 建立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

第七章卫生服务体系

一、卫生服务体系的定义

卫生服务体系是指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等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在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系统。

一、卫生服务体系的特征

一个有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 公益性
  2. 均衡性
  3. 公平性和效率性相统一

二、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

根据卫生服务的属性,可将卫生服务体系分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定义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以预防疾病、改善生活环境和促进健康水平为目的的,由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卫生的管理部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公共卫生学术机构以及其他主要从事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内的各种机构和组织。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成

  1.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
  4.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构
  5. 医疗救治机构
  6. 妇幼保健机构
  7. 爱国卫生运动组织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

  1. 社会性
  2. 公共性
  3. 公平性

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概念

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指尽量使全体社会成员大致均等地享受物质与非物质医疗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底线均等。

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的主要内容

  1.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 健康教育
  3. 预防接种
  4. 传染病防治
  5. 儿童保健
  6. 孕产妇保健
  7. 老年人保健
  8. 慢性病管理
  9. 重性精神病管理

五、医疗服务体系的定义

医疗服务体系是指以疾病治疗为主,同时具有预防、康复、健康咨询等多功能相结合,为保障人民健康进行医疗服务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医院、保健院、卫生防疫站、社区医院、福利院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机构,其中主要是医院。

六、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手段,整合城乡卫生服务资源,使城乡卫生人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和配置,促进城乡卫生组织能够有机衔接、协调发展,以增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医疗卫生的全面融合和协调发展,并实现城乡居民无差别的享受同质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服务。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是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路径。

六、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的措施

  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均衡
  2. 实现城乡医疗机构互动,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3. 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破除制度障碍

第八章医疗保障制度构建

一、医疗保障的内容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或社会组织为解决居民健康问题而提供医疗服务或为发生的医疗费用给予经济补偿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称。一般包括免费医疗、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强制性雇主责任、强制性个人账户储蓄等方式。

医疗保障的特征

  1. 社会性
  2. 均等性
  3. 福利性

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 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

    •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2. 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

    •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帐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帐户。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
  3. 管理和监督

    •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以地级市作为统筹单位。
    •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支付,并要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 各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4. 医疗服务管理

    • 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和标准;
    • 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
    • 对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实行定点管理。

三、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1. 加强了政府的责任
  2. 以「大病统筹」为主
  3. 资金统筹的范围大,互助共济能力强
  4. 专款专用,量入为出
  5. 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内涵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家庭(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保证城镇居民「小病及时治疗,慢性病及时防治,大病及时救助」的医疗保障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

  1. 参保范围的非就业性
  2. 筹资水平的地方性
  3. 缴费和补助的多样性
  4. 医疗基金运用的专项性

五、医疗救助的对象

医疗救助的对象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户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家庭成员。

医疗救助的形式

救助形式主要是资助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支付费用给予补助。

医疗救助的内容

救助内容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并逐步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的起付线,合理设置封顶线,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经相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补偿后需自付的基本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

第十章药品流通体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

一、专利药品的价格确定

非专利药品的价格确定

二、新医改背景下的药品价格定价机制的内容

除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药品政府定价,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其中:

  1. 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由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方法等规则,探索建立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2. 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谈判机制形成价格。
  3. 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国家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通过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4. 麻醉、一类精神药品,仍暂时实行最高出厂价格和最高零售价格管理。
  5. 其他药品,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三、药品流通体制的概念

药品流通体制是指与药品流通产业相关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是药品流通领域的机构设置、权责划分以及相关规则。药品流通体制主要是指药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组织系统和制度安排。

第十一章卫生总费用

一、卫生总费用的概念

卫生总费用是以货币形式为综合计量手段,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

卫生总费用的特点

  1. 卫生总费用是一种信息工具
  2. 卫生总费用是一个社会概念
  3. 卫生总费用具有动态性
  4. 卫生总费用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础性研究之一

二、卫生总费用分析与评价指标

  1. 卫生总费用筹资分析与评价
    1. 卫生筹资水平分析
      1. 卫生总费用(卫生筹资总额)
      2. 人均卫生总费用
      3. 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2. 卫生筹资结构分析
      1.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2. 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3. 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
      4. 政府预算卫生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比值
      5.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6. 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
    3. 卫生筹资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1. 卫生总费用年增长速度
      2. 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
      3. 卫生总费用对 GDP 的弹性系数
  2. 卫生总费用机构流向分析与评价

三、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1. 人口因素
  2. 物价上涨
  3. 技术密集程度
  4. 疾病模式的转变
  5. 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

第十二章卫生资源配置

一、卫生资源的概念

卫生资源是一个社会动员用于卫生医疗服务的全部要素总和,具体表现为一定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病床、医疗技术人员等。

卫生资源的基本形式

  1. 卫生设施
  2. 卫生人员
  3. 卫生经济资源
  4. 卫生技术资源
  5. 卫生信息资源

卫生资源的特点

  1. 普遍相关性
  2. 专业技术复杂性
  3. 资源稀缺性
  4. 目标多样性权衡

二、卫生资源配置的概念

卫生资源配置是通过对卫生资源稀缺性的管理,安排卫生资源在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人群间公平有效率地分配和转移,满足社会卫生保健的多层次需求,实现卫生资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

  1. 卫生资源的存量配置。 通过对既有卫生资源的重新规划调整,改变原有卫生资源配置中过时的、错误的配置,从而达到存量卫生资源优化的目的。又称「卫生资源的存量分配」。
  2. 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 是对卫生资源新增部分的配置,包括新增卫生经费、新增诊疗设备、新增诊疗技术、新增卫生设施、新增卫生人员等内容。又称「卫生资源的初次配置」。

三、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通过对卫生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要。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判断标准

  1. 卫生资源满足民众医疗卫生需求的程度
  2. 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3. 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
  4. 卫生资源服务民众的相对公平性
  5. 是否做到了有效性和公平性的同一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判断标准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

  1.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
  2. 立足国情,体现特色
  3. 强调效率,注重公平
  4. 市场机制,政府引导
  5. 统筹兼顾,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

  1. 市场配置方式
  2. 政府计划配置方式
  3. 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方式
  4. 区域卫生规划方式。按照区域卫生需求,合理规划卫生资源的布局,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卫生需求。

四、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必要性

卫生费用常见支付方式 对供方的激励机制
分项预算 减少服务提供量。
向其他供方转诊。要求增加投入。
没有激励机制去提高投入组合的效率。在财政年度的末期会花光所有的资金
按项目付费 提高服务量。提高投入
按人头付费 降低投入,减少服务量,
提高投入组合的效率,吸引更多的患者,向其他供方转诊,关注便宜的健康促进和预算的项目,筛选健康服务的对象
按床日付费 减少每一中院天数的投入
增加床日数(增加入院人数和住院时间),增加床位数
按病种付费 减少每个患者投入,
改善投入组合,
增加患者数,包括不需要住院的人数,减少住院时间,将需要康复类服务转到门诊或其他部门
总额预算 资源利用具有灵活性,
如果预算少会减少服务提供量,
改善投入组合的效率
向其他供方转诊
按绩效付费 更关注质量安全等结果,但仅关注指标考核中要求的结果
后/预付制的优缺点
后付制的优点 操作简单方便,易于被医患保三方所接受
被保险者对医疗服务的选择性大
有利于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促使医疗服务提供者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增加新设备、开展新的服务项目
后付制的缺点 或会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诱导需求提供正向激励,容易产生过度医疗、高新技术设备过度配置问题,
难以控制医疗费用
预付制的优点 医疗服务提供者承担全部或部分经济风险,促使其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达到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的目的
预付制的缺点 按人头支付方式下或出现减少服务量或降低服务质量的现象
总额预付容易降低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医疗服务数量减少,医疗强度和质量下降的现象
DRGs-PPS方式的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管理费用高,全面实施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