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omind / blog-reply

Code and Me 部落格留言
https://blog.kyomind.tw/
0 stars 0 forks source link

使用 Notion 滿 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 - Code and Me #10

Open utterances-bot opened 1 year ago

utterances-bot commented 1 year ago

使用 Notion 滿 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 - Code and Me

使用 Notion 滿 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

https://blog.kyomind.tw/simple-notion/

isaac20150423 commented 1 year ago

第一次去註冊帳號就特地為了按讚&留言,真的是一篇非常真摯、有建設性與參考性的文章,支持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isaac20150423 謝謝🙏。這篇文章確實花費了不少心力,從初稿的撰寫加上發表後,一次又一次的全文編輯、補充,總投入時數不下 20 小時。能得到這樣的評價,真的非常高興,凹嗚~!

goprobear commented 1 year ago

Kyo您好,同上特地註冊帳號來留言,整篇對於Notion的見解與我不謀而合,但是結合自身經歷以及幽默有邏輯的寫法真的是我沒法表達出來的,超級棒的文章!

我自己本身也使用卡片盒筆記,主要的參考模型就是瓦基+Heptabase,希望有機會也能一起與你討論交流Lobseq與Hepta的使用差異、卡片邏輯。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goprobear 謝謝你的鼓勵!卡片筆記與相關的實作工具還處於新生萌芽階段,因為大家使用軟體的不盡相同,且卡片筆記並沒有一定的具體實踐形態,仔細想想,推廣上真是不太容易

正因如此,交流也是滿重要的!不知道你目前是否有透過什麼管道分享自身使用 Heptabase 的方法?或有參與什麼討論卡片筆記的園地?可以先加個臉書互相關注一下

不過說來見笑,我目前都只是基於個人過去的筆記經驗,一邊摸索一邊歸納使用 Logseq,也稱不上有多少參考價值,但感受上確實比使用 Notion 來得輕鬆、自在不少

就像這篇文章的核心精神:「知曉很多使用上的細節、方法與各種炫技」確實不是一個稱職的筆記愛好者的重要追求,但往往也是需要眾多的嘗試與追求後才能明白

lintengteng commented 1 year ago

哇這篇文章真是讓人覺得很有共鳴,對於那些能夠堅持不懈用Notion管理所有人生的人感到敬佩,但如文中所說的「恰如其分,完美達成」才是我覺得最適合我的使用方式!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lintengteng 哈哈哈!而且就我所知,身邊有使用Notion的人,沒有一個能夠堅持的XD

wisestTu commented 1 year ago

難以上手、功能太多無法專注,根本就都是你個人的問題!你這篇文章的論點我看過了覺得簡直是荒謬!我比較過好多個筆記工具,只有Notion是既免費又功能齊全的。上面的這些評論,我看了也覺得很反胃!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噗,噗噗,噗噗噗!XD

wisestTu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承認我前幾天的發言過於激進,只是我對這篇文章的論點實在強烈不認同,因此希望還對Notion不夠瞭解的人不要隨便受這篇文章影響。Notion其實容易上手,功能又極好,我找不以外第二個適合用來管理人生的工具。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只是我對這篇文章的論點實在強烈不認同,因此希望還對Notion不夠瞭解的人不要隨便受這篇文章影響

明白,我看見您的強烈不認同了,相信讀者們也都會看到,絕不會輕易受到本篇文章的影響

DavidTaipeinic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也是特地註冊來回饋一些想法,希望有一些建議.

初入社會的時候,迷信了效率櫃,也越用越多... 直到有一天看到某個小主管文件分類,就只有二格「存查.存參」 存查就是該文件具執行中的意思 存參就是該文件有參考價值

這個文件處理的概念或許不夠嚴謹,但以簡馭繁的觀念,影響我至今

DavidTaipeinic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用過一些 erp,也曾經開發過小型的 crm,但坦白說,被我一個協力廠商她自己土炮發展的 erp+crm 給打敗了。

她的方法很簡單

  1. 用客戶的公司名稱的英文字母作「檔案資料夾」索引

1-1.我推測,純粹是她的軟體只支援檔案總管式的功能,所以她這麼作。 1-2.比方說他要找「行s政z院y」或「徐s老l師s」,只需要在資料夾搜尋輸入 s 或 sz 或 szy,就可以快速找到這個客戶的「檔案夾」

2.檔案夾內的 paper,即類似 notion 的 paper 概念,只差在該 paper 是使用類似 autocad 的軟體功能「自由的」進行紀錄

3.所以我每隔一年,接洽該廠商時,只要報上公司名稱,比方說「錸L德D」或許被聽成「賴L德D」,但該公司的總機小姐幾乎在一秒內,就會找到我的歷史紀錄。(這也是多年後,讓我特地去觀摩她們系統的主要原因,只是沒想到是這麼土炮)

4.她們這套自己斜槓的土炮系統,非常精準的「模糊搜尋」客戶記錄,比方說客戶索引第一個字可能會出現十多筆資料,索引前兩個字時,幾乎就搜尋命中了。

5.找到我的資料夾後,裏頭被「自由紀錄」的 paper,就可以看到我每一次的「自由紀錄」。比方說訂單截圖、發票影像、傳真手稿,其紀錄效果,有點類似onenote,差別在於她是在DOS時期,就發展了這些模式。

6.也許更多的客戶與更複雜的專案交易,這個土炮系統就不合使用。而且這種陽春資料庫的紀錄,也不利進行深度數據分析再利用。但任何工讀生,只要懂簡單英文,就可以立即上手。

DavidTaipeinic commented 1 year ago

「以簡馭繁」、「自由紀錄」、「模糊搜尋」,即是我對筆記軟體的看法

自由紀錄,如 onenote,可以自由的筆觸書寫標記,evernote 雖然後期也出現這樣的功能,但我目前還是比較偏愛onenote。曾經一度也常用 evernote 的錄音,然後語音轉文字,雖然功能不錯,但目前是有意識地少用。

模糊搜尋,則大推 evernote,他可以搜尋 pdf 或 jpg 內的影像文字,乃至一般 gtd

個人認為,notion、clickup、evernote一些編輯工具,主要是要自由紀錄電腦化,但如果美化的過程,影響紀錄的自由性,則當捨,這個看法剛好與樓主不謀而合。

就自由記錄而言,給你一張紙一隻筆,你本來就無所不能。但當企圖尋找另一個無所不能的方法,則失去原本的無所不能。

DavidTaipeinic commented 1 year ago

自由紀錄 -> task、block -> 分類 -> 雲端協作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流,我自己擬定的就如同樓主引用的「6. 工作流程 Workflow」 「以簡馭繁」是一種管理觀念,程序系統工具只是輔助。大致來說,觸控筆書寫,是第一個分水嶺,雲端協作,算第二個分水嶺

接下來,我不下結論,因為我自己也在探索中,提幾個思考角度, 1.101跨年煙火,靈光一現的圖案設計,怎麼紀錄? 2.當看到走廊的一段標語很有感觸,該怎麼立即紀錄感想? 3.如何判斷放棄原本今天要進行的事情?

是把「很多事情」都做得很好?還是把「最重要的幾件事」做好?樓主選擇後者。 但其實重點在「怎麼選擇」?

什麼叫好?什麼叫重要? 興致一來,什麼都要做好。談了戀愛,什麼都不重要。

我常跟同事說,執行之前,除了決定該做些什麼,另外還要判斷該做60分,還是該求100分? 該把「很多事情做好」還是把「最重要的幾件事做很好」 這部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現實上管理者資源調配就很重要,此時「雲端協作」就很有貢獻了,此部分我目前推 clickup。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DavidTaipeinic 提供了許多有趣的看法,我也表達一下個人對此的思考,作為交流。

「土炮 erp+crm」的例子確實讓人深深懷疑複雜的必要性XD。相信會舉這個例子,和後續提到的「「以簡馭繁、自由紀錄、模糊搜尋」三大核心筆記思維息息相關——這個例子正是把它們發展揮到極致的典型。

我自己倒是還沒想過「以搜尋為主要入口」來提供自由筆記空間的記錄方式。顯然我還是比較偏向傳統筆記思維——先有架構,再寫筆記。這樣的思維確實帶來不少麻煩,尤其在 Notion 這種可以提供十分複雜架構的服務時。

儘管如此,搜尋常常還是我尋找筆記的最後手段XD,我總是偏好筆記之間要能自成架構,這裡的「架構」可以簡單理解為相關的筆記會在同一個分類、標籤、資料庫、互有雙向連結等等。

換句話說,當我在複習一則筆記時,我總是希望能夠盡可能不透過搜尋,就能知曉和它息息相關的筆記還有哪些。

從這個角度來看,因為 Logseq 提供了我更為簡潔的架構方式,我稱之為「一邊筆記、一邊架構,讓架構隨著筆記成長」的折衷模式,取代傳統的「架構先行」模式,所以我變成了Logseq 愛好者。

而 Notion 我還是繼續用,但盡可能大幅簡化它的架構,目前就只有兩層(主選單和子頁,子頁內主要為 database)而已,和傳統的 Evernote 差不多。

要「自由紀錄、模糊搜尋」還是要「讓筆記自成架構、組織,降低搜尋的必要性」,這兩種哲學應該都很常見且可行,而「以簡馭繁」對兩者而言顯然都是很必要的。

至於不那麼結構性的「101跨年煙火,靈光一現的圖案設計」、「當看到走廊的一段標語很有感觸,該怎麼立即紀錄感想」要如何記錄,我通常比較隨興。

不可否認這些事物的重要性或許不比那些所謂的知識筆記來得低,我自己可能先有一層粗糙記錄(前者拍照、後者打開手機用任何可記錄文字的 app 隨手寫下,寫個標題或 hook 詞即可),在寫 Logseq 日誌時再思考要不要加入,並寫下較為完整的感悟。

但只要第一次記錄與第二次記錄,兩者有時間差,忘記是正常的XD

有時候,忘記就忘記了,如果同一類的事忘記多次後,自己會覺得可惜,那就有筆記的必要性,此時再來建立一個流程也不遲。雖然我是記錄控,但也深深感受到記錄的耗能

在筆記之內有所取捨,筆記之外(即「是否要記錄」)的取捨也一直在進行。持續的時間長了,一件事、一個主題究竟重不重要,往往也能夠水落而石出。

evielife1984 commented 1 year ago

為了上來認同你,第一次辦了這裡的帳號。 我花了一些時間學習notion,也認同生活管理系統的重要性以及notion的強大功能,可是「建構」本身令我疲倦。我目前只用來簡易記帳哈哈哈哈。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evielife1984 哈哈哈,恭喜你成為 GitHub 的一員🤣。Notion 即使簡單使用,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工具,且相較於其它筆記 app,對免費用戶確實十分大方~

crustmaster commented 1 year ago

我也是大概两、三年前开始用notion,现在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了。原因也是和楼主类似,当复杂的流程和功能再多,使用者很容易就迷失了核心的本意。陷入无穷无尽的重复维护、和虚假进步中。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crustmaster 恩恩,反之,簡單使用的話,notion的優點還是挺明顯的,所以我現在還是很常用notion,只是就不會太「大費周章」了

Marcowei210 commented 1 year ago

實在太真實 被notion的強大傳聞吸引轉而使用並到處搜尋各種教學,耗了很多時間到處連結、建立database、設計區塊、子頁面......然後因為看到網路上的搜尋結果都是大家用的多好開始自我懷疑,差點整個放棄,最後還是簡單用來記點東西

kyomind commented 1 year ago

@Marcowei210 顯然用得不好的大多沒寫出來🤣。看你的描述,顯然也是下過不少苦功的人🙏

HongJheLi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文章真的棒,同時也喚起我當初的記憶。 不過內容心路歷程太長沒看完,實在抱歉。

我是一開始單純覺得 Evernote 太多人用才改用 notion 沒想到 notion 日益強大,強大到無所不能~

而當功能完備到一個的時候,我也開始思考到底當初用筆記系統是要幹嗎? 一次意外的看到同事的 notion,把裡面把功能用得淋漓盡致的時候,赫然發現原來我已經把他當雲端 notepad++。

另外個人認為 Bear 完全不足以取代 notion。 完全蘋果生態系看起來沒問題,但就(未來)網頁版限定 PRO 會員才能使用,而且還是閹割版的功能。 合理推測同步也是靠 iCloud 完成才會有這問題,就團隊技術層面 notion 絕對是壓倒性的勝利。 所以光是跨平台(同步)這件事情,notion 已經勝出。 以上是我長期臥底在各大系統間的感想。

kyomind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HongJheLi Bear 哈哈,Bear 確實無法取代 Notion,所以文中提及 Bear 時,主要是為了取代 Evernote 🥹

HongJheLi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HongJheLi Bear 哈哈,Bear 確實無法取代 Notion,所以文中提及 Bear 時,主要是為了取代 Evernote 🥹

非常尷尬的張冠李戴,再次感謝您的分享...

eriojheng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看到您的文章,令我不禁莞爾,這完全就是我前陣子的寫照,但我動力沒這麼強,只是看看YT影片學習工作流而已,對於您的實踐力小的深感佩服。

自己經歷一年的Habit Tracker最後還是放棄了,原因如同你文內提到的,需要花太多精力在維護上面了,這麼"精實"的生活不適合本人XD。

後來看到一篇筆記軟體Heptabase創始人的文章提到,以目的為導向來做筆記才能夠在資訊爆炸的年代過濾不必要的知識,而他所創立的筆記軟體完美符合該精神,並且深深的啟發了我對於筆記的想法。

雖然我最後還是繼續使用Notion作筆記,但已經不在追求筆記之間連結這件事情,而是把每個Page當作是一個Side Project,上面記錄這個Project所遇到任何值得我記錄的事情(即使是重複的),切換成這種模式後我覺得更能夠把筆記轉化成自己的經驗,因為筆記之間的關聯性更強(比起你在那邊建立可搜尋的database)。

以上只是我的有感而發,不是說Notion強大又複雜的功能性不好,只是一個工具100個人可能會有100種使用方式,如何找到自己用的舒適的方法才是重點,非常感謝您的心得分享,小的獲益良多。

kyomind commented 10 months ago

@eriojheng 筆記尤其是「特定筆記流程」(比如你提到的 Habit Tracker,或原文中的各類工作流)的「維護成本」,真的很容易被低估,但只要自己親身實踐過,就很能夠理解其中的困難與不現實

我感覺,依照一定的規則來寫筆記、填資料,而且要天天(至少是常常)這麼做,無論做再久,都很難變成習慣——始終需要你主動發力

這些行為都含有太多機械屬性,和人的本能格格不入

我自己也有類似 Habit Tracker 的記錄,不過只在 Google Sheets 進行,而且項目也不多。儘管如此,要維持就已經不容易,所以我還是會適時增、刪記錄項目,以降低不必要的負擔

我這麼做已經好幾年了,但始終無法變成「習慣」,更別說那些更複雜的「系統」了

因此,在筆記這一主題聽到「系統」二字時,我第一反應總是😨——也許是另一場枉然的開端😂

hkk2018 commented 6 months ago

完全可以理解為何有人會生氣吐槽,個人問題跟觀念居多,扯了一堆notion,就會變得很像notion在害人陷入迷惘。

工具從頭到尾都是輔,個人的目標與動機才是主,而notion提供了「超級簡單」的方式去適配百種人的需求......

什麼叫超級簡單? 同樣的功能比如說notion的db,用微軟的方案你要自己在loop、lists、onenote之間切換,然後還會有一堆不便以及無法貫通的地方......

notion又沒有限定人要用得很複雜,欄位要多要少、文章要巢要平坦都是自定義的,有方便的工具只有大利多,根本不會有什麼工具複雜導致自己管理複雜的問題,除非用的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我個人notion用不到2年,歸納資訊的方式隨領域相異,層層巢狀或者盡量拆成平行的架構都有,目前約60個db散佈在各領域的知識與紀錄中,從沒遇過功能太複雜的問題,甚至覺得功能還不夠。

哪些資訊有意義該管,哪些無謂不該紀錄,那是自己人生的事情,不是notion的事情。

TNTboomer commented 5 months ago

作者你讲的太好了😭,必须点赞啊!!! 我也是看到很多人都在用,所以开始学notion,它很棒,但是onenote比起来信息太多了,刚下载安装,就能感觉到notion官方特别想告诉你要这么用才好,要那么用才好。 举个例子,onenote基本就是把纸质笔记本的电子版,虽然不是什么“第二大脑“、”新的思维方式”(我保持怀疑),但是真的上手就会用了,今天用notion记笔记,图片竟然不能直接粘贴…… 我甚至差点把hexo的博客转到notion…… 看了你这篇文章,再结合一个事实:每一个拼命推荐notion的博主都在卖课程,我觉得人一定不能太跟风,这些企业真的很会给别人创造需求。父母辈许多人并没有用这些东西,但是并不影响世界的运转。

fkrjovrnjoifnpsl commented 5 months ago

如果作者本意並不是要大家完全不使用Notion,這個標題真的挺糟糕的,內容描述適合使用的人也很片面,可以理解上面的一些留言為何這麼生氣 正如 @hkk2018 提到的,Notion本身的功能可繁可簡,而Notion的本意也是希望從簡,就像只有三種可選字型、只有分大小寫字(Small text)、不能調整行高...

kyomind commented 5 months ago

@TNTboomer 哈哈哈,謝謝你的點讚 過度配合工具去複雜化自己的使用方式,是現在生產力潮流的一大特色,我對此深表懷疑 你提到「父母輩許多人並沒有用這些東西,但是並不影響世界的運轉」,Cal Newport 在這集 podcast〈Ep. 255: The Failure Of Cybernetic Productivity〉也有類似觀點( ChatGPT 整理):

Newport 以他和他的祖父之間的比較來說明這一點。他們兩人都是教授,但他的祖父在退休前從未擁有過電腦。儘管他的祖父在處理淺層工作方面比他慢得多,但他卻能以更高的水平進行教學和研究,並寫了大約15本書。

@hkk2018 @fkrjovrnjoifnpsl 二位的看法雖然我不盡認同,但也有可取之處,會作為本文日後更新時的參考

fuan126 commented 1 month ago

認同版主寫的知識的詛咒這點; 現在這個時代很多自媒體或是聲稱提供一些課程, 可以幫助改變人們的生活更好; 系統化自己的思考, 生活, 工作與人際關係;從你分享的Notion觀點中, 毫無疑問地呈現人對於無法掌控的焦慮與不安全感; 對於渴望成長學習心態上的提升從這些小小的習慣(筆記,或是紀錄整理), 並不意味著能夠獲得可控的心安.

Sorry, 有點離題, 只是對於最近很多課程與自媒體商業帶來的影響與宣稱, 林林總總要系統化或是改善人們的生活, 突然有所感啊!!

kyomind commented 1 month ago

@fuan126 沒錯,工具可以提升一定的「掌控感」,這大概沒問題,但能否達到部分課程宣稱的「改變人生」,我則持高度懷疑

因為那些問題,本質上都不是「技術」問題,這些文宣往往把二者混為一談,企圖說服你,人生問題可以靠著「筆記→系統→人生」的路徑來改善甚至解決

在我看來,做筆記就是做筆記而已,即使做到出神入化,也和改變人生沒有太大關係——最多是改變了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