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4519 / blog

记录、分享
4 stars 1 forks source link

骑行和跑步训练的差异性 #64

Open lei4519 opened 5 months ago

lei4519 commented 5 months ago

[!IMPORTANT]
各区间训练是会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有氧和无氧都会提升 乳酸穿梭能力,进而提高阈值水平
所以各区间都是要练的,只是侧重点会根据目标略有不同

前言

最近刷到了一个讲跑步训练的视频,发现里面讲的训练方法和骑行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明明两者都是有氧运动,不免让人产生疑惑 🤔

但细思之下又发现其底层逻辑和之前讲的 极化训练,为什么要多骑二区(有氧)? 不谋而合

文中跑步特指长跑、马拉松,骑车特指公路车

差异点

以三区模型为例

IMG_3966

Frontiers | The Polarization-Index: A Simple Calculation to Distinguish Polarized From Non-polarized Training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从上到下依次为

骑行 🚴

骑行训练中目前流行的是极化训练,基本思想是把训练的总时间 80% 分给 Zone1 训练,20% 分给 Zone3 的训练,在临近赛期的时候才会去 Zone2 训练

跑步 🏃

而跑步训练中,则更多是阈值或金字塔型,会发现相比之下 Zone2 训练时间变长了

Why? 🧐

目标

训练是有目的性的,是为目标所服务的。从这个点出发,可以看一下跑步比赛和自行车比赛的差别

跑步我们都知道马拉松就是 42 公里,顶尖的运动员的时间大概是在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之间

那骑车呢?我们需要去对比单日赛,五大古典赛的里程数是 240KM 到 300KM 之间,完赛时间五小时到六小时之间

战术

然后可以再看一下比赛过程中的差异

跑步的话,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战术性的东西,大家的对手只是自己,所以都在顶着自己的阈值去完成比赛,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成绩

而公路车就复杂的多了,里面充斥着各种心机战术

由于速度和空气动力的原因,车手跟车骑行时会极大的节省体力,尤其当车手处于大集团中,他们的功率是相当低的

IMG_3983 1|风阻示例

所以比赛的基本原则是

  1. 以尽可能低的消耗跟住集团(跟风)
  2. 保留体力以在关键时刻发起进攻甩掉对手

供能

同时也可以从供能系统去看,由于骑车完赛时间过长,我们无法全程依靠糖原供能去进行比赛

非常粗略/不严谨的说,糖原大概会在 90 分钟左右消耗完毕

所以不得不想办法提高有氧供能的能力,让自己二区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可以跟住主集团的同时保留糖原,以在关键时刻发起进攻决定胜负

Conclusion

所以结论也不言自明,对跑步来说,更像是公路车的计时赛,我们没有太多的对手,更多是对自己的比拼,所以要全力完成比赛(全程阈值输出),所以要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阈值的能力

而公路车整个赛程中大多数都是以有氧的强度进行的,只在关键时刻才会发起进攻以阈值以上的强度输出,所以会尽量提高自己的有氧和无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