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4519 / blog

记录、分享
4 stars 1 forks source link

卡片笔记法 #73

Open lei4519 opened 4 months ago

lei4519 commented 4 months ago

[!IMPORTANT]
再好用、重要的笔记法,也没有笔记本身重要

笔记,跟自己对话

放弃

19 年就想着开始写博客,后面博客也建了,文章也断断续续写了几篇,再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回看主要有两点原因:

  1. 太功利性了
  2. 因为 1 的原因导致写起来太难了

功利是说太想写出「好的」文章,想要发出去分享给别人。但好的文章是需要知识积累的,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结果就是基于当时的底蕴写出几篇后就写不动了

而一旦中断,放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重启

重新开始写笔记的契机是开始学操作系统,想要记下重点。就开始接触笔记软件,也开始了解这些笔记软件所推崇的各种笔记法

其中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自下而上的写作法,自下而上是指笔记应该从小块开始构建,每篇笔记是一个小的、独立的知识点或感悟

自下而上的写作可以让写作难度降低到最低,我们不需要要求自己去写出一篇完整的、好的文章,只需要要求自己记录好这一小段的东西就可以了

等到时机来临,我们只需要把这些所有的小块组合在一起,重新编排一下,就可以自然的形成一篇文章

与之相对的就是前面说的自上而下的写作法,我们先去找一个主题,再往主题中加入各种小块
正如前面所说,知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你不熟悉的领域,你可能很久都组不出这些小块

而自下而上的写作,则更符合知识学习的路径:学习某个知识的某个章节 -> 吸收记录笔记 ->重复重复 -> 到达时机组合出文章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有功利目的了,不再强求必须要产出文章,而更专注于记录的过程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把这些小块组成大块,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部分「写作」已经完成了

感触

除了更多的写作之外,还有一个点是之前所没有的,那就是「与自己对话」

之前写东西,都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很多不适合、没必要、没到时机给别人看的文字,都不会记录下来

这就导致很多的想法、灵感、思考被丢弃了,而且随着心境的变化,大概率后面也不会再有了

这倒有点像现在去翻十年前的 QQ 空间一样

[!IMPORTANT]
想法的正确性不重要,没有人生下来的论点就全是正确的,思考的过程才重要

工具

[!IMPORTANT]
再强调一遍,工具不重要,记录最重要

  1. 稍纵即逝的灵感、想法
  2. 偶尔瞥见的观点
  3. 某篇文章中的要点

生活总是被各种意外所包裹,对于这些「意外」的事情,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记录、分类、标记等等,此时最需要的就是快,快速的记录下来,不要让记录这件事打断你正在进行的事情

做好一件事的第一步,就是降低完成它的难度,如果记录这样事让你感觉到困难、阻力,那就很难持续下去了

此时的要点就是快,我们的工具最好不要受网络、登陆、广告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干扰,本地的备忘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可以语音转文字那就更好了

同时也要记录上相关的链接、情景等,方便后续自己可以回溯起记录下这个瞬间的场景


等我们空了下来,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碎片记录进行整理,进行更详细的了解和记录,变成一个真正的小块知识

此时也要为知识进行目录划分、打标签、引用相关链接等操作,方便后续的查找和扩展


以上持续的做下去,就可以构造我们自己的知识库了

随着知识块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机自然的根据相关性组合成一个个的知识体(文章)

这一步会面临如下问题:

  1. 如何找到之前写过的知识块?
  2. 如何知道哪些块是相关的?
  3. 不同领域的知识块是否可以碰撞出新的感悟出来?

这步也是比较依赖工具的地方,一个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如上(以及更多)的问题

[!IMPORTANT]
所以你发现了吗?
对工具的依赖会随着知识块的增加而增加,我们是遇到问题才需要用工具解决问题
而不是在什么问题都没有的时候,一味的去挑选所谓的「好工具」

上面几个问题都是很基础的,基本上市面上流行的工具都可以解决(可能还有更好的方法)

  1. 如何找到之前写过的知识块?
    • 利用搜索、标签等功能
  2. 如何知道哪些块是相关的?
    • 利用标签、关系图谱等功能
  3. 不同领域的知识块是否可以碰撞出新的感悟出来?
    • 利用随机笔记、关系图谱等功能

以及更多的功能比如与浏览器交互、PDF 笔记、其他软件同步等等

这些功能都很好,但也都需要在你真正觉得它们是痛点的时候才有必要去折腾(有时间当然也可以去尝试,但不要把精力全放在折腾工具上)

方法

如果你看过费曼笔记法的话,可能会发现我们上面说的三个步骤好像就是里面的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是的,没有错。但是我又不想太去关联两者,以免你会发出「奥,原来还是费曼笔记法」

如果用第一性原则,那笔记的第一性就应该是「写作」

所以跟工具一样,对于方法这种事情,我的看法仍然是「不要过于去折腾方法」,了解一个大概的流程和思路就可以了,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发展出你自己的笔记法

如果我能坚持写下去,我相信十年后我的写作方法和今天一定不一样

所以不一定非要去严格的遵循所谓的方法,不要去问下面这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里面的思维方式:

  1. 首先是要快速的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2. 然后要标准化想法,让它足够的完整,以让自己在 N 年后还可以想起当时为什么会写下这些东西
    3. 当时机来临,去进行组合、碰撞。这一步可以利用工具减少人力劳动

前端组件化

最后就是觉得这个思路和组件化、封装抽象等编程概念异曲同工

在开发组件时,我们并不会刻意的追求系统整体的组件化,也不会去思考过多未来的事情

我们只是根据一些基本的开发原则(SOLID)去做好当前这个组件自己的事情,然后做到极致

当系统中每个组件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系统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组件化的系统,以及我们可以很好的应付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