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dawozhemebang / beyond-feelings

330 stars 434 forks source link

第五轮 作业3 分享一个自己过往的经历(可以是投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是否掉入了叙述谬误的坑 以及思考你决定如何采取行动来应对叙述谬误?(留MIXN ID) #208

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4 years ago

LazzaroneS commented 4 years ago

二十多年前,我订阅了杂志《电脑爱好者》,一知半解的学得了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后来习得一手盗取QQ号的手艺(其实我就是瞎倒腾,找到别人写好的木马,学会使用而已),被周围的同学朋友封为“电脑高手”,他们以为我什么都懂,与电脑有关的问题都来问我,时常回答同学的问题,结果真的把一些一知半解的知识搞懂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一天和朋友在街上瞎逛,看到一个当地有名的 KTV 倒闭了,门口摆了一些之前点歌用的电脑,一个纸壳写着“KTV 倒闭,低价处理”。我朋友正好想买一台电脑,就让我帮他看看,走近一个小哥就问我们:“买电脑吗?KTV 关门了,便宜处理,晚了没了拍大腿。” 于是就打开设备管理器看了一下,配置还可以,价钱还便宜。我对朋友点点头,他摸出 1500 块钱,然后开心的抱起电脑回家了。回去插上电开机,下载软件,发现老是提示磁盘空间不足,从C盘换到D盘,还是磁盘空间不足,这才意识到,艹,上当了!那设备的硬件数据全是假的,买到歪货了。

其实如果当时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其中有猫腻。小哥故事说得太逼真,那 KTV 也确实是倒闭了,之前生意还很好,曾经还是当地最好的 KTV。相信了他的故事,加上贪图便宜,忽视了够买一台电脑前最应该做的事(在当时)——硬件检测。当然,那小哥估计也不会让我们下载工具做检测,但是,他真的阻止我们检测的话,我们也能发现这里面可能有问题。

Mixin: 37157522

Phil-love commented 4 years ago

Beyond Feelings 5.3 叙述谬论

叙述谬论就是让自己产生一种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而不自知的认识错误,比如在我自己接待当事人询问案件事实时,(尤其是离婚当事人)当事人总是会用自己认为很巧妙的方式讲述一个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故事,从而规避自己的过错,但这恰恰是最愚蠢的方式,这种律师的不知情将会实质性的影响整个案件的结果。当然,在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律师会通过自己的判断引导当事人阐述自己的过错以还原最真实的事实情况。

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使对方更好的理解或者接受,比如近几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大约是10%,就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对10%的难易程度对方不是很能理解,但是你用:为了不让同学们通过法考,出题老师可算是费尽了心思,因为100个人里,要干掉90个人。这样是不是突然就有点感觉了呢?

最后说说感想,叙述谬论基于人总是想追求自认为完美的表述而无处不在,接受它,理解它,并且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它,才能达到损益兼备的效果。

Mixin:38839225

focusgrowth commented 4 years ago

叙述性谬误就是一面之辞。

历史书就是一面之辞,比如虎门销烟。

所以有兼听则明。

投资中,遇到丹华资本,我被张首晟教授的混沌大学课程所吸引,认为他们用了我不知道的算法,物理学来投资,那一定是降维打击呀。

所以开始关注他们投资的项目,说是丹华资本站台的项目,凭添很多信任。

后来教授自杀了,也暴露出很多内部问题,媒体报导各执一词,看完一篇认可张教授,又看完一篇开始否定张教授。

应对方法

1 定投 开始定投之后,那些新闻就不会影响你,反而让自己更客观,可能人站在更高处才会更客观吧,所谓当局者迷,哪怕只迷糊几分钟也会做出错误决策。

2 延迟 做重要决策的时候,延迟一天,先让自己深呼吸。一点就着的脾气事后往往不值得。因为你会发现,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决策就会不同了。

同样的世界,我们会被说辞所干扰,会太在意自身感受,太在乎所谓的面子,生活中尚且受影响,投资中一定会因恐惧做出错误决策。

xiaohao462 commented 4 years ago

叙述性缪误--识人辨事 习惯性见人第一面在对方未开口前,通过他的面像和眼神分析下他是否好相处是否和自己是同类。很多时候鉴定完毕后此人不好相处,等他开口说话,尤其是他叙述他的经历或讲了一个故事,忽然心生感触,然后对他就莫名的亲近起来,完全忽视第一印象,尽管第一印象也没有任何的依据。 另一个现象,年轻的时候,听A背后指责B,就会觉得B太过分,完全被A的叙述带跑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分析A这么叙述是否全面?是否带有情绪成分?是否有逻辑错误?在我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如果对B妄下结论,实在不公平不实际。 人是感情动物,很容易因一个人的叙述引起感情的共鸣,进而做出错误的分析和论断。 学了逻辑,逐渐的不再范类似错误了。

  Mixin ID:37328638      小好
xiaohao462 commented 4 years ago

叙述性缪误--识人辨事 习惯性见人第一面在对方未开口前,通过他的面像和眼神分析下他是否好相处是否和自己是同类。很多时候鉴定完毕后此人不好相处,等他开口说话,尤其是他叙述他的经历或讲了一个故事,忽然心生感触,然后对他就莫名的亲近起来,完全忽视第一印象,尽管第一印象也没有任何的依据。 另一个现象,年轻的时候,听A背后指责B,就会觉得B太过分,完全被A的叙述带跑偏。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分析A这么叙述是否全面?是否带有情绪成分?是否有逻辑错误?在我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如果对B妄下结论,实在不公平不实际。 人是感情动物,很容易因一个人的叙述引起感情的共鸣,进而做出错误的分析和论断。 学了逻辑,逐渐的不再范类似错误了。

  Mixin ID:37328638      小好
BobbyLH commented 4 years ago

听了这节课,我突然回想起前几天发生的 George Floyd 的 “故事”,是否也是一个 叙述谬误 呢?与之对应的是全世界有累积 超过700万人 受到了疫情的影响,甚至失去了生命。当然我并非认为种族歧视不应该不受到重视,但事实是只有那些 “有故事的种族歧视” 才会被我们注意到。而如今成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多的注意都被有故事的事情吸引着,而那些被视为是 “统计的数字” 被我们自动忽略。可是它们才更可能是世界的真相!

在入群之前,我很容易被一些 “买入某个标的而后一夜暴富” 的新闻吸引,而后作为 “一波新鲜的韭菜” 冲入市场被人收割。入群之后,知道了投资标的的选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用户量、交易量、隐藏在背后的管理费、标的的其他核心数据 … 这些冰冷的数字显然比 “故事” 更重要 —— 比如笑来老师讲过, BTC 的一个关键价值在于它的用户数(有多少人持有它),EOS 的一个价值则是基于它开发的 dapp 数量,XIN 的一个价值是它上面所管理的资产数量 —— 这些核心指标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Mixin id: 37354027)

jerryjiao commented 4 years ago

描述性偏差的例子:

就是想说一下现在一些网上买商品的时候,经常那些商品的描述很夸张。比如就是买一张普普通通的手机贴膜,那个商品下面的商品详情会讲一个'生动'的故事。比如先讲没有膜,遇到什么风险,什么问题,然后说我们的膜,用了什么什么样的黑科技,什么纳米啊,防蓝光啊,最后再加上,买一张送几张,好像它很实惠,其实挺夸张的,只是一张手机贴膜,商家通过讲一个故事让你觉得他的商品非常的厉害。当然这只是个例子,在商品的详情页,夸张的很多。

这样例子也还有,比如某著名搜索引擎的出来的广告页。一般不小心点进去,也是做得很长,可以一直翻很多页下去。讲故事套路也往往相同,先说出你的痛点,再说用了什么什么黑科技,别人做不到的东西,最后告你我的东西多么多么优惠。用这些忽悠你

应对方法: 学习逻辑,保持理智

(Mixin id:242275)

starry18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 37392292

大概是12年前,听闻我家一位远方亲戚因为炒股亏损巨大,跳楼自杀了。原本她可以过着非常殷实的生活,可因为炒股(短期一把嗦)把家里的几百万全部搭进去,在08年的熊市亏了一点不剩。从那以后但凡我听到跟股市有关的消息都觉得风险巨大无比,有种稍不留神就会掉落悬崖的胆战心惊,它是与人性命相关,害的我连碰都不敢碰。

直到最近几年通过学习深刻了解才知道:股市只有对短期投机者才是到处是坑,对于长期定投者,找准了好的标的,采用定投策略,不断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这样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被大大降低,且长期来看肯定会盈利。

junjie-wyzy commented 4 years ago

听完老师对叙述谬误的解释,让我想起了乐视前掌门人贾跃亭。

记得开始知道乐视。是因为身边有人用乐视的电视和手机。价格亲民,性价比不错。后来看新闻说乐视要进入金融、体育、汽车..... 第一反应就是乐视这是在吹牛吧,他们有这么厉害吗?

就在大家都和我一样怀疑的时候,央视播放了贾跃亭讲述自己如何带领乐视成长的,并会继续创造辉煌的广告。那广告的画面就是:贾跃亭在一阵黑白光影后,若隐若现的说着话。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哥们一看就是有故事,有料的主。

随着央视广告的播出,乐视的股价也开始节节攀升。贾跃亭在人们心里也慢慢树立起一个:相信我,我是会创造奇迹的人..............

然鹅。。。。故事的结尾大家都知道了

叙述谬误的根本原因:我们在基因里对数字就是没兴趣,但是对故事就是很亲切。商家总是会利用人的这个天性来误导我们。怎么办?

唯有相信逻辑的力量。当有人故意带动你的情绪,让你做出判断时。你心里就要亮起一盏明灯:看清逻辑,不要掉到叙述谬误的陷阱里了哦!

(Mixin id:30548)

yikeshu2020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 ID 38712133)

课堂上的叙述谬论,核心在于“故事的魅力”——能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但是你又很容易被它给折服,毕竟有理有据,还能戳中你的“软肋”。

在前几年的基金定投中,受网络大v自媒体的影响,尤其是软文营销里的各种案例各种列证,随即抱着兴冲冲的热脑袋,加入了某网络课堂学习,付钱买课,学习,把理论在那里一丢,大体内容说的是什么,就是要买买(课程到现在都没有学完:【).

这其中,就犯了明确的叙述谬论,我们太容易被”有趣实用的故事吸引为之买单“,就不会去管是不是对自己真的有用,或是自己根本那时候都没有对一件事情的判断能力,就“买”,这种明显的剁手不考虑后果,不考虑自己真正的需求,是自己可能到现在都还会再犯的一个错误。

如何面对与改善这类易犯错误? 1,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底层逻辑,保持学习,三思而后行。 2,多践行 3,刚刚开始尽可能做自己能做好的范围内,再去突破。 4,复盘,真的实在是太重要了,一个人不能多次掉入一个坑。 5,长期执拗地“求知”

LvChuang666 commented 4 years ago

Lv闯,mixin id: 37204718,践行群111班。

我以前很喜欢看名人访谈节目,比如luyu有约啊之类的。因为不仅能更近距离地感受“名人”的内心和历史,而且能扑捉到一些之所以成为名人的原因。\ 读名人传记同样可以,但看电视不是来得更轻松,更直观嘛。\ 但是后来不看了,看的话也只是图个娱乐,不会期望能了解到ta成为名人的深刻的因果关系。\ 因为电视上这些毕竟还是娱乐节目,为了更好的效果,会更强调故事性。\ 如果告诉观众,ta成为大明星仅仅是因为,他去面试的时候导演正好心情好,那还要什么收视率。\ 事后寻找因果关系的时候,很容易倾向于寻找“合情合理”的事件去印证结果,但往往会忽略背后可能的众多随机事件。\ 为了避免被叙事谬误给误导,可以大胆假设(包括明显的故事性因素),但要小心求证,不急于下结论,更全面的搜寻证据,寻找合乎逻辑的关联。

blackwuxin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ID: 36393898

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现象:

怎么应对?

herbert19790 commented 4 years ago

叙述性谬误作业:Mixin:37374092 2015年大牛市前,我得到消息,“明耀”基金产品很不错,过往业绩超强。老板“曾绍雄”是极其聪明的人,甚至到硅谷与那些大佬打牌都是赢家!好神奇的经历哦。 仅凭这些信息和过往业绩,我就重仓了明耀基金,一路牛市后,半年内增长70%,“明耀”两字闪闪发光! 随后便当了韭菜,一路狂跌后备强制平仓,一年的收益为零! 应对策略:讲故事在投资领域就是不靠谱,过往的业绩也不能代表未来,持续提高认知,持续定投才是王道!

Liujiale02 commented 4 years ago

1.以前看了一些恐怖片,比如有个是讲述有人死了后被一块镜子吸进入,然后这镜子又会迷惑使用它的人。 以前的我怕得要死,长大后就没感觉了,还耻笑自己当时的愚蠢。 2.开始创业时总想多投资一些项目,那些项目自己并不懂,光听其他的合伙人说得天花龙凤,还没有开始做就以为自己已经发达了,结果大多数都亏本了,一地鸡毛。后面我们就学到了自己不懂不擅长的东西,永远不能碰。有些钱根本不是你能赚的。

Stella924 commented 4 years ago

叙述性谬误。笑来老师曾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过,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所以他们总会多多少少的按照自己的逻辑说出个一二三来。我想这个和今天的叙述性谬误的概念是差不多的。就是对于自己所不熟悉不清楚的事情,只要有人问了,那么总会说出点什么来。才不会显得自己那么的无知。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4 years ago

老师说的叙述缪误:我发觉我自己经常有这种事,这几年的知识付费让我感觉落下就是落后,听了几个逆袭的故事,加上各路大咖的口才把歪的都能讲成极好的本领,让我心生暖意,觉得自己努力跟着他们学,也一定变得更好。 但是我忽略那些课程在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经常为(逆袭故事)买单,而不看自己需不需要,也不看那知识是不是长期有用,忽略了基础比例。 那些逆袭故事通常是一些个别例子,而且别人在哪个领域付出的时间和努力可能不是我们学一个课程就能做得了,我们学一个课程可以提高一下我们看待现实世界多一种工具,多一种维度,而想要精深就更加需要投入了。 所以当别人说一些课程的时候,即使很好,也要考虑自己要付出的东西和能不能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能不能长期应用,还要考虑因为自己拖延或者怠慢,情绪不好而浪费的时间,不要再冲动为一大咖口中的逆袭故事买单,因为他们也知道最终能够使用他们的知识的是极少数。

XIAOQING89166 commented 4 years ago

学习叙述谬误: 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毕业时,面临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徘徊和纠结。自己也尝试面试去了一家外企跨专业跑销售。后来老师觉得我学的技术不用太可惜,给我介绍了一个广东的香港老板,他们给我讲了70年代,他一个人游泳到香港,后来经过自己地不懈努力,干过很多生意,经历过很多风雨,我被他的故事打动。在饭桌上看他对人待物,喝酒很是爽快干脆,我也觉得他是个要干事情的人,我既然有技术又带项目,跟对人很重要。可是真的去了他的公司发现,企业不雄厚,他做事起来也是谨小慎微,我后来拿着计划书和自己做的产品,请求他别再犹豫,市场不等人。后来看到我真的研发出新产品,却一直想法套配方。我果断辞职离开了。看吧,即使比我年长的人,他们也会陷入叙述谬误的坑里。 我个人经验的欠缺,以及没有好好调查公司背景,我相信自己的老师(犯了熟悉效应,代表性偏差),相信他的故事(犯了叙述谬误),却没有应用最底层的逻辑去判断。 学了溜达老师的课程后,我会尝试去查询真相和事实,而不是别人口中的好于坏、对于错、我调查以后找寻到根据,逻辑课带给最大的改变,好开心,我开始不断反思多去犯的各种错误。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4 years ago

点赞

海 hai_0324@qq.com

---原始邮件--- 发件人: "XIAOQING89166"<notifications@github.com> 发送时间: 2020年6月19日(周五) 中午12:22 收件人: "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beyond-feelings@noreply.github.com>; 抄送: "liuzhonghaizhemebang"<hai_0324@qq.com>;"Comment"<comment@noreply.github.com>; 主题: Re: [liudawozhemebang/beyond-feelings] 第五轮 作业3 分享一个自己过往的经历(可以是投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是否掉入了叙述谬误的坑 以及思考你决定如何采取行动来应对叙述谬误?(留MIXN ID) (#208)

学习叙述谬误: 让我一下子想起来,毕业时,面临选择第一份工作的徘徊和纠结。自己也尝试面试去了一家外企跨专业跑销售。后来老师觉得我学的技术不用太可惜,给我介绍了一个广东的香港老板,他们给我讲了70年代,他一个人游泳到香港,后来经过自己地不懈努力,干过很多生意,经历过很多风雨,我被他的故事打动。在饭桌上看他对人待物,喝酒很是爽快干脆,我也觉得他是个要干事情的人,我既然有技术又带项目,跟对人很重要。可是真的去了他的公司发现,企业不雄厚,他做事起来也是谨小慎微,我后来拿着计划书和自己做的产品,请求他别再犹豫,市场不等人。后来看到我真的研发出新产品,却一直想法套配方。我果断辞职离开了。看吧,即使比我年长的人,他们也会陷入叙述谬误的坑里。 我个人经验的欠缺,以及没有好好调查公司背景,我相信自己的老师(犯了熟悉效应,代表性偏差),相信他的故事(犯了叙述谬误),却没有应用最底层的逻辑去判断。 学了溜达老师的课程后,我会尝试去查询真相和事实,而不是别人口中的好于坏、对于错、我调查以后找寻到根据,逻辑课带给最大的改变,好开心,我开始不断反思多去犯的各种错误。

— You are receiving this because you commented. Reply to this email directly, view it on GitHub, or unsubscribe.

yuxiaojian commented 4 years ago

叙述谬误

笑来老师说过要善于从失败者的经验中反向学习,因为成功者讲述自己的经验时故事成分居多,虽然让我们影响深刻却不一定能了解到成功背后的真正原因,而失败的经验则更为真实,避开失败的坑也就是更为靠近成功。

创业者吸引天使投资时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投资。做为投资者则要去甄别故事和真实的成份,冰冷的数字比生动的故事更可靠。

sodexx7 commented 4 years ago

作为人类,我们习惯也非常容易受到故事的影响,但是经常却并未对故事背后的原因或者原理做过深入思考、探究,甚至有意无意的忽略背后的机制。如果故事的影响是正确的、正面的还好说,如果是负面的,则是在不知不觉中入了叙述谬误的坑,而这种坑则是基于人类千万年以来形成的对于故事的喜好或者是说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一个时代都有基于自己的诉求从而对历史有不同的阐述。而我感觉越是接近于当下的时间点,对于所阐述的历史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这个时候可能产生叙述谬误可能性则越大。我高中时期的历史教科书,越是近现代越是在字里行间散发着一种意识形态的味道,而在作答试卷时也必须在这种意识形态下作答。抗日题材下,一些手撕鬼子,躲避子弹的视频已经成为网上的搞笑段子。而理科的一些科目经常会有些思辨的感觉。我觉得有思辨才有进步的可能性,固化模式的作答则是一种为了应付而应付。但是如果跳出历史教科书,去看看一些个人对与历史真实的分析,比如谭伯牛的《战天京》,我觉得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真假参半,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去基于常识,基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不同背景的人们面临的最真实的困难的选择的论述与求证。而这种思辨与求证则是会让人避免调入叙述性谬误的坑,也是能让人感受到最为真实的博弈,而这种思辨的感觉也不知不觉让人感受到到一些力量。

历史资料以及对历史资料本身的引述包含着大量的叙述性,其中不可避免有很多谬误,举个例子,吴军老师在其得到信息论中有提到,关于秦朝的末代秦王子婴到底是谁?有三种说法,扶苏的儿子,秦二世的哥哥,秦始皇的弟弟,那到底是哪一位呢?怎么去求证呢?吴军老师在其专栏中有详细论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或者可以联系我发下链接。

Mixin ID:28839

johnxie1225 commented 4 years ago

几年前去西双版纳开会,会议结束后公司组织去旅游,导游带我们到一个少数民族的塔楼的时候,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大妈接待我们,一路带我们参观,到一个房间的时候就跟我们讲了当地的风俗,比如用银制品治病、少女长期使用银腰带来保持身材不走样等等。最后就掏出一些银制品,告诉我们这是当地人打造出来的工艺品。当时我迫不及待的就花了1500买了一个银碗,想着跟当地人一样银碗杀毒可以给怀孕的老婆用。最终买回来之后这个碗在家里成了给小狗喝水的碗,而所谓的银碗杀毒事后也觉得可笑(所谓的银碗永久了变黑不就是被氧化了,跟毒有什么关系),老婆也一直埋怨我以往那么醒目怎么就中招了。 现在回想,就是描述性谬误导致,使我脑海里沉迷于对方讲的故事而忽略了基本逻辑。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多想三分钟,不着急下决定,三分钟后再决定。 37367570

xu-kai-xu commented 3 years ago

叙述谬误 narrative fallacy

出自塔勒布的《黑天鹅》

人没没有办法在不编造理由,或者是强加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而观察一系列的事实。倾向于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虽然不是故意的。

让我想起了之前上算法课的时候一个老师讲的快思考和慢思考。我们似乎是喜欢类似于模式识别的快思考,即,把所有的已知的模式放在哪里,拿看到的事物和它去匹配,配得上就对号入座,配不上就没办法了。我们会基于自己以往的经历,形成一些模式——比如,环境保护爱好者我们会认为他们加入了环保组织;(那个小李的故事);我们会基于对病人案例的描述而从情绪上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一种治疗。相比而言,慢思考——需要依靠缜密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的方式——是很多人讨厌的。不喜欢动脑子,或者是不会运用逻辑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基于听到的真实案例的好坏,我们自身的损失厌恶心理会得到触发。

我们更偏爱故事,是因为这让我们觉得亲切、真实、可感知,而冷静、严密的逻辑分析却让人感觉不出一点人情味,所以会被大多数人所排斥。因为人很容易情绪化、被情绪左右,作出非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