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4 years ago
信息幻觉的坑 听完今天的课,我最先想到的是小学课本里学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在河边准备过河时听了N个动物(大象,蚂蚁,猪狗马牛等)对河水的描述后,竟然不知道如何做决定了,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他:自己去尝试下河水的深度。 现实中我们就像要过河的小马一样,被各路人士提供的各路信息充斥,不知道如何选择?找工作,找对象,投资理财都是如此,迷茫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自己开始有理财意识后,读了很多理财的书,也听了些理财的课程,但都是浮于表象的各种信息,各种方法,混乱而没有章法。现在大致总结基本是:“开源节流”。但是读了笑来老师的书,进了定投群才走出信息幻觉的坑,知道唯有长期定投才是王道,打磨场外赚钱能力才是根本。 逻辑课几轮学下来,自己对于纷繁信息的区分度提高了很多。不妄下结论。能够更加冷静的分析具体情况,全面,客观,理智,冷静。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缜密的逻辑思维,变化的是周围噪杂的信息。
信息幻觉的坑 听完今天的课,我最先想到的是小学课本里学的“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在河边准备过河时听了N个动物(大象,蚂蚁,猪狗马牛等)对河水的描述后,竟然不知道如何做决定了,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他:自己去尝试下河水的深度。 现实中我们就像要过河的小马一样,被各路人士提供的各路信息充斥,不知道如何选择?找工作,找对象,投资理财都是如此,迷茫中做出错误的选择。 自己开始有理财意识后,读了很多理财的书,也听了些理财的课程,但都是浮于表象的各种信息,各种方法,混乱而没有章法。现在大致总结基本是:“开源节流”。但是读了笑来老师的书,进了定投群才走出信息幻觉的坑,知道唯有长期定投才是王道,打磨场外赚钱能力才是根本。 逻辑课几轮学下来,自己对于纷繁信息的区分度提高了很多。不妄下结论。能够更加冷静的分析具体情况,全面,客观,理智,冷静。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缜密的逻辑思维,变化的是周围噪杂的信息。
过度自信
我原以为知道得越多越好,特别羡慕那些夸夸其谈的人,后来发现一个现象,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变得能聊天了,因为几个抖音视频就可以聊上大半天。每个人都知道今天的头条,每个话题都可以说两句。
我们觉得自己掌握了知识,选择了大V,根据收集的信息做出了决策,殊不知落入了过度自信的坑。 经常能看到同事拿着手机研究K线,研究价格走势,薛兆丰讲过股市究竟能不能预测:
几毫秒,消化一条消息的时间只需要几毫秒,再晚就完全晚了。所以你想想,每天你辛苦加班,回到家里洗个澡,把饭菜热一热,打开电视,听听里面股评家怎么分析未来股市的变化,太晚了,黄花菜都凉了——薛兆丰
对策就是主动地选择被动。
订阅得到APP的课程,去补充基础的不足。而不是去看媒体的文章,追热点。 有一位同事,他的投资信息来源是新闻,我会选择观察,偶尔善意提醒。 还有一位同事,在股市频繁交易,因为通过所谓的分析,他总结出了几个所谓的规律。
选择好标的就定投,然后场外赚钱。这才是正途,且不说频繁交易会占用时间精力,就算挣了钱也只是微利,不会改变什么,反而让大脑陷入短期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注更多信息,觉得自己无所不知,其实是自讨苦吃。
听完今天老师讲的课,让我想起一句话:知道那么道理,总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或许正因为知道的道理太多,却让自己无从下手去,以至于使自己无从做起。 唯有不断地践行。
信息幻觉和控制幻觉
解释 人们以为在做决定的时候掌握的信息越多,决策越准确,可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真实情况是信息太多会出现3个现象:1、信息太多,决策瘫痪,压根什么都不选。 2.信息多决策正确性保持不变,反而浪费了大量注意力 3.信息多太多决策失误 。
事情的诡异之处在于,很多人认为他们掌握的信息越多,那他们的决策越自信。这就是信息控制幻觉。
案例 2017年通过笑来老师的专栏接触币圈,一直只关注到笑来老师的理念:只投市值前3的币种。
在后来18年年初开启的牛市中,各路大神在我的“勤奋好学”中被我发掘。随着接触的“大神”变多,各种牛逼的、高大上的理论:Casper协议、PBFT、POP 没事了就会被我拿出来研究一下。而采用这些算法的币,越看越像是来改变世界的。
于是哪里还能看得上BTC的那点涨幅。屌丝翻盘上偏方。想要改变命运的我,毫不犹豫的投入垃圾币的怀抱。结果就是,你懂得、、、、、、、、屌丝还是屌丝,偏方让我变成了更穷的屌丝。
怎么办? 我们做决策要找到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分辨哪些信息是有用的信息。一旦发现用来决策的信息过多,就要想想,我是不是掉入了信息幻觉和控制幻觉的陷阱。
MIXIN ID:30548
Mixin ID: 37392292
信息幻觉:以为获得的信息越多,做决策越准确。
分享我身边朋友买重疾险的例子。她非常知道购买重疾险的必要性,于是不断从我这里打听、从同事那里打听,并进行各种对比,各种对照,想从中找到最优的最完美的组合。
这种对照和研究都没有错,所谓货比三家不吃亏。可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她发现各家产品大同小异,反而不知道该选哪种了。以为自己获得信息越多,做决策越准确,却是陷入了选择瘫化。导致她从三年前开始看重疾险,看了三年到现在却一直到都没买成。
这是显然的落入了信息幻觉。
该如何解决? 抓住最关键的,抓大放小,比如说保险,那就根据自己需求最大的那块进行保障,虽然没有保险风险很大,但它也不是万能的。更多的注意力也应该放在提升自我赚钱能力上。这样即便出现了大状况,你的赚钱能力足够抵抗住那些风险。
2020/6/21 彭志向 湘妹子在上海,长期践行者! 公号:日耕沪上夜思湘里 视频号:彭志向
我想起很多年以前的一件事情。应该属于老师说的控制错觉。
那时候流行自己DIY电脑的时候,经常需要安装Win95/98之类的操作系统。那时候的操作系统硬件兼容性不是那么好,加上自己DIY安装的硬件有时候与主板可能接触不是很好,或者硬件有使用老化,安装系统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蓝屏,要反复安装多次才能成功。
后来,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在容易出现蓝屏的时候,在旁边使劲盯着电脑屏幕,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于是乎,这个秘籍就一直伴随我整个DIY电脑的年代。
其实当时也觉得不靠谱,但却的确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想想挺搞笑的。
MixinID:37306471 公众号:长期主义的花生子 公众号:陪伴爱
Lv闯,mixin id: 37204718
信息幻觉让我想到了带娃的两个经验。
第一个是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有时候问她想吃什么的时候,她总是说不上来,然后吧,给她做了以为她喜欢吃的,结果却不喜欢;还有一种情况,是她会随口而出一个家里没的东西,没法满足她,结果有的东西却不愿意吃了。\ 后来,我们的解决办法是,给她两个选择,都是确定能满足的,让她选。她就会“努力思考”然后欣然选择。\ 太开放的问题,对小孩来说,就是太多的选择,而且要做更多的努力,去搜寻脑海里的“信息”。结果往往不如简单的二选一。
第二个经验是,我们作为家长,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对自己的小孩掌握最多的信息,最懂他们是我们自己,于是默认我们总会帮她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对“信息”的过度自信,很容易遭遇孩子的逆反。\ 因为身为父母,并不一定了解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孩子真正内心喜欢的,才是最重要(甚至或许唯一重要)的信息。\ 而且有时候孩子更多的需要自主,因为自以为了解孩子而帮她做决定,要么遭遇逆反,要么养成成为“巨婴”的习惯。
每次去一家新餐馆,若是面对的是一张让人眼花缭乱的菜单,自己第一反应一定是掏出手机看看点评,有没有别人推荐的菜,或者有没有什么套餐之类的。其实深谙其道的商家们早就发现了信息太多,会导致消费者做出决策的意愿下降了吧?!看看手机上的外卖商家,哪个不是给你推荐套餐的?就怕你选着选着嫌太麻烦,然后“煮熟的鸭子飞了”...
而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很容易就能明白为什么信息越多反而更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的概率越大 —— 那么多消息蜂拥而至,我很难知道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又是噪音;分不清方向的我或胡乱或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 的挑选了几个自认为很重要的信息,并依此作为自己决策的依据 —— 这样的决策质量能好的哪里去呢?而且更好笑的是自己一旦做出了决策,哪怕事后看上去是错的,也会拼命的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来维护这个决策。
关于控制幻觉的谬误,在前段时间看了 BBC 的一部纪录片《行星》之后,被击得粉碎: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别说地球,就连太阳系都那么微不足道 —— 若是把宇宙从诞生的第一天到今天,压缩到一年来看的话,银河系是在3月5号诞生的,而太阳则要到8月30号才姗姗来迟,随后9月6号,我们的家园地球降临了,而我们自命不凡的整个人类史,充其量只能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占据一分钟罢了…任何一次对太阳系来说微不足道的意外,比如某颗小行星带的彗星,在太阳和木星的轨道共振下被弹射至地球的轨道,给人类所带来的都是如同恐龙灭绝般的顶级灾难……而这一切在整个宇宙看来根本不值一提 —— 一旦想到这里,自己还会有控制幻觉么?两个大周期所需要的时间还会那么让人难熬么?
信息越多,越觉得决策更正确,这就是一种对信息的幻觉。 信息有积极有消极,信息有错误和正确,信息有及时和滞后之分,往往积极、正确和及时的信息才是有助于决策的。 我在2015年炒股,也是天天看行情,时时听小道消息,最后疲惫不堪且亏了40%。最后基于一个信息,较长期持有了一只股票,反而减少了亏损。 所以,针对信息,要注意分别,要有意识地选择能带来高质量信息的渠道,远离虚假或无效信息源。
MIXIN ID:341978
吃东西的信息幻觉
在热闹人头攒动的美食街里,总有那么一两家异常的冷清,是因为真的难吃吗,不一定,是因为服务不好吗,相反他们的服务可能更到位一些,但绝大部分人宁可选择取号排队,等那几家火爆的餐厅,是什么在驱动我们的想法?信息幻觉(因为好吃,所以人多,因为不好吃,所以冷清)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然后这个信息,会通过羊群效应放大,让这个幻觉成真。
如果恰好此时,我们进到一家冷清的餐厅用餐,然后碰到一个不怎么会推荐菜的服务人员,这个时候第一幻觉就是--怪不得生意不好,服务人员不专业,然后随便点了一些品尝,只要餐品没有真正好吃的让我们惊喜的状态,我们会给出第二个幻觉--菜品一般,难怪没生意,用餐完毕,第三个幻觉来了--这店开不久的。
事实是:市场分配大致是20%生意好,30%过的去,50%生意差,我们只是碰巧选择了80%里面的一家。
说到“信息多对决策的正确性并无帮助,却花费你更多时间”这个情况,我想到一个很搞笑的例子:有一年双十一,我一个同事在某宝上逛了两个小时,最后买了一条秋裤……
那条秋裤好像连50块都没有,如果真需要,就算不打折买,也亏不到哪去。更重要的是,她可能原本并不需要这条秋裤,只是逛了很久,实在没什么可买的,看秋裤也不贵,就下了单。不但花了没必要的50块钱,还白白浪费了自己2个小时的注意力。
她就是被商家双十一的打折信息吸引,想“省钱”,但并没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需要买的东西,根本就不需要在这时候花这个钱。
我自己应对双十一,618的方式是,如果没有需要买的东西,就不会打开某宝某东。如果这个时候买东西,也只会买我确实需要,并且是有品牌、平时不打折的产品。想好买什么直来直去,速战速决。但即便如此,只要关注,多多少少还是会浪费一些时间和注意力。所以最好的方式,还是努力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让自己不受打折信息的束缚和诱惑。
对于“信息越多,失误率反而更大”这点,分享一个我改变自己旅行方式的例子。
我之前去某个地方旅行前,总是恨不得把网上相关的旅行攻略扒个遍。因为我总是想一次把当地所有好玩、好吃、好看的都体验个遍,并且还很痴迷于找各种省钱的诀窍。我会找出我觉得最有特色、风景最好、价格还便宜的民宿提前订好,机票会反反复复地货比三家,所有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
这样做一是会把自己弄得很累,无论是出发前查资料还是旅行路上起早贪黑,不休息赶行程。再有就是,旅行总有各种意外,不可能所有想去想玩的都如愿,最有特色的民宿订不到;想参观的博物馆偏偏在我去的那天关门;因为下雨或者跟小伙伴儿的意见分歧,想去的某个地方没去成……再周密的计划,总还是会有遗憾,反而破坏了原本的好心情。但这些遗憾过段日子自己就全忘了,其实根本不重要。
后来想想,网上这些“好玩、好看、好吃”的信息很多都是个人体验,也有是商家为了吸引游客的宣传。自己去体验过,有些也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想要好的体验最终还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份好心情,缓解平时工作的压力。而在旅行中休息好,其实也非常重要,不然回来后反而要花更多时间调整状态。
后来我就不太会去看那么多的攻略,看看精华帖子,选一两项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项目,先去体验,其它随缘。行程安排的宽松一点,休闲为主,飞机也尽量选时间舒服的,不以牺牲睡眠为代价。
这样做在行前就省去了大量查各种信息的时间。旅行过程中只要最重要的那一、两项行程体验到了就会很满足,其它赶不及的就放过自己,随意走走逛逛,经常还会遇到些意外的美好,反而成了加分项。
两种方式最终留在记忆里的都是美好的回忆,不过第二种方式省了大量时间、体力,避免了很多会影响心情的因素,且旅行中“好的体验感”并没有减少,过程中还多了一份轻松和小小的惊喜。
会转变方式,是因为想明白,旅行中“让自己有好心情、休息好”比“玩更多项目”更重要,因此也就不会再被铺天盖地的信息累到了。
Mixin ID: 38872891 VX:15219679
Mixin id :38708902 信息的多对于决策的正确性并无多大关系,但是确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及注意力。 刚开始在支付宝里买基金时,也不知道要买啥?就在基金页面上一直看,看了一个多小时,仍然不知道要买哪家的基金,最后选了一家业绩看着还可以,讨论区里人很多的买了。 买了之后,每天都看涨了多少或者又跌了多少,甚至评论区里的信息,每条都看。过了一两个月,觉得越来越纠结,纠结是买还是选择就抛,评论区里这一两个月里有时说涨有时又说跌,隔三差五有人发消息说知道了某个内幕或是小道消息等等。 最后抛售了全部的基金,除去手续费,等于没赚钱,但是卖完基金后,自己感觉轻松了不少。 支撑你决策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信息越多,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加工处理,甚至这些信息并不重要。
信息幻觉是指我们认为掌握的信息越多,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偏差,认为自己对事件就越有掌控力。Liuda老师在课程中提到,这种情况分为三种
- 信息决策瘫痪,压根什么都不选 (选择困难症)
- 信息多决策正确性保持不变 (决策正确性未发生变化,但是却耗费了更多的时间精力)
- 信息多决策失误 (不仅决策的准确性下降,更是耗费了时间精力)
而同时哪些因素会加剧这种信息幻觉呢?
- 选择
- 结果序列
- 任务熟悉程度
- 信息
- 积极参与
而从信息本身来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
忽视基础比率信息,信息越多,越容易出错,关注信息量,而不是信息质,尤其是单一的信息,单一的角度,易得的,与决策无关的信息。
而对心理上产生的影响的则是,信息幻觉催生了一种心理偏差,催生了控制幻觉。导致我们认为自己对不可控事件的后果有影响力,进而认为自己的决策越靠谱。我觉得这种才是有点恐怖的,类似于武侠世界中的“走火入魔”,或者类似于这样“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我自己第一次买股票时,买之前想当然的按照自己已有的所谓知识或者别人的一些介绍就下单了,然后信誓旦旦的自己给自己说,一个股神就要诞生了。刚开始前几天运气好还上涨了一些,后面持续一周则是阴跌绵绵。从起初的很强的信息幻觉,掌控幻觉再到被啪啪打脸,自己的心态也是波动很大,清楚的记得自己当初在学校宿舍郁闷异常,躺了一下午。同比类比现在币圈的涨跌幅,真的是就犹如大江大浪的波动与浴池中泛起水花的区别。
如何面对信息幻觉,初次接触一个新的事物时,首先要对自己当前的认知水平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是入门级别,还是已经熟悉了一定程度?这个应该很好判断,如果是入门级别,那么当前的阶段就是不断吸收,理解,适当存疑的过程。如果已经熟悉了一定程度,那么则是需要进阶进行求证,比如是否只关注信息量,而未关注信息的质,如果涉及统计概率,是否有重点关注到统计概率上的计算,而不是仅仅被描述性信息所引导;或者是否仅仅从单一角度去考虑问题,是否犯了了易得性偏差等等。
Mixin ID:28839
信息幻觉的表现之一是很多人有的把事件做完美的倾向,甚至我感觉这是一种人性,在准备做一件事情之前很容易踌躇满志,想把事件做的尽可能完美。殊不知这就掉入了一种信息幻觉,想的越多并不一定代表能做的更好,有的时候甚至会有反作用,在想上花了太多时间,浪费了动手的时机,等到开时后却发现和像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最后草草收场。
先完成再完美,找到最小必要知识就可以开始,先进去像“苍蝇”一样到处碰碰,完成一个最小必要项目,再像“蜜蜂”一样开始集中一个方向精雕细琢。投资领域因为前面的损失会被时间放大,直接冲进去很危险,但不入场又体会不到真知,所以要盲从投资大师的话,尽快开始,在投资中不断学习和成长,也是我们所说一种先完成再完美。
当年高考选志愿的时候,自己找了一些报考指南的书来看,看到里面写着物流管理是未来十大热门专业之一。看完了之后果断的选择物流管理,自信心满满也不再去询问其他人的任何意见。等到读大学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专业是那么虚,后悔莫及。 现在发现,就是选择幻觉的坑,获取了部分信息让我主动参与从而虚构掌控感。应对方式就是减少对自己的盲目自信。相信时间的力量,各种投入均只有定投的方式长期后才能显现结果,如此为何要对目前自己看到的信息如此自信呢?比如,这段时间在研究原始饮食、生酮饮食,发现不少伙伴学习后相信已经找到疾病的根源,于是把所买的保险都退了因为觉得自己不会生病。我认为,虽然我也认可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我也在用每天践行的方式进行定投,但一切都要交给时间,只有长期才能证明价值。
信息幻觉
我毕业论文里面,对48块样品的12个参数进行比较,然后找出比较重要的那几个。这种工作,听起来就不想是给人做的。如果是从三个变量中选一个最重要的,从五个变量中选两个最重要的,可能还好。但是变量个数一旦达到10个,甚至更多,就必须借助算法去分析。给我自己的感觉是,变量多了,相互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增加,感觉自己的脑子就跟处理不了了一样。
还有和别人打篮球的时候,3v3我可以玩得比较轻松,不是说进球得分,而是走位、占位这种战术性的判断选择,但是打4v4,或者5v5的时候,就明显感觉自己有些措手不及、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样走位、怎样防守怎样配合。
关于数据重要性分析的内容,没办法,我们的脑子处理不了这么大的计算内容,需要交给计算机,学习相应的算法,搞清楚原理就行了。如果做得多了,在非常熟练的情况下,或许可以根据经验直觉给出最重要的那一个或者几个。关于篮球,我觉得是可以通过刻意训练形成比较快的反应。
分享一个关于制定计划的例子 心血来潮时,我会树立目标,并为之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无一例外的以失败终结。通过今天liuda老师的讲解,发现我是掉进了“信心幻觉”的坑。每次制定都会花费我至少半天的时间,把自己当成一个机器人来安排每个时间段的任务,比如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学英语?几点读书?几点休息?有时还会因为不能达到我理想中的最优而抓狂,但制定完我会异常的兴奋与满足。执行中因太过繁琐复杂,要么直接放弃,一天没有执行;要么因为没有起初完全按照计划执行,中途放弃 ;要么特殊情况需要处理,没有时间完成计划。 解决方法:1.计划内容越多,束缚越多。如笑来老师所说寻找实现目标“最少必要知识”先开始,而以后不断的迭代改进 2.以终为始,不能以始为终。计划制定的越详细,越完美,制定完成的一刻也是我“愿望达成的一刻”,内心已经得到了满足,自然没有实现目标的动力。而一个粗糙的计划需要用行动检验、完善,不断地完成,不断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