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dawozhemebang / beyond-feelings

330 stars 434 forks source link

第五轮 作业12 分享一个自己过往的经历(可以是投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事后归因谬误的例子? 如何规避这类谬误? #229

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4 years ago

muqingwei0821 commented 4 years ago

我们客户现场做项目,每次我们工作期间系统从来不出问题,每次我们下班后,客户就会发现系统有问题,给我们打电话回来后,发现系统又好用了,客户就说我们在系统就会正常,我们走后就不正常,让我们安排人员值班,后来我们发现下班后有人下载电影,带宽全部占满,导致系统无法访问,最后让技术部门限流后,系统以后就正常了,特别归隐谬误这个事情,其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不能看到结果或者现象就觉得是相关的,我们要从本质去查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xiaohao462 commented 4 years ago

事后归因谬误 听完课,感触最深的是完美的诠释了生活中的迷信现象,有个同事告诉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爸爸路过一个大佛就拜了拜,结果那年就捡到了钱,他爸以后每年都去拜那个大佛,觉得之所以捡到钱是拜那个大佛的原因. 上学的时候,发现班里考第一的学生总是做一种课外习题,也买那习题做,结果自己也没考第一.还有著名的"东施效颦"故事.都属于事后归因谬误. 这些都是简单的通过表象,就认为是原因,没有深入本质追问:这两个事有根本的联系吗?这是根本的原因吗?还有其他的原因吗?逻辑不严密导致的.还好学了逻辑课,自己思维慢慢严密起来.不会盲目的迷信,更能透过表象追查实质.

  (感谢刘老师精彩的第五轮逻辑课.很喜欢.每次都听.会继续跟随老师学习逻辑.)  小好  Mixin ID 37328638
xiaohao462 commented 4 years ago

事后归因谬误 听完课,感触最深的是完美的诠释了生活中的迷信现象,有个同事告诉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爸爸路过一个大佛就拜了拜,结果那年就捡到了钱,他爸以后每年都去拜那个大佛,觉得之所以捡到钱是拜那个大佛的原因. 上学的时候,发现班里考第一的学生总是做一种课外习题,也买那习题做,结果自己也没考第一.还有著名的"东施效颦"故事.都属于事后归因谬误. 这些都是简单的通过表象,就认为是原因,没有深入本质追问:这两个事有根本的联系吗?这是根本的原因吗?还有其他的原因吗?逻辑不严密导致的.还好学了逻辑课,自己思维慢慢严密起来.不会盲目的迷信,更能透过表象追查实质.

  (感谢刘老师精彩的第五轮逻辑课.很喜欢.每次都听.会继续跟随老师学习逻辑.)  小好  Mixin ID 37328638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4 years ago

归因错误,怎么善用自我归因,成功不是一个人多么努力,还有别人的指点和时代的因素,而且我也没有太优秀,上次追钱的时候,总以为别人出错,实在上是我自己的错,当一件事发生在一件事之后,它们很可能是时间关系,而不是逻辑关系!

dragon-one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 ID:341978

事后归因,工作中的某个阶段,我们会遇到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很棘手,或者事情已经处理好了,不管是自己的责任还是帮领导背锅,会让自己非常的不顺,如果这个时候又发生一些生活上的麻烦事,我们通常会认为自己“最近走霉运”“点子背”,相信有很多的人会选择去烧个香或者其他可以“冲喜”的方法,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麻烦事扎堆,更可能的原因是自己在之前处理问题时,没有周全,然后那些问题的后遗症,在我们慌乱中一起爆发出来,还有一小部分就是概率发生的事情,被我们自己刻意想象成一起爆发。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公司的主营产品是感冒退烧药,占到全部销售额的70%,今年疫情原因,退烧药限售,我们最大一块销售蒸发的差不多,高层总结就是我们销售团队拖垮了整个公司,因为我们销售结构不合理导致出现这样极端情况,实际上,几年前一直是这样,高层逢人便讲一个好产品就够了,就可以养活一个公司了,前后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

focusgrowth commented 4 years ago

The post hoc fallacy

重读了《Beyond feelings》里的这一章。重读了笑来老师讲的惊喜。

我们太注重因果,因为文化的强大因素,因为直觉,因为概率是看不见甚至大部分时间用不上的。

要抛弃因果观念来思考是不容易不现实的,花剌子模信使就是这样牺牲的,工作中大家都学会了这种表述。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而绝不肯说,坏事啦,除非不是自己的事。

工作中,有人休息,他负责的工作便出问题,大家就得出结论,他不能休息,不然镇不住。这是无聊的因果。

生活中,经常见到这种人,看见别人成功了,就说当时自己给了那人指点,显得那指点多么重要似的,好像没有那指点,人家就还在那里困惑呢。

投资中,选择定投,就不会被这些谬误所干扰,因为时间拉长了,短期的因果关系就淡了,那些之前看似影响很大的事情几年后再看,根本阻挡不了趋势。

接受概率思维,好运也会来到的。运用笑来老师的7个方法论,惊喜会不断的。

BobbyLH commented 4 years ago

“还好我不是鸽子,不会用一万次的摇头来乞食;我也不玩保龄球,那些怪异的行为想必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至于塔勒布居然会把出租车司机的一次失误,和当天交易市场的剧烈波动联系在一起?我才不会傻到那个地步呢!?” —— 这都是幻觉!我不仅和他们一样,而且,还经常明知故犯:

每次面试的时候,若是穿上了之前拿到offer的面试时穿的衣服,心中就会从容淡定很多,认为这件衣服会给我带来好运;但凡自己要参加某个重要的活动,从起床到出门一套流程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会认为出师不利,甚至会因此取消参加这个活动;更搞笑的是,坐飞机的时候,一定不能拿有照相功能的设备拍摄机外的风景,若是这样做了,那会导致空难…

自己脑子里的 “迷信” 实在太多了,有些是不假思索的接受了别人的迷信;有的则是把事情的前后发生顺序误以为是因果,从而导致的;更多的情况下是自己大脑的懒惰,不肯认真分析事情的原因会不会有其他可能,只认定那些自己第一时间感知或接受到的认知 —— 怪谁呢?再认认真真复习几遍逻辑课呗!

Melody39061510 commented 4 years ago
  《事后归因谬误》课后作业 
             丁宜Melody 

               MinxinID:39061510   很多老人常常把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取得的成就归因未天生的,完全忽视后天教育的因素。   婆婆好几次跟我感慨这类故事,亲戚晚辈中,老公堂弟学历是他们这群孩子里最高的,当然目前也是最会赚钱的,她难免心生羡慕,说小时候他就爱读书,所以爱读书也是天生的,然后自然就是天生的成绩好。   我听了后想说一万句话,但是只说了几句:“哪里有什么天生,他成绩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 结婚过了一年,我的小孩儿出生时,睫毛比较长。这时她奶奶可爱的说:“睫毛长的孩子聪明”。   我开心的笑着说:为什么?  她说:DK堂弟小时出生也是睫毛很长!”瞬间我破涕而笑。     我一直很好奇是这样嘛!   于是某个亲戚聚餐的日子,我看到老公的姑妈,问她,您怎么培养家族圈里“学霸式”人物,   她就开始娓娓道来。   她说小时候经常睡觉前在被窝里和孩子巩固今天学了什么,随机出题复习,母子俩乐此不疲。   这样的方法放到现在都很受用,可想放到二十年前物质精神都贫乏的时候,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学习好习惯,这也是说明了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只不过是呈现这些道理的载体物质客观条件不一样了。   她接着说,后来经济迅速发展,很多人出去打工挣钱,当时他们也有机会,但是考虑到孩子还在上学,就没有把他扔在家里当“留守儿童”,孩子上学正当需要陪伴,钱是可以再赚的,孩子的成长不能错过,投资孩子不更明智嘛。”的确被这样的母亲远见给折服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当然一个人取得成就不能仅仅归功于外人,跟他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他妈妈说他表弟小时候就有志气。比如说他听老师说一附中是最好的初中,于是他就立志要进一附中,并把这个目标告诉妈妈自己一定要进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一步步积累,所以就造成了小时候我婆婆总看到他在读书。最终他如愿以偿地实现了目标,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我把采访的心得告诉婆婆,但凡家里有老人的都能猜到大致结果。这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植根于脑袋,让她相信是不可能的,我也并没有想扭转她的观点,反而是把这段采访当作作自己为人父母后的自我学习与修养。   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颗不平凡的心,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迷信,不盲从,才能在正确道路上前行。        

sodexx7 commented 4 years ago

事后归因谬误是指把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看做事情的因果关系,这也是迷信产生的一个原因。如一些历史资料或者影视作品提到古代的人有这么一种想法,天灾如洪涝,或者大的干旱是因为天子本身的一些行为触怒了上天,通过这些自然灾害来警醒或者惩罚天子。

我之前一直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假设,认为一个人当前做的不错比如赚了不少钱或者当前在一个组织中的级别相对可以,就认为这个人一定会靠谱,能力也会强。实际上来讲,一些人是凭借运气赚的钱,最后结果也证明凭借实力亏的七七八八。一些人在一个组织中的级别还算可以,可能是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果是以能力与结果衡量的企业文化,那大概率这个人能力,靠谱程度不会差很多。但是如果该组织本身就很脆弱,市场竞争力也一般,那么就很难保证在这个组织一些有级别的人是靠谱的,有能力的。因为现在创立公司的门槛也比较低,另外人际关系的亲疏也是一个影响方面。

如何避免事后归因谬误?就如Liudda老师在课程中所提及的:

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吗? 这个原因是唯一的原因吗? 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吗? 还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Mixin ID:28839

johnxie1225 commented 4 years ago

现象太普遍了。比如到月底业绩冲刺的时候,会让大家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一般是红色),认为会有助于业绩达成,而且事后还总结了原因:红色会使得气运更顺利。 摆脱的方法就是老师说的,多问自己,这是唯一原因吗?这是主要原因吗?有无可能有其他原因? Mixin 37367570

xu-kai-xu commented 3 years ago

事后归因谬误

根据事情发展的时间上的先后,推测它们的因果关系。比如,我们常说的乌鸦嘴就是典型的事后归因谬误。守株待兔也是一种事后归因。其实,至少在目前来看,具有因果关系的事情,必定是在时间上为,因在前,果在后的。只是,并不是所有在前的都是因。这就需要我们对事情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思考。我们原本所认为的因果关系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原因是否真的能够得到对应的结果。这些,就是学好逻辑的必要性。

我自己好像很少进行因果判断。脑子里暂时什么都想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