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dawozhemebang / beyond-feelings

330 stars 433 forks source link

第六轮逻辑课 作业3:这节课的内容还可以联系到哪些内容?比如你的经历或者你观察到的例子以及例如践行群的课,笑来老师的书中的内容?包括不限于《定投改变命运》《韭菜的自我修养》《七年就是一辈子》《财富自由之路》等?越详细越好,试试看融会贯通 #238

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4 years ago

hong66666 commented 4 years ago

第六轮作业3:今天,你凑热闹了吗?.docx Mixin ID:37346294 雷明

xiaohao462 commented 4 years ago

小好(单芳芳) Mixin ID:37328638

从众效应:----不看热闹,必成大事

 "今天我凑热闹了吗?"自问自答一下.几乎没有,偶尔为之.自从看了<财富自由之路>中关于注意力>时间>金钱,的描述.直击灵魂,因为之前我都是反其道而为之,为了省钱,不肯打车坐公交绕路,浪费很多时间,耽误很多事情.最近两年发现,重视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分散,专心于自己的目标,是最划算的.效率最高的.
 去年某个时间,一个喜欢在网上看热闹的女孩问我:最近有么有关注香港暴乱?快看看吧,特别气人.我反问她:我看了,暴乱会平息吗?她说:不会啊.我说:那我就不浪费时间看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学习,读书,成长,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帮助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忽然感慨:我守住了自己宝贵的资源:注意力!并把它用到了更重要的地方.

 我们的注意力本就有限,你关注了"热闹"就无法专心注"自身的目标".很少能并联进行.很多人"万事成蹉跎"的根本原因是没意识到自己的专注力更应该放到自我的成长进步上,看了一辈子热闹,最后一事无成可能也被周围人看了"热闹".
 所以行走在路上,遇到人群围观,吵架场面,我绝不逗留,甚至都不看一眼.我有更重要的目的地要到达.但是路上有人问路,还是要停下来认真回答的,这是助人,性质不一样.
 当周围人惊讶于我能完成那么多目标时,他们不知道我少看了多少"热闹",保存了自己宝贵的注意力.一心一意的前行,目标终会到达.
xiaohao462 commented 4 years ago

小好(单芳芳) Mixin ID:37328638

从众效应:----不看热闹,必成大事

 "今天我凑热闹了吗?"自问自答一下.几乎没有,偶尔为之.自从看了<财富自由之路>中关于注意力>时间>金钱,的描述.直击灵魂,因为之前我都是反其道而为之,为了省钱,不肯打车坐公交绕路,浪费很多时间,耽误很多事情.最近两年发现,重视自己的注意力不被分散,专心于自己的目标,是最划算的.效率最高的.
 去年某个时间,一个喜欢在网上看热闹的女孩问我:最近有么有关注香港暴乱?快看看吧,特别气人.我反问她:我看了,暴乱会平息吗?她说:不会啊.我说:那我就不浪费时间看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学习,读书,成长,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帮助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忽然感慨:我守住了自己宝贵的资源:注意力!并把它用到了更重要的地方.

 我们的注意力本就有限,你关注了"热闹"就无法专心注"自身的目标".很少能并联进行.很多人"万事成蹉跎"的根本原因是没意识到自己的专注力更应该放到自我的成长进步上,看了一辈子热闹,最后一事无成可能也被周围人看了"热闹".
 所以行走在路上,遇到人群围观,吵架场面,我绝不逗留,甚至都不看一眼.我有更重要的目的地要到达.但是路上有人问路,还是要停下来认真回答的,这是助人,性质不一样.
 当周围人惊讶于我能完成那么多目标时,他们不知道我少看了多少"热闹",保存了自己宝贵的注意力.一心一意的前行,目标终会到达.
focusgrowth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 ID:102697 时汝佳

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顾炎武在《日知录》里的话。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口号。

但是这些话都被误读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起时事新闻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情来一塌糊涂。

因为他们是凑热闹的心理。

我在农村长大,经常能看到农闲时人们聚在大街上谈天说地,明星八卦,世界大战什么都敢说。

后来我发现,那些只有那些真正动脑子种庄稼,或者做点买卖的人日子过的不错,吹牛的人老了之后还站在那儿吹牛呢。

等我工作了发现,身边也有很多人,成天点评国际大事,他们会分析中美关系走向,预测经济形势,就是不去分析工作应该如何做好。

​他们还总去关注金融新闻,而不是去学一下《金融学》。有时看手机的时候,如果弹出头条新闻来,他们就惊呼发现了大新闻,不可思议地大声读出来,还时不时加上一句无用的评论,然后直摇头说看不懂看不懂。

关键是他们还总问你,这件事你怎么看?今天的K线你怎么看?

我是长期主义者,看的是长远的未来。主要我是普通人,这些事情看不懂。

​ 其实我之前也是这样的,总去关注大而无当的事情,后来看了李永乐老师的视频,发现什么才叫爱国,什么才叫学习,什么才叫关心时事。

就拿美股熔断来说吧,李永乐老师做了一期视频,详细说明了前因后果,思路清晰,客观公正。,有兴趣可以去微博搜索“李永乐老师”。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往往懂得不多,但什么都知道一点,细问就露怯。

真正让我们赚到钱的不是认知,而是认知差异。​

其实我们的责任应该是做好自己的事儿,做个有用之人,这才是匹夫应该做的。

什么事儿应该做呢,场外赚钱,逻辑,编程,这些看起来不酷的事情。

莫名其妙凑热闹,只能当个观众,要想办法参与到未来的大潮中。

denzii818 commented 4 years ago

读书笔记:第6轮第3课 为什么你那么爱凑热闹

2020-8-6 开始

vx: denzii

视频号:凳子邓

Mixin ID: 37410639

公众号:读好书与学好习

今天听了liuda老师的课——为什么我们总爱凑热闹,让人冷不丁的赶紧反思下是不是自己也有这样的举动。

一想还真是吓一跳。

昨天开车遇到一起车祸,就赶紧歪着头看看是咋回事,甚至都不顾自己还开着车。经过路口看到好多人在排队,不明觉厉,忍不住多看两眼想知道是咋回事。晚上吃饭,邻桌的那哥们突然站起来大声叫喊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他那里,一脸疑惑与好奇的琢磨着这哥们咋滴了,喝大了吗?.....我也不例外。

日常生活中,我们凑热闹的心态无处不在,我们对新异奇特总是饱含好奇与渴望。

我们人类就好像就是一个矛盾体。

我们希望生活的稳定、安全与舒适,追求着朝九晚五、两点一线的稳定,小心的平衡着工作与生活的节奏,生怕出现意外与未知,让自己周围一切的微妙平衡失去稳定,所以,我们惧怕变动、担心失业,不求有功但求无错般的小心翼翼。

而另外一方面,我们内心又无比的渴望不同,厌恶平淡。对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而对新异奇特丝丝关心。所以,我们对平淡无奇的生活充满着不同的渴望,对周遭的任何不同都富含观察,上到国家大事,下到路边偶遇。希望找到新的话题,给平淡的生活增新调味。

所以,我们是一个矛盾体。

因而,我们对新闻感兴趣,特别是生活社会的,更对负面的消息尤为关心和乐谈。难怪现在的媒体都喜欢挖掘社会里的负面与阴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眼球和注意力,才能获得点击率和收视率的提高。

如老师所说,人的天性就是这样,我们存在有限注意偏差,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当你将精力集中在这些鸡毛蒜皮上,你将看不见其他的轰轰烈烈。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一个老师拿出一个空的杯子,往里面装满石头,然后问学生杯子满了吗?在大家都疑惑的时候,老师又往杯子里灌满沙子,然后再问学生此时杯子满了吗?大家说满了,然后老师又往杯子里加水,直到水溢流出来。这个时候,老师问大家想到什么?

有些人说,吃饭的时候要先吃干的,再吃汤的,这样吃的饱。这是我想的。哈哈哈。

也有人说,要打开思路去思考,杯子满不满不能只看你看到的,还要想想你没看到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个故事更是告诉我们,如果你一开始就往杯子里装水,那么大的石头就装不进去了。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一个人的注意力如果整天集中在水的层面,那么,我们生命力要做的大事——石头,就不能有足够空间和位置。你的注意力在哪里,决定你做多大事。

多么好的一个故事。

说到投资,特别是我们是怎样第一次冲进股市的?

仔细想想,还真是那句,股市能挣钱。而且还真是在股市大涨的时候,当周围的人都在跑步进场的时候自己跟风进入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爱揍热闹,人家挣钱了,我们就眼红,就想着跟着一起挣点呗。所以,就不知风险的将人生的又一个第一次交给了市场,刻骨铭心的第一次,甚至也是伤心欲绝的最后一次。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们人的天性。人的天性充满贪婪、恐惧,在别人挣钱的时候就凑着热闹想去捞一把,从而追涨进场。而当,市场下跌时我们的心理又抱有侥幸、不甘和幻想,然后开始熟视无睹、不管不顾,直到市场跌到让自己死心、恐惧、害怕,甚至彻底无望、放弃的时候,才杀跌割肉离场。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追涨杀跌,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内心的贪婪和恐惧。因为凑热闹的贪婪进场,更因为害怕的恐惧惨败离场。

除了股市,我们日常中这样凑热闹的现象比比皆是。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这样做:

一、认识你自己,认识人性。人人都是这样,人人都有这样的天性,这就是人性,谁也逃离不开。人人都想着低买高卖,这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在想明白之后低买高卖。所以,时刻告诫自己,我是不完美的,我有缺点,我有弱点。

二、告诫我自己,别凑热闹。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扎,恰恰相反,有人围观的地方就是有风险的地方,内心紧绷这根弦,无论出门散步,还是逛街购物,更或是微信群投资讨论,还是日常朋友交流,时刻告诫自己,自己看到的听到并非事实的全部,时刻保持警惕和怀疑,独立思考,远离大众。

三、提升我自己,不断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让新鲜洒进来,在学习中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去找寻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和投资的方法,唯有提升自己,让自己智慧才是识别欺骗、热闹、套路以及人性弱点,并通过不断刻意的训练,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这才是唯一出路。

永远不要贪图便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掉馅饼,人和人都差不多,我们并不比别人聪明多少,所以,一旦我们只想自己好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别人设计好的凑热闹中,此刻,我们要问自己,这件事对我很好,那对别人有啥好处?或者这一招就让自己避免很多坑。

Liujiale02 commented 4 years ago

01、

一件事情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做,估计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也不知道做着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要是一群人做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一一本来个人意愿不是太过于强烈,但是放在一个集体里,当你看到大多数人都做那一件事时,内心反倒会不得不去做,因为你不做就害怕自己会掉队落伍了,深层原因就是自己不想垫底,不想落后,更不想被淘汰。

在刚开始做视频号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后来人们建立各种视频号的微信群,或者视频交流群之类的。抖音快手我们倒是看得多,但是要自己动手做,反而是第一次,对于我们这些小白就是一件新鲜事。然后我们开始凑热闹,不断地加入各种视频微信交流群,想看别人是怎么做,想和大神交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可惜的是,我们即是勤奋又是懒惰的。勤奋的是,我们愿意花大量地时间一边学习一边试做,又和别人交流经验;懒惰的是,我们却想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做出高质量的内容的短视频。想得太美了。

直至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们开始有些醒悟:短时间内要做出高质量的视频,对于小白来说,似乎一厢情愿。才明白到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没那么简单。我们得承认自己爱凑热闹,也很容易三分钟热度,又想各种捷径。

到后面,我发现加入的多数视频群里,基本是同一批人,每天各群发的东西大同小异,而我却要逐个看一遍......我索性全部退群,踏实点,承认自己能力不足。

02、

无故凑热闹,不仅仅是因为好奇心,而且是不想错过。但是,据相关统计,哪怕我们一天不看朋友圈,一天不看新闻,一天不与别人聊天,我们不会因为错过某些东西而影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

自从加入践行群以来,我已经甚少被身边的事情所影响。不再无故凑热闹后,我只想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中。对,凑热闹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并用在不值得的地方,那么我们就要收紧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比如,最近股市上涨,好多关于炒股的信息扑面而来,而受定投策略的影响,我并不关注A股的信息,即便身边的人在聊,我也不发表任何评论和看法。我只坚定践行定投BOX,并专注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场外赚钱能力上。

sodexx7 commented 4 years ago

凑热闹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状态,因为作为人而言,注意力始终是有限的,不是放在这方面就是放在另外一方面,而如果自己当前没有想要做的事,内心深处的孤独空虚感总是会让人寻求一些外在刺激。无聊时打打游戏,听听段子,聊聊八卦,刷刷剧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状态。

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凑热闹,打发时间。可能会不知不觉进了一些坑。《Beyond Feeling》中讲到真相是什么时?有提到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科学的操控“

The number of shifts within commercials ranged from 6 to 54 and averaged approximately 17 per fifteen-second commeicial .The total number of attention shifts came out to over 800 per hour,or over 14 per minute. This manipulation has prevented many people from developing a mature attention span. They expect the classroom and the workplace to provide the same constant excitement they get from television. That,of course,is an impossible demand,and when it isn't met they call their techers boring and their work unfulfilling.Because such people seldom have the patience to read books that require them to think,many publishers have replaced serious books with light fare wriiten by celebrities.

每15秒的广告的切换次数从6次到54次,平均则是17次,这样总计每个小时800次,每分钟14次。这种操控导致我们无法形成成熟的注意力的跨度(专注时间特别短),会导致人们也期待像电视一样,也在教室或者工作场所也寻求一种连续性的刺激。但是,很明显这种要求达不到,达不到则会认为他们的老师很无聊,工作无法完成。也会导致受到影响的人们由于要求思考而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基于此则将严肃的数据替换为轻松消遣的读物。

可见受到这种影响,而且这种凑热闹还容易使人容易沉溺,但是后果则是丧失长时间的专注力,大家都应该意识到了,思考本身其实是以一定时间的专注度为基础的。所以受到这种影响,会使人的思考能力减弱。笑来老师曾经提到需要有长时间专注的思考,而这种长时间专注的思考本身产生的效果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巨大的不同,我能感受到的是任何有价值的创造者几乎都有一个特质,那就是长期专注的思考。而笑来老师最近也提到,要每天花很长时间去思考,未来的趋势在哪里?针对于未来的趋势自己能做些什么?笑来老师的《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则是在这种长期专注思考下的结晶与方法论。

作为我个人而言,有时我也是按捺不住的凑热闹,东刷一下西刷一下,感觉注意力被分散,自己被分散的信息所撕扯,但是有一些方式则会让人的注意力回归,注意力开始聚焦,状态好时则达到一种心流状态。比如说看一本逻辑性清晰,并且随着逻辑的展开,分析与案例娓娓道来。或者通过跑步、游泳,也就是几十分钟,但是在这几十分钟内环境以及自己当前的状态屏蔽掉了外界的干扰,这个时候慢慢就会感受到一种注意力的回归,也有一种自我心理能量凝聚的感觉。写作输出同样也有类似的感觉。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焦虑信息与情绪防不胜防的侵入自己的生活,心态上时,这种注意力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一方面会让人避免无意义的凑热闹,另一方面我觉得是也是一个人的护身符。之前有一个朋友闲聊时,认为过了一定年纪还要拼,你看我周围的那谁谁,我甚至隐约到能感受到其背后是有一些欣赏,还是有一些讽刺。但是于我而言,背后的原因与机制其实就在这里。

而如果抱着凑热闹的心态,理性思考必然不会发挥充分的作用,大脑会习惯走最短,最直接的路径,这个时候必然是各种认知谬误高发的时候,流于表面,非理性反应,实证偏见,结果偏见,忽略隐含的假设...

如果从一个初次进入金融市场的人的心态来看的话,此时这个人对这个市场缺乏基本面的认知,对所对应的标的缺乏一个实质上的认识,面对市场上热情洋溢的各种信息与情绪,看看当前的市场的状况,受到结果性偏见,易得性偏见的影响,然后对于整个市场的火热东凑一下,西感受一下。市场走势如果好的话,心态还好,一旦出现意外的情况,心态很容易崩掉,而且还是那种无法理解与思维混乱上的崩溃,再加上money的损失,简直就是三重暴击。这样来看,如果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凑热闹的心态与行为方式,简直是给自己埋了个大雷。

Liuda老师提到,基于人类的进化历史,人类天性对"新异"的事物更为敏感。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凑热闹的基因,笑来老师提到传播有价值的信息有两个原则,意外+正确。意外本身则会激发人们的凑热闹的兴致,如果是传播正确的内容,则会给受众带来价值。带来的结果则是加速与扩大有价值的内容的传播。

Mixin ID:28839 韩涛

dragon-one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 ID:341978 赵程冲

yupinchang commented 4 years ago

《践行群第六轮逻辑课》(3) 为什么你那么爱凑热闹

**标题:见树不见林的资讯轰炸时代

文⎟Carmel (Mixin: 37326625; WeChat: carmel_chang)**

所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有其道理的。因为:

一、老手说...

问:大家都有共识比较稳吧?是不是要多搜集资料才比较能成功判断市场? 答:做功课很必要,但投资市场刚好是例外。不是越认真越好...反而是,要你不要太认真。

我们常常认为资讯和市场效率是有连动的正向线性关系,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觉得多掌握到某个标的的公开资讯,就越能精准评估它的价格走势。很多市场老手会告诉你,资讯太多反而会坏事。

二、资讯多...

美国«科学人»杂志就曾经报导,我们人类至少从2015年开始,当年新增的资讯量,是比去年翻了一倍之多。在2025年全世界就至少会有一千五百亿个连结网路测量监视器。意思是说,那时我们每个人生产出来的资料总量,在每半天(十二小时)就会翻一倍。

没办法,人类就是爱吱吱喳喳、闲聊分享。我们总是认为多就是好,一种安全感的获取天性吧!

但是,一位认知神经科学家迪孟嘉(A. Dimoka)作过一个针对过多讯息给大脑影响之扫描状态的脑监控实验。他发现,随着研究人员给受试者越来越多讯息,受试者的大脑活动反而“罢工!”就像是电器烧断电一样,直接摆烂不工作了。

三、事后讲...

有听过女孩子穿短裙子,明天股票就容易上涨的蠢事吗?这你一定一笑置之。但是告诉你:标准普尔五百指数(S&P 500)和孟加拉奶油产量高度相关,有至少95%的关联性。所以我们去注意孟加拉奶油,就可以掌握SPY下次涨跌机会,是不是就挺靠谱!

当然不靠谱!这是凑出来的,凑得还真是刚刚好。因为研究人员为了凸显相关不等于因果,才故意从大数据资料中捞取他想要验证的模型。只要数据多,怎么调整参数都可以,怎么解释都可以。

在这堂课当然有提到人为什么喜欢凑热闹,例如表现出从众效应、羊群现象。因为人们有对环境获得确定感、掌控感的需求。

但是这种本性和对大量数据的判断,就是一种见树不见林的问题。会把你拽进去迷雾森林,可能从此都一去不回。

要记得,我们从出生的设定就是会被奇特难以理解的特殊现象迷惑,这是生物演化的保护机制,就容易听信专家、某某学派权威或某个看起来很厉害的经济指标,而产生一种跟股票报酬短暂关联的幻觉。所以这时候更需要有逻辑思维的锻炼,判断是相关而已不是因果关系。

人多的地方真的不要去,这么多人就会让你迷乱、资讯轰炸就是让你的大脑罢工。因为大脑太饥饿、太耗能,身体为了节能减碳,只会做出「还算可以」的决策。在许多情况下,提升决策品质的成本会超过收益,所以我们用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来简化抉择:利用「自我和谐满足」(egosyntonic satisficing)

自我和谐,也就是一种满足、和想像中一致的感觉。这就是一个轻松作决策的过程,会让我们觉得是个善良的好人,通常还会觉得自己是在一般平均水准以上。这会误导我们会以为自己很棒,但又不想付出努力去实践。

而为了保持这样的自溺自爱,又要保存珍贵的认知处理能力,不知道您有没有也观察过,我们通常就会采取三个步骤: (1)先寻找支持证据、 (2)相信并且庆幸自己站对边, (3)然后针对反对者强烈反弹,自圆其说地维护自我感觉良好。

想想,這種懶惰傾向還真可怕!原來愛湊熱鬧的我们,不是在寻求真理,而是在寻求安慰。

从现在开始,在投资市场一定要知道:外头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带来大量假讯息的暗示而已。

johnxie1225 commented 4 years ago

听了liuda的课,心理很复杂,即喜又忧。 喜的是原来凑热闹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想着去凑热闹,因为我们的基因天生就会被新奇的东西所吸引。所以,过往自己无数次凑热闹,也是很合理的。比如路边看到一堆人在围观,马上不由自主的跑进去看看怎么回事;听说谁谁谁炒了什么赚钱了,马上上网找一下是怎么做到的… 但是,喜完之后更主要的是忧,因为我发现爱凑热闹浪费了我太多的注意力了。比如路边跟着围观,十几分钟过去了发现围观的是很无聊的事,而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心里还会继续想着刚刚围观的事;上网查询炒XX的信息,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可能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就跟着买了…凡事就爱凑热闹,因为凑完了就会觉得很爽,即使当时没有收获,也会认为自己又了解了新的东西(虽然实际上了解的很肤浅);于是又会继续倾向于凑热闹,于是陷入恶性循环。 那目前跳出困境的方法就是主动的减少多余的信息,比如把一系列无关的公众号都取关了;选择专业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学习,比如践行群里的课程。 Mixin37367570 VX1351009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