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dawozhemebang / beyond-feelings

330 stars 435 forks source link

第七轮 逻辑课 作业2:我们听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 已经学习六轮逻辑课,请回答:其中的问、思、辨分别是什么?(what) 为什么要问、思、辨?(why) 如何审问、慎思、明辨?(how) #249

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4 years ago

yikeshu2020 commented 4 years ago

自我内化之感

最近听逻辑课,没有怎么写作业,但是尽量多听多思考。 越听逻辑课,慢慢的开始从复杂中的思绪中,把自己抽离出来,变得越来越简单。 每听一次,好像思考的方面有加深了一点。 再去写的时候,发现脑海里的东西多了一些,尽管案例很少,但是自己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把学过的东西融合贯通用到生活和工作里,凡事停下来,给自己几分钟多思考一点,让自己也变的不那么急躁了。

通过六轮的逻辑课作业的练习,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掌握2个W1个H ,像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最小必要知识框架”一般,以便于我们头脑清晰,做事有理有据,避免随大流。

一,what

问:我们要做的事是什么? 思:这件事是有必要做么? 辨:这件事做事的顺序,是紧急的么?

二:why

目的是为了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行动做这样一件事。

三:how

一切都是实践,让我们的结果看起来更加可执行。

审问:确定要做的事以及行动方案 慎思:必要做的事情是否全面,是否有ABCD可供选择方案 明辨:事情是否顺利完成

在问思辨中,把what why how 当作一个“黄金工具”,实际上是对我们自己的“选择筛选”,可以解决众多我们看似复杂的问题。

欢迎学习交流~

我的mixin:38712133 微信:julsfighter(常驻海外)

johnxie1225 commented 4 years ago

随着逻辑课的学习,越来越懂得用逻辑进行日常思考。今天的作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将逻辑逻辑与日常生活或学习结合的例子,我们每个人日常当中都无时无刻的在运用逻辑: 我是一个吃货。有时候听别人说哪家餐馆好吃,于是就会去询问为什么会觉得好吃,然后自己就会找到餐馆然后上面尝试。尝试的时候会优先选择别人推荐的、吃过的好吃的菜,吃完了以后自己会评价好不好,好的话哪里好,不好的话哪里不好。接着会再想,如果是好吃的菜我回去自己能否做、如果可以要怎么做;如果不好吃的菜,要记得自己做菜的时候怎么避免误区。 那询问别人推荐的餐馆为什么觉得好吃,就是问的过程,反应在学习上就是寻找对方文章中的论点、论证、假使; 自己吃了自我评价,也就是思的过程,在学习上也就是思考论据是如何支撑论点的,推理过程合不合理,有没有跳进常见的思绪偏差,这里指的就是Beyond feelings中如何分析一个论证的方法(观点有没有问题、理由有没有问题、观点和理由中的关键词是否有歧义、推理有没有问题、假使有没有问题); 吃了以后想着回家可以怎么做,就是辩的过程,在学习上也就是进行总结归纳,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文章中的哪些内容可以为我所用、后续运用到实践中。 欢迎大家的交流: Mixin37367570 VX13510091474

hong66666 commented 4 years ago

后天的基因迭代.docx

雷明

xiaoswain commented 4 years ago

1 、what

问: 碰到事情,问一系列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表面原因?深层次原因?和我有何关系?我应该怎么做?

思: 思考。全面透彻思考以上问题的可能答案,

辩:分辨,通过思考,形成自己较明确判断。

2、Why

问是起点,也是critical thinking 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特征

思:是寻找答案的过程,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辩:形成较为明确的判断,从而后续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行动中验证和修正。

  1. How

审问: 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找到核心实质问题。可以先发散思维,列出可能问题,然后收敛,合并总结几个关键问题。如果是团队,可以内部头脑风暴。

慎思:思考要深入,全面,需从不同角度考虑。避免认知和逻辑陷阱:角度缺乏,证据偏见,以偏概全,过分简化等一系列问题,需系统学好逻辑;需学会客观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如网上搜索等等

明辨: 在慎思的基础上,仔细比较各种可能结论,并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并在后续实践中验证。

dragon-one commented 4 years ago

Mixin ID:341978 赵程冲

(what) 为什么要问、思、辨?

  • 问:我在做的事,是我真的知道吗,还是我以为自己知道?我知道的是对的吗,还是说我认为自己知是对的?
  • 思:我是如何思考的?是因为合乎逻辑的思考,还是因为出于自我保护的逻辑混乱后思考?
  • 辨:基于问和思,然后出自己该选择怎么做
  • 循环:由于问和思环节,有时候就算刻意的去分析,但还是会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这样就需要对上面的步骤再进一次或者多次的循环,力求更加接近客观的情况。

(why) 如何审问、慎思、明辨?

  • 审问:我这么想这么做,是情绪在主导还是理智咋主导?如果是情绪,那我应该在平静下来再问自己一次,如果是理智,那我推论都建立在那些条件之上
  • 慎思:我理智的推论条件,是否真的合理?是客观的,还是更多的主观想法在诱导我,为什么我被诱导了而不被轻易觉察,找出真正影响的因素
  • 明辨:基于审问和慎思,做出选择是正确的还是容易的?如果是容易的,会不会不经意的又会陷入困境,如果正确的,那我要如何才能保证完成正确的事

(how)去做、去做到、笃行

  • 践行,在一系列的想明白、分析明白之后,最后一步就是要「做到」,前面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做到」做服务的,做到,不是去做或者做过,而是要真真切切的「做到」**,在没有做到的时候,依然需要进行审问、慎思、明辨:“我做到了哪些,还需要做哪些”、“为什么那些我做到了,但这些我还是没有做到”、“我接下来该怎么做才可以”
focusgrowth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 102697 微信:rujia81 时汝佳

问,思,辩,都属于思考层面,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思考的底层是逻辑,而逻辑的学习是需要三个过程重复循环进行的。

1 审问 好的问题胜过好答案,我见过的好问题都有哪些呢? 人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东方没有率先实现现代化?

2 慎思 这里我都是学习已有的逻辑知识,以防自己走偏,好在有经典书籍

3 明辨 论证的过程也是系统的,不是胡搅蛮缠。相当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证。

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调研的工作,提出问题,思考路径,形成立论。

zhigang-he commented 3 years ago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礼记. 中庸》,从逻辑课的角度分析,其他战友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回答,我试着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分析一下。《礼记》是儒家的经典,那个年代能识字的基本都是贵族统治者,《礼记》这本书其实也是写给统治者看的,统治者的根本目的当然是长期保持自己的统治,《礼记》其实就是教统治者如何实现这个目的。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所在的这一小节虽然短,但已经是一套实现这个目的比较完整的方法论。

为什么要“学问思辨”?(Why) 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学会如何治理国家,必须学会如何治人,要学会如何治人必须学会如何修身,这是儒家的大前提,“学问思辨”就是修身的途径。

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学问思辨的对象(What)就是统治者的处世之道,要符合所谓的天道,如果他希望治理好国家的话。

“学问思辨”具体应该如何操作?(How)孔子的回答总结起来六个字:下苦功,别放弃。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有没学过的,学了没学会,别放弃;有没问过的,问了还不知道,别放弃;有没想过的,想了没啥思路,别放弃;有没分析过的,分析过还没整明白,别放弃…。别人一次就搞明白的,你整一百次。别人十次搞明白,你整一千次。真能这么干,愚蠢的人也能变聪明,柔弱的人也能变强大。

话虽然是古代的智者说给统治者听的,但是其基本精神用现代话语重新解释之后对普通人依然有巨大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它值得如此分析理解的原因。

Mixin ID: 37303860

yuxiaojian commented 3 years ago

我们都知道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用”,要么直接指导行动,要么提升你的认知后再来知道行动,总之学与行是要挂钩的。怎么学以致用是个好问题,也是个大问题,无数人思考过也试着给出答案,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是《礼记·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要广泛涉猎,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全面的审慎的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 并且坚持实践。“博学”到“笃行”需要“审问”、“慎思”和“明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个称号——“真理的助产士”,因为他特别善于通过提问、辩论来发现观点中的矛盾和缺陷,逼对方深入思考,这样就是助产真理。学习为什么要问、思和辨呢?其实也是像苏格拉底一样在做“真理助产士”,这个过程能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甚至缺陷,倒逼自己不断深入思考,这也是一个内化知识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从浅浅的学习到深入思考,再到深信甚至笃信学到的知识,而笃信是做到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都知道学到并不意味的就能做到,学到和做到有很长的距离,有的时候甚至是一道看似触手可及其实是很难逾越的鸿沟。在通往做到路上,时间是你的朋友,你还要笃信可以做到而且你能做到,这样才能坚持下来。从学习到笃行需要笃信,而“审问”、“慎思”和“明辨”就好像学习和笃信之间的桥梁。

学习中要有问题能问出好问题,有问题说明新的东西正在与你已有认知产生反应,你发现学到的东西和之前以为的不太一样,甚至有点冲突,你需要解决这些矛盾,在寻常答案过程中,你会困惑,你需要解答或者找人来和你“碰撞”,你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这都是真正学习所需要的。那应该怎么问问题呢?“审问”,就是你的问题要先自己审视,要有针对性。外事不决问Google,能搜索解决的一定要自己动手,这是尊重别人的时间也是对我们的要求,寻求答案过程也是学习,直把吧问题抛给别人是不负责的表现。问问题要找最合适的人去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还要提供充足的背景让被问人便于回答,最重要的这个问题要结合你的实际,能够助益你的行。

问问题前后都需要深入的思考,而思考要“慎思”,所谓慎思,一是要全面的思考,从广度上说要集思广益,从深度上要不光知其所以,还要知其所以然。其二是要谨防思考被情绪所裹挟,情绪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形成了的各种模式反应,这在很多时候是一种竞争优势,但情绪也经常代替我们思考。对于重要的事情(有长期效应的事都在重要的范畴,哪怕它看起来很小),要避免由固有的情绪模式不经意的帮我们思考甚至做出决定。人们都喜欢免费的东西,可免费的真的好吗?其实付费才是捡便宜,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我们尤其要避免在情绪激烈的时候做出决定,不管愤怒还是在亢奋时贸然的决定事后都会让你懊悔不已。当然情绪替代人们思考很难避免,一个好习惯就是总是认真得去寻找和思考反面的观点,如果你的已知经得住反面观点的挑战,那你没理由不更加笃信了。

你还要根据你的情况形成清晰的判断——所谓明辨,但是,真正的明辨其实有两个阶段——盲从和明辨。菲茨杰拉德说:“一流的智力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保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很多看似冲突的观念,其实只是因为前提条件和环境不一样,在深层次里,它们其实是统一的。明辨需要有丰富经验和经历支撑,需要能体会知识产生的背景,而这些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很难,这个时候需要“盲从”大师,那些有长期声誉的领域大师。当我们的经验不断增长,思考质量也会更高,逐渐的就会具有真正明辨的能力,明辨出知识产生的前提和环境,和你的情况结合到一起,这样效用就更好。

最终我们要分辨出那些道理我们可以用于行,思考产生行动,行动改变命运,这其实是一个改变命运的过程,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很值得。

Lily-pengpe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一整套学习和做事的程序。在不同的认知层面会有对它不同的解读,看完小伙伴们的分享,我觉得我的想法相对太过肤浅了,但正因为这样,我更要写下来促进自己的认知提升,因为独立思考和写作不仅能够记录想法,还能引发新的想法的产生,我应该努力。 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是,我一直在兼职从事初中英语的教学,其实自己都觉得自己教得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但不知哪天突发奇想地把自己的教学搬到了线上,变成网络教学。但招生非常成问题,继而想到了用公众号的方式去推广和经营,然后,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这对于教初中英语,背后所需要的写作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知识背景、时间投入都是不可想象的。总之,现处于瘫痪状态。 但,我是不会死心的。我先从“博学之”开始。笑来老师说过,你的现状是你过往的积累,你想要做成事,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从现在开始积累,然后慢慢通往以后的成功。 在不断地学习逻辑课、阅读书籍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问自己,学的这个东西怎样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以往的哪些观念和做法是错误的,需要彻底转变的;可以想出哪些有新意的教学和练习的方法达到好的学习成效。这对于修正和确立我的教学理念和可以长期持续应用的方法都是非常必要的,而之前都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时时刻刻遇到困难的挑战,进度很慢就会有沮丧灰心的负面情绪出现,在思考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还要经过“逻辑思考”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真的感觉到当一个菜鸟好累,自己真的好菜。但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不断积极面对的过程当中,我在慢慢地进步,我的所谓的思考,现在只能达到这个高度。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感觉现在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能够分辨出自己所想、所思、所做的东西长期来看是否有益于自己的成长,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可长期持续应用,值得保留下来。 在这个学习、审问、思考、明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和教学逻辑、方法,然后将之笃行下去。我想,不光是我想要做的这件事情,还有自己的生活,孩子的教育,不经过这个过程的发酵,想要达到长期的功效都是痴人说梦的。 很感谢逻辑课带给我的思考。

Liujiale02 commented 3 years ago

What 问、思、辨

问:提出合适且有针对性的问题,问自己问别人,问所有可能能够提供线索的人和物。

思: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运用自己的阅历见识以及各种思维方法,在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寻找各种可能性。

辨:深刻地思考,明确地分辨下,对问题本身越来越清晰,分清楚有哪些信息是必要的,那些信息可有可无,有哪些信息反而起负作用的。

Why 问、思、辨

为什么要问?

  • 我们的认知有限,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我们简直就是个白痴。
  • 真相来之不易。真相不能被创造,它需要我们去发现
  • 各种心理偏差。比如有限注意偏差,人的注意力就是有限的,一定有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

为什么要思?

即便是符合逻辑的深刻思考,也有可能是错的。思考让我们认识自己的边界,有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领域,有哪些是我们陌生的领域,这些需要去了解。

有些信息可能与我的认知不一样,我会坚持己见呢还是认真对待这些不一样的信息呢?

为什么要辨?

符合要求的信息可能有很多,但并非全部都能支撑问题。正如信息幻觉——过多的信息并不会给决策带来实质上的提升。

同一本书看很多遍,每次都能得出新的见解。证明有些信息需要认真地分析多遍才会对它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How 审问、慎思、明辨

Mixin id: 37326037 家乐

Xindozhe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38442955 微信号:abc12310092 吕湛新

我学习了liuda老师第七轮逻辑课第二节之后,针对留的作业,我专门回去重听有关问、思、辨的上课内容,突然有点明白了,原来人们常说的逻辑课,其实就是一个关于方法论的学科,而《Beyond feelings》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就是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它可以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几乎任何一个方面。中国古人非常聪明,很早就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观点,而《Beyond feelings》这本书就是把这个极简洁的、高度概括的抽象方法论,演变成一个具体的,内容极大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方法论。去年笑来老师用这个方法论,创建了“box定投践行群”,并参考这一方法论进行运营。所以,我们学好逻辑课是多么的重要,学好《Beyond feelings》这本书是多么的重要!《Beyond feelings》这本书的核心,如果高度概括就是这九个字:“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下面用2W1H(what,why,how)的格式,对作业分别作答: 1、What 问:提问。碰到某个事情或某个观念,问自己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帮助自己思考,分析和判断; 思:思考。根据提的问题进行谨慎的思考; 辨:分辨。对相关的事情进行分析和辨别。 2、Why 问:问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我们进行正确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特点; 思:思考是了解和判断一件事情的非常重要的步骤和过程,没有思考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辩:因为人的大脑思维具有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的弱点或缺陷,很容易受到遗传和外界的各种影响,容易犯各种各样的思维偏差和错误,所以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分辨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3、How 审问:我们要问一些与事情相关的一系列合适的问题,帮助我们正确地思考、分析和判断。比如经典的三问:What?why?How?还有笑来老师经常问的两个问题: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等; 慎思:我们根据所提的问题,尽量谨慎地、客观地和全面地思考和分析,最后做出判断; 明辨:比如对于某个观点要分辨对方的论据是否合理和客观,对方的论证过程是否正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合理等,避免犯一些人们常见的思维偏差或错误。 另外,强调一点,我们所说的问、思、辨并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操作一遍就行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要把问、思、辨的操作反复穿插地进行。比如,在我们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然后又根据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辨,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此外,我们要注意,由于我们大脑的自身弱点,有时候即时我们正确地运用问、思、辨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是正确或者说是百分之百正确,所以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及时复盘,来验证我们的践行效果。对于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要继续保持,对于不足的地方,要及时发现并分析原因,再进行修正和践行,只有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我们的践行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what)其中的问、思、辨分别是什么?其中要问清楚这个问题是什么,是哪一类的问题?是有意义的问题吗?然后我们思考是受什么影响的,有哪些学科,行为或者日常生活中那些人影响的?我们明辨之,是真的建立在见多识广之上的明辨之吗?还是在井底之蛙式的明辨之?

(why) 为什么要问、思、辨?因为不问我们就不了解具体的某个问题,不思考就不能得出,不全面地思考我们就很容易出错,而且是错误相当地大,进而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判断。

(how) 如何审问、慎思、明辨? 我们的审问要避免主观的情绪,要在有意义的情况审问,我们的思考要慎重,放慢一点思考,全面有见识地思考,不要在几秒中就立刻下一个决策,我们要经常思考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可是他们的思考有验证吗?有各个学科做依据的验证吗?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是无法避免自己犯下很多错误的,就算知道也是会犯下错误,所以我们做决策或者思考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会犯这些错误,然后思考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在见多识广上是最重要的。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1054910

zxd19851201 commented 3 years ago

XUEXI ID:37357730 微 信 号:zxd9851201 姓 名:竺鑫东

看到这次课后作业,第一反应是无从下手,可见逻辑学习真的不到家。看了作业库里其他同学的作答,受到一些启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下面我以自己正在准备的一项长期运动——跑步为例,阐述自己的一些思考。 1.是什么? 问:我觉的在What这个层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名词:指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二是动词:指通过提问的方式,去打开我们的思维。 思:指的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辩:指的是对自己的思考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 2.为什么? 问:这是我们打开思路,寻找问题突破口的最佳方式。 思:没有思考的过程,我们得到的就只是一些散乱的信息,只有经过思考的处理,才可能产生真正有意义的结论。 辩:我们思考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辩”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3.怎么做? 问:问自己(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通过跑步使自己有更好的精力去应对工作学习)、问google、问书籍、问专业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得跑步相关的信息) 思:通过甄别信息、思考逻辑、整理归纳形成初步解决方案。(整理、甄别各类跑步信息,掌握必要知识,形成跑步计划) 辩:通过自身实践、与他人交流、逻辑检验等方式不断修正完善解决方案。(在践行中不断优化跑步方案)

starry18 commented 3 years ago

彭志向 Mixin ID: 37392292 视频号:志向爱分享 公号:日更沪上夜思湘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What| 问、思、辨是什么? 经过六轮的逻辑课学习,问是当我们在碰到问题、观点、结论时候。第一问:这是真的吗?这是唯一的原因的?这是完整吗?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思:思考这观点是不是存在各类认知谬误,思考还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让其更加完整

辨:分辨出哪些是事实,哪些不是;哪些是主动,哪些是被动。比如在投资领域,采用定投策略,在前期分辨出了优质标的后,余下我们所有的力气都该放到场外赚钱,而不是在场内折腾。这就是要准确分辨出哪里该花力气、哪里不需要花力气。

Why|为什么要问、思、辩? 《定投改变命运》第四部分第一节的内容-我们就是非常不靠谱。作为人类的我们决策质量就是非常差,因为我们是彻头彻尾的不靠谱。鉴于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事实,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场外面有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实施问、思、辨,在场外对于自己各类认知谬误也要进行问、思、辨。

HOW|如何要问、思、辨? 1:通过记录自己整个思考过程去问、思、辨;比如说逻辑课的各类作业,这就是你在真正去践行问、思、辨。每一次课的作业就是对自己过往经历、过往犯错和未来避错的问、思、辨。把整个过程走一遍,脑子顺畅了,犯错越来越少,脑子越来越清醒,决策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xu-kai-xu commented 2 years ago
  1. 是什么 所谓审问,即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古诗文网)、慎重地询问(诸子百家系列套装)、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知乎)。可见,审问是在博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所学多问为什么,谨慎提问。 对一种观点,一条论据,可以问以下问题: 1). 观点有没有问题。 2). 理由有没有问题。 3). 观点和理由中某些关键词或者词组是否有歧义。 4). 推理有没有问题。 5). 假设有没有问题。

慎思,谨慎思考、周密思考,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不光包括针对审问内容的思考,还包括针对自己思考方式的思考。

明辨之,在审问、慎思的基础之上,分析所学是否正确、合理,对所学知识进行分门别类整理,条理清楚。有用的知识消化掌握后为我所用,无用的知识、概念从脑子里清除出去。辨,就是判断力,是做决策、做选择最重要的能力。

  1. 为什么 后真相时代(推荐B站李骏老师节目,后互联网时代乱弹其中的一期),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如果见到、听到的内容不加思考地就信,很容易被人带着走,甚至会基于错误的信息做出错误的重大决策。比如疫情期间的各种谣言。所以审问必不可少,这是自己探究真相的过程。 各种知识、概念、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他们的局限性,都有边界。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就需要慎思和明辨,需要敏锐强大的判断力。

  2. 怎么办 1)认识我们容易犯的心理偏差和认知谬误。 2)学习相关知识,beyond feelings,decision quality。 3)遇到问题、热点事件、重大事件,推迟判断,自己做一番调查,再去做判断,下结论。 4)多多记录自己的 审问 慎思 明辨的过程。包括掉进坑里的和避开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