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dawozhemebang / beyond-feelings

330 stars 435 forks source link

第七轮 逻辑课 作业5: 她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这种观点是哪种谬误?究竟错在哪里?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要怎么说服对方,不仅仅需要言语上,行动上你需要做什么? #253

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3 years ago

johnxie1225 commented 3 years ago

《Beyond feelings》中关于真相的章节中就提到,有一些人认为真相是相对的,“everyone creates his own truth”。而实际上,真相是依赖于被发现的,并不取决于我们的认识与否。从本质上来说,会认为相对真相的原因,也是因为犯了mine is better的谬误。只要是我认为的,那就是更好的;你认为的对你而言是更好的,所以我们就各自有各自的真相就好了。 在现实生活中的,以上相对真相会有另外一种表现,就是“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呢?”我妈就是如此。当我跟她解释为什么要少吃主食、少摄入碳水,尤其是她这种三高人群的时候,她一点都听不进去,她一直说“你觉得好你就去做就好了,不用管我”。 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 说服是其中一种方法,但不是由你口中说出来,而是借助对方钦佩的权威人士去说服对方。比如同样的话,笑来老师说的跟我说的,说服力完全不一样。 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自己践行,用自己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去说服别人。做到了永远比说到更重要。 By 谢晓海 Mixin 37367570 VX13510091474

hong66666 commented 3 years ago

回到你真实的生活.docx

雷明

focusgrowth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 :102697 时汝佳 101班

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听谁的,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应该是广泛阅读和调查之后再做决定,但是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

亲戚两口子就是这样,觉得应该趁年轻好好玩,苏东坡诗酒趁年华那是因为人家有才学,普通人总得过日子,结果两人吃了不少苦头,还得挣钱过日子。

笑来讲找对象要说理,那是太对啦,看看亲戚们吧,说理的只有几家,我不太明白是什么限制了他们,最近读《枪炮,病菌和钢铁》反思,千万不要和那些酋长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有时候回到村子里,发现亲戚们胡搅蛮缠,指天说地,真是被生活所迫呀。

我有时候会录视频,分享一些好书,好方法,可是亲戚们无动于衷,觉得和自己无关,我眼睁睁看着世界快速变化,可无法传达。

如果我遇到了对方的这种情况,会先让自己变好,比如我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媳妇儿也不理解,好好的日子折腾什么,后来我折腾了几年,有了起色,她也更支持了,续费七年的时候,和她一商量就定了。 因为我总提笑来,笑来的书买回来看,课重复听,《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打印出来,媳妇儿看了之后很认同,进而就认同其它观点了。 我健身,效果最明显,一年下来,一站就是笔直的,再不驼背弓腰,多有说服力啊。

Lily-pengpe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生活中,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judge身边人的一切行为、穿戴、车、房,都觉得别人的处理方式有问题,别人的选择品味差。其实关注的绝大多数的东西都是细枝末节,也应该适用相对主义的。 反而是自己基于长期的目标和结果而应该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人们是不去关注的。遇到对方说,你有你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我有我的想法和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算很好的了;我多数时候都是要么在听对方侃侃而谈,说“我就觉得……应该……,你……多……”,这时候要么互相争执不下,要么我频频点头,却不发表意见;另外的时候我说些什么以后,对方礼貌地“嗯”一下,转移话题。这当然显示出我确实不是能说那话的人。 对于身边想要和她/他一起共同成长,当然很希望对方能有基于“长期主义”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但这也确实是很难的。 往往对方内心是知道你说得对,嘴上不愿意承认不说,主要是因为想要按对的去做实在是太痛苦了,也隐隐觉得就算那样去做了也不一定能坚持下去,就算持续做下去了也不见得就能怎么样,这是我们多数人的状态。 我想,首先,只能自己先做得到并发生实际的变化,这是最有说服力的。 其次,两人其实可以好好分析,如果不这样去做,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窘境,越具体越好,把血淋淋的事实看个清楚,刺激一下。 我的逻辑课真的还没有学好,别说融会贯通了,一遇到判定这是什么谬误就头皮发麻,内心沮丧。我要持续地学,反复地学。自己连概念都搞不明白,怎么和别人说得清楚道理呢,连道理都说不清,怎么能改变别人的想法,影响别人的行为呢?

yuxiaojian commented 3 years ago

“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这句话乍听上去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它的前提是——只有我让你听我的,你才可以要求我听你的。换句话说,我听不听你的话,取决于你是否听了我的话。这样逻辑合理吗?显然不是啊,是否听应该与道理本身有关,而不是你和我之间的一种交换行为。

这句的隐含前提明显是错误的,不过结合语境,原来的意思可能更是这样的:“我照顾了你的感受没有让你追剧,那你也要照顾我的感受别让我做那些上进事”。我做的事是我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事也是你的一部分,我和你是分开的、平等的。人和人是分开的,但是,事和人也是分开的。从我的角度看,要把你和你做的事分开看,你做的事如果对我有帮助那我也可以做,重要的是看那些事本身。

从“你”的角度看,你说的话和你本身是密切相连的,别人不光会看你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还会看说这话的是什么人。哪怕是同样的话,不同人说出来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不光要说这话,还要成为能说这话的人,而且后者比前者要重要的多。你懂了那些道理,要让自己产生变化,这样说出的话才更有说服力。你要做的是让自己产生更多的变化,让自己更有资格说那话。

dragon-one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341978 赵程冲

“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

这个问题反复听了好几遍,感觉自己的逻辑开始混乱了,发现要真正把一件事情分析明白、讲清楚,很难,最后借助书本第五章《你的观点有多少根据》,进行分析:

这样的事情,在我身上也发生过不止一次

惊喜:今天让老婆跟我一起听了这个问题,然后我问她“以前发生这样的情况时,你总是要跟我吵架,是为什么?”,她说“我知道你是对的,但我是你老婆,为什么说的这么直接,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说?”,说开之后,我又问她“那最近一年,我也说你运动不勤、看书不多,你为什么不生气了”,她回答:有些时候,你会陪我,有些时候,看你这么自律,觉得自己要是不跟上,会有危机感,我需要一个人(你)天天来盯着我。

:记不起来是哪节课了,liuda老师说了“在跟家人时,除了要用逻辑来分析,更更重要的是,需要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我的理解是:逻辑很容易将双方,带入对与错、或与非之中,家人发生逻辑错误时,更需要「包容」和「耐心」来处理,逻辑课越上,越发现自己很多问题,也意识到,家人们存在的问题也不会比我少,能且只能通过「包容」和「耐心」来对待。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 这个前提是:我的观点是我喜欢并且正确的,你不要强迫我,否则我会很难受。有时候分析这样一个观点确实挺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确实被现代的影视传媒和心理学给操纵着,我们大多数人误以为肤浅和轻松才是我们想要的,其实我们是这些东西的提线木偶。所以我们与家人相处时,他们不能一下子变成读书锻炼身体的人,不要苛刻,要耐心对待,何以平天下,唯有耐心对待家人的成长!先自己变,再引导他们慢慢变。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就是:我知道读书充实大脑,锻炼身体是对的,但是一想到这些要付出的麻烦,就(感觉)艰难无比,这过程也确实挺艰难的,但是这能逆转我们的结果,而那些在过程中轻松的人,他们在结果上是扭转不了啊。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 这个前提是:我的观点是我喜欢并且正确的,你不要强迫我,否则我会很难受。有时候分析这样一个观点确实挺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确实被现代的影视传媒和心理学给操纵着,我们大多数人误以为肤浅和轻松才是我们想要的,其实我们是这些东西的提线木偶。所以我们与家人相处时,他们不能一下子变成读书锻炼身体的人,不要苛刻,要耐心对待,何以平天下,唯有耐心对待家人的成长!先自己变,再引导他们慢慢变。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理就是:我知道读书充实大脑,锻炼身体是对的,但是一想到这些要付出的麻烦,就(感觉)艰难无比,这过程也确实挺艰难的,但是这能逆转我们的结果,而那些在过程中轻松的人,他们在结果上是扭转不了啊。

xiaoswain commented 3 years ago

谬误在于:认为真相是相对的,每个人有自己认为的真相,否认绝对真相的存在,完全不认为别的观点可能更有理。

行动:1)正面积极,做好自己,树立榜样,进行示范,让对方看到积极成长后的显示变化 2)以其人之道还之其人之身。找个机会,当对方要求自己按照其意愿行事时,以同样的说法反驳,并且明确指出这正是对方秉持的方式,让其真实体会到后果。但个人认为需慎用,要防止引起强烈对立局面

kalee2020 commented 3 years ago

过度自信的三种方式: 乐观偏差:是个体认为风险不会发生在 自己身上的侥幸观念而产生的偏差,但“乐观”这一概念适合群 共情鸿沟:即我们在一种情绪状态下,难以预测自己在另一种情绪状态下的行为和感受。 盲点偏差:即,看不到自己的认知偏差存在。经常说的,“你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生活中的我中招的场景:

就像我们的眼睛总有看不到的地方,就比如前天有一张单据内容写的很清楚,我也看过了,结果还是错过了其中的某项信息,而导致沟通障碍,就是因为以为自己看过了知道了,而产生的盲点偏差。

作业5: 她的观点: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我没有让你像我一样,你为什么要让我像你一样,这种观点是哪种谬误?究竟错在哪里?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要怎么说服对方,不仅仅需要言语上,行动上你需要做什么?#253

这个问题最先让我想到的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呀,我没要求你 ,你也不要要求别人。这道理听起来合乎逻辑,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呢?

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但这前提假设是难度高的、脏的、累的活。 那如果是做对未来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呢,男女朋友走到一起,往后需要共同进步,才不至于一个人落下了,才能最终携手走很远很远。 也可以说现实,二人结婚了,如果不学习的话,很难有机会去突破,获得高薪水,更别提拥有比较高水准的生活品质。现在通化膨胀率逐年上升,假如年薪10万,利率按 6%,33年后,要保持现有生活水平,需要年薪68.4万元。10*(1+6%)33=68.4万元 这还不考虑在有小孩的情况下,要报各种培训班,出去游玩,小孩的衣食住行,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不去学习,提升自己,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到时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而终日忙碌,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 知行合一,给出榜样的力量。通过学习某门课程、某个专业知识让自己的生活工作变得不一样了。比如群里的逻辑思维课,让自己不再那么盲从,学会理性分析。比如群里的编程课,通过它与机器人进行沟通。就如以前人们所说的英语是走遍世界的语言,那编程是人们与未来机器人世界普及的沟通语言。

最后想说,过度乐观好过过度悲观,乐观让人行动,行动带来改变,改变让人更乐观。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首先自己要成为更好的人,在行动上要做到,然后再以身作则的行为感染大家,让他们身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给耐心自然会慢慢受鼓舞

xu-kai-xu commented 2 years ago

观点,相对主义谬误。“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这句话没错,可问题在于,你的观点 或者 我的观点中,都有可能有一些是错误的、错位的、有偏差的。 就算是逻辑严密的过程,最初的观点错了,结论的正确性也无法保证。 逻辑只能保证从正确的前提推出正确的结论,所以如果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你不知道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最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对方感受到这种回答方式的问题在哪里。

  1. 观点也有优劣。
  2. 对于自己关心在乎的人,才会花时间与沟通,才想要和对方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

以身作则,自己做好榜样,让对方看到。身教的效果大于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