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dawozhemebang / beyond-feelings

330 stars 435 forks source link

第八轮 逻辑课 作业5 学了逻辑课,意识到人很不靠谱,有的人拼命进化,有的人发现原来大家都这样的,于是心安理得不靠谱,同样的现象,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所谓的镜像效应,这面镜子究竟是什么? #263

Open liudawozhemebang opened 3 years ago

Jacob-Xujibin commented 3 years ago

_Mixin ID: 39223784,微信:JacobXujibin,公众号:镜水泛舟

第一次留言,因为加入BOX定投践行群太晚,现在刚刚2个月,之前都在追赶补课,我又不希望自己在缺课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发言,一直憋住。今天终于把所有的课都过了一遍,虽然一遍是不够的,但有了囫囵吞枣的完整,觉得可以做作业了。先立个Flag,后面我都会及时交作业,一个也不放过。

概念:“镜像效应”(Mirror Effect)出自笑来老师的《定投改变命运》,是一个形象的类比: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可事实上,每一个点都是反过来的……

理解:“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正是由于人们拥有不同的认知,导致他们就好像处于镜像世界的里外,对同样的事情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因此,认知——或者说价值观——构成了镜像世界的镜子。

对于“学了逻辑课,意识到人很不靠谱而做出不同的行动”的情况,至少可以具体为如下三种认知:

第一,对“长期”的认知。长期主义者着眼于未来,TA相信通过学习逻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靠谱,因此选择进化之路;而非长期主义者只关注当下,TA不去设想未来会怎样,目前那么多人都不靠谱,确实不进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对“成长”的认知。有的人追求成长进步,TA希望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变得更靠谱”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底层操作系统,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更有成效,因此会拼命进化;有的人追求舒适安逸,不喜欢费力和辛苦的行为,因此当发现很多人都不靠谱时,TA就会很高兴地把这当做不必改变自己原有思考和行为习惯的理由,自然地选择得过且过。

第三,对“边界”的认知。有的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能力的边界,知道自己是否靠谱属于自己能力边界内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来改变,TA需要对这个结果。负责,因此会选择进化;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靠谱属于自己能力边界内的问题,误以为和他人的不靠谱一样都很难改变,就会倾向于选择放弃努力、随波逐流。

starry18 commented 3 years ago

彭志向-湘妹子在上海 Mixin: 37392292 视频号:志向爱分享

作业5:镜像效应

在上次的逻辑课中我就察觉到了这个镜像效应,仅是因为出发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就截然相反。

那这个镜子到底是什么呢?镜子就是我们作为人类就是这样不靠谱的一个事实,在这个事实之上,有人看到后努力去进化,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靠谱,这个镜子也就越来越清晰。反之,另外一些人看到这个事实后,越是不行动,这面镜子就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清晰,不靠谱的事实越来越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或许是人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视角错误。如果是把成长当成长期来做的事的人,看到不靠谱的缺陷就会采取行动去弥补,而不是善于成长的人,怕是就会局限于现在,不作为不改变。

9boxer commented 3 years ago

我认为镜像效应和这个人的知识储备有巨大的关系,如果他爱学习,就肯定可以认识到镜子里的不一样的自己,只是时间长短而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个底层认知,就一定可以打破无数镜子,找到最好的自己。

johnxie1225 commented 3 years ago

如何判断一件事的价值呢?判断的方法就是不仅看自己认为这件事正确与否,还要看周围人的判断。如果这件事你和大家都是错的,那么肯定不能做;如果一件事你是正确,周围的人也是正确,那其实价值不大,因为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如果一件事你是错的,大家是对的然后你又做了,那么后果很严重;如果这件事你是对的,大家是错的,而事实上确实是你是对的,那么才价值巨大,这就是特立独行的正确。 逻辑就属于这种,事实上就是对的。可是,你要怎么选择呢?是选择跟大家一起忽略逻辑?这就是选择了我不对大家也不对的道路。还是选择拼命的进化?这就是特立独行的正确。从这个角度上看,就是选择的不同。而选择不同又是由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的,即认为什么更好,是与大家一起错更好,还是特立独行的正确更好? 我们一直说的镜像效应里的镜子,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认为什么是更好的。价值观这面镜子也是在不断进化,只有“认为更好-践行检验-反思改进-修正价值观-继续践行”,这个循环不断迭代,才能一直走在正确的 道路上。 谢晓海 vx13510091474 mixin37367570

xiaohao462 commented 3 years ago

作业5: 意识到大家都不靠谱,然后进化,或者,意识到大家都不靠谱,心安理得的不靠谱,面对同样的现象,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原因在于思维放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笑来老师提到一个例子:他和弟弟同样面对父母打架争吵的现象。他的想法是:我长大了一定不要这样对待老婆,不要过这种婚姻生活!他弟弟的想法:原来老婆是可以打的,夫妻之间就是鸡飞狗跳的。于是,他们兄弟的婚姻生活天然之别。 另外,选择进化的人,更关注自我的成长与进步,属于进步型人格。选择心安理得随大流的人属于表现型人格,更在乎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另类,会不会被人取笑。人和人最终结局就在于思维不同进而选择不同。 “镜像效应”中“镜子”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有人看到了正面,其他人看到的反面。进而思维的方式,应对的措施就不同。就像盲人摸象,很可能每个人看的都不全面,但是有的人可能通过独立思考,逻辑思考后更接近全面,更接近合理与正确。这就是我们学逻辑课的意义——慢慢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完善。

( 小好:微信shanff88)
yikeshu2020 commented 3 years ago

VX+julsfighter 1,每个人都在筛选自己的选择,什么是更重要?我是有时写作业,有时没有写。确实在最近的一期的答疑逻辑课中,感受到治愈不少。行动起来,加入一个大家庭作业实践中,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次,在学习中: 一方面督促自己进步,另一方面也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更多的是,你并不孤独。 2,学习逻辑的态度,我是把它当作终生的必修课来学习。 3,镜像效应,是你做和没有做,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做,是个人的深入思考反思个人的问题。不做,可能牵强附会的理由给自己找一大堆。最终还是体现在你是不是在“持续进化”中。

muqingwei0821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 39050983, 微信号:120988214, 公众号:树说成长 学了逻辑课,意识到人很不靠谱,有的人拼命进化,有的人发现原来大家都这样的,于是心安理得不靠谱,同样的现象,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所谓的镜像效应,这面镜子究竟是什么? 1、概念:笑来老师在定投改变命运中提到类比的例子,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可事实上,每一个点都是反过来的…… 2、自己的见解:元认知的能力开启和逻辑能力的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察觉问题所在,无法运用逻辑去分析,所以要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自己才有动力去改变,现状都是过往的积累造成的,想要改变现状,这个想法本身就在逻辑上就分析错误,过往的积累体现在现状中,未来的结果,是现在积累产生的结果,不想未来痛苦,那就现在接受正确的痛苦,行动起来,现在就积累,增加认知输入质量,挑选书单,增加阅读量,运用逻辑能力分析处理内容,最终输出想法,这样不断的磨练元认知能力,这个过程需要很久很久,需要耐心的等待结果,镜像效应也是一样的,笑来老师能够感受到镜子外的人和镜子内的人的两种反应,那也是需要反复的打磨,最终才能描述的那么准确,至于出现混乱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耐心,看完一次或者还没有搞清楚,就去开始做了,虽然实践是正确的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需要搞清楚自己头脑中思考的是否正确,需要反复阅读,这和考试一样,在考试的时候,开始做题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题目不会做,跳过先做会的,等都完成后,回来仔细阅读题目,发现很多题目就是自己没有看懂题,导致自己头脑混乱,逻辑课也一样,如果看一次就会了,那为什么还要反复打磨,速成不现实,快速入门是可以的,巴菲特提到“因为没有人喜欢慢慢变富”,缺乏的就是耐心,刚学习逻辑课会让头脑增加认知输入,所以需要一个处理的过程,自己学习了逻辑课就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那和井底之蛙一样,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我们可以通过讨论或者求教的方式去完善自己的能力。 3、所谓的镜像效应,这面镜子究竟是什么,我认为笑来老师在定投改变命运中的类比已经把我们从未知带到已知的道路上,“教育就像一幅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其实身处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却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准确。在受教育之前和受教育之后,你所身处的依然是同一个世界,可是,戴着教育的镜片,你就是可以把同样的世界看的更清楚更准确……”,我们只有经过教育后,自己的车夫、白马、黑马就会慢慢的变强大,才能让身处在镜子另一侧,正确的认知,就是自己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所以这面镜子就是教育的眼镜。

Josh-Chu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 27440, 微信号:AxingJosh, 公众号:阿兴Josh

镜像效应中的镜子是什么?

观点部分得益于前面几位战友的启发

我认为是我们的「价值观」和「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这二者共同铸就了这面镜子。

一、价值观

价值观也就是判断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标准。

比如,长期主义者和非长期主义者,看待眼前跟未来的重要性不一样,所以在非长期主义者赚眼前、短期、不可持续的钱的时候,长期主义者更偏向于选择放弃眼前去赚未来的可持续的钱。

二、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

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也就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准确性。 我们经常听到的 “好心办坏事”、“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这些与愿望相反的结果很多都是对客观事物认识不准确造成的。我这里用 「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 而不是 「认知事实真相的能力」 ,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别人的认知发现自己认知边界之外的事实真相。这就像我们并不懂得多少医学知识,但我们可以听医生的意见,吃正确的药治病。

三、反垄断:大型「好心办坏事」现场

我所知道的一个大型「好心办坏事」现场是反垄断。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都会对那些世界巨头公司做反垄断调查,然后片面地以其在某个领域的 “市场占有率过高” 为由对巨头公司提出反垄断诉讼。

但是,“市场占有率高” 就是破坏竞争的垄断吗?谷歌、微软、苹果、腾讯、阿里巴巴,他们真的破坏了竞争吗?表面上看上去,他们市场占有率高,他们处于垄断地位,可问题是他们这些巨头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保持他们的优势地位。腾讯在 QQ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后,主动革新自我推出微信,微信在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后仍然在不断迭代。腾讯所做的这些就是在努力保持其优势。其他巨头也同样做着类似的努力,否则他们所谓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因为在他们所在领域,他们没有专有经营权,他们能做其他人同样能做。也就是他们存在大量的潜在竞争对手,只要他们稍微松懈或者做错一些事情,就有很大的可能被超越。所以,他们的优势地位并不会破坏竞争。相反,打压这些巨头的政府才是在打压竞争,因为他们竟然去惩罚拼尽全力竞争、努力保持优势、避免被超越的公司。

导致这种错误的 “反垄断” 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 「看得见的东西」 ,而忽略了那些 「看不见的东西」 造成的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准确,进而得出了错误的判断和选择。

我认为是我们的「价值观」和「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这二者共同铸就了这面镜子。也因此,我们需要在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提升我们「发现事实真相的能力」。

做那个明确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的人,不做那个「好心办坏事」的人,不做那个「铺设通往地狱之路」的人, 不做那个「做事与愿违的事情」的人。

qinren6563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 39128855,
微信: 亲仁 yanglaoshi1993

作业5: 镜像效应

镜像效应里的镜子,指的是长期视角。这是笑来老师在《定投改变命运》里界定的概念。在2019年11 月12日的分享里也讲了,我今天正好该听这一次分享了,所以感到非常神奇——昨天听了刘达老师布置的作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直在困扰着我呢,没想到,今天按部就班地听笑来老师的分享,竟然就听到了答案,让我不由得想到serendipity.

言归正传。

长期视角是投资里的那面镜子。这位战友的意思是这样的:知道了大多数人不靠谱,反而给自己不改变找到了借口——我自己干脆继续当一个不靠谱的人吧。

如果没有长期视角,那么这样做似乎没有错。但是一旦用长期这面照妖镜一照,那么,就立马现了原形——有长期观念,就会知道,自己坚持学逻辑课,并且在生活中利用逻辑知识去推理,做出理性的判断,例如在BOX下跌时,让直觉这个黑马不要急于逃跑,又让情绪这匹白马不要沮丧,那么理性这位司机就能逐渐驾驭自己这辆战车,平稳渡过海妖Siren出没的海域,化险为夷,安全走过两个甚至三个、四个大的周期。实现财富自由。

相反如果没有长期视角,那么自己就可以破罐子破摔,继续做不靠谱的大多数中的一个。任凭自己的逻辑继续差下去,随时听到海妖的歌声。等到两个周期之后,别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我们早已被无情的Siren吃掉,变成了白骨。BOX的世界里早已没有了我们的身影了!

除了长期视角是一面镜子,世界观、原则也是镜像效应里的镜子。例如,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成为我们的护身符。笑来老师在《相约七年后》里,有一次讲到了不信邪,非常令人震撼。他说很多年轻人希望从他嘴里听到一些歪门邪道的“秘籍”,也就是,成功是不是可以靠不地道的手段来获得?笑来老师给出的他自己例子特别震撼——他能够在24小时以内把99.99%的资金退给投资人,没有动用或投资人的一分钱,这是“有原则”这个镜子的最好注解。而如果没有原则呢?那个回了台湾的90后就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其后果可想而知。

做事请的时候,原则就是镜像效应里的镜子。

在与家人、朋友、同事相处的时候,那面镜子就是真诚、老实。如果没有这面镜子,人们就会觉得真诚老实地帮助别人就是傻逼,有了老实这面镜子,同样的事情就是理所当然的。

愿我们都升级认知,重视逻辑思维,打磨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站在镜像效应里正确的那一面。就像孙悟空那样,用长期视角、原则、诚实等照妖镜,把装扮成美女的白骨精、海妖Riren们一眼看穿。奋勇向前!

fofoln commented 3 years ago

刚加入定投群不久,逻辑课程还刚开始听,今天作业不管说的对不对,都告诉自己要提交。

镜像型思维有点向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一个是往好的积极的方向去想事情,一个是消极的禁锢在自己原有人知里。

比如说今天出门出门车被刮了,成长型思维的人报着幸运的心态,还好只是刮了车,人没事,很幸运。固定型思维的人觉得今天好倒霉,修车又要花多少钱,时间又浪费了多少,一整天心情都不好,还影响做其他事的积极性。

liudawo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刚加入定投群不久,逻辑课程还刚开始听,今天作业不管说的对不对,都告诉自己要提交。

镜像型思维有点向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一个是往好的积极的方向去想事情,一个是消极的禁锢在自己原有人知里。

比如说今天出门出门车被刮了,成长型思维的人报着幸运的心态,还好只是刮了车,人没事,很幸运。固定型思维的人觉得今天好倒霉,修车又要花多少钱,时间又浪费了多少,一整天心情都不好,还影响做其他事的积极性。

哈哈,做的好,先提交

liudawo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做事请的时候,原则就是镜像效应里的镜子。

说的好

liudawo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元认知的能力开启和逻辑能力的分析是相辅相成的

逻辑课就是训练一个人的元认知能力

liudawo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_Mixin ID: 39223784,微信:JacobXujibin,公众号:镜水泛舟

第一次留言,因为加入BOX定投践行群太晚,现在刚刚2个月,之前都在追赶补课,我又不希望自己在缺课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发言,一直憋住。今天终于把所有的课都过了一遍,虽然一遍是不够的,但有了囫囵吞枣的完整,觉得可以做作业了。先立个Flag,后面我都会及时交作业,一个也不放过。

概念:“镜像效应”(Mirror Effect)出自笑来老师的《定投改变命运》,是一个形象的类比:镜子里的世界和镜子外的世界,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可事实上,每一个点都是反过来的……

理解:“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正是由于人们拥有不同的认知,导致他们就好像处于镜像世界的里外,对同样的事情做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因此,认知——或者说价值观——构成了镜像世界的镜子。

对于“学了逻辑课,意识到人很不靠谱而做出不同的行动”的情况,至少可以具体为如下三种认知:

第一,对“长期”的认知。长期主义者着眼于未来,TA相信通过学习逻辑,可以让自己变得更靠谱,因此选择进化之路;而非长期主义者只关注当下,TA不去设想未来会怎样,目前那么多人都不靠谱,确实不进化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对“成长”的认知。有的人追求成长进步,TA希望自己学会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变得更靠谱”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底层操作系统,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更有成效,因此会拼命进化;有的人追求舒适安逸,不喜欢费力和辛苦的行为,因此当发现很多人都不靠谱时,TA就会很高兴地把这当做不必改变自己原有思考和行为习惯的理由,自然地选择得过且过。

第三,对“边界”的认知。有的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能力的边界,知道自己是否靠谱属于自己能力边界内的事情,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来改变,TA需要对这个结果。负责,因此会选择进化;有的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靠谱属于自己能力边界内的问题,误以为和他人的不靠谱一样都很难改变,就会倾向于选择放弃努力、随波逐流。

思考很深入

liudawo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镜像效应里的镜子,指的是长期视角。这是笑来老师在《定投改变命运》里界定的概念。在2019年11 月12日的分享里也讲了,我今天正好该听这一次分享了,所以感到非常神奇——昨天听了刘达老师布置的作业,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直在困扰着我呢,没想到,今天按部就班地听笑来老师的分享,竟然就听到了答案,让我不由得想到serendipity.

保持开放,一直践行,惊喜会不期而遇

chendiwen commented 3 years ago

学了逻辑学,有些人意识到不靠谱拼命进化,有些人却发现原来大家都一样,我就不用担心了。这里有几个有趣的现象 1.镜子的一面是有些人困在永恒的当下,困在不孤独的当下,镜子的另外一面是有些人看到了未来,未来的自己会越来越靠谱,所以想着拼命进化把未来提前。 2.追求安全感,大家都这样,你不那样会显得很异类,大家都在宿舍玩游戏你却看书,大家周末出去玩你却看书,镜子的一面是害怕被孤立,求同化,镜子另外一面是发现自己是跟这类人不一样的,努力进步,学习逻辑学,去寻找新的有同样想法和目标的圈子,定投践行群就是这个圈子。 3.长期主义,镜子的一面是看不到未来怎么样的,觉得既然大家都这样了,那未来也差不多这样的,镜子的另外一面是具有长期主义的思维,人总会成长,人需要成长,既然不靠谱是阻碍我们成长的绊脚石,把它搬开就好了。

sevenfox0325 commented 3 years ago

践行者-seven

欢迎联系我:01 微信号 :seven7seven001 02 Mixin ID :39154738

01 自己想进化进步,当看到别人不靠谱,自己也就心安理得了

思考:这个感觉自我欺骗,有点五十步笑百步,别人没有成功,是因为没有学习,我也没成功,也是没有学习,总是想着还有比我差的哟,我不用担心。 其实他没有想过,其实每个人人生轨迹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为自己人生负责,他失败他是不会

02 镜像效应

思考:镜像效应,我理解是看法,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比如爱迪生研究电灯,他自己想我找到1000个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而有的人说他一个也没有成功。 比如定投box,有的人相信,坚持定投,有的人不相信,认为会被割韭菜。

duliangdabiaoge commented 3 years ago

Mixin ID: 37407789,微信:dabiaoge-box,公众号:定投践行大表哥

第1次留言,因为想到一个好的用户名,就注册账号成功了。后面还想继续留言,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给力。

一、镜像世界:

笑来老师说:

“镜像效应”(Mirror Effect): 关于教育,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类比: 教育就像一幅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其实身处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却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准确。在受教育之前和受教育之后,你所身处的依然是同一个世界,可是,戴着教育的镜片,你就是可以把同样的世界看的更清楚更准确……

二、镜像效应里的镜子是什么呢?

镜子:其实更准确一点来说是判断标准,他它既是你的逻辑思维,又是你的认知,更是你的信念价值观。

镜子:你总是按照你相信的这个方向来判断。更详细的说,一旦你认定什么,就会找各种理由来支持它,就像你认定桌子什么样,你就会找所需要的桌子腿来支撑它,最后去行动,做出你心目中认定的桌子。这个过程也符合笑来老师说的自证预言。

另外当我说出桌子的时候,我保证我们每个人想的桌子基本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想的是圆桌子,有的人想的放桌子,有的人想的是白色桌子,有的人想到是格子桌子等等,这就是咱们的认知差异。

如果你认定的某些事情,原本就是对的,那么你在支持桌子的时候,都是叠加正向成长。 但如果你认定的某些事情,原本就是有问题的,那么你在支持桌子的时候,都是叠加反向成长。

三、投资中的镜像世界

在投资领域有些人是短期买卖,他们就喜欢追涨杀跌。那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卖出胜利率为50%的概率,买入胜利率为50%的概率,结果一买一卖就变成了25%的胜利率。如果用极限来算,那是趋近于0的。所以大多数人在股市上都是赔钱的。所以他们更会关注什么呢,大家都是怎么赔钱的,都有谁陪钱的,又谁被割韭菜了?股市能赚钱我不信。股市是零和游戏,你赚了就得他赔。我已经有好几年炒股经验了,有时候赚有时候赔。

在短期买卖里遇见赔钱的时候有三种情况出现。

【1】 第1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股市都是割韭菜的,都是骗人的。更有甚者还会在各种论坛进行发帖,争吵或者骂人的。

【2】 第2种情况忽略这种事实。 赔钱了就当自己没赔钱,然后就偃旗息鼓,不说话了。最后做其他的去了。也算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不来了。

【3】 第3种情况发现自己不足并改进。 【3.1】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有一些老股民,经过不断的改进调整,最后从短期变成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最后也算找到人生的方向了。 【3.2】 还有一些人是非常幸运的,他们上来就开始参加一些培训,然后再去实操,所以他们学习的是长期的信念,他做出来的事也是这样的,最后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我就是这样的,我知道通过培训可以少走弯路,不花冤枉钱。

当这些人进化成长期主义,他们的思维就是不一样的,判断标准也不一样的。简单来讲就是持有一个好的标的或者组合,长期持有获得公司长期更好的成长带来的收入。

因为他知道价格涨了赚的是收益,格跌了赚的是份数,所以涨了高兴,跌了更高兴。我以前投资股票就是这样的心态,现在投资box也是这样的心态,每天都是开心快乐的。

我们可以看到股价跌了,长期和短期看见的是不一样的,做出的行为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长期的人看好会长期持有,和长期定投。短期的可能就会割肉或者是怨天尤人或者是抱怨环境。

这就是镜像世界里,镜子这边和镜子那边。大家虽然看见的是同一个镜像世界,可想的是相反的,最后操作也是相反的。

四、生活中的镜像世界

其实镜像世界很常见的,我们可以多用在家庭和朋友身边。有些人经常发现家人和朋友的缺点,看啥都不好,这不好那不好,大环境各种不好,各种抱怨。

而有些人就站在了镜像世界的另一面,他发现世界是美好的,家人朋友都是优点,所以感觉家庭非常和睦温馨。而且感觉现在正赶上了好时候,自己也可以创造这个美好世界了。

五、同一侧镜像世界的差异

另外站在镜子同一侧的人,他们看见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和你的逻辑判断力和认知的深刻程度有关系。

比如说长期这个概念,长期到底是多久,有的人认为可能是1个月;有的人可能是认为1年;有的人认为是10年;还的人认为可能是50年;更有人认为是一辈子。因为大家认为的不一样,所以做事结果就不一样。所以呢,即使在镜像世界的同一侧,他也是有不同程度的认知,也可以叫做不同等级层次的镜像世界。

有些人认知深刻,他就会在更高一级,而我们喜欢终身成长的人,是一个不断加深认知和向上升级的过程。有些人从短期不断学习和升级变成了长期主义者。有些人从短暂的长期主义者变成了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如果想让自己的认知更深刻,或判断标准等大概率是正确的,那我们加入靠谱的圈子,很有必要,这样通过学习他人的,或和他人交流,就能弥补自己的逻辑思维漏洞,当你思考的更全面了。就不会出现坐井观天,却总是认为都是自己对的情况了。

六、总结一下

我们进入镜像世界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个人想改变且终身成长,另外一个就是环境,也就是圈子。我们只要加入一个长期靠谱的圈子,就能时刻被影响变得更长期,更加坚定,更加笃定,并且笃定未来120%会更好。

终身成长,可以让你从镜子的一侧到镜像世界的另一侧。 加入靠谱圈子,可以加速你从镜子的一侧到镜像世界的另一侧。

HY0601001 commented 3 years ago

昨天还特地为这个作业定了一个提醒,记挂着,想写完,硬生生的拖到了今天。 想了想,今天交上作业吧,主要的纠结其实不在于如何回答的出彩,总感觉这个概念,总有点无法描述清晰、朴素、明了的。

以前看过一点关于“教练”的书,他们有很多有趣的提问方式,其中两个提问方法让我印象深刻: 1.然后呢? 2.还有吗? 第1个,其实是让对方不断往后思考,找到问题背后的目的或者初衷,大白话一点,就是“你图啥?”“你的目的是啥?”“你到底想干嘛?”,或者可以换一种李笑来老师的说法“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2个,是让人不断拓宽思考的广度,避免角度片面,思考不全面,导致错漏。 其中,是不是把第1个问题放在这里,可能会更加合适一点; 就是说,镜像效应是描述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我们可能需要追问的是,我们求啥?目的是啥?

想到一个例子是这样的,看到过这样的分析: 对待事情,有两种思维方法,一种是“立场、观点、感受”;常见问题是这样的: 你有什么感受?你持什么观点?你想怎么评价? 一种是“目标(问题)、方法、行动”,常见问题是这样的: 你要达成什么目的(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可解决么?你可用什么方法?你需要什么资源?独自完成还是合作?如何处理并行与穿行的关系?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证据)? 任何一个事情,经过上面的处理,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

yuxiaojian commented 3 years ago

面对相同的现象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因为价值观不同。有些人看到股价下跌感觉恐慌而有些人却是兴奋,那是因为前一部分人看到是眼前的损失而后一部分人则看未来的收益——眼前的下跌正是补仓的好机会。学了逻辑课,意识到人很不靠谱,有的人拼命进化,还有人发现原来大家都这样的,于是心安理得不靠谱。进化的那些人害怕自己不靠谱,他们想变得更靠谱,想跟别人不一样,而心安理得的那些人害怕跟别人不一样,泯然众人中对他们来说是更好的选择。工作人大部分人为老板打工,而一少部分人为自己打工,面对份外的工作人们前一部分人懒得做而后一部分人抢着做,那是因为给老板多做事不值当给自己做却是很值得。这也就是所谓的镜像效应——同样的事实,在镜子这边和那边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结论。这面镜子就是价值观——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对于“长期”的理解,有些人眼中的长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他们不愿牺牲短期的享受而为长期做准备。另一些眼中的长期是鲜活的,大概率确定的,他们衡量一件事总会使用长期的这面镜子,而且这是他们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lecsven commented 3 years ago

微信:lecsven mixin: 37420108

第一次留言 这面镜子应该就是有没长期效应吧。 有的人看的是未来,知道未来的路很长,现在做不好,可以慢慢思考、研究、不断打磨,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成长一点。很多人刚开始逻辑就是很差的,就像我们初学讲话一样,但是只要不放弃,即使进步很慢,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效率差一点,总会有提高的。 另一些人,看的是现在,练了没多久,看不到效果,马上就放弃了,他们不习惯长期思考。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两种人也可以分成进取型人格和完美型人格。

liuzhonghaizhemebang commented 3 years ago

说实话,我听了逻辑课很多次,每一轮都重复听两轮左右,作业有时候也做,但不免感到逻辑的困难,因为有些时候甚至是忘记,听的时候明明是那么的有用,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也差不多想放弃,我思考了这个想法,可能是我太急功近利了,短期没用的知识不见得长期没用,因为听逻辑课叨叨都差不多一年,见到自己并没有实际有多少收获,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知识,居然浪费了我宝贵的一年时间,可是什么时候会用到逻辑呢?自己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只是做着最简单(听)这个动作,这当然不会内化啊,如果这么容易内化,并为之所用,那所有人都去学了,这样竞争起来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难走的路必然少人走,既然我们做着这些最难的事,那就用各种各样的经历,读书经历,工作经历和生活经历和逻辑结合到一起,好好地运用。

感到难,感到没用,实际上都是我们的一种感觉,只要我们把节奏放慢一点,再想一下长期,利用损失规避心理,如果我们不想逻辑,将来一事无成,那会是一个不可逆的痛苦,所以我们宁愿活在一个永远痛苦,无奈里。还是我们挑战一下困难,我们在运用逻辑的时候一点点慢慢地组织起来,一开始都是很差的,甚至学了一年两年,你没内化的时候,只会越来越焦虑,只要你自己 用心去进步,去运用逻辑,将逻辑对应现实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就会不紧不慢,困难也只是暂时的,度过了暂时的阶段,我们就会收获巨大。

xu-kai-xu commented 2 years ago

关于同样的现象,得出相反的结论的第一个印象,是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提到的,同样是不知道学了有没有用,然后有的人开始学起来,有的人却迟迟没有动起来,说是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学。 关于镜像效应,就是在《定投改变命运》里听到的。感觉镜像效应是对上面的现象进一步思考提炼之后的结果。

逻辑只能保证我们从正确的前提出发,(最大概率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说,从错误的前提出发,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所以,逻辑本身,并不能保证思考结果的正确,还必须加上正确的前提。而这个正确的前提,似乎超出了逻辑的范围。

我听到的(不是自己想到的)说法,《把时间当做朋友》里提到的心智的力量,就是这种前提,就是那面镜子。

关于镜像效应,我自己的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我们村子里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大概有三四十个,然后长大后还在一起玩的有差不多十个,每年放假回家大家都会去谁家玩,喝酒,然后有时候搞到半夜一两点。有次十一点了我想回家,就听到一个同学说,都已经是大人了,可以自己决定回家的时间了。大意是这样,总之就是觉得,是大人了,没有人应该给自己束缚了,我想玩到几点就玩到几点。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的想法是:都已经是大人了,就更应该给自己的行为负责了,晚上不能让爸妈太担心。 我和我的小伙伴因为对大人的理解不同,所以面对我们长大的事实,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关于如何提高心智的力量,没有明确的想法,目前就只是多读,多看,多接触,多思考。对比不同想法的根本,持有这种想法的人会持有这种想法的原因。然后选择那些负责任、有助于自己成长进化的心智能力级别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