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ysakura / news-daily

v2ex rss
64 stars 19 forks source link

2022-05-10 Zhihu RSS #1574

Open github-actions[bot] opened 2 years ago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知乎每日精选 2022-05-10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没有知识基础的人可以读懂量子力学吗?

2022-04-24 17:18:02

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义,什么才叫“读懂”?

很多人说你没学过微积分,没学过线代,没学过复变函数,你绝对读不懂量子力学,这当然没错。但问题是,如果我们极其严苛地定义“懂”这个概念,就算你学习了以上所有知识,你就“懂得”了量子力学吗?我们可以接着说,你怎么能不学泛函,不学群论,不学张量计算,微分流形,规范场论……即便上升到最前沿的领域,没有彻底把量子引力搞清楚之前,谁又敢说自己完全“读懂”了量力?最后无非就是归到费曼所说的“没有人真正懂得量子力学”。

现在普通人一提想要读一点量子论,就有很多人跳出来说如果你不学这个,不学那个,就不可能真正读懂,这个趋势似乎有点极端。按此逻辑,我们还可以问:中学生不会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所以是否就没有权利去试图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的事实?中学生不明白最小作用量原理,不会写拉氏量,哈密顿方程,所以干脆连牛顿三定律也别学了?甚至推到极端,你大可以问:小学生能不能“搞懂”1+1=2?

很多人也许都听过这个笑话,说一个俄国数学家跑到法国小学,问小学生:1加2等于几?小学生说我不知道具体答案,但我知道1加2肯定等于2加1。再问他为什么?他说:这还不明显?因为整数在加法运算下构成了阿贝尔群啊。

这个笑话当然是用来嘲笑当年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的,按照这个学派的想法,哪怕再简单的数学,也必须从“最本质”,“最深刻”的基础开始学起。但是,实践显然告诉我们,这是行不通的。费曼在他的物理学讲义里开宗明义地说,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摆出最“基础”,最“本质”的高深定律,而必须从一些更容易理解的,“近似正确的”定律开始。这还是针对大学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对于更低层次的人群,更为科普的目的来说,这就更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很多虽然严格来说是“错误”,但更加容易理解的手段和比喻是绝对需要的,这些都不应该成为苛责的理由。

任何学习,都是要讲究方式方法,需要符合认知规律的。幼儿园老师告诉你3不能减5,因为小的数字不能减大的。然后到了小学,老师告诉你:其实可以,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美元指数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涨,说明国际资本都正在流向美国,那么这些资本流到美国的哪些地方?

2022-04-24 17:16:59

投资者正在回收美元进行积极去杠杆操作。

在过去的一周里,资金在从所有资产中流出:

美元指数则不断攀升。美元兑所有主要货币都在积极升值。

于此同时,美国通胀率官方数字为8.5%,计算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为-8%。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马斯克透露「特斯拉 2024 年量产无方向盘和踏板的 Robotaxi 」,对此你有哪些期待?

2022-04-24 11:46:51

结论先放:

1、robotaxi会是未来出行的主战场,入局者众。

2、2024年无方向盘和踏板?实在有点早

3、Musk这样宣传,一是促进卖车+卖FSD,二是促进人设,没啥负担

4、tesla现在账上有大量现金,为了通胀也需要赶快花掉。robotaxi和他那个小机器人,都是花钱的不错选择。


一条一条说:

1、robotaxi会是未来出行的主战场,入局者众。

未来出行:说到底是要解决现有城市的交通问题(拥堵、事故、停车难、交通设施占地等等),解决方案两条:政策层面鼓励公共交通,技术层面发展自动驾驶

前者:出行的本质是移动,不是车,对车的使用权和拥有权本来就该解耦。

后者:人类因为各种生理限制,驾驶这件事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如成熟的算法和机器。

而二者相加,就是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这必然是未来的方向。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为什么有些人换了一辆车就不会开车了?

2022-04-24 10:45:21

这是个看似答案非常明显,实际上答案也非常明显的问题。
车换了,人没换,变得不会开车了,结论不就是:

要么换的车不对,要么这个人不行,至少是暂时不行。
以上结论开玩笑的部分占大头,有没有道理大家自己判断啦。

另外还有一个是我自以为是的,有点荒谬的结论:
换了一台车后,会由原本肌肉记忆控制的自动驾驶变回到由大脑主动意识控制的人工驾驶
而这个人又没有办法在上车的5分钟内迅速的微调之前的算法将大脑主动意识再次重新变回到自动驾驶。



接下来是关于这个结论的过于冗余的讨论和解释,如果你冗余的时间还有点猎奇心的话,看看也无妨。
分为三个部分:

  • 1.换车的影响:从自动驾驶变回了主动驾驶
  • 2.为什么有些人,有些人不行因为不会抽象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能不能通俗易懂地说说电池包热管理到底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2022-04-24 10:31:10

电池热管理就是给电池包配个「空调」,以实现如下功能:

  • 散热:温度过高时,电池会折寿(容量衰减),暴毙(热失控)风险增加。因此,温度过高时,就需要散热。
  • 加热:温度过低时,电池会折寿(容量衰减)、衰弱(性能衰减),若此时充电还会埋下暴毙隐患(析锂导致的内短路存在引发热失控的风险)。因此,温度过低时,就需要加热(或保温)。
  • 温度一致性:我还记得90年代的早期空调,启动起来就一阵冷风猛吹,吹完就歇一会。而如今的空调,大多具备了变频与环绕吹风功能,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温度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一致性。类似地,动力电池也需要尽可能降低温度在空间上的差异性

以上就是「通俗易懂」地说一说了。那么「展开讲讲」呢?「展开讲讲」就很复杂了,咱们挑重点说一下。

散热与温度一致性

从原理上讲,电池包那么大坨的扁平金属体,工作时放电倍率也不高,自身产热是相当少的,要想把整个电池包弄成过热状态,也是很困难的。那么,散热是指什么问题呢?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行业十年——聊聊【密室逃脱】、【剧本杀】、【线下实景RPG游戏】的那些事

2022-04-22 16:29:18

这两年来,一直都挺感叹

感叹为什么老有一些人区分不了【密室逃脱】和【剧本杀】呢?

很多文化圈的大佬,指着【密室逃脱】告诉我说,这个剧本杀是个好项目;

很多商业圈的大佬,拉着告诉我,他们商场要引进一个剧本杀,每个人要换装,每个人要领任务,我说那个不叫剧本杀,那个叫【线下实景RPG游戏】;

很多创业者,甚至搞不清楚【密室逃脱】、【剧本杀】、【线下实景RPG游戏】都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市场和用户定位。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有什么关系嘛,都是游戏,玩就行了……

但是如果真的就只是一样的游戏不同的叫法,那也就罢了,可偏偏他们就不是一种游戏,从底层逻辑、用户群体、市场适用性、投资回报、产业结构都有较大的差异。

所以区分它们,是义不容辞,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实景游戏所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本质问题——由此,行业十年,实景游戏不断发展,有些事我们得聊一聊,所以在下不才,斗胆写下文章,立下了话题。

文章字数较多,请根据情况阅读——


作者简单介绍——

肥熊大师,游戏行业做了二十年,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桌游棋牌到实景游戏都有丰富的设计和开发经验。在实景游戏摸爬滚打了十年,开创了恐怖类型密室、线下实景RPG游戏等,对于设计、机关、建造、经营都有丰富的经验,视带领新人闭坑、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

1.【密室逃脱】、【剧本杀】、【线下实景RPG游戏】的底层逻辑和核心区别

很多从业者、老玩家其实对于这个话题而言,是很容易区分的,但是这种区分又只停留在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想在五线城市开一个密室逃脱,需要多少钱?

2022-04-22 16:28:23

这个问题的开始,首先需要你自己确定,你的密室逃脱门店想怎么开。不同类型的产品,不同规模的门店都有不同的投入方式。当然这个“怎么开”也不是想当然的,它需要一些依据,以我个人的经验,开店前你需要搞清楚几件事:

1.城市人口

一个城市的人口直接决定了你的生意盘有多大,最简单的算法就是基础人口的25%是你的潜在用户,也就是18-35周岁的年轻且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而在这里面能转换的用户基础比例是10%-20%。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城市拥有100万人,那么消费人群就是100万X25%X(10%~20%)=大约就在2.5万到5万人是你近几年的消费人群。不过这个数值指的不是你的门店接待的量,而是指你的一个产品,我们姑且计算没有复购,只能游玩一次用户就不会再玩的情况下,那么每个产品就能开发2.5万到5万的用户,你如果门店拥有4个产品主题,那么上线就会到10万~20万的用户。

不过这个数值一般是理论数值,具体的还要继续参考下面的几个因素。

2.城市娱乐等级和消费力

城市能否为娱乐消费,就得看城市的娱乐等级,也就是说人们有闲钱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消费主要是放着哪些方面,且比例是多少。举例这个城市内普遍的年轻人,每月可支配的消费金额是1000,分配比例大致是聚餐50%、购物20%、休闲娱乐20%,其他10%,那么大概率就可以算出他在休闲娱乐领域每月的投入和消费的频次,以此可以算出用户的门票投入、转换比例之类的数值。

如果娱乐等级较高的城市,城市人口的开发程度就会大幅度提升,比如上海的转化率就远远高于了20%

3.城市文化水平和传播能力

这个数值主要是看用户的转化效率有多高,影响的是营销成本和变现周期。一个城市学生群体、外来高级打工群体越多,相对来说传播力就越快。投入的营销成本、或者口口相传的成本就会越低。那么这个数值就会直接影响到你这个城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特斯拉一季度净利润飙升 255%,日赚 2.7 亿人民币,卖「碳」收入翻倍,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2-04-22 14:46:44

看来这两年特斯拉过得不错啊。遥想2020年,特斯拉全年出售碳积分获利14亿美元,全年利润才7.21亿美元,整个公司都靠碳积分养着。现在不仅一个季度的积分收入已经接近2020年之前半年的量(意味着产能大大扩张),而且净利润已经是积分收入的5倍,彻彻底底名利双收,形成正向现金流了。

市占率上升、利润大涨很多答案都说了,我重点说说碳积分收入。

不知道特斯拉为什么可以卖积分,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的,欢迎点击2020年的前情提要:

如何看待特斯拉首次盈利不是靠卖车,而是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为何众多华尔街投行看好特斯拉,其高管却减持?
简单的说,在这些州出售的汽车的车企,按照车企传统燃油车的销量乘以一定的比例,有一个新能源车的积分要求。车企需要销售对应的新能源车获得积分,如果自己卖不了那么多的新能源车,就要从别的车企买新能源车积分。这个制度起到倒逼传统车企转型的作用。
在特斯拉发展早期,这个积分的收入占了特斯拉几乎10%的收入。不过随着特斯拉营收增加,虽然ZEV本身收入也在增加,但占比是不断降低。(2019年是2.4%)

和两年前相比,特斯拉卖碳积分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中国市场。

工信部2018年开始实施新能源积分交易试点,2020年重新修订了规则,首次对油耗和新能源积分进行正式“双考核”的阶段,业界普遍把2020年交易期看作是积分管理实施阶段有真正意义上的交易年份

上海工厂从2020年投产,正好和双积分大规模实施同步。2020年特斯拉获得27万个积分,当年一个积分平均1200元,整个市场供需比2:1,就按市场平均情况来看,特斯拉在中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为什么有些人换了一辆车就不会开车了?

2022-04-22 13:47:58

谢邀,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因为参照没了。

换个说法可能题主就能理解了,在学生时代,一个只会套公式的学生,和一个知道公式怎么来的,甚至可以自己推导公式的学生,在面对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时,都能顺利解答。但是一旦碰到新问题,两者之间的差异就会体现。如果只会套公式,在面对新题时就不知道应该套哪个公式,该不该套公式,而后者则能利用现有的知识,灵活运用,并得到答案。

大家在驾校里应该都有这个经验,驾校路上的一块石头,一个烟头,一条裂缝等等,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标识都会成为参考。同理,车上也有诸如此类的特征,比如机盖上的某条筋,雨刮器的位置,B柱,以至于驾驶员自身相对车辆的位置,都会成为一种参考。

但是如果换了一台车,以上的所有参考就都变了。比方说原本是利用B柱与墙齐平作为倒车停止的参照,换了一台更长的车意味着不知道应该在哪里停车,自然就不会开车了。

对此,我认为,换车之后就不会开车,是驾驶技术存在欠缺的体现。如果驾驶技术不能具有普适性,就不应该得到驾驶证。比方说驾校里99.9%的人(包括我),都会利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通过考试,或者说教练自始至终教的就是这个,因此即便毕业之后真正上路或者需要停车,还是需要从头学起,悟性好的或许可以无师自通,悟性差点的就只能“研发”属于自己的参照物,去套回到驾校的一系列操作之中,因此也就和车型形成了绑定关系。

如果想要彻底摆脱这种困局,最根本的要求是培养车感。比方说利用车辆通过路面颠簸的反馈去感知四个车轮的具体方位,又比如利用倒车影像或者倒车雷达去修正车辆前后方的距离与目视距离之间的映射关系,再比如调整视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直等等。随着车感的提升,适应一台新车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可能原本要半小时,车感提升之后1分钟就能搞定了。

我并不是想说死记硬背公式的方法不正确,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借用各种参考就像是考试套用公式一样,可以大幅节省大脑的工作量,并且避免出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此之前

github-actions[bot] commented 2 years ago

灰太狼的刀疤是哪来的?

2022-04-22 13:32:52

这个问题下的其他回答解释了怎么来的问题,也就是灰太狼的刀疤到底是怎样的故事。但是没有解释为什么反派角色脸上要有刀疤这回事。

灰太狼的角色设计并不完全来自猫和老鼠,其故事结果更像是《蓝精灵》,属于非对称性对抗游戏设定的一种。但在《蓝精灵》里,作为反派角色的格格巫具有超大体型的优势,灰太狼则是科技优势,虽然总是捕捉失败,但依然在刻画一个类型化的反派。

其实很多经典影视作品里,反派角色都有疤痕,比如弗兰肯斯坦、伏地魔、海德先生,当然还有动画经典作品《狮子王》里的刀疤(Scar)。

在论文《Dermatologic Features of Classic Movie VillainsThe Face of Evil》Dermatologic Features of Classic Movie Villains: The Face of Evil 中就曾经总结过10位经典美国影坛的正面和反面人物的脸部特征,得到的结论是,反派角色里至少有6位面部都有明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