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peanut996 opened 10 months ago
https://peanut996.cn/2023-review/
截至到目前,已经踏入了社会这个大熔炉两年半的时间。从毕业到成为一名工作快三年的老油条,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回顾整个2023年,是踏入社会感触最深的一年,与繁忙的2022年相比,清闲的工作节奏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忙里偷闲的工作 整体来说今年的工作不是很忙,除了年初的那几天,因为要支持某个项目的元旦上线运维,恰巧上线的bug比较多,大家都不太忙的过来。每天的工作节奏就是上午排查bug、下午改代码修bug找测试复验,晚上发版以后修复错误数据,记得那段时间基本上大家都是连轴转,尤其是负责发版的同学最为辛苦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才能休息,这里感谢一下。这样的日子将近持续到了农历新年前的几天,辛苦归辛苦,但是也跟着各位TL学到了不少东西。年后的运维工作就没有多么复杂了,清闲许多。 一月运维曾经连轴转到有一天Apple Watch直接高心率报警,虽然我感觉身体上没有什么大碍,但还是好好休息了一下(毕竟新冠发烧的时候都没有高心率报警),就是睡眠时间太短了,平时睡眠5-7个小时,那次睡了8个小时也没有提前醒,身体休息过来状态就好多了。 由于整个项目都是比较忙碌的,所以在后续的海外项目选人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拒绝上项目,好在PM给我安排了一个好的坑位—继续运维国内的3月版本上线,这次的运维就清闲多了,除了和其他部门的联调,直到最后我调到其他组还是不断地有这部分的bug找上门来,虽然不是业务bug,但是也确实是测试不够全面导致的问题。 结束了3月国内版本的运维,因为某些原因在4月底的时候继续支持了海外版,于意想之中不太一样的是海外版的节奏十分不错,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加班,工作伙伴也是之前一起奋斗过国内版本的战友,基本上没有摩擦,工作十分顺利,上线也十分顺利。 同样后续9月份开始了另外一个工作组海外版本的开发任务,这次的业务内容和之前不太一样,工作的小伙伴也和之前4月的时候都不一样了,熟悉业务上下文花费了大家一些时间,到了后期大家熟练以后做的就比较快了,整体进度甚至提前完成。这次的项目也是一次非常完美的体验。 回顾了一下今年的工作时间发现了今年7-8月份,还有12月份实际上是休息的,这么多的空闲时间,就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技术方面呢在运维期间有好好地学习SQL优化,也在11月份的时候排上了用场,但是整体上我是不太满意自己的技术成长速度的,可能是因为我花费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比较多吧。 业务比技术更重要 前面其实也提到了,因为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搞自己的项目了。在尝试和探索中,我确实体会到了一个道理: 业务比技术更重要 就在三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ChatGPT爆火,一大波号贩子抓住了这次机会,狠狠地割了一波韭菜。当然我那时候仅仅是注册账号就废了不少功夫,也就没有赶上这趟车。仔细研究了一下OpenAI的规则之后发现还是可以玩的—搭建镜像站。在还没有主动封锁OpenAI和ChatGPT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主动禁止中国大陆地区使用了, 然后是香港也不让使用了。还有就是Public API是收费的,但是ChatGPT又不收费,那秉持着白嫖到底的愿望,花了点时间折腾了ChatGPT的Web2API玩法最终也是搞通了。 从三月份开始,逐渐的花费时间进行开发。一开始的想法是利用流量做裂变,那就必须寄托IM平台,这块流量就不用愁了,当时想的有两套方案—微信机器人和Telegram机器人,因为Telegram Bot是官方开放的API那么稳定性肯定是有保障的,就想着优先开发嘛,微信机器人因为微信并不允许也没有开放能力,找到的技术方案也都是通过逆向出来的方法(但确实有人做了商业化的方案)而且说不定有什么坑在里面,也就不优先维护了。后来也证明我的想法确实没错,没多久微信账号就被风控,但是Telegram Bot 直到今天还在稳定地运行。 一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先做出一个能用的版本达到性能瓶颈后再逐渐优化,敏捷的思想还是起到了 一些作用。截止到目前的用户量来说,实际上别说瓶颈了,大部分时间服务器都是空跑的。但是迭代优化还是有必要的,第一个版本的代码http连接没关导致跑了没多久内存泄露的不像样子了,过了好几天才发现,在那以后就没什么大的缺陷了,主要就是加功能以及维护。 微信的机器人就不讨论了,没几天就被封杀,以及微信官方的态度更加坐实了脱离国内平台。Telegram的机器人则是参考了一些社工库邀请的玩法—“按次使用,邀请新用户可获得次数”,虽然我自己很讨厌邀请用户,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裂变模式理想情况下确实玩的下去,前提是要有吸引力。3-4月的邀请人数还是很客观的,但是更加现实的问题来了,我要如何才能盈利。 在用户量已经起来的时候,我尝试在机器人里面挂了“赞赏码”,也就是相当于用爱发电,我期望使用机器人的用户的赞助只要能搞定每个月服务器的费用,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实却很骨感,苦等了几天确实一毛钱没收到,那时候我便意识到了如果你的代码不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即使其技术再高超,也将毫无意义。从那之后我又做了一些改变,从免费供给使用变为了如何让用户愿意付费,我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PC客户端和网页版本,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花费了太多的经历,在忙起来的时候我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应付,最后也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但是实际上给我带来的启发写代码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活,想要成为好的工程师需要从业务角度去思考。有一位BA曾经问过我:你这Bot的使用人群是什么啊,理论上来说能科学上网的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基本上都能去官网使用啊,为什么会用你的Bot呢? 其实我也这么想过,后来拉了数据看了以后思考了一下答案:科学上网的难度比想象中的小。主要的使用场景就是写论文啊,写思想汇报啊,玩角色扮演啊,用来写代码的反而不多。有了这些简单的用户画像也能更精确地抓住用户群体的需求,创造更好的产品。 兴趣为驱动的编程 在ChatGPT机器人趋于稳定之后,也没有心力继续宣传和运营了,就放任其自生自灭。中间有一段时间我还主动关停了,不过后来发现我确实也需要它,就保留下来了。 8月份的时候接触到了Cloudflare的WARP服务,好嘛可以白嫖的科学上网工具谁不喜欢呢,网络上也有一大波教程是如何提取配置文件到官方WireGuard客户端的,但是令我比较奇怪的是,找遍了整个网络上的教程发现大家的IP查找工具都是闭源打包好的工具,那也就是说互联网上的教程也就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那没有人做,为什么我不可以做一个呢。搜遍全网发现了有一篇没写完的博客,我在评论发出疑问之后作者甚至直接删除了。 那就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一个人默默地打开白皮书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就是各种博客。思路正确以后就是尝试了,有个闭源工具可以简单参考一下,但是一开始也是差点放弃,对于长期CRUD的我来说,需要看懂wireguard-go的源码并且上手去调试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在不知道哪一次的发包突然接收到了回包,也就意味着成功了,剩下就是三下五除二的糊上一些外壳,最后就顺利地完成了。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不需要把这个工具做到完美,有价值的功能我才会主动去做,所以发布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我只处理了IPv4,毕竟国内没有几个人的移动设备使用IPv6的地址。同样的我也没有考虑香港的朋友使用这个工具的场景,毕竟人家不需要WARP。直到12月再度空闲的时候我才继续拿起之前的进度继续开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刻意地把仓库的commit跨度拉长到3个月好申请JetBrains的Open Source License。 由于WARP是个黑盒一样的东西,编写代码的时候也请教了一些技术大佬,参考了一些开源的代理工具实现,本来很想水一些代码进去,但是后来想了一下说不定哪天WARP就抛弃WireGuard使用自研地协议了呢。搞完这些虽然没能带来报酬,但是好在收获了一些GitHub的star,不多但是也够用了。 哦对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最后也能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不开源的原因了,一个是担心滥用可能会违反Cloudflare的TOS,万一别人一生气直接使用自研协议。另外就是今年Clash的陨落—也是同样可能的一个原因,具体也就不阴谋论了。 不仅要有I还要有O 总是离开了学校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好处就是这时候再读书没有功利性,也就没有那么浮躁了。 今年读完了这几本书: 太白金星有点烦 我在北京送快递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凤凰架构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星际穿越 双十一买了微信读书的年卡,不多读几本书可真的是有点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处多多。 除了输入以外,今年也开始尝试往外面输出一些内容了。公司的文化很好,也有很多的机会能够分享自己的产出。但是回顾了一下,今年也就只写了4-5篇水文,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学习使用工具上:Notion/Obsidian/LogSeq,不过还好最后敲定了Notion + Obsidian的双持使用。除了一些博客,也尝试了自媒体的道路,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写了点内容试试水,没有期望也就不会失望。还有就是尝试了一下推特上从0-1000订阅的最快速度是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明年应该继续会加强输出,多听多看多写。 展望2024 不知不觉地就记了些流水账,还有很多零散的内容和感悟应该没办法全部一一记载下来,就带着他们一起前往2024吧。 明年的小目标,还在持续更新中: 走出舒适区 出国旅游 运营自媒体 加快博客更新速(哪怕是水文) 听播客 总体来说我个人感受2023是开始尝试改变的一年,收效不能说没有吧,也能说是甚微,但是人生嘛重要的就是过程,更何况人生漫漫路还长,有的是时间,期待2024吧。 今年的年终回顾就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时间,明年同一时间不见不散~
https://peanut996.cn/2023-review/
截至到目前,已经踏入了社会这个大熔炉两年半的时间。从毕业到成为一名工作快三年的老油条,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回顾整个2023年,是踏入社会感触最深的一年,与繁忙的2022年相比,清闲的工作节奏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忙里偷闲的工作 整体来说今年的工作不是很忙,除了年初的那几天,因为要支持某个项目的元旦上线运维,恰巧上线的bug比较多,大家都不太忙的过来。每天的工作节奏就是上午排查bug、下午改代码修bug找测试复验,晚上发版以后修复错误数据,记得那段时间基本上大家都是连轴转,尤其是负责发版的同学最为辛苦基本上每天都要到十一二点才能休息,这里感谢一下。这样的日子将近持续到了农历新年前的几天,辛苦归辛苦,但是也跟着各位TL学到了不少东西。年后的运维工作就没有多么复杂了,清闲许多。 一月运维曾经连轴转到有一天Apple Watch直接高心率报警,虽然我感觉身体上没有什么大碍,但还是好好休息了一下(毕竟新冠发烧的时候都没有高心率报警),就是睡眠时间太短了,平时睡眠5-7个小时,那次睡了8个小时也没有提前醒,身体休息过来状态就好多了。 由于整个项目都是比较忙碌的,所以在后续的海外项目选人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拒绝上项目,好在PM给我安排了一个好的坑位—继续运维国内的3月版本上线,这次的运维就清闲多了,除了和其他部门的联调,直到最后我调到其他组还是不断地有这部分的bug找上门来,虽然不是业务bug,但是也确实是测试不够全面导致的问题。 结束了3月国内版本的运维,因为某些原因在4月底的时候继续支持了海外版,于意想之中不太一样的是海外版的节奏十分不错,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加班,工作伙伴也是之前一起奋斗过国内版本的战友,基本上没有摩擦,工作十分顺利,上线也十分顺利。 同样后续9月份开始了另外一个工作组海外版本的开发任务,这次的业务内容和之前不太一样,工作的小伙伴也和之前4月的时候都不一样了,熟悉业务上下文花费了大家一些时间,到了后期大家熟练以后做的就比较快了,整体进度甚至提前完成。这次的项目也是一次非常完美的体验。 回顾了一下今年的工作时间发现了今年7-8月份,还有12月份实际上是休息的,这么多的空闲时间,就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技术方面呢在运维期间有好好地学习SQL优化,也在11月份的时候排上了用场,但是整体上我是不太满意自己的技术成长速度的,可能是因为我花费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比较多吧。 业务比技术更重要 前面其实也提到了,因为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搞自己的项目了。在尝试和探索中,我确实体会到了一个道理: 业务比技术更重要 就在三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ChatGPT爆火,一大波号贩子抓住了这次机会,狠狠地割了一波韭菜。当然我那时候仅仅是注册账号就废了不少功夫,也就没有赶上这趟车。仔细研究了一下OpenAI的规则之后发现还是可以玩的—搭建镜像站。在还没有主动封锁OpenAI和ChatGPT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主动禁止中国大陆地区使用了, 然后是香港也不让使用了。还有就是Public API是收费的,但是ChatGPT又不收费,那秉持着白嫖到底的愿望,花了点时间折腾了ChatGPT的Web2API玩法最终也是搞通了。 从三月份开始,逐渐的花费时间进行开发。一开始的想法是利用流量做裂变,那就必须寄托IM平台,这块流量就不用愁了,当时想的有两套方案—微信机器人和Telegram机器人,因为Telegram Bot是官方开放的API那么稳定性肯定是有保障的,就想着优先开发嘛,微信机器人因为微信并不允许也没有开放能力,找到的技术方案也都是通过逆向出来的方法(但确实有人做了商业化的方案)而且说不定有什么坑在里面,也就不优先维护了。后来也证明我的想法确实没错,没多久微信账号就被风控,但是Telegram Bot 直到今天还在稳定地运行。 一开始的想法比较简单,先做出一个能用的版本达到性能瓶颈后再逐渐优化,敏捷的思想还是起到了 一些作用。截止到目前的用户量来说,实际上别说瓶颈了,大部分时间服务器都是空跑的。但是迭代优化还是有必要的,第一个版本的代码http连接没关导致跑了没多久内存泄露的不像样子了,过了好几天才发现,在那以后就没什么大的缺陷了,主要就是加功能以及维护。 微信的机器人就不讨论了,没几天就被封杀,以及微信官方的态度更加坐实了脱离国内平台。Telegram的机器人则是参考了一些社工库邀请的玩法—“按次使用,邀请新用户可获得次数”,虽然我自己很讨厌邀请用户, 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裂变模式理想情况下确实玩的下去,前提是要有吸引力。3-4月的邀请人数还是很客观的,但是更加现实的问题来了,我要如何才能盈利。 在用户量已经起来的时候,我尝试在机器人里面挂了“赞赏码”,也就是相当于用爱发电,我期望使用机器人的用户的赞助只要能搞定每个月服务器的费用,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现实却很骨感,苦等了几天确实一毛钱没收到,那时候我便意识到了如果你的代码不能为用户带来价值,即使其技术再高超,也将毫无意义。从那之后我又做了一些改变,从免费供给使用变为了如何让用户愿意付费,我拓展了业务范围—增加了PC客户端和网页版本,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花费了太多的经历,在忙起来的时候我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应付,最后也就没有继续下去了。 但是实际上给我带来的启发写代码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活,想要成为好的工程师需要从业务角度去思考。有一位BA曾经问过我:你这Bot的使用人群是什么啊,理论上来说能科学上网的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基本上都能去官网使用啊,为什么会用你的Bot呢? 其实我也这么想过,后来拉了数据看了以后思考了一下答案:科学上网的难度比想象中的小。主要的使用场景就是写论文啊,写思想汇报啊,玩角色扮演啊,用来写代码的反而不多。有了这些简单的用户画像也能更精确地抓住用户群体的需求,创造更好的产品。 兴趣为驱动的编程 在ChatGPT机器人趋于稳定之后,也没有心力继续宣传和运营了,就放任其自生自灭。中间有一段时间我还主动关停了,不过后来发现我确实也需要它,就保留下来了。 8月份的时候接触到了Cloudflare的WARP服务,好嘛可以白嫖的科学上网工具谁不喜欢呢,网络上也有一大波教程是如何提取配置文件到官方WireGuard客户端的,但是令我比较奇怪的是,找遍了整个网络上的教程发现大家的IP查找工具都是闭源打包好的工具,那也就是说互联网上的教程也就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那没有人做,为什么我不可以做一个呢。搜遍全网发现了有一篇没写完的博客,我在评论发出疑问之后作者甚至直接删除了。 那就只能靠自己了,于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一个人默默地打开白皮书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就是各种博客。思路正确以后就是尝试了,有个闭源工具可以简单参考一下,但是一开始也是差点放弃,对于长期CRUD的我来说,需要看懂wireguard-go的源码并且上手去调试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在不知道哪一次的发包突然接收到了回包,也就意味着成功了,剩下就是三下五除二的糊上一些外壳,最后就顺利地完成了。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不需要把这个工具做到完美,有价值的功能我才会主动去做,所以发布第一个版本的时候,我只处理了IPv4,毕竟国内没有几个人的移动设备使用IPv6的地址。同样的我也没有考虑香港的朋友使用这个工具的场景,毕竟人家不需要WARP。直到12月再度空闲的时候我才继续拿起之前的进度继续开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刻意地把仓库的commit跨度拉长到3个月好申请JetBrains的Open Source License。 由于WARP是个黑盒一样的东西,编写代码的时候也请教了一些技术大佬,参考了一些开源的代理工具实现,本来很想水一些代码进去,但是后来想了一下说不定哪天WARP就抛弃WireGuard使用自研地协议了呢。搞完这些虽然没能带来报酬,但是好在收获了一些GitHub的star,不多但是也够用了。 哦对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最后也能够理解了作者为什么不开源的原因了,一个是担心滥用可能会违反Cloudflare的TOS,万一别人一生气直接使用自研协议。另外就是今年Clash的陨落—也是同样可能的一个原因,具体也就不阴谋论了。 不仅要有I还要有O 总是离开了学校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好处就是这时候再读书没有功利性,也就没有那么浮躁了。 今年读完了这几本书: 太白金星有点烦 我在北京送快递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凤凰架构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 星际穿越 双十一买了微信读书的年卡,不多读几本书可真的是有点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处多多。 除了输入以外,今年也开始尝试往外面输出一些内容了。公司的文化很好,也有很多的机会能够分享自己的产出。但是回顾了一下,今年也就只写了4-5篇水文,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学习使用工具上:Notion/Obsidian/LogSeq,不过还好最后敲定了Notion + Obsidian的双持使用。除了一些博客,也尝试了自媒体的道路,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写了点内容试试水,没有期望也就不会失望。还有就是尝试了一下推特上从0-1000订阅的最快速度是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明年应该继续会加强输出,多听多看多写。 展望2024 不知不觉地就记了些流水账,还有很多零散的内容和感悟应该没办法全部一一记载下来,就带着他们一起前往2024吧。 明年的小目标,还在持续更新中: 走出舒适区 出国旅游 运营自媒体 加快博客更新速(哪怕是水文) 听播客 总体来说我个人感受2023是开始尝试改变的一年,收效不能说没有吧,也能说是甚微,但是人生嘛重要的就是过程,更何况人生漫漫路还长,有的是时间,期待2024吧。 今年的年终回顾就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时间,明年同一时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