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ghost opened 8 years ago
這麼詩意的標題可能會讓大家覺得來錯版。 本身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小兔崽子,在職場上的經驗不算長、非電資背景、工作領域也非IT,很有幸在此能和大家學習,感受到平常生活工作中鮮少有的氛圍,真的不錯。 後面將會分享自己學生階段往跨領域邁進的歷程,到初入職場的這五年來我如何規劃自己的資訊技能提升,主要是在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領域。和我如何反思並調整生活節奏來更契合自己的價值觀,進而拉出一條期盼的成長軸線並持續前進,有點文學病寫得會有點冗長,所以請大家見諒或跳著看。 感謝 Soft & Share 站長 Maoyang ,過往我都不太和人提到我的焦慮,但是見到 Maoyang 哥就無意間聊到這個,或許命中注定要和大家分享XD,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的生命帶來一丁點的幫助。
文章十分冗長!!!!請謹慎閱讀XD
小時候,我是那種會面對著公園或廁所牆壁,不斷碎念自問「活著的意義?」的人,沒錯,我從小就有一點焦慮症狀(你從後續的文字可能漸漸感受到)多數我的同學與老師到現在也仍不知道我有這個問題,因為不影響基本生活社交所以也沒需要提。
我不太會形容焦慮症狀,簡單來說你現在按下電源鍵打開電腦,你可能在想開機完之後要開網頁上FB這裡為止,但我的話會想到我要在FB上看誰的動態?今天我會看到誰的動態,我有多大機率按誰讚,這個人我都多久按他讚,我是不是太久沒和他見面,我按讚會不會太突兀?而此時我電腦可能才剛閃一下開始開機,同樣都是三秒,我的焦慮會讓我的大腦運行成這副德性。
如今的缺點就是我可以看著我交往多年的朋友,卻無法把心中的真正想法如實表達出來,我越是向別人敞開談一些自身問題,我越被懷疑有隱瞞他們什麼。
焦慮問題在我閱讀書籍的時候能很有效的緩解,這也是我從小學二年級就一直使用的方法(另一個是寫作)因為我可以讀很快而書本內容不容易懂,但是電視或電影就比較困難,因為我沒辦法快轉又能很清楚地理解內容,但是不快轉電視電影的內容只會讓我更焦慮(我會一直猜到/或沒猜到後續內容,進而出戲)。
這也奠定我這輩子很有可能就是往文學走,也不會遇到大家,並很有可能成為現今世代領22K的文組畢業生。然而焦慮症狀雖然一方面折磨我,又給我一些詭異的專長,那就是在數學上我的表現還蠻好的(然而物理和化學就又不行哈)。 因此在高中指考的志願卡,我就是輪番按照師長建議的學校依序數學系、中文系、哲學系、數學系、中文系、哲學系填下來,很奇妙地就落入了數學系。我在數學系開始時的表現並不出眾,我並不能很快速寫出微積分題,而是在二年級的高等微積分上拿下兩學期九十九的成績,我才確定自己可能適合走數學這條路。
許多朋友好奇我為什麼在數學系最困難的課程上可以拿到近乎滿分,當然我得重申我不是天才,我若是天才我物理和化學就不會那麼爛了,真正的原因是我在早期面對焦慮症狀時,有一種緩解焦慮的方法就是情境思維。 由於焦慮讓我邏輯思考偏快,進而造成心理負擔,因此我要盡量減少「若A則B,若B則C」這種思考模式,透過需要更大負擔的情境式思考,我就得逼自己腦袋開啟威力導演,這樣腦袋就會變慢而讓我情緒放鬆。 因此我在學習數學定理證明的時候,我都把定理證明的每一步盡可能地用圖像來表示,收斂就畫一條線、集合就畫一個圈圈之類的。後來我在學習到設計思考的相關內容,我才赫然理解到原來情境式思考或圖像化思考老早就有人用了。 因此,如果我能在這篇文章給大家任何在學習新事物上的一些個人粗淺的見解,那就是盡可能地讓學習過程圖像化、情境化,實作一個項目為什麼現在被視為一個訓練技能最好的方式,原因就是實作項目就是把你投入了一個情境,逼迫你得去思考整個專案會如何運作運行。
就在我以學術研究作為目標,甚至後來有柏克萊數學的入場券,都比不上零八年的金融海嘯,我們家頓時受到極大的影響,原先許多的規畫可能都不能實行的時候,我第一件事不是難過哭泣(是的,焦慮症狀老早讓我跳到難過哭泣之後)而是思考金融海嘯對台灣衝擊。 那時候我就開始思考,既然要面對現實,就來參與這摧毀我理想的現實吧(對我有病Orz)後來一次和學長無意間聊天的一句話:「你有沒有聽過財務數學?」就這樣開啟了我從代數領域轉投入金融領域。(我真的很熱愛代數,專長是李群李代數和對稱分析,偶爾會寫一些擴充現有定理的證明投稿到三線期刊,現在我仍然在機器學習領域找到相似的一隅,就是流形學習,歡迎交流!) 我原先在代數領域的研究方向就是「維度縮減」,我擅長於透過代數技巧處理變數很多又複雜的數學方程式,並把它變成一個更少變數更簡單的式子,這不代表式子就更容易解出來,但通常就可以透過數值方法得到數值解。而就在我仔細搜尋金融數學領域中有沒有相似類似的問題時,我很快就找到了機器學習,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大數據或是智慧型手機這種詞。 那時候別人問起我在學習什麼,我用的詞都是專家系統、自適應系統、優化理論,還好後來機器學習紅起來了,我就可以對人家說我現在在用的就是機器學習。 這段轉換學習領域的過程,讓我漸漸能明白所謂不同領域、不同技術和不同行業,其實往往都是在回答一些相似的問題,但是透過不同的前提考量、結果限制,而衍生出了不同的方法和社群。 既然如此,跨領域的學習規劃,你就可以拉出一條自己的軸線出來,這條軸線通常就是一個問題,而我自己後來選擇的問題就是:「我怎麼樣讓問題變得更簡單?」更簡單不意味著問題就更容易解決,這又牽涉到對簡單怎麼定義,我選擇這個問題當軸線是有我自己的原因,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就來規劃學習成長、你百分之三百一定會時常忘記自己要回答的問題,因此你可以寫起來一張紙條放到錢包、墊在桌下或寫在馬桶蓋和浴簾上(不用懷疑,是的,我就是這樣一直提醒自己始終要回答這個問題,雖然被我家人罵有病Orz,阿就真的有阿XD)。 所以在技術爆炸的資訊領域中,倘若有什麼能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透過思考自己的優勢(你活這麼久不會都在耍廢,一定有你的特長所在)適合回答什麼問題,然後思考其他領域和其他技術是否有相似的問題可以解決,然後切換過去解決相似的問題,你可能需要新的工具,但是你的優勢就變成可以傳遞並應用累積。
如果讓我選擇我一生只能和你分享一句建議,我會和你說一定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而如果讓我選擇一生只能和你玩一個遊戲,我會和你分享這個〈價值卡〉遊戲,詳細的遊戲規則可以參見我的臉書文章,後面分享。
簡單來說,價值卡遊戲就是你把許多生活中的價值寫成詞卡,我們現在有四張卡片:「健康」、「成功」、「家庭」和「品格」,你要把這四張卡片分成兩堆,一堆是你相對另一堆你覺得比較不重要的,另一堆就是相對重要。接著你得對相對重要的那兩張卡片,再選出一張是你覺得你這一生絕對不能放棄的價值。 分堆過程很痛苦,因為每一個價值都很重要,沒有人不想成功、沒有人不想健康、沒有人不想照顧家庭、沒有人想失去品格,然而人生就是不斷地會面對到各種價值的衝突:老闆要你接下來半年加班就給你升任Head,你得犧牲健康換成功、你得和老闆撒謊才能多陪家人,你是否願意犧牲品格換取家庭? 透過不斷分堆,釐清到底哪些價值相較另一個價值要取捨的時候,你會更堅持哪個價值,你就會漸漸地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而我正是五年前開始每年都正式玩一次這個遊戲,才讓我這五年來的職涯成長始終不曾後悔,或許還菜,但是思考這些過程對於有焦慮症狀的我更是痛苦,所以我才有自信這樣說。
透過前面這個遊戲,我覺得時間是我最寶貴的資源,我需要很多時間解答很多問題,這樣我才不需要再未來的日子裡因為焦慮去想到這些問題而痛苦難耐。因此我始終是一位自由職業者,所幸自身的專長讓我在財務面相較其他自由業朋友們來說體面許多,也能讓我有餘裕偶爾到各地去拜訪一些同領域相關的人和活動,雖然我不願意自己一人行走江湖,但看來我和其他人的合作方式就是成為他們的先鋒吧,我時常這樣想。 感謝你的閱讀,我想我百分之三百一定沒有談論到真正重要的主題,之後再來分享整個過程的一些技術成長的細節,我一度有想要把前面這些文字刪除砍掉重打,但還是有一點僥倖心態希望前面這段碎碎念能對理工思維的部分人造成影響,百般感謝你的閱讀。
價值卡遊戲的遊戲規則和玩的方法 〈樓門五三桐〉是一齣歌舞伎名劇,我在國中時閱讀的日本雜誌中看到並使我印象深刻,身為盜賊的男主角由於身手敏捷,因此攀上了陡峭的樓門,看著遠方天空與山稜美妙地交織,喊出了「絕景阿!絕景。」 如今回憶,或許身處在資訊行業的我們彼此,相對其他行業就像是靈敏的Hacker 一樣,偶爾有時也會攀上許多不為人知的Side Project,看到各種常人見不到的、技術活靈活現的美妙絕景,並被自己所處的行業崗位觸動心底,為自己淬鍊出的技術技能感到自豪。
@rcwangtw 的另一篇關於他如何做目標管理文章如何設定短、中與長期的目標
這麼詩意的標題可能會讓大家覺得來錯版。 本身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小兔崽子,在職場上的經驗不算長、非電資背景、工作領域也非IT,很有幸在此能和大家學習,感受到平常生活工作中鮮少有的氛圍,真的不錯。 後面將會分享自己學生階段往跨領域邁進的歷程,到初入職場的這五年來我如何規劃自己的資訊技能提升,主要是在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領域。和我如何反思並調整生活節奏來更契合自己的價值觀,進而拉出一條期盼的成長軸線並持續前進,有點文學病寫得會有點冗長,所以請大家見諒或跳著看。 感謝 Soft & Share 站長 Maoyang ,過往我都不太和人提到我的焦慮,但是見到 Maoyang 哥就無意間聊到這個,或許命中注定要和大家分享XD,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大家的生命帶來一丁點的幫助。
志願卡上三個系:數學、哲學與文學
小時候,我是那種會面對著公園或廁所牆壁,不斷碎念自問「活著的意義?」的人,沒錯,我從小就有一點焦慮症狀(你從後續的文字可能漸漸感受到)多數我的同學與老師到現在也仍不知道我有這個問題,因為不影響基本生活社交所以也沒需要提。
我不太會形容焦慮症狀,簡單來說你現在按下電源鍵打開電腦,你可能在想開機完之後要開網頁上FB這裡為止,但我的話會想到我要在FB上看誰的動態?今天我會看到誰的動態,我有多大機率按誰讚,這個人我都多久按他讚,我是不是太久沒和他見面,我按讚會不會太突兀?而此時我電腦可能才剛閃一下開始開機,同樣都是三秒,我的焦慮會讓我的大腦運行成這副德性。
如今的缺點就是我可以看著我交往多年的朋友,卻無法把心中的真正想法如實表達出來,我越是向別人敞開談一些自身問題,我越被懷疑有隱瞞他們什麼。
焦慮問題在我閱讀書籍的時候能很有效的緩解,這也是我從小學二年級就一直使用的方法(另一個是寫作)因為我可以讀很快而書本內容不容易懂,但是電視或電影就比較困難,因為我沒辦法快轉又能很清楚地理解內容,但是不快轉電視電影的內容只會讓我更焦慮(我會一直猜到/或沒猜到後續內容,進而出戲)。
這也奠定我這輩子很有可能就是往文學走,也不會遇到大家,並很有可能成為現今世代領22K的文組畢業生。然而焦慮症狀雖然一方面折磨我,又給我一些詭異的專長,那就是在數學上我的表現還蠻好的(然而物理和化學就又不行哈)。 因此在高中指考的志願卡,我就是輪番按照師長建議的學校依序數學系、中文系、哲學系、數學系、中文系、哲學系填下來,很奇妙地就落入了數學系。我在數學系開始時的表現並不出眾,我並不能很快速寫出微積分題,而是在二年級的高等微積分上拿下兩學期九十九的成績,我才確定自己可能適合走數學這條路。
緩解焦慮練出的奇怪技能:圖像化思考
許多朋友好奇我為什麼在數學系最困難的課程上可以拿到近乎滿分,當然我得重申我不是天才,我若是天才我物理和化學就不會那麼爛了,真正的原因是我在早期面對焦慮症狀時,有一種緩解焦慮的方法就是情境思維。 由於焦慮讓我邏輯思考偏快,進而造成心理負擔,因此我要盡量減少「若A則B,若B則C」這種思考模式,透過需要更大負擔的情境式思考,我就得逼自己腦袋開啟威力導演,這樣腦袋就會變慢而讓我情緒放鬆。 因此我在學習數學定理證明的時候,我都把定理證明的每一步盡可能地用圖像來表示,收斂就畫一條線、集合就畫一個圈圈之類的。後來我在學習到設計思考的相關內容,我才赫然理解到原來情境式思考或圖像化思考老早就有人用了。 因此,如果我能在這篇文章給大家任何在學習新事物上的一些個人粗淺的見解,那就是盡可能地讓學習過程圖像化、情境化,實作一個項目為什麼現在被視為一個訓練技能最好的方式,原因就是實作項目就是把你投入了一個情境,逼迫你得去思考整個專案會如何運作運行。
面對現實的抉擇:踏上跨領域之路
就在我以學術研究作為目標,甚至後來有柏克萊數學的入場券,都比不上零八年的金融海嘯,我們家頓時受到極大的影響,原先許多的規畫可能都不能實行的時候,我第一件事不是難過哭泣(是的,焦慮症狀老早讓我跳到難過哭泣之後)而是思考金融海嘯對台灣衝擊。 那時候我就開始思考,既然要面對現實,就來參與這摧毀我理想的現實吧(對我有病Orz)後來一次和學長無意間聊天的一句話:「你有沒有聽過財務數學?」就這樣開啟了我從代數領域轉投入金融領域。(我真的很熱愛代數,專長是李群李代數和對稱分析,偶爾會寫一些擴充現有定理的證明投稿到三線期刊,現在我仍然在機器學習領域找到相似的一隅,就是流形學習,歡迎交流!) 我原先在代數領域的研究方向就是「維度縮減」,我擅長於透過代數技巧處理變數很多又複雜的數學方程式,並把它變成一個更少變數更簡單的式子,這不代表式子就更容易解出來,但通常就可以透過數值方法得到數值解。而就在我仔細搜尋金融數學領域中有沒有相似類似的問題時,我很快就找到了機器學習,那時候還沒有什麼大數據或是智慧型手機這種詞。 那時候別人問起我在學習什麼,我用的詞都是專家系統、自適應系統、優化理論,還好後來機器學習紅起來了,我就可以對人家說我現在在用的就是機器學習。 這段轉換學習領域的過程,讓我漸漸能明白所謂不同領域、不同技術和不同行業,其實往往都是在回答一些相似的問題,但是透過不同的前提考量、結果限制,而衍生出了不同的方法和社群。 既然如此,跨領域的學習規劃,你就可以拉出一條自己的軸線出來,這條軸線通常就是一個問題,而我自己後來選擇的問題就是:「我怎麼樣讓問題變得更簡單?」更簡單不意味著問題就更容易解決,這又牽涉到對簡單怎麼定義,我選擇這個問題當軸線是有我自己的原因,圍繞著這個問題我就來規劃學習成長、你百分之三百一定會時常忘記自己要回答的問題,因此你可以寫起來一張紙條放到錢包、墊在桌下或寫在馬桶蓋和浴簾上(不用懷疑,是的,我就是這樣一直提醒自己始終要回答這個問題,雖然被我家人罵有病Orz,阿就真的有阿XD)。 所以在技術爆炸的資訊領域中,倘若有什麼能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透過思考自己的優勢(你活這麼久不會都在耍廢,一定有你的特長所在)適合回答什麼問題,然後思考其他領域和其他技術是否有相似的問題可以解決,然後切換過去解決相似的問題,你可能需要新的工具,但是你的優勢就變成可以傳遞並應用累積。
玩過價值卡遊戲之後:知道要的是什麼
如果讓我選擇我一生只能和你分享一句建議,我會和你說一定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而如果讓我選擇一生只能和你玩一個遊戲,我會和你分享這個〈價值卡〉遊戲,詳細的遊戲規則可以參見我的臉書文章,後面分享。
簡單來說,價值卡遊戲就是你把許多生活中的價值寫成詞卡,我們現在有四張卡片:「健康」、「成功」、「家庭」和「品格」,你要把這四張卡片分成兩堆,一堆是你相對另一堆你覺得比較不重要的,另一堆就是相對重要。接著你得對相對重要的那兩張卡片,再選出一張是你覺得你這一生絕對不能放棄的價值。 分堆過程很痛苦,因為每一個價值都很重要,沒有人不想成功、沒有人不想健康、沒有人不想照顧家庭、沒有人想失去品格,然而人生就是不斷地會面對到各種價值的衝突:老闆要你接下來半年加班就給你升任Head,你得犧牲健康換成功、你得和老闆撒謊才能多陪家人,你是否願意犧牲品格換取家庭? 透過不斷分堆,釐清到底哪些價值相較另一個價值要取捨的時候,你會更堅持哪個價值,你就會漸漸地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而我正是五年前開始每年都正式玩一次這個遊戲,才讓我這五年來的職涯成長始終不曾後悔,或許還菜,但是思考這些過程對於有焦慮症狀的我更是痛苦,所以我才有自信這樣說。
生活工作的節奏:不願獨行但願做先鋒
透過前面這個遊戲,我覺得時間是我最寶貴的資源,我需要很多時間解答很多問題,這樣我才不需要再未來的日子裡因為焦慮去想到這些問題而痛苦難耐。因此我始終是一位自由職業者,所幸自身的專長讓我在財務面相較其他自由業朋友們來說體面許多,也能讓我有餘裕偶爾到各地去拜訪一些同領域相關的人和活動,雖然我不願意自己一人行走江湖,但看來我和其他人的合作方式就是成為他們的先鋒吧,我時常這樣想。 感謝你的閱讀,我想我百分之三百一定沒有談論到真正重要的主題,之後再來分享整個過程的一些技術成長的細節,我一度有想要把前面這些文字刪除砍掉重打,但還是有一點僥倖心態希望前面這段碎碎念能對理工思維的部分人造成影響,百般感謝你的閱讀。
價值卡遊戲的遊戲規則和玩的方法 〈樓門五三桐〉是一齣歌舞伎名劇,我在國中時閱讀的日本雜誌中看到並使我印象深刻,身為盜賊的男主角由於身手敏捷,因此攀上了陡峭的樓門,看著遠方天空與山稜美妙地交織,喊出了「絕景阿!絕景。」 如今回憶,或許身處在資訊行業的我們彼此,相對其他行業就像是靈敏的Hacker 一樣,偶爾有時也會攀上許多不為人知的Side Project,看到各種常人見不到的、技術活靈活現的美妙絕景,並被自己所處的行業崗位觸動心底,為自己淬鍊出的技術技能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