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nshare / careergrowth

職場, 職涯成長
https://softnshare.wordpress.com/slack/career-growth/
102 stars 12 forks source link

閱讀速度, 專注, 關聯性 那一個重要? #28

Open maoyang opened 8 years ago

maoyang commented 8 years ago

最近幾個月因為密集在辦網路讀書會, 為了更貼近讀書會的運作, 所以我很貪心的一週參加了3~4個讀書會, 一開始辦讀書會我建議這邊的網友, 這樣的閱讀方式其實會增加心理的負擔, 反而讓閱讀得到反效果, 因為過去看到許多講效率的書都在強調你最好同時間做一件事, 所以很自然我會去鼓勵同時間最好專注看一本書. 但是最近有一個意外的收穫是我一週期間同時4本書以上的閱讀在大腦裡面產生了一些關聯性, 而且這幾本書的主題內容方向都不太一樣(另外兩本也有關聯性, 但是感受沒有很強烈, 所以就先省略) , 這兩本書是

Designing for Behavior Change

同樣都在講Change, 一本書是用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去引導在產品設計要如何去設計引導使用者去用你的產品(特別是針對那些使用者想去做好, 但是又做不好的產品, 例如理財軟體, 減重軟體), 裡面講的案例都是套用這位作者講的Action funnel , 如果你在做產品設計, UX研究, 這本書很有名, 即時你不是在做產品設計與UX研究, 這本書我也很鼓勵買來看, 前天聽讀書會同學bing講這本書還被列為研究所的指定教科書, 這本書應該是我最近3個月讀到很有趣, 也是有點難度的一本書. 裡面的研究學者說, 他的理論不僅可以套用在產品設計, 政策性宣導(Yes 你沒看錯 ) , 還有最近看到書中的案例也跟美國競選網站設計有關, 我最近在一個剛剛啟動讀書會也開始套用這本書教導的一些方法 , 昨天第三次套用於執行, 做了一些改良, 今天馬上得到一位成員的感謝, 希望最後這個讀書會會像書中的案例得到最大的ROI

Driving Technical Change

如果你是Technical Sales, 或是在公司內部推導系統或是流程, 例如最近很熱門的DevOps, 我很推薦要看這本書, 前面講的兩個工作我都做過, 我只能講絕不是一帆風順, 而是困難重重, 最大的阻力就是 '人' , Driving Technical Change就是在這基礎下建構的一本書, 裡面他講了很多案例, 相信你是IT人看了都會會心一笑, 不過我在看這本書我比較感覺他在教你 "同理心" 你可以跳出這些衝突想一下為何這些不同類型的 "懷疑論者" 會反對你, 你要採用什麼策略去解決以達到你要的目的.

心得

這兩本書我都還在看, 而且還是看原文書(因為我要克服我的舒適圈 XD ) , 大約都看了一半了, Designing For Behavior Change 跟 Driving Technical Change, 如果你們有相關經驗, 其實這兩本書剛開始看的時候都有點無聊, 但是如果可以從無聊的書看出興趣, 這也很有成就感, Yes, 我最近就發現, 其實Driving Technical Change裡面講的一些案例的盲點用Designing for Behavior change來切入是可以得到解決方案的, 因為Designing for Behavior change講的更深層, 他講的是人的心理層面運作方式, Driving Technical Change 點出問題雖然也有解決方案, 但是還是有不足夠的地方, 如果這兩本書可以好好互相運用, 在產品設計, 公司內部系統變革, 甚是專案管理, 都會讓你的層次大幅提升.

從以上的心得可以感受到一些 "關聯性" 的威力吧!

這兩本書要不是辦讀書會, 我是比較沒有機會會去閱讀Designing for Behavior Change這樣的書籍, 我過去幾年關注的書會比較像是專案管理, 團隊管理, 軟體工程方面的書籍, 但是這本書給我的收穫帶來新的想法與視野, 最後 感謝bing介紹我讀這本書.

One more thing

Soft & Share的讀書會週期有點長, 一本書讀下來往往兩個月就過去了, 可能是這個因素, 有些成員後面參與程度就不高了XD , 這是我認為相當可惜的部分, 我昨天在新的讀書會事先向參加的成員講了這個狀況, 我們的讀書會一週聚會一次, 不是一些讀書會強調的一週要讀多少書, 或是整年度下來要讀多少書, 我們希望做到的是藉由這樣的讀書會, 互相討論, 問題分享(著重在過去遇到的情境, 經驗, 或是目前進行中的情境) , 讓你的收穫會超出一本書的價值.

但是在過去三個月的觀察下, 因為參加免費讀書會取得成本=0狀態下, 在聯絡與招募過程感受到提供了這樣的機會似乎不太受珍惜 所以接下來我們計畫未來參加讀書會要開始收費用了, 收費讓參與讀書會成員做更慎重的選擇. 這也是一種對自我的 '承諾' 不要輕易去放棄每次參與與學習的機會.

最後麻煩大家幫我們做個Soft & Share 讀書會問卷調查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