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nshare / careergrowth

職場, 職涯成長
https://softnshare.wordpress.com/slack/career-growth/
102 stars 12 forks source link

台灣不小,世界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遙不可及 #36

Open QCTW opened 8 years ago

QCTW commented 8 years ago

本文也同步發表於 LinkedIn :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台灣不小世界也沒有你想像中的遙不可及-quincy-hsieh


很榮幸地受 Soft & Share版主 MaoYang Chien 的邀請寫一篇職涯成長 careergrowth 分享個人經驗的文章。我個人謹是幸運地、持續地、一步步做我認為我可以做的事,在此把我十年走過的路給大家參考,鼓勵大家朝自己的方向前進,無論路途是多麼的漫長與崎嶇。

吊車尾的職涯序幕

2007年從東海大學資訊系畢業時,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成績單上的排名數字:全班最後一名。在大四時同學們都如火如荼的在準備研究所,我已經決定要先進入職場,在朋友任職的公司當網管人員。當了一年半的網管人員後,發現這工作的性質不是我期待的,決定試試其他非網管的工作。

2007年五月幸運地被一間新聞網站公司聘用成為軟體工程師,發現完成一個有很多人使用的軟體,帶給我相當大的成就感,因此走上程式開發之路。由於這公司是以專案網站為導向,且給工程師相當大的探索與學習的空間,容許工程師在不同專案裡嘗試不同的框架與技術。從中我理解到,框架技術背後的概念與思維,其重要性遠高於使用的熟悉度:許多的框架與技術背後的概念與思維是類似的,一旦懂了當中的精髓,就能套用到其他框架技術上。

在工作的期間,如同許多工程師一樣,常看到美國的高薪軟體業而心生嚮往,但要從有一年工作經驗的癟腳工程師,跳到美國的軟體業實在不切實際,決定先從能力可及的台灣外商開始,搜尋能發揮我的英文能力與軟體專業的公司當作是下一份工作的目標,至少在外商好好表現有可能外派見世面的機會。

在外商工作的期間

2008年八月我進到台灣的一間電信相關的英國軟體公司擔任研發部軟體工程師,這間公司雖然小,卻相當國際化,合作部門的同事有英國人、法國人、中東人與印度人,同時研發部門遵循軟體工程該有的步驟,從軟體規格、設計、開發、Code Review、測試到整合,一步都少不了,我在這獲得相當扎實的軟體工程基礎。

在這間英商工作薪水穩定,年假比一般公司還多兩倍(14天,且第一年即可使用),朝九晚五的正常上下班時間,加班的機會不算多,唯一的缺點就是一直使用同樣的技術做差不多的事。三年過去,儘管越來越對公司上中下的組織結構和商業模型有所認識,但在快速變化的資訊領域,使用一樣的技術重複做差不多的事,實在是種職涯慢性自殺,再加上只有學士文憑,雙重的危機感讓我決定申請英美的研究所進修。

就在我和主管預告我開始申請英美研究所計畫的時期,公司正經歷新上任高層的強硬管理手腕導致多位老職員離職的風波,公司僅剩下一兩位能夠做產品教育訓練與技術維護的員工。因為這機會,我的上司問我是否有選項能夠留任繼續工作以穩定產品產出與維護,同一時間,我在公司內部的求才信件中看到法國的研發部門有幾個我認為我適任的職缺,於是我提出以到法國巴黎的研發部門工作兩年作為續任條件,長官答應了我的條件。

在巴黎的工作經驗

2012年九月我換到了同公司在巴黎的研發中心工作,這對於從來沒有在國外生活的我有著非常多的挑戰,更不用說是在一個我不會說該國語言的環境。由於生活上眉眉角角的事實在太多,這裡只點出一些法國工作上的觀察與既有印象差距較大的部分。

不少人對於法國人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法國人很不愛說英文,甚至是不削說英文,這部分或許對於六十歲以上的老法國人來說是成立的,因為他們還在活在過去法國是世界強權與許多殖民地都說法文(所以認為其他人也都應該說法文)的情境中。然而法國的青壯年一代不說英文,通常不是因為這份自傲,反而是因為覺得自己的英文很差,感到丟臉或害怕而不敢說,這和日本人不說英文的狀況有些類似。實際上在巴黎,法國人是很願意用英文溝通的,甚至如果你說得一口好英文,他們更是會好好把握這機會練習練習。

在工作態度方面,可能曾經和法國人工作過的人會覺得法國人好像很常放假,工作不認真。事實上是法國人把工作和生活分很開,在法國的觀念裡,工作是為了生活,而不是工作就是生活,該停止工作好好享受生活就該停止,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工作的時候不認真。大部分我的法國同事為了能準時下班,工作時間都很專注地在工作,和台灣邊刷臉書邊工作的態度差很多。

法國人的假多(法國的法定特休假是25天起跳),這是因為假除了拿來放鬆充電外還有其他必要的用途:有鑒於法國的工時限制(35小時/一週)與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的民情,如看房子、修水電、看醫生、甚至是購物(巴黎大部分的商店都是晚上8點關門,週日不營業)等生活的瑣事,都需要在你的上班時間才有人服務,而這些假就是讓你請來處理生活上的事用的。當你認同其他人的休假時間和你一樣重要時,你自然就會提早或調整自己的時程來做事,而不是認為別人都應在你的下班時間處理你的『急件』,這樣的正向循環下,你自然也可以有正常的休假時間。

在台灣,上班族中午吃完飯常有睡午覺的習慣,在法國,如果在辦公室小睡,同事會來關心你是不是生病,並且給同事不好的印象。取而代之,法國人在和同事吃飯後,會花個15分鐘聚在咖啡間,邊喝杯提神咖啡邊和同事聊天八卦,這是取得同事信任與公司情報的重要活動。

在工作文化方面,同事們大多是獨立作業,完成各自的任務,互相幫助完成工作較不是法國人的作風。如果需要,法國人偏好面對面的溝通,如果可以見面談的事就不會講電話,可以講電話的事就不會寫 Email,和英美一律以 Email 留底的溝通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個人建議是先口頭溝通再用 Email 做記)。另外法國人對於工作上的錯誤或問題指正,大多能以較寬、非個人的心態去面對,但如果未和當事人聊過就在其他同事面前指責其錯誤或問題則非常禁忌。

在巴黎的讀書經驗

在巴黎工作的兩年時間,讓我拿到在台北從來沒有的機會:收到Google和Amazon的主動面試機會,儘管最後沒有錄取,也讓我更加瞭解自己在工作上缺乏的技能,讓我再次燃起兩年前未完成的唸研究所的想法。在此同時,我也發現在法國求學的學費遠低於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的學費(2015年在巴黎第七大學研究所一年級一整年的學費是275歐元),與其花錢在英語系統取得碩士文憑,不如把錢拿來學第二外文:法文,然後申請法國的學校。

因此在巴黎工作兩年的工作合約結束後,靠著工作七年的存款和家人的支持,我毅然決然離職全心準備語言,找了間法文語言學校,同時自修英文(因為還有試著申請幾間英美的學校),最後在2015年申請上了巴黎第七大學(Paris Diderot University)與巴黎第八大學(University of Vincennes in Saint-Denis)的資訊系研究所。

法國的學制和其他國家非常不同,分為高等專業學院與綜合大學,高等專業學院需要特定考試才能進入,除非你國高中在法國念,不然是無法進入高等專業學院的。綜合大學則開放給所有人申請,綜合大學學士只念三年,研究所兩年,博士三年,而且研究所一年級(Master 1, M1)與二年級(Master 2, M2)是分開的兩張文憑(也意指M1與M2需要個別申請),所以通常在台灣拿大學學歷要轉到法國就只能申請綜合大學,以台灣四年制大學對應到法國的同等學歷應該是M1,但大部分的學校在申請研究所時都會要求從M1開始讀,而無法直接申請M2,甚至如果跨了科系還會被要求從大三(Licence 3)開始讀。

巴黎第七大學資訊系的課程設計是大三和M1一套,M2獨立一套,所以很多M1的課是大三課程的延伸,加上法國的研究所課業非常的重(和其他國家的研究所比起來),我上下學期加起來就要修最少10門課,每門課每週四個小時,量非常的多,有種回到大二上課的感覺,而且有一半的科目都有實作的程式要完成,老師改考卷改得非常嚴謹,所以非常的累!現在還在巴黎繼續努力中…

以上,給大家作參考,如果吊車尾的我都可以克服困難一步步走到這田地,比我強的諸位也一定可以!不要因為一點挫折而氣餒,現在不行不表示未來做不到,持續針對自己的弱點朝目標努力。最後送給大家我很喜歡的巴西作家 Fernando Sabino 所說的話:Everything will be ok in the end. If it's not ok, it's not yet the end. (所有的事情到最後都會好轉,如果還沒有好轉,那表示你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ChuyuHsu commented 8 years ago

很棒的分享, 感謝你 我也想要往世界去, 你的經驗很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