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nshare / careergrowth

職場, 職涯成長
https://softnshare.wordpress.com/slack/career-growth/
102 stars 12 forks source link

職場分岔路 #9

Open abc9070410 opened 8 years ago

abc9070410 commented 8 years ago

小弟目前年資四年,跟板上許多前輩比起來還是菜鳥一枚,不過短短四年來已經待過四間公司,曾面臨許多人生分岔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其中的抉擇。

第一次抉擇

我跟許多人相同,大學研究所一路資工念上來,很清楚未來應該找寫程式的工作,但對於應該選擇哪個領域,依然模模糊糊。我當初畢業前夕找工作,最終篩選到兩間公司,職務都是韌體工程師,一間是中大型網通廠,一間是小型IC廠,前者月薪多5k,且我研究所是網路協定專長,許多學長姊都投身系統廠或網通廠,所以選擇前者似乎是名正而言順。

但我後來選擇了後者,原因是那是非常順利的一次面試,相談甚歡,當場就拿到口頭offer,而且當初甫畢業還年輕,主管描繪的那套公司未來願景,非常吸引我(後來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畫大餅...),於是就這麼進了第一間公司,只是後來公司營運出現一些狀況,也發生一些事,讓我萌生想轉換跑道的念頭。

第二次抉擇

當時在思考的是,是不是該繼續走韌體這條路,韌體撰寫過程,不太需要創意,需要的是嚴謹與細心,甚至很多時候,只能跟著硬體部門提供的編程指南(Programming guide)亦步亦趨,而我向來是個粗心大意的人,所以過去的工作一路走來跌跌撞撞。而其實我個人興趣比較偏向軟體,尤其是偏好前端或APP。,如果工作能與興趣結合,是不是可以讓產能增加,還更樂於工作? 基於這個想法,後來進入了一間中型網通廠當軟體工程師,職務主要是寫Android APP,以前沒有什麼Android經驗,不過或許是因為跟興趣結合的關係,感覺上手很快,且跟同事們也相處愉快。當時已經有久任的想法,因為那是比較傳統、加班時數少、幾乎不裁員的公司,想說就這樣待到退休,或許也不壞。

第三次抉擇

後來約半年後,第一間公司的前同事突然聯絡我,提及他們現在在某小型外商,跟第一間公司的領域相同,問我是不是有興趣過去一起工作。

這讓當時的我陷入長思,由於看過一些網路文章,對於外商會有些的憧憬,只是若答應跟著過去,意味著必須放棄原先的規劃,重拾韌體。

後來,我決定答應前同事的邀約,是因為考量到本身學經歷不算頂尖,如果沒有把握這次,那未來再進入外商的機會或許相當稀少,反過來說,網通廠的門相對就沒有那麼窄,或許未來我去外面走跳過後,還可以再回去走原先規劃的路。

所以我如期進入那間小型外商,相對台廠,有許多福利,也很重視員工的培育,而且工時簡直可以比擬公務員,表定下班時間一到,許多同事便蜂擁刷卡出門,是養老的好所在。

只是後來我待久了,發現這間公司在待遇的分配上,非常重視年資,像我當時年資不滿三年,是裡面最菜最菜的底層份子,只有略優於同年資系統廠的待遇,跟那些動輒八年十年經驗的前輩相比,存在可觀的落差,而依照公司的調薪幅度,或許經過七八年都沒辦法彌平這個落差,面對這個事實,心中難免有些想法。

第四次抉擇

雖然心中介意待遇,但一開始,還沒有離開這個舒適圈的想法,只是想說是不是能利用早下班這個特點,在閒暇時發展業外收入,但努力了一陣子,發現自己原來是空談型工程師,有很多APP想法,但實作後,不是功能短缺,就是人機介面極端惡劣,幾乎沒有吸引使用者的條件,於是不得不放棄,不得不繼續面對那個原始題目: 是不是該利用跳槽來提升待遇?

後來我好好審視了自己,發現自己最在乎的還是工作成就感,增添工作成就感有許多途徑,譬如解決許多讓前輩困擾的難題,受主管肯定;譬如說寫的程式讓許多人樂於使用;又譬如說,好的待遇。

我得誠實地說自己能力沒有很好,所以前兩者都有其難度,相對地,第三個似乎是比較容易達成的一條路。

於是我開始參加面試、投遞履歷,有趣的是,在這過程中遇到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次是到某大型系統廠面試,主管說看中的是那半年系統廠軟體經驗,其他三年韌體經驗,他認為多餘,沒有他需要的技術,他還相勸,繼續走這領域的韌體,會越走越窄,以後越難轉換跑道;而後來我把這個說法與前輩分享,前輩說他不這麼看,他認為走得窄,才有拚高薪的機會。這兩種說法我還不曉得何者為真,或許兩個都符合現實,只是看如何取捨。

回歸正題,最終很幸運地,錄取了現在這間中大型IC廠。對於這個結果,現在的我已經非常知足(當然工時方面也非常"飽足"),但未來會不會還有第五第六第七次抉擇,仍不敢說,就看未來自己的心態與發展吧。

討論

會寫這一篇,除了分享,也想跟大家討論幾個議題:

  1. 大家考慮工作時,興趣與專長會放在第幾位?
  2. 大家的工作成就感都是建立在什麼東西之上呢?
  3. 當大家有機會撰寫面向市場的程式軟體時,會不會很在乎使用者的反饋?
maoyang commented 8 years ago

之前在一位長輩的FB塗鴉牆看到的一句話

職業、事業與志業的分別就是:今天做了明天還得做,那是職業!今天做了明天還想做,那是事業!不只今天想,一輩子都想做的事,那就變成志業!

興趣與專長會放在第幾位, 年輕的我會放在第一位, 但是工作幾年後, 我會考慮的比較多, 這個工作是否可以讓我成長為第一位.

最大的成就感建立在當別人認為我做不到的時候, 我做到了, 當自己恐懼沒有自信的時候, 後來突破障礙達成了目標, 這也是成就感的來源

使用者反饋很重要, 但是軟體界待久了你應該也會聽過一句話-使用者往往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不是所有的反饋都要照單全收, 關於使用者反饋這件事, Topic還蠻大的, 這段影片是在講使用者訪談,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http://startupclass.club/steps/16 如果你對UX與產品設計, 使用者行為有興趣, 行為改變科學的實務設計:活用心理學與行為經濟這本書不錯, 可以參考看看, 你會對使用者行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kkdai commented 8 years ago

喔 是 JComicDownloader 作者 @abc9070410 大大 .

感謝你的工具,我來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大家考慮工作時,興趣與專長會放在第幾位?

這個問題不同年紀跟情境會有不同答案.目前我年資 12 年,

有句名言不是那麼說的? “希望每天叫我起床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與衝勁"

大家的工作成就感都是建立在什麼東西之上呢?

剛出社會聽說好像是在外商,覺得成就是職位. 以為職位代表你的專業,你的能力.

後來發現那些根本什麼都不是,在開源的世界裡.太多聰明的小孩,努力的人們. 現在只希望每次努力學習的成果能夠幫助到任何人,能夠讓很多人少走冤旺路.

當大家有機會撰寫面向市場的程式軟體時,會不會很在乎使用者的反饋?

我似乎有出過 Retail 產品,分享一下經驗.

使用者經驗當然在乎,因為他們每天使用著你辛苦開發的軟體. 但是公司內部總有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優先權. 在公司的時候只能做到讓"多數的使用者"意見被表現出來,讓公司重視.

若是自己的軟體當然就可以達到自己要的境界.就像你的 JComicDownloader :)

最後給點建議:

所謂的"黃金五年" 也快過了,建議要開始累積正向人脈.結交各種能幫助你的人們.我想那是千古不變定律.

ToroLiu commented 8 years ago

我剛入社會面試後得到兩個工作機會,那年是2008年。一個是韌體相關,一個是軟體相關。我因為工作時間的關係,選擇了軟體相關的工作。起薪都差不多…。工作幾年後的想法,當初的選擇,應該要考慮我以後要住哪裡這件事情才對…。新竹這一帶,比較少純軟的工作。然後我不想呆在台北…。有好有壞就是了。

maoyang commented 8 years ago

@kkdai

所謂的"黃金五年" 也快過了,建議要開始累積正向人脈.結交各種能幫助你的人們.我想那是千古不變定律.

這個真的很重要, 我之前待過一家上市上櫃公司, 後來公司一直走下坡, 裡面的同事開始離職到不同的公司, 因為我當時在那家公司做測試程式, 幾乎每個專案開會我都會出現, 還有我的產出是很少Delay的, 雖然也有得罪一些人, 但是還算是少數, 這無形中竟然累積不少人脈, 當這些同事到別家公司時, 有職缺, 或是有案子就會想到我 :-)

我會分享這個經驗是無論公司好壞, 你在你的崗位不能放鬆, 擺爛, 業界很小, 你目前的同事, 很有可能就是你未來的貴人.

William-Yeh commented 8 years ago

引述 Bryan Yao 在 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6405 文章中提出的觀點:

一個理想的職涯選擇,有兩件事情很重要:一是「槓桿」,二是「彈性」。「槓桿」讓你每投入一分,獲得一分以上的收穫;至於「彈性」則強調,每個選擇都該讓你的路越來越寬廣,而非越來越狹窄。

從個人的角度,尤其是對職場新鮮人而言,有件事情你一定要從長計議的,那就是千萬別短視眼前的利益,而要分析背後各項投資的比重(體力、時間、技術、組織能力):減少用體力、時間這類越用越少的資源來換錢,盡量多用技術、組織能力(例如管理、創新、創業)這類具有槓桿特性的資源來換取成果。這樣在 40 年左右的職場中,你的選擇才會越來越多,投資報酬才會持續上揚。

所以關鍵不在你一年賺多少,而要自問,10年之後你想靠什麼賺錢!

另一個觀點,則要看你對自己職涯路線的「集點卡」認知有多深。

「集點卡」觀念,容我再度引用 Bryan Yao 課堂上的示範,請見以下文章的課堂截圖: http://william-yeh.logdown.com/posts/736015-turning-adults-part-2

當然啦,「集點卡」是很個人的,也很私人的。每個人的路線,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不能沒有這樣的觀念在自己的腦袋中。

benbai123 commented 8 years ago
  1. 第一位吧
  2. 解掉難的 bug, 做出新東西, 靠自己找到某些問題的解法等, 尤其後面兩個還有人引用再延伸或改進的話
  3. 會當參考, 但不會照單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