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d zhang275 closed 8 months ago
你好,感谢你的分析!不知道我对你的描述理解是否正确。但我感觉不会存在这个问题,原因在于框架的流程:
由于会被encode的是服务器的Response,而收的时候被cut的是Request,是两个不一样的RPCMessage,所以不会有你所说的问题。
不过你说的隐含条件是对的,使用上确实需要非常小心。也许应该对RPCBuffer做一些其他机制尽量避免用错。非常欢迎提出更多讨论和建议!
感谢您的回答,确实混淆了 RPCRequest 和 RPCResponse。
假设原缓存块为 B,切分后的新缓存块为 B1,B2;如果切分位置正好位于某个缓存块 M1 的中间部分,那么 M1 将由 B1、B2 共同使用,但归 B1 管理其内存,其中在 B1 中 M1 类型为 BUFFER_MODE_GIFT_MALLOC,B2 中为 BUFFER_MODE_NOCOPY;
此时,cut 函数隐含的条件为 B1 中 M1 缓存块不能先于 B2 释放;
然而,我注意到在 BRPCRequest::deserialize_meta 中调用了 cut 函数,将 message 拆分为 message 和 attachment;
假设在服务器端并没有改变 attachment (是否必须在服务器端调用 get_attachment_nocopy 函数,以避免下面的问题?)
最后返回响应时,在 BRPCMessage::encode 中会先调用 message->encode,再调用 attachment->encode,在 RPCBuffer::encode 中会采用两两合并缓存块的方式,其中涉及到缓存的重新申请和复制,如果将 M1 缓存块释放,那么 attachment 是否收到影响, 这是否违背了这个隐含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