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monxie / blog-in-the-issues

A personalised tech-blog, notebook, diary, presentation and introduction.
https://solomonxie.github.io
68 stars 12 forks source link

《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2009 #13

Open solomonxie opened 8 years ago

solomonxie commented 8 years ago

备份下旧稿。

相关资源: 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pdf

solomonxie commented 6 years ago

探讨开源思想与应用

作者:谢小波 2009年03月

目录

一.什么是开源? 二.观开源的发展历史 三.成功案例 四.开源的意义、哲学及重要性 五.开源世界的法律 六.应用到其它行业的开源案例 七.开源的盈利模式 八.国际、国内的开源发展局势 九.开源的未来、探索及存在问题 十.我们与开源

“开源”,身边很多数人都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是的,它即使在自己所处的计算机领域中也算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一开始我想,“开源”也就是“开放源代码”的意思,是大家把自己写的程序源代码公布出来的这么一种行为而已。但是,后来在看过一部叫《Revolution OS》纪录片后,才真正开始了解“开源”的真谛,以及为什么这么多人为之疯狂。

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它,在后边,我将尽量把“开源”这个概念从计算机术语中抽离出来,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

当然,这么做是因为还有一个我认为更重要的理由:“开源”这个概念并不只适用于计算机领域而已,它有足够的潜力能够在其它行业里迅速发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且帮助那些希望创新的人们去开发一片蓝海。

一、什么是开源?

所谓“开源”,就是开放资源(Open Source)的意思。不过在程序界更多人习惯把它理解为“开放源代码”的意思。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软件几乎都是开放的,任何人使用软件的同时都可以查看软件的源代码,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修改它。在程序员的社团中大家互相分享软件,共同提高知识水平。这种自由的风气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进步。

但不久之后,以微软为主的一些商业公司就破坏了这种风气。这些商业公司从自由的计算机社团里雇佣了大量的技术高手,开发带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有软件。他们在分发软件的时候也不再附带源代码。从此,专有软件的时代到来了。直到现在,专有软件不公开源代码仍是默认的行业潜规则。

即使这样,崇尚自由的斗士们也没有妥协。他们认为,数字时代本应是自由的,任何

人都可以自由的获取软件资源及其源代码,而不应该被少数商业公司所控制。因此由Stallman为领袖的一群富有激情的技术高手们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即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FSF颁发了GNU GPL通用公共许可,GPL明确定义了自由软件的含义,即用户拥有使用软件、修改软件、重新发布软件以及改善再利用软件等四种自由,作为前提的,自由软件必须公开所有的源代码。GPL成为自由软件世界中的最高精神纲领,它成功地创建了一个软件中的自由王国,并保证开发者、用户都拥有充分的自由权。另外,在自由软件的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盗版的概念。

“自由软件”的英文是“Free Software”,这不免为许多人所误解,人们经常把它和“免费软件”连系在一起,免费的恰恰都是些低级的,这使得自由软件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大家决定给自由软件一个更易理解的别名——“开源软件”。开源一词则由此得来。

所以,开源即是自由的化身。它讲述了一种公开的、自由的精神。软件开源的发展历程,为我们软件行业以及非软件行业的人都带来的巨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将在后边详细来探讨。

二、观开源的发展历史

如果你不了解开源运动的发展史,也许你真的无法领略到它给当今计算机科学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在这场运动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Linux操作系统了。它是开源运动的核心代表,也是开源运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看Linux系统的发展史,就能清楚开源运动的发展史。

1991年10月5日,Linus做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将他所编写的Linux系统内核的源代码公布到互联网上。

到了1992年,已经有大约1000人在使用Linux。这些使用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客——那些热衷于技术的高手。

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在互联网上参与了Linux内核的编写和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有5人组成,这时Linux的用户大约有10万人左右。

1994年,Linux1.0发布,当时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随后正式采用GPL自由软件协议。至此,Linux的代码开发进入良性循环。很多人开始尝试linux,并将修改的内容提交给核心小组。由于拥有了丰富的操作系统平台,因而Linux的代码中也充实了对不同硬件系统的支持,大大的提高了跨平台移植性。

1995年,用户超过了50万。

1996年,全球用户总量已超过350万人。

1998年,可以说是Linux发展迅猛的一年。王牌搜索引擎“Google”现身,采用的是Linux服务器;小红帽高级研发实验室成立,同年RedHat 5.0获得了InfoWorld的操作系统奖项;我们熟悉的Mozilla Firefox浏览器公布了源代码;10月,英特尔和网景公司决定投资红帽软件,这被业界视作Linux获得商业认同的信号;同月,微软发布了反Linux公开信,这表明微软公司开始将Linux视作了一个对手来对待……1998年可以看做Linux与商业接触的一年。

1999年,Linux的红帽发行版制作公司Redhat成功上市,成为华尔街历史中上市首日融资额排名第八的公司。他是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开源社区的企业,可见大家对他的认可程度。

2001年,IBM决定投入10亿美元扩大Linux系统的运用,此举犹如一针强心剂,令华尔街的投资者们闻风而动。到了5月这个初夏的时节,微软公开反对”GPL”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

2002年,这是Linux企业化的一年。2月,微软公司迫于各洲政府的压力,宣布扩大公开代码行动,这可是Linux开源带来的深刻影响的结果。

2003年,NEC宣布将在其手机中使用Linux操作系统,代表着Linux成功进军手机领域。

2008年,光是在Linux系统成百上千个分支中的Ubuntu系统,用户量就已经超过了800万。这时候,在中国,Linux系统更是分布在政府、教育、电信、金融、制造和零售等各种行业。

从Linux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来,它的成长是爆炸式的!想想看,有哪一个企业敢说自己的经营方式达到了这种效果?又有哪个技术团队敢说自己的技术能够创造这种效果?不不,都不可能。使Linux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有这么大发展的,不是某一个企业,不是某一些技术,而是一个拥有足够魔力的自由的理念和开源的方式造成的。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自己被拒之门外,不希望问题出现是手足无措,而自由的、开放的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里,才能得以迅速蔓延开来。

除了Linux外,还有很多自由软件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自由软件基金会开发的网络服务器Apache ,至今,全球大多数的网络服务器采用的都是Apache,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登录的大多数网站都是运行在这些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上。另外,我们惊奇的看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几乎是和Apache同步的!而互联网正是自由、开放的代表,可见开源的魔力是多么的大。

三、成功案例

如果你现在还觉得开源离你甚远,那我下面所讲的这些开源案例,总有一个是你有所耳闻的。

1、Linux

关于Linux系统,它的成功就在于,它把自己的源代码公开出来了。记者采访Linux系统内核的作者Linus,问“你对自己的创造物形成了潜在的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而你却不能直接获利有什么感想?”,Linus回答说:“恩,如果我没有把Linux共享出来,我想我也不会因此得到任何钱,所以我的意思是,这(公开源代码)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是的,Linux的成功说明了一切。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红帽Redhat。他是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开源社区的企业,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覆盖面之大,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开源的商业潜力。

2、火狐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Mozilla Firefox)是除了微软的IE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页浏览器了。火狐浏览器来自于Mozilla基金会,而Mozilla基金会是一个开源社区的重量级角色。火狐与IE之争,毫无疑问的是自由软件与专有软件之争。直到现在,整个浏览器市场唯一能够与微软的IE相抗争的只有火狐。火狐是所有浏览者和网页设计师的天堂,而IE无疑是所有浏览者和设计师的噩梦:安全性差、网页运行速度慢、不稳定等等,IE占有去年72%的市场份额则完全得益于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虽然差距很大,但大多数人仍然看好火狐,因为它拥有安全、易用、更新快等众多优点,更重要的是火狐是开源的!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很容易能预见到火狐超过IE的日子!

3、BT下载与电驴下载

当今的网民,如果不知道BT下载那你就老土了,而电驴下载亦是全球文闻名的下载方式。它们都属于P2P下载。简单的说,这两者都是基于一种完全开放的态度,将互联网共享出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个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全班几十名同学,这时如果你有疑问,那么你不但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去问其他任何一个同学。这就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开放,P2P下载即是这种开放的下载方式,你可以直接从网站的原地址去下载,亦可以从成千上万个已经下载到这个信息的人那里获取到,而且这其中不会有什么数据的遗漏。如今,这种开放资源的下载方式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下载方式之一。它给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维基百科(Wikipedia)

全球绝大多数的网民都知道维基百科,甚至很多人在撰写自己的文章时,都把它作为一个真正的、官方的百科全书来使用。

维基百科亦是开源社区的骄傲之作。为人所称道的是,他调动了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来参与词条的编写这本内容超级丰富的百科全书,所有人都可以对这本书进行编辑、评论,并且在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规范系统的保障下,使得百科全书的编辑井井有条,内容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当的保障。

维基百科的成功是毋庸置疑,他将开源社区的精髓——“社会化协作模式”(也就是《大教堂与集市》中的集市模式)发展到如此的简单、透明和直接,使最普通的网民也能够轻松参与百科全书的建造,这种全网民参与的协作模式相当成功,大家甚至直接将其称作“维基模式”。

当看到了维基百科的成功之后,各大网络集团纷纷效仿。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庞大的一个网站上,我们看不到一条广告。这难免使得广告商们和风险投资商们失望。我想,关于维基百科的盈利方式,也许目前还很难一下子搞清楚。

5、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

百度知道,我们中国的网民已经是相当熟悉了。当我们有什么疑问是,都可以在百度知道里提出,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会得到很多的答复。同样的你也可以看别人已经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方便。

百度知道亦是一种社会化协作的模式,和维基百科一样。百度知道在中国的成功,使各大网络集团都看到这种模式的前景,于是纷纷推出相似的如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腾讯问问等等,在这之后百度更是推出了百度百科。这已经说明,社会化协作受到了广大中国网民的欢迎。当然,这必须要得益于维基百科,更要归功于开源社区所推广的自由、开放的理念。

6、译言网

译言网现在已然是中国翻译界最好的网站之一!它完全秉着社会化协作的精神,掀起了翻译热潮,极大的激发出我们浏览和翻译外国文化的兴趣。在积累了极大的阅读用户以及翻译用户的基础上,译言网很成功的将这种社会化协作模式向商业化靠拢,这让我们看到它的巨大前景。在译言日记中的一篇《译言的社会化协作宣言与商业化尝试》中这样说到:

我们相信:
1)社会化协作是译言及其群体(即全体Yeeyaner)的最核心价值;
2)社会化协作强调人的联结与协同,与机器的联结和协同(比如,云计算)相辅相成;
3)社会化协作是对“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提升,是社交网络(SNS)产生价值的进阶之路;
4)社会化协作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也必然能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
5)中国在现阶段仍需要培养社会化协作的土壤。
我们希望:能与全体 Yeeyaner 一起,将社会化协作进行到底!

数学经济之父Don Tapscott认为,创造一家永远不会被技术所颠覆的企业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目前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就是大规模协作。在这里,所谓的大规模协作即是开源社区的精髓——“社会化协作”。这是“自由”所带来的极具商业潜力的一个蓝海战略。观其衍生出来的“维基模式”,和类似这种模式的博客、论坛、内容社区(视频、图片、书签等)以及当前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如校内网、Facebook等),我们会发现一些共通点。有人把它们统归为“社会化媒体”。它具有以下特征:

碍——受保护的内容除外。

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

这就是“新媒体”,广告商和风险投资家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它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甚至有很多人已经从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

在开源领域,还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我在这里只想说明一个问题:自由、开放,是开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一把金钥匙!

四、开源的意义、哲学与重要性

开源的真谛——自由、开放。

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崇尚自由、希望共享的心理。毕竟,相对来讲,隐私只是我们个人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我们的社会团体生活中,开放却是促进整个集体进步的重要因素!我想,当我们分清楚什么不能公开和什么该公开的时候,当我们很好的平衡这两者而非抑制其中一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活的更美好。

不能公开的,比如我们的个人隐私、国家的核心技术和敏感技术(如印钞机)等;可以公开的,应该是一些不甚敏感、公开不意味着毁灭的技术和信息,如软件源代码、部分硬件电路图、饮食菜谱等等,很多实例证明,公开它们不但没有使公开者蒙受损失,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和热情,使得相关的技术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稳步前进,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了。

只有把握好公开和不公开的道德尺度,世界就才会和偕。但恰恰是有一些人,不但无

视和谐,反而利用了自己本来就影响行业和谐的垄断地位去破坏另一个和谐,并冠冕堂皇的称自己是为了知识产权而奋斗,而阻止原本应当开放的东西。

对于微软的行业垄断,以及封闭源代码的做法,我不想太多讨论,业内的争论已经够多了。只是以我的想法来说,在信息时代,对技术的封闭,一定是阻碍了科学进步的绊脚石!曾经的产权保护,的确是推进了一些国家的进步,但却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发展,如果现在还无视开源的重要性,只能说明这些人的短视或暗怀鬼胎。

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建人以及开源界的精神领袖Stallman说:“老师说如果你有糖,你不能独吃,而应该和别的孩子分着吃。但现在的管理部门说老师应当教孩子们接受许可证观念,如果你带了一些软件到学校,他要说‘喔!不,不要共享它!共享意味着你在偷窃,共享意味着你要坐牢。’社会本不应该是这样,我们需要好的风气。至少在不费事的时候能主动帮助别人,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品德。而他们却把我们的社会变成残酷竞争的社会。”

王开源在《开源中国说》的演讲中说到:“自由的哲学是:自由作为人类普世价值观是广泛存在、普遍拥有的,自由软件就是自由价值观广泛存在人类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而自由的理念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无产阶级的自由是全社会的终极自由。”

我认为,自由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风气,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样一个大的理想下,我们发现,“自由”,更是一种寻求蓝海的重要战略。

在译言网中网民所翻译的一篇文章《奥巴马想知道:为什么要开源》中说到,奥巴马曾经要求Sun公司主席Scott McNealy提供一份开源软件带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好处的报告,McNealy毫不讳言地向奥巴马建议:“一眼就可以看出,开源软件要比专有软件更经济、更有效、生产力更高....政府应当安装在开源基础上生产的开源软件以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获得更高品质、可信度更高以及更低价....而所有的上述好处都来自开源软件。”

当然,你也许还没能想通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产品的内部技术构造公布出去后,它是否还有价值?

我要告诉你的是,公开它的内部技术构造并不代表公布它的全部,这其中还包括一系列的如整合、系统优化和工程化等的软性思维,也就是隐性技术。所以开源产品的价值并不因为将其内部公开内部结构而丧失。理解这一点也是理解开源意义的一步。

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开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再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过来,我们正是处在一种大的时代变革初期,而开源,正式默默推动这场变革的巨大力量。更早的意识到这一点,是使你站在世界前沿的基本要素。

也许你已经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开源的重要性了,种种迹象也表明,开源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的重要性及可发展性,变革已近在眼前,开源也被提上了日程。

五、开源世界的法律

我所讲的“自由”,和别的没什么不一样。自由并不是让你漫无边际的为所欲为。自由首先要以道德作为根本,凡是合乎道德的、正义的、合理的事情都可以做,这才是自由。而自由更是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才会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保障大众的自由。

开源世界的自由亦脱离不了这些基本规则。开源世界也有他的法律规范。如开源软件中最知名的GPL法律。创建了它的Stallman说:“如果我们放弃软件的版权,有些人就会对它(开源软件)做一些小改动,然后把它变成专有软件。这意味着,他们的用户运行我们的软件,却没有合作与共享的自由。”开源社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创造了GPL法律,它声明:所有加入了GPL许可证的软件都是受到版权保护的,软件作者授予你复制、分发、修改和增添的权利,但当你重新发布的时候,你的软件也必须引入这项GPL许可证。所以无论谁从你这里获取软件,也同时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自由。如此一来,这个软件传播到哪里,自由也就随之而来。它成为与他人合作和形成社团的不可剥夺的权利。Stallman戏称这种许可协议作“Copyleft”,即“Copyright”版权的反面。

在这样的一套法律保障下,我们拥有了自由,并形成了一个美好的社区——在社区里,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项目进步了,个人都进步了,大家也都很高兴。

开源社区的形成类似于一个国家的形成,是保证居在其中的人民拥有自由的首要前提。这个国家除了要有一部法律,还要有一套合理的政治布局。它需要有各种角色,各种组织。比如管理者、创建者、审议者、评论者,当然也少不了享受者。在这其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角色,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只要你那样的能力,你还可以参与另一个角色。在开源社区中,是不会限制你更改角色的自由的,我想这也一定是社区中的人民感兴趣并且享受其中的原因之一。这就产生了开源社区中的好的风气。好的风气和好的氛围总是美好的,而美好的总是我们创造者和使用者和所向往的,当我们达到我们所向往的美好时,双盈的局面也就出现,利益自然随之而来。这就是开源的哲学,我们无需为了利益而去做什么,我们只需要做好我们想做的,我们就会得到利益。

谈到社区的建立,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建造自己的开源社区呢?建议参考Linux系统的社区,那是最好的开源社区之一。显而易见,维基、译言在参考Linux社区的同时按照自己的需求成功的建造了适合自己的独有的社区,我们可以在居在其中的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到笑容。

六、应用到其它行业的开源案例

也许你到现在还只认为开源是软件中的事情。但我要告诉你,之所以我要在这里向大家极力的推荐它,是因为开源不光适用于软件,而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行业,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开源的核心理念并加以适当的变化,就能将它发扬光大到各个角落。

在译言网中,我看到有人翻译了这样一篇文章《开源,时速90公里》,说的是一个德国年轻人由Linux开源项目得到灵感,创建了一个“开源汽车”项目,他依照着软件中的开源方式,在网络上集合世界各地的人参与其中,来制造一辆“无国界”的便宜易用的汽车。当然,这辆车的所有构造和数据都是公开的。没用几个月,这个项目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成百上千的人主动要求参与汽车的设计。但可惜的是,这个自称空想家的年轻人还没有搞明白开源的基本要素。他没有准备好要到成立一个完整的社区,也没有建立社区中必要的几种角色,如管理者、审核者、设计者等。项目马上进入了一片混乱——什么样水平和专业的人都有,而且他们都没有统一的目的,有的还只是抱着好玩的心理来参与。项目经过三年的停滞,终于重新启动,并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结构,和内容清晰的游戏参与规则。这才正式就位。

文章中作者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提出了一些疑问:“Linux系统和火狐浏览器他们都是些软件,只是由数字比特组成。他们是无形的,可以很容易的分享和到处发送,因此相隔甚

远的人们可以协同开发软件。出了问题可以马上得到修正;包含有更新、改善或是修正补丁的新版本可以免费发布。因此这里就有一个设想:开源实践中的经验方法可以用来制造硬件,或者说可以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吗? 像有复杂结构的那种物体,比如说,建造一辆汽车?开源模式真的可以引入到实物制造领域吗?亦或这只是在理想主义热情推动下的空想?”

我认为,虽然这个“开源汽车”的项目并不像之前提到的那些软件和网站一样成功,但我们仍能够感到,它的潜力是很大的:便宜的、易用的并且所有构造都是公开的一辆汽车,多么有吸引力啊。可以看出,只要组织者和社区更成熟一些,让理论更结合实际一些,它一定会获得很好的效果的,不是吗?

值得一提的时,我刚刚在百度中搜索“开源汽车”,上面已经有了9百万篇相关的内容,可见国人对这种开源理念的汽车项目的关注程度。另外,当我搜索“开源硬件”时,竟然已经有了一千四百多万的相关内容。

搜索过程中我还看到了一个叫OpenHW的网站,它是中国首个开源硬件的社区,它是由西安交通大学的学生建立,并由美国赛灵思公司大学计划在中国资助的非赢利性组织。早在2004年他们就有了这个计划,于2006年正式成立,到了2007年初,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俱乐部也相继筹建和成立。目前,这个社区中的开源硬件团队已经达到了414个,项目共282个,实名会员14276名。从网站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已经成功的项目,虽然没有太多的接触,但可以看出,这之中的很多项目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了。

我猜,如果那个德国的年轻人是这个社区中的一份子的话,也许真的会像他想象的那样:三到四个月就造出一辆开源汽车。

开源硬件其实范围很广,包括一些电子产品的开源(如我们所熟识的MP3、手机、电脑主板等),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钟、唱片机、创意家具,以及非常受孩子欢迎的玩具等等。我们大可以不受思想的约束去畅想还有什么可以开源。

受到Stallman的启发,我想到餐饮业也是可以开源的,比如菜谱。抛开一些祖上流传的绝密菜谱,大多数的菜如何制作的我们都是可以有处可考的。但能掌握并发扬那些非常好吃的菜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可以开一家“开源餐馆”,将所有的菜谱都公开,每个来这里的人都可以看每道菜的菜谱,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对它稍加修改后让厨师去做,或者干脆自己设计一个菜谱拿来给厨师做(前提是厨师会做)。当然的,修改菜谱和贡献菜谱的人都必须答应这个新菜谱可以让每个人看到并修改。这不是很有意思吗?:-)

我们也可以办“开源电台”、“开源电视频道”,一定很新鲜。

我还想举个当今比较流行的和开源项目很像的例子,供大家参考:

有奖征文和设计竞赛。这可以说是一些企业家以少量代价获取产品或灵感的招数,而且非常受欢迎。它产生了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企业家只付出了少量代价就从广大的民众力量中获得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参与其中的人也感到自己的作品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既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又得到了一定的酬劳。何乐而不为呢。

开源可以用到的领域、行业很多很多,就像上面说的。在新浪的一篇文章《分析:开源经济促进Web2.0创新》中提到:“开放源代码运动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和技术层面,同时也向媒体(视频、图像和博客等)、内容及社区等领域拓展。”只要我们掌握到了开源的精神和基本元素,并配合着实际稍加修改,就一定能开发一片蓝海,甚至创造一个新的美好世界。

七、开源的盈利模式

在一个《维基经济学》的读书报告中,第一句话就是:“21世纪最重要的商业法则:开放、对等、共享及全球运作。”看,这不正是开源项目的特征吗!宝洁公司首席执行官A.G.拉夫利也说:“今天的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如何庞大,无论其全球化程度如何之高,都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更快更大的创新。和消费者的协作,和供应商及商业伙伴的协作,以及在企业和组织内部的协作都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必须面向全世界,拥抱大规模协作的科学和艺术。”

现在,到了本文的重点之处,如果把前面所说的全部当做铺垫也不足为过。

我们不会毫无意义的去做一件事,我更不会花这么多时间去讲一件没意义的东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寻找一条出路,而探索新的道路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我起初要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将我所知道的和大家共享,给大家提供一个探索自己道路的重要参考。在商业社会中,我们每做一个事情,都必不可少的要衡量其商业价值及商业潜力。下面,我将和大家讨论开源的商业价值及商业潜力。

首先声明,开源并不意味着免费,在软件行业这种误解的尤其严重,因为大多数的开源软件都是免费的。这就导致了大家在其价值上的误解:免费的都是低级的。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开源产品是完全可以收费的,而且它也不是低价的代表,你完全可以凭借你自己的意愿进行收费。只是收费多少,或者完全免费,关乎你的产品价值和发展策略。像红帽Linux操作系统,它就是收费的,虽然本身的价格并不高,但是红帽公司通过提供相关的服务和咨询等方式获取利益。这就一种商业策略:产品本身并不是主要盈利点,重点在于产品所附带的周边服务。

在一篇名为《了解开源软件七种盈利模式》的文章中,详细讨论了当今开源软件企业的七种获利方式。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归类,并加入了我总结的几种盈利方式:

1)收费服务模式:即红帽公司的盈利模式,这是开源社区中最常见的一种销售模式。它的产品本身是免费或廉价的,但诸如产品的技术咨询、产品的修理维护、技术文档、人员培训等等都是要收费的,而且你在定制价格时完全可以不必手软,因为相信开源社区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会会让付费者感到值得的。Stallman说过:“自由软件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它蕴含着商机。自由软件的优势就是它提供一个自由市场,你可以在那里提供各种服务支持。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适用某个软件,而你想要得到好的技术支持,就有很多人选可以供你选择,那些商业化的技术支持公司会尽力为你提供好的服务,否则你会去找别人。对那些私有版权的软件,技术支持是垄断的,一般只有一个公司提供服务,因为只有他们有源代码,所以只有他们有能力提供支持服务。这样你就一直处在那个垄断者的掌握下,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软。所以他们的支持服务这么差劲也就不奇怪了。”

2)带动销售模式:通过低廉的开源产品来吸引大家,带动这个产品的相关付费产品得到更好的销售。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销售免费的开源软件来带动他相关的专有软件的销售;利用附带免费而优质的开源软件而带动它所属的硬件的销售。事实证明,这是很有竞争力的一种销售模式,像IBM和微软这样的大型企业利用此方法在与同类的竞争中获得的成功正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在《程序员》杂志的《开源软件经济学》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当一个产品的补充品降价时,该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

3)周边销售模式:就像电影、动漫在热播之后引起了周边产品的疯狂销售一样,开源产品也可以利用销售附属品来赢取利润。在低端市场销售一些衬衫、杯子等小物件,高端市场中像著名的O'Reilly出版社为开源产品出版优秀的参考资料,他们请来了相关产品在全球一流地位的人士撰写,产生了如此大量的购买需求,足以弥补开源产品本身未收取的利润。

4)广告模式: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盈利模式,也是国内开源产品的最主要盈利模式之一。通过内嵌广告而达到盈利的目的,而产品本身需要做的只是如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如提高产品的质量、人气,以及降低产品的价格甚至供所有人免费使用等等。

5)增值模式:正如我们所常见的网络游戏那样,进入游戏是完全免费的,但是要使玩家在游戏中的角色更快升级,却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费用的多少根据升级的程度而定。这种增值模式已经是互联网广为人知的销售模式了。它将产品的内容进行分级,使用产品的基本功能也就是初级,是完全免费的。而一旦你对它很感兴趣希望使用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级别,则需要付出相应的费用。这也是很人性化的一种模式,我很看好这种模式的实际应用。

6)计时收费模式:如一些杀毒软件一样,通过提供半年的免费使用,吸引大家来安装。半年后当大家已经习惯它的操作后,大多数会选择交钱继续使用。但当你发现你并不喜欢它,也完全可以直接抛弃而不必付出任何费用。开源产品亦常使用此模式,在争取到用户的同时也增加了免费用户转为消费用户的盈利点。是一种很好的营销策略。

7)消费券模式:就像一些西饼店发放代金券一样,原本冷清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大家兴致冲冲的拿着代金券来到西饼店,甚至很多人看到喜欢的甜品还会自己填钱去买它。这也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利用了大众喜欢“占便宜”的心理,只花了少量的代价便吸引来大量的顾客。

这就是我所总结出来的7种盈利模式,随着开源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开源盈利模式应运而生。你可以采用当中适合的一个,结合多个使用也未尝不是个好的选择。也许你已知道,这些销售模式大多是早已存在了的。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开源并不是另一个世界的产物,他也完全享受各种营销策略。现在开源产品还不像专有产品那么吃香,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热衷于开源的大都是一些技术人员,并不很明白营销的力量,一心只关注于怎么把技术发展好。开源产品的品质并不比专有产品差已经是我们所达成的共识,但他仍需要包装,仍需要宣传,需要走进我们的生活而非立于神坛之上。我相信,只要社会上的营销专家更多的关注到开源产品的潜力,他们二者的将像爆炸一样产生化学反应,结合出新时代的受到全社会追捧的产物。

还有两个开源产品的发展策略想和大家分享:

1)品牌传播策略:利用开源产品先天的传播优势,并以极低的成本建立和传播品牌,产生相当的品牌效应后,再利用此优势施展一切可能的盈利模式。

2)占领市场策略:利用开源产品的成本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待市场成熟时推广相关的付费产品。这也是一种很效用的策略。

相信大家在心中对开源是否能赚钱这个疑问有了个答复。

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一文中作者说到:“幸亏有Gillette(吉列之父),人们不再将放弃一部分价值的策略视为离经叛道。但到目前为止,满天飞的免费品,仅仅是经济学家们所称的交叉补贴(cross-subsidy)的结果:你可以免费获得一件产品,只要你购买另一件,或者你愿为某项服务付费。”

其实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免费不等于亏损”甚至“免费等于赚钱”这样的事实,无需看我的理论多好,只需要看事实就可以回答自己:开源能赚钱,而且能赚很多钱。

在荷兰政府的一份长达146页的开源研究报告中称,文件共享对于繁荣经济是非常有益的:文件共享使民众能接触到更多的媒体,即使这是以媒体行业的一些利润为代价。一个明显的结果是下载和购买不是互斥的:下载者平均购买了与非下载者相差无几的唱片,而在DVD和游戏上则要远多于非下载者。他们也倾向于参加更多的音乐会和购买更多的商品。

这很好的说明了开源不但有很大的商业发展潜力,还具有推动经济进步的商业价值。

在《分析:开源经济促进Web2.0创新》中说到,“开放源代码运动已成为强有力的价格创造者。不仅如此,它还开创了新型财富分配方式。一方面,开放源代码使得单一投资人很难独享开发利益;另一方面,它又能刺激大量人员参与其中并分享成果。正因为如此,开放源代码运动正演变流行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活动。”

结合我们本国的实际来讲,现在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就业危机,也许低成本而富有创造价值的开源项目能够成为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的一个新思路。LUPA主席张建华说“开源软件将为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

八、国际、国内的开源发展局势

今天,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政府机关、大小企业都在喊着“节流”,以减少金融危机对自身的伤害。这时大家的目光全部从收费高昂的微软,转向了价格便宜、服务良好、性能超强的开源软件。让我们来看看各国政府的行动:

中国很多的地方政府开始研究开源,有些省级的政府甚至要求所有机关部门使用开源软件,以减少开支。

美国智囊团向奥巴马提供了开源研究报告。

英国政府宣布支持开源。

俄罗斯政府宣布将计划开发一个基于Linux的国家操作系统,以减少对国外软件的依赖,并以此降低微软的许可费,更重要的是利用开源软件来减少盗版。

日本政府拥抱开源以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越南政府宣布将广泛部署开源软件,所有政府电脑都要安装Linux。

加拿大政府也宣称将要投向开源软件。

韩国甚至在过去三年中总计花费了103亿美元用于发展本国的开源软件。

荷兰政府办公室要求一律使用开放文档格式的文件。

德国外交部将11000台电脑全部换成Linux系统和其它开源软件。这一举措将使外交部相比其它部门大幅度的减少维护费用。日本和韩国的大使馆都全面替换到了开源系统。马德里大使馆是亦在使用Linux系统。

据荷兰的Maastricht大学对欧洲12国的调查情况显示,约有49%的地方政府使用免费(自由)和开源软件,而且这种应用还在进一步增长。其中,有70%的用户都希望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

红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im Whitehurst说,持续不断的全球经济危机将给开源软件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开源软件可能因此得到长足发展。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导致人们不得不减少开支,而开源软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金融危机过后,相对于专属软件而言,开源软件的情况会比以前更好。这是因为开源软件提供一种更好的软件制作模式。

这些是全球各个国家的开源软件情况,这还不足以说明开源的在这个时代中的重要性和可发展性吗?

来看看国内的情况。

在一篇名为《经济危机下开源软件技术或将增长两成》的文章中说到,“经多年的市场推广,很多企业用户已经开始认识到开源软件所具有的更大生产力,他们可以通过较低的

成本利用开发者集体智慧的成果。在国家大力推行正版化政策的带动下,用户对开源软件的使用率也进一步提高。开源软件逐步向核心领域渗透。在开源软件应用范围扩大的同时,开源软件的应用深度也在增加。作为开源软件中应用最为成熟的Linux,已经获得了政府、金融、电信、邮政等大 型用户更多的认可,并由一些非关键应用逐步向用户的核心业务层面渗透,如银行支付系统、电信计费系统、证券交易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已经开始采用 Linux系统,并取得了一些成功部署和维护经验,为企业核心业务的大规模采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另一篇文章《2009,年中国开源能不能进入加速期》中抛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进入2009年,我们不得不说,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开源都已不再是一名弱者了。然而,国内开源界与国际开源之间的巨大反差,还是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问题:2009年中国开源能不能进入加速期?”

值得庆幸的是,从一份很权威的《2008年中国开源软件应用调查报告》中看到,中国的开源软件发展迅速,现在和国际开源也并非没有什么可比之处。毕竟我们拥有最广大的市场,拥有最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份调查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对开源商业化的看法——受调查者认为开源的商业化要想在未来获得成功需要强化的重点依次如下:加强客户服务(31.4%)、商业推广(28.4%)和产品研发(21.4%)。

来自国内权威的IT门户赛迪网的一篇文章《2008 “非凡”年代 中国开源软件大事记》,记录了2008年中国开源界极富影响力的一些大事件,它们让我们看到,开源在中国已然如此的生机勃勃。文中最后说到:“纵观2008年中国开源软件的发展,以政府为导向促进中国Linux产业发展的趋势逐渐清晰,国内各大软件厂商纷纷抓住此次机遇力促发展,无论是从用户、市场、产品到服务等系列环节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用有一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中国的开源,前途无量!

九、开源的未来、探索及存在问题

对于开源这个新物种,很多人还对它抱着怀疑态度,担心它是不是能给我们带来切实的利益,是不是如我所说的那样美好。

其实任何东西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开源我也不能够一下子判定它到底好不好。我只能在这里将我所知道全部罗列出来,做出一个参考,由大家对其进行评定。由于之前大都是罗列开源的优点,这里我将把我所知道的开源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归结出来。

1)安全性

我想这是几乎所有人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把产品的内部构造全部公开了,是否会有一些心存不良的人利用他的漏洞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软件中,当我们把它的源代码公开后,是否会有一些黑客会研究它的漏洞,并制造病毒程序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呢?这是人们最关注的事情,毕竟这些软件关乎着使用者的个人隐私,甚至国家安全。

这已经是争论很久的话题了。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见解,就像我们听到的一些顶级黑客所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软件,它一定会有漏洞。专有软件也不例外,甚至我们听到更多的“被黑”事件都是来自于专有软件。相比开源软件来说,专有软件的反馈意见少、技术能力不足、更新慢,都是造成一些被攻击的原因。反过来把自己的内部结构公布出来的开源软件要安全的多,因为它的更新速度极快,它身上所有的漏洞、不足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全球各地的人来修正,黑客们即使发现了漏洞也没有机会制造出迅速扩散的病毒。

2)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开源的发展日趋成熟,它的知识产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谈问题之前首先要

知道,开源产品是版权的,是得到法律认可的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开源产品的使用协议(如要求使用者在重新发布时也必须公开内部构造)是其版权的延伸。如果有人企图将本着自由开放精神制作出来的开源产品修改为自己的专有产品而不遵循公开协议,那么他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

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仍有很多的人不能够足够清楚的认识开源的性质、特征,没有对开源产品的各类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强度和范围有足够的理解,或者不能对各种开源许可协议的内容或条款以及其解释有必要的认知。种种的混淆、误解及监管不利等,造成了一片法律上的灰色地带,出现了一些我们所看到的侵权、违反、不遵守协议等行为。我想,开源仍在发展中,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及监管体系出现,使它真正的成熟。

另外开源在知识产权上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例如,开源是个非常有效的解决盗版问题的方案。我说过,在开源的世界里没有盗版的概念,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社会在倡导使用正版产品的同时,应该宣扬和鼓励大家使用“合法产品”,而这其中就包括专有的和开源的。在“山寨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应当有所反思,为什么它会那么受人们欢迎——强大并且低廉,而开源产品正有此先天优势,并且完全合法,而非盲目的抄袭。这难倒不是解决盗版问题的极好战略吗?

3)资金问题

由于开源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连一些业内人士都没有理解它,那就更别提那些投资商了,因为他们看不出来给这些企业投资能得到什么好处。于是,真正对开源企业的进行投资的仅有一小部分而已,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开源企业要融资还是很困难的。在一篇名为《伸向开源世界的“橄榄枝”》的文章中说:“开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大都会遭遇资金和资源的短缺问题,毕竟,完全的利他主义无法使人谋生,也无法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确,赚钱的方法虽不计其数,但真正将有效的盈利之道和开源结合的只是少数,其他人连什么是车都没搞明白,更别提如何开着车奔驰了。

文章中继续说到,“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融合的趋势似乎有些不可避免……也许,像所有不打不成交的伙伴一样,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的博弈,使二者的生存状态比单独存在会更好。倪光南院士就曾坦陈,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长期并存的趋势有利于软件 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国内,开源软件促进了软件培训的发展和软件人才的成长,有助于提高软件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错,集开源产品与商业产品与一身的企业似乎在市场大潮中更有竞争力,更能吸引投资商的注意,因为他兼具了二者的优点。只要他能很好的平衡两者,未来的路将是很通顺的。

4)客户问题

在《开源盈利模式探析》中说到:“开源顾问公司Navica的首席执行官Bern ardGolden指出,商业化开源是单独的一种业务模式,商业化开源公司要想实现盈利需跨越两道鸿沟,第一是让其免费版的产品能够获得足够多用户的使用,第二道鸿沟是如何更多的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

如何跨越这两道鸿沟成为了所有开源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这两点,就很难实现公司盈利的最终目标。很多不成功的企业要么不能将足够多的免费用户转化为付费客户,要么根本就不能拥有足够多的免费试用者。所以,更早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及时的找出解决方案,是开源企业制胜的关键。这是开源商业化的重要课题。

在《开源盈利模式探析:让用户变为买家》中谈到:“开源产品用户和开源产品买家的区别就在于此。如果你是一个用户,但是你感觉没有必要关心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你可以选择不购买。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个希望可以通过电话得到技术帮助的用户,你可能会转化为一个买家。或者说,你是一个对你的软件组合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非常在意的用户,你也可能转化为一个买家。”这也是跨越鸿沟前的需要注意的一点。

5)开源的实施困难问题

很多关于开源的发展建议还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已,国际上真正做到的只是一些大型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植的企业等,国内的情况更是不宜太乐观,因此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开源之路还是举步维艰的。除了融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还没有做足开源的准备。对开源理论的理解不足,结合实际和自我进化的能力不足,以及对本身的定位不够准确等因素,造成了很多项目“有头没尾”的结果。

我知道,要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状况并不容易,但我相信并且也看到,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开源的发展都是迅速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解决之道将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只要站稳脚步坚持下去,不会太久就会见到光明,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十、我们与开源

文章已经到了尾声部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写这篇文章并不是真的为了让大家都投向开源的怀抱,纷纷成立开源项目。甚至现在连我自己都没有要这样做的想法。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开源”这个新生物钟有个全面的了解,要大家知道它在未来是个多么重要的角色。在清楚这一点并了解它之后,你也许能够未雨绸缪,能够接受这样的新思想,最起码不会大惊小怪,或者因此而走歪路。

不论你是未来开源的参与者,还是竞争者,或者集两者于一身,抑或只是个旁观者,我都想要你知道,开源将会多么的重要。(完)

参考文献

(一)

·《Richard M. Stallman 给<自由开源软件本地化>写的前言》作者Richard.M.Stallman

·《开放源代码》——来自维基百科

·《开放源代码不是自由软件》——来自译言网

·《什么是开源?》——来自eNet硅谷动力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发言》——作者王开源

(二)

·《Linux简史》——作者Ragib Hasan,翻译王晓林

·《红帽redhat发展历史》——来自Linux宝库

·《开源历史回顾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与文化》——来自黑客天下

·《漫谈开源历史》——作者陈绪

·《让我们见证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来自ENET,作者Mary

·《自由/开源软件的历史》——来自互联网

(三)

·《35大Linux版本》——来自译言网

·《eDonkey》——来自维基百科

·《eMule历史》——来自互联网

·《VeryCD - 关于我们》——来自VeryCD.com

·《电驴(eMule)中文版 - 介绍&特色》——来自eMule.org.cn

·《Wikipedia版权信息》——来自维基百科

·《译言的社会化协作宣言与商业化尝试》——来自译言网

·《Wiki 的神话与现实》——来自锐商企业CMS

·《维基协作--很好、很强大、很Easy》——来自译言网

·《BitTorrent》——来自维基百科

·《自由之窗——Firefox完全历史》——来自Blueset 社区

·《Firefox(火狐)工作原理》——作者Ed Grabianowski

·《Mozilla Firefox风靡 开源旋风席卷高校》——来自霏凡资讯

·《Mozilla将开源公益事业进行到底》——来自enorth.com.cn

·《火狐與我的故事 – 為什麼你也要用Firefox》——来自互联网,作者亚当

(四)

·《奥巴马想知道:为什么要开源?》——来自译言网

·《关于“自由软件”中“自由”的解释》——来自gnu.org

·《无声的管理 无声的技术》——作者李彦宏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作者王开源

·《自由/开源软件:通论》——作者Kenneth Wong,Phet Sayo,翻译snakehsu

·《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的哲学意义区别》——作者黄炳哲

·《自由与自由软件》——作者王开源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来自译言网,作者Spannerworks

(五)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来自fsf.org

·《自由的定义》——来自互联网,作者Blueoxide

(六)

·《开源,时速90英里!》——来自译言网

·《Android开源不彻底 开发者考虑放弃》——来自IT专家网论坛,作者千里草

·《一线开发者详解谷歌Android:开源的吸引力》——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郭建龙

·《<连线杂志>——构建,共享,盈利。开源硬件能成功吗?》——来自译言网

(七)

·《Redhat副总谈开源盈利模式探讨》——来自ITPUB论坛

·《新书推荐——<维基经济学>》——来自moways.com.sg

·《分析:开源经济促进Web2.0创新》——来自新浪科技

·《开源成了大厂商们的香饽饽之Nokia篇》——来自linuxeden.com

·《开源经济模式之崛起》——来自译言网

·《开源人士研讨Wiki建站和维基经济学》——来自河南省信息产业厅科学技术与质量监督处

·《开源软件的盈利模式》——来自商评网

·《开源软件经济学感想》——来自greatkenn.spaces.live.com

·《开源软件如何赚大钱》——来自译言网

·《开源盈利模式探析》——来自IT168.com,作者东方蜘蛛

·《开源盈利模式探析:让用户变为买家》——来自IT168.com,作者东方蜘蛛

·《了解开源软件七种盈利模式》——来自IT专家论坛

·《免费:商业的未来》——来自译言网

(八)

·《2008 “非凡”年代 中国开源软件大事记》——来自赛迪网

·《2008年中国开源软件应用调查报告》——来自IT168.com

·《2009,中国开源能不能进入加速期》——来自CNET中国-PChome.net,作者邹震

·《调查:五年内开源软件订购模式将成主流》——来自计算机世界

·《经济危机下开源软件技术或将增长两成》——来自ZOL_服务器

·《开发者调查数据分析报告之开源:国产Linux不容乐观》——来自CSDN

·《全球经济紧缩有利于开源企业发展》——来自Linux论坛

(九)

·《建立教育领域中软件应用与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 中国软件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路径》——作者胡包钢

·《开源软件真的安全吗》——来自译言网

·《Mozilla走向主流》——来自互联网

·《大陆开源软件可能的发展方向》——来自blog.cathayan.org

·《路在何方 —— 中国软件业发展道路初探》——作者胡包钢

·《如何看待开源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作者陆首群

·《伸向开源世界的“橄榄枝”》——作者王开源

·《中国开源的冰与火》——作者陈伟

·《开源历史回顾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与文化》——来自黑客文化

·《<商业周刊>:开源软件商业模式已破灭》——来自译言网